另类游记(22楼更新至7、8)
本帖最后由 老财迷 于 2017-8-15 19:01 编辑探亲+旅游一圈,累的要死,总算回来了。随手写点记录,想到哪就写到哪。
1. 旅游后遗症
丫丫旅游一圈回来,晒的跟个炭似的,我喊她小黑妹,她很不高兴。
周日上午,丫丫要去上英语课,先穿了一件白色T恤,LD说了一句:白色显得你好黑。
丫丫迅速去换了件绿色的,LD又说:绿色反差更大。
丫丫又去换了件紫色的,才去上课。
晚上,丫丫去上芭蕾舞课,穿的那件芭蕾舞小裙子,后背开的比较大,比前几天穿的游泳衣要多露一圈,于是晒黑的皮肤外有一圈还很白的皮肤。我说给她照张相留作纪念,被她瞪了一眼。
2. 榴莲
还在马来西亚时,我发了一篇日志:猜一下结局
在这日志的回复里,难得看见几个好人啊,起哄跪榴莲的就好几个。
实际上,现在在马来西亚,好品种的榴莲已经成为较奢侈的东西了,价格相比当地人收入已经较高了。
亲戚说:有什么好吃的,一定不能让中国人知道,中国一下子就吃完了,涨价太厉害了。中国来这边不是买榴莲,是买山,一片种榴莲的山一下买下来,还要多种榴莲。
LD说:在X宝上,还没到榴莲成熟季节,就开始预订了。
某天,表姐过来一起吃饭,聊起榴莲,吃完饭马上去买了2个榴莲回家,好象上百马币了(1林吉特=1.59人民币),感觉比北京还贵。但LD说这2个品种都很好吃,在北京没见过。
表姐大我们很多,很热情,与在国内去朋友家的长辈相仿,一个劲地叫我吃。我对这个一点兴趣都没有,说了自己不喜欢,但表姐依然热情地喊我吃。正在为难中,还是丫丫说:他不吃的,我们在家吃,他都躲的远远的。 总算帮我解了围。
另外,山竹在马来西亚也变贵了。
酒庄 吃是主旋律 马鹿 发表于 2017-8-14 10:19
吃是主旋律
忙总曰:吃都不让了,活着还有嘛意思。 本帖最后由 老财迷 于 2017-8-14 15:31 编辑
3. 复杂的称呼
四姑妈住在她的外孙女家,叫竹君,外孙女婿叫润泉。他们俩都没上过华文学校,不会写自己的中文名字,我是按音写的字。
竹君和润泉比LD和我略大,第一次见面时,喊LD为姨,要喊我姨父。我说大家都叫名字吧,简单一些。
他家有4个小孩,最大的今年20岁,最小的12岁,得喊LD为姨婆。叫我什么呢?润泉说喊舅公,最大的小孩说应该是姨公,后来LD百度了下应该是姨丈。好复杂啊
这4个小孩,都比丫丫小辈,也该喊姨。还是老招数,我说喊名字吧。
到丫丫这边乱了,她喊四姑婆,这没问题;喊竹君为表姐,也对;但丫丫和12岁的小朋友玩的很开心,丫丫喊她为姐姐{:206:}
4. 开饭的礼貌
开饭时,亲戚家的要求是4个小孩要对长辈一一说:XX吃
具体就是:太婆吃、姨婆吃、姨丈吃、爹爹吃、妈咪吃、小姨吃。
第一次我也没注意、没听明白,看四姑妈开吃了,我端上碗就吃,被LD批评了。
后来每次我都微笑着听他们喊完、点头致礼后才开吃{:191:}
并且让他们不要对着丫丫喊小姨吃了。
唉,自己随意惯了,在别人家还得端着点。
5. 大团圆的饭局
和国内一样,有亲戚远道而来,得再叫一帮当地的亲戚吃一顿。
周日,LD的表哥、表姐,润泉的二姐、五哥都来了。
大家海吃一顿,闲聊半天,尽欢而散。有一份红烧肉挺对我胃口。
五哥(54岁)和我热烈地讨论了中印局势,他说了62年的战争,前年的阅兵、最近的阅兵(他记不住93、朱日和),认为印度无法打赢中国,不知道印度图个什么。还对中国的发展很是赞扬了一番。
我很诧异他对这些事情的了解。他说自己经常看下国际新闻,出去做生意方便聊天。
饭局要结束时,润泉大哥的女儿正好在隔壁一家吃饭,过来给姑姑叔叔们打个招呼。她也带着女儿,20多岁了。润泉的大女儿自豪地对我说:这是我侄女。很有一种翻身做长辈的感觉{:189:}
整个饭局气氛很好,但没人喝酒,我自然不能提要求,总觉得有点遗憾啊
哦,还有一个伤心的事情,润泉的二姐58岁,看上去有60出头了。润泉家老三14岁,说我和他的姑姑看上去一样大{:219:}
燕庐敕 发表于 2017-8-14 11:29
忙总曰:吃都不让了,活着还有嘛意思。
忙总是好吃,而且会吃能做,自己有二级淮扬菜厨师证。
还能写吃的意境,是个真正的美食家。
我等只能是吃货{:206:} 我在坡县开猫山王,12年的时候一个榴莲就要差不多100坡币了
确实好吃,但也确实贵。
本帖最后由 易水 于 2017-8-14 15:58 编辑
3. 也被称呼绕晕了。
大马华人很传统,中文水平比新加坡人要强得多。有意思的是虽然政府在教育和经济上不公平地对待他们,他们不见得认为政府歧视他们,我原来有个好朋友是马来西亚华人,曾经为马来西亚政府辩护了很久,但是我领会不了其中逻辑,所以忘了。
你发在摄旅天地的,是不是应该有照片?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17-8-14 15:51
我在坡县开猫山王,12年的时候一个榴莲就要差不多100坡币了
确实好吃,但也确实贵。
...
天,这么贵啊。100坡币可是近500人民币了,2012年汇率可能还高些。
你说猫山王,我想起来了,他们是说过猫山王最好吃最贵,现在几乎买不到了。
评论1:你是个“坏爸爸” 现在国内在大马投资已经很多了,这次还传出租借远火的消息,不排除是试探驻军的可能。
按照趋势,还会有更大的项目陆续展开。
东南亚成为后院,还是靠谱的。 本帖最后由 老财迷 于 2017-8-14 16:39 编辑
6. 政府抢生意
说到某政府在教育和经济上不公平地对待他们,我正好听了一个故事。
10多年前,在还没有微信、QQ电话视频的时代,大家还在用IP电话。就有很多公司做这个生意。前几名全是华人公司,有人做到此类公司的第二名,花了30多万买了6台机器,有上千条线路可供使用,但到晚上打IP电话高峰期间,依然爆掉,没有空闲线路。那时简直赚疯了,象捡钱一样{:187:}
突然,当地政府下令,华人不得经营电信类企业,限某个时间点关闭公司{:198:}
一下子跌落尘埃啊。
我听着简直不能相信,政府还能这样玩啊{:199:}
据说,这排名第二的公司,在那几年,做了400个million的生意,关门时,很多用户的IP卡还有余额,给了半年时间退款。半年后,一结账,还有10个million的余额没人退。这个真是净利润了。
道听途说,可能不准。
大老板也有信义,关门之后还给小兄弟了一些钱东山再起。
我想起了通过X宝买的当地电话卡,这卡上的钱不可能用完啊,也没地可退,纯粹是商家的净利润。
本帖最后由 老财迷 于 2017-8-14 16:57 编辑
易水 发表于 2017-8-14 15:56
3. 也被称呼绕晕了。
大马华人很传统,中文水平比新加坡人要强得多。有意思的是虽然政府在教育和经济上不 ...
他们是很传统,但我们把这些传统都丢弃了{:194:}
可参见我的日志猜一下结局
经济不公平有个故事,请看11楼。
这还在探亲过程中,稍晚发一些去旅游的小岛上的照片
料理鼠王 发表于 2017-8-14 16:34
现在国内在大马投资已经很多了,这次还传出租借远火的消息,不排除是试探驻军的可能。
按照趋势,还会有更 ...
大马对当地华人的打压是实实在在的,华人太能做生意了。
但对华友好也是实实在在的,虽在南海有争端,但几乎没跳出来说事。
我去的时候,正好开工建设东海岸铁路项目 约550亿林吉特,是境外在建的最大工程。
去年还开工了一个马六甲皇京港 约400亿林吉特。
成为后院,应该是进行时了。 老财迷 发表于 2017-8-14 02:28
3. 复杂的称呼
四姑妈住在她的外孙女家,叫竹君,外孙女婿叫润泉。他们俩都没上过华文学校,不会写自己的中 ...
重点总在最后:lol 老财迷 发表于 2017-8-14 03:57
大马对当地华人的打压是实实在在的,华人太能做生意了。
但对华友好也是实实在在的,虽在南海有争端,但 ...
工作上认识几个大马的, 只有一个比较各色, 但是谈不上不友好, 其他的人都十分友好, 有一个的lp就是大陆出来的。 本帖最后由 料理鼠王 于 2017-8-14 21:34 编辑
老财迷 发表于 2017-8-14 16:57
大马对当地华人的打压是实实在在的,华人太能做生意了。
但对华友好也是实实在在的,虽在南海有争端,但 ...
看看当年星架坡从马来分开的历史就知道了。
当年李光耀可是希望做大马的总统,一分家,立马开始限制华裔,从土地到公司。
马华也算是坚持,保留了一份传统,没有像泰国一样彻底融入。
在国内外资企业做中层的新马华人比较多。
也就是当年华裔在东南亚的角色,-- 代理人。 有什么好吃的,一定不能让中国人知道,中国一下子就吃完了
传神! 最喜欢吃山竹 齐若散 发表于 2017-8-15 02:17
最喜欢吃山竹
嗯,吃不到 有回在老美店看到荔枝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