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啦,德粉要撞墙啦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5-4-23 18:55 编辑现代突击步枪哪个最好,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有AK粉,有M16/M4粉,吵得不可开交。但一般认为,HK G36代表现代突击步枪的极致,精度、可靠性俱佳。
http://www.gunpundit.com/wp-content/uploads/2008/10/g36-1.jpg
阿富汗德军在用G36打靶
http://cdn1.spiegel.de/images/image-643244-breitwandaufmacher-kkqq.jpg
巡逻的阿富汗德军手中的G36
http://www.thelocal.de/userdata/images/article/w468/0958f65f9ca7c5954b4736b119812e31c3c02572ee3fde8196559b002c3afae2.jpg
不管是什么电脑游戏,用G36开打那是绝对的令人垂涎的豪华版
http://www.guns.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Bundeswehr-ISAF.jpg
但G36在德军中的未来是一个大问号
AK粉的论点是AK具有变态的可靠性。战场上有特别高的精度不一定管用,但没有特别高的可靠性一定不管用。打不响的枪是最糟糕的枪。M16粉的论点是M16具有很高的精度。战场上只要有足够的可靠性就够用了,但打不中的枪才是最糟糕的枪。AK采用长行程导气活塞,M16采用直接导气活塞,两种不同的设计决定了两种枪的基本特点。制作精度则是另一个原因,M16明显要精密多了。
但G36采用短行程导气活塞,既有导气活塞抗污物、高可靠的特点,又有接近直接导气的精度。德国制作的精密当然更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还是有问题。
G36采用工程塑料制作的枪托,这不是最大的问题。但G36采用轻量级枪管,减轻重量,降低成本,现在发现这是一个大问题。在高温环境下,连续射击几百发子弹后,射击精度显著下降。2012年开始,阿富汗德军接连报告这个问题。现在德国国防部也表态了,女部长Ursula von der Leyen星期三宣布,G36在德国军队中“没有未来”。HK则继续否认有问题。
G36是无壳弹步枪难产后的亡羊补牢之作,在设计上就考虑了AK和M16的优劣。HK是枪械行业的老字号,一向以质量著称。G36在德军中也已经使用了20年,怎么会突然有问题了呢?这个问题是高温环境下连续射击才有的。德军这20年来基本上是和平兵,德国也在凉爽的北方,不大有高温环境下连续射击的事情。在几十个塔利班向你冲来的时候,很快就可以打出几百发子弹,而这样的连续射击在和平环境是不大会有的,即使在演习中。
http://41.media.tumblr.com/135db0c6912279d8697f4ca10821f34b/tumblr_n194rxQje61skaxu8o1_1280.jpg
美国M4也有类似问题,现在升级到M4A1,外观很难区分,但这采用加重的枪管,增加耐热、耐磨性能
美国M4(短管的M16)也有这个问题,所以从M4更新到M4A1,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换成重枪管。但M4的设计特别适合更换部件,换重枪管相对容易。G36的设计就一体化得多,换重枪管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德军已经装备了17万枝G36,最近还向伊拉克库尔德人运送了7000枝。很多国家的特种部队和警察也使用G36。平心而论,除非在沙漠里与塔利班大战300回合,G36的枪管耐热不是问题。但这对“德国制造”还是带来不小的尴尬,毕竟G36是被看作突击步枪里的Rolls Royce的。 喜闻乐见。
俺和德国佬打交道总结的就是,他们造小批量的东西像船舶、数控机床、高端汽车还是很厉害的,批量一大就要露怯。前几天我们这里从Bosch进口的一批PCB板就出了质量问题,最可气的Bosch连像样追溯记录都提供不了。 豹2在高温环境里也出过丑,印度人测试豹2的时候直接因为高温停车了,似乎还有说是发动机起火的,因为结构太紧凑
美军在沙漠靶场测量的豹2发动机出力只有1100多马力,远不如M1的1500可靠 删除失败 发表于 2015-4-24 09:57
喜闻乐见。
俺和德国佬打交道总结的就是,他们造小批量的东西像船舶、数控机床、高端汽车还是很厉害的,批 ...
任何人沒練久了都會生疏。現實上,外國都沒練很久了。{:190:} 很怀疑这个高温环境影响到底有多大~ 连续打几百发所增加的热量感觉应该会使德国,阿富汗气温的差别忽略不计。 崇拜G36的都是小清新。崇拜M16M4的都是美国电影看多了。
只有我大AK党才是王道。
再有RPG大神加持。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删除失败 发表于 2015-4-23 19:57
喜闻乐见。
俺和德国佬打交道总结的就是,他们造小批量的东西像船舶、数控机床、高端汽车还是很厉害的,批 ...
Bosch连追溯记录都提供不了?这太不象话了。我们的追溯记录要是出一点差错,那是大责任事故了。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5-4-23 20:18
豹2在高温环境里也出过丑,印度人测试豹2的时候直接因为高温停车了,似乎还有说是发动机起火的,因为结构太 ...
德国人可能只为北方环境设计,没有考虑沙漠作战的问题? tanis 发表于 2015-4-23 20:54
很怀疑这个高温环境影响到底有多大~ 连续打几百发所增加的热量感觉应该会使德国,阿富汗气温的差别忽略不计 ...
可能密集射击的影响更大?但更不应该了,密集射击应该是HK的基本考核指标之一啊。 玩牌也 发表于 2015-4-24 10:51
任何人沒練久了都會生疏。現實上,外國都沒練很久了。
还有哩。
从德国原装进口的三台CNC,一年不到,三台里坏了两台,当初付钱的时候那帮德国佬可是胸脯拍得山响说绝对不会坏的。更有意思的是老板实在等不及从德国寄配件过来,从别的渠道找一日本人来修,尽然救活了一台。 晨枫 发表于 2015-4-24 11:29
可能密集射击的影响更大?但更不应该了,密集射击应该是HK的基本考核指标之一啊。 ...
我感觉是密集射击影响应该大得多~ 平常打半自动。22,几十发之后枪管也不能摸~ 本帖最后由 删除失败 于 2015-4-24 12:38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15-4-24 11:28
Bosch连追溯记录都提供不了?这太不象话了。我们的追溯记录要是出一点差错,那是大责任事故了。
俺瞎猜主要是通用项目的关系。作了通用的供应商就算你是世界500强也得山寨化 换根重枪管就完了的事儿。。。 单单因为这个就要整个更换掉G36?听他瞎叫唤。。。
{:217:}
更深层次原因在于西方士兵(美、欧)越来越依赖于“浇水式”射击,拼命往对方头上撒泼子弹。。。 因为他们有无限量的子弹供应,所以格外不在乎精确射击,宁愿躲在壕墙里,哪个方向响枪就往哪里死干一个点儿。。。 其实连打的什么东西也不知道。。。
反过来塔利班们只有身上背的那两发子弹,打光了也就没得用了。。。 所以反而是缺乏训练的塔利班们往往更依赖于瞄准射击。。。
鸡生蛋,蛋生鸡,越是敞开供应子弹士兵越是造得凶;越是造得凶越需要拼命供应。。。 敞开供应子弹的附带后果之一,就是原来针对中等火力强度(偶尔持续射击,以零星射击为主)的步枪枪管往往被当成机枪枪管一样糟蹋,一场小规模战斗下来平均每根步枪枪管都能打上几百发。。。 你可千万别问到底打死了几个塔利班 -- 就算问了他们也不知道,因为根本连人毛都没看清楚。。。
{:216:}
所以这到底是G36的错,还是懒惰的士兵的错,还是这场错误的战争的错?
{:217:}
晨枫 发表于 2015-4-23 22:29
可能密集射击的影响更大?但更不应该了,密集射击应该是HK的基本考核指标之一啊。 ...
看怎么个“密集”法了。。。 考核时的打法肯定不会像战斗中那样狂造一个点儿。。。
删除失败 发表于 2015-4-24 12:03
还有哩。
从德国原装进口的三台CNC,一年不到,三台里坏了两台,当初付钱的时候那帮德国佬可是胸脯拍得山 ...
找日本人來修,哈哈哈。
這些年來,大眾出了這麼多問題,其實已經很能說明情況了。 G36似乎还不止晨大说的这个问题呢
更令人震惊的是,据德国明镜周刊4月17日报道,一位来自德国“联邦科技及采供办公室”(BWB)的前工程师表示:德国H&K公司伪造了联邦科技及采供办公室和联邦国防军的测试认可印章。
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5_04_21_316732.shtml 德国造的品牌不知道还能够打多久{:190:} 删除失败 发表于 2015-4-24 09:57
喜闻乐见。
俺和德国佬打交道总结的就是,他们造小批量的东西像船舶、数控机床、高端汽车还是很厉害的,批 ...
这说明责任就在他们自己身上,提供了就露馅了。
德国人对责任的追究就是谁都不承认是自己的错误,吵,宁可把项目搞砸也没有人愿意承担责任,拖,一直拖到所有人把这事都忘了。
最后对于谁的责任没有结论,没有结论就是没有责任,没有责任就是没有错误。
就是谁都没有责任,就是德国人没有责任,所以错误不在德国人身上,德国人是不犯错的,德国产品,德国人和德国都是完美的。。。
莱茵河 发表于 2015-4-24 19:53
这说明责任就在他们自己身上,提供了就露馅了。
德国人对责任的追究就是谁都不承认是自己的错误,吵,宁 ...
不知道你这是同哪个公司或政府部门打交道的经验?
这么烂的服务,这么高的售价,是怎么做到世界出口第二把交椅的?难道全世界人都是傻瓜? fcboliver 发表于 2015-4-24 20:09
不知道你这是同哪个公司或政府部门打交道的经验?
这么烂的服务,这么高的售价,是怎么做到世界出口第二 ...
我觉得是德国工业体系自己的问题,掌握高精尖的东西的人总是少数。这样应付小批量没有问题。但规模大之后,生产体系就应付不过来了。
德国的工业人口能支撑得起全球机械机电产品总量的多少百分比?如果统计一下最近30年的变化趋势,一定很有意思。在总量增减的时刻,德国企业是怎么匹配供需的?我是不相信不用外包的。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德国工业生产将被逼入墙角。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