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胖胖
发表于 2015-4-13 22:52:46
本帖最后由 兜胖胖 于 2015-4-13 14:58 编辑
石头布 发表于 2015-4-13 14:31
瞧你这例子举的,韩国啊,你怎么不举新加坡呢?
哎哟,能做到新加坡的程度我就心满意足放鞭炮了,至少能上谷歌,而且有相当程度上的组党自由。
tanis
发表于 2015-4-14 00:14:20
潜客 发表于 2015-4-13 22:48
Helen Amelia Thomas,1920年8月4日-2013年7月20日
2010年5月20日,為慶祝美國猶太傳統月,她接受訪問, ...
犹太人在米国就像是《哈利波特》的伏地魔(我这么说也属于不正确),属于”不能提起名字的那个人“。 之前@草蜢 曾推荐过一本《The Israel Lobby and U.S. Foreign Policy》,讲的挺透~ 以色列早不是米国的战略福利,而成为了米国的大包袱。
tanis
发表于 2015-4-14 00:20:32
冰蚁 发表于 2015-4-13 21:02
美国军人这个事情,事实证据逻辑法律链条都很清楚。毕福剑的事情到现在为止还是云山雾罩,事情发生的场景到 ...
是~ 米国是成熟稳定的社会,即使如此。感觉真正达到现在这个样子也离它建国有200年了。我国的情况太复杂,什么时候能到达这一步还不知道。。。
冰蚁
发表于 2015-4-14 01:01:13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5-4-13 12:16 编辑
潜客 发表于 2015-4-13 09:48
Helen Amelia Thomas,1920年8月4日-2013年7月20日
2010年5月20日,為慶祝美國猶太傳統月,她接受訪問, ...
Helen Thomas 有深厚的白宫背景,不仅仅是个普通资深记者。
根据 wiki,
Helen Amelia Thomas (August 4, 1920 – July 20, 2013) was an American author and news service reporter, member of the White House press corps and opinion columnist. She worked for the United Press and post-1958 successor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UPI) for 57 years, first as a correspondent, and later as White House bureau manager. She was a columnist for Hearst Newspapers from 2000 to 2010, writing on national affairs and the White House. She covered the administrations of eleven U.S. presidents—from the final years of the Eisenhower administration to the second year of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Thomas was the first female officer of the National Press Club, the first female member and president of the White House Correspondents' Association and the first female member of the Gridiron Club. She wrote six books; her last, with co-author Craig Crawford, was Listen Up, Mr. President: 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Your President to Know and Do (2009). Thomas retired from Hearst Newspapers on June 7, 2010, following controversial comments she made about Israel and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她的话会引起争议(她也有支持者),我觉得更重要得是引发大家对美国中东政策上的联想。而以色列是美国中东政策的支点,绝不容失。这个不象Snowden 揭发的事情和美国本土人民利益相关,而中东那里的人权与美国本土无关,中东事务又是国家利益,所以Helen就只能辞职了。Helen 后来自己也说: "I hit the third rail. You cannot criticize Israel in this country and survive."奥巴马说她 "offensive" and "out of line" ,又说it was a "shame" her celebrated career had to end in such controversy, 但奥巴马又承认其 long service covering U.S. presidents 地位, 称其为 "a real institution in Washington."
其实不管是美国那个将军,Helen,还是中国的毕福剑,言论自由需要满足一个"offense" 的界线。国和国不同,这个界线可以不一致,但这个界线一定是社会的共识。大家的讨论会在 same page。美国花了200年逐步划出这个共识范围。中国也肯定要经历很久。
孙星星
发表于 2015-4-14 16:25:23
本人体会毛主席毫无疑问是对中华民族有大贡献的人。但是周围总有这样一些人,看法跟自己完全相反,那也没办法。
但是看到毕用这种轻浮口吻侮辱毛主席, 也真的非常愤懑。党的喉舌里这样的人不少,这个也是中宣部就是个阎王殿的原因之一吗???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5-4-14 16:39:45
Dracula 发表于 2015-4-12 17:02
这是Fox News上的报道。
麦克阿瑟被解职主要还是因为他打了败仗吧。不然以他仁川登陆后如日中天的声望,杜鲁门不太可能解职这么一个大英雄。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5-4-14 16:44:08
本帖最后由 阴霾信仰 于 2015-4-15 09:21 编辑
兜胖胖 发表于 2015-4-13 15:50
安利和脑白金还有各种竞争对手,老百姓还能用钞票来投票,如果你这里用安利和脑白金做比喻的那个对象可以 ...
TG是老百姓用命来投票的。你要是想改朝换代的话,至少要能让那么多人为你抛头颅,洒热血。
再补充一句,现在那些大部分宣传“民主”的,只是拿着“民主”的概念包装自己,想让别人帮他们火中取栗,骨子里面想恢复的还是“刑不上大夫”这种高人一等的封建残余。现在还宣传乡绅自治,出现毕福剑这样的言论一点也不奇怪。
包子
发表于 2015-4-14 20:51:18
sweeter 发表于 2015-4-13 15:20
你这个比喻不对。
正确是比喻是:毕就象一个自己是安利或者脑白金公司市场宣传部的高层,却在公司外面对 ...
你这么一说,我到想起一个可口可乐的例子,可口可乐公司的家伙买了百事喝,结果被辞退了。
包子
发表于 2015-4-14 21:03:58
jzy722 发表于 2015-4-13 17:36
几年前你这个这个逻辑还是很伟光正的,可惜,时势易也。
类似的曲艺有很多,基本都是口口相传的。
我听过个有意思的是陕北那边的小调,讲毛和江青结婚,好多人去偷窥,周恩来批评他们下流,表扬一个小个子后生没和他们一起偷窥,正说着那个小个子回来了,周问他叫啥,他放下一摞砖说,按叫凳小瓶。
现在想想这个段子可能十年前就有了。
Dracula
发表于 2015-4-14 22:52:24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5-4-14 16:39
麦克阿瑟被解职主要还是因为他打了败仗吧。不然以他仁川登陆后如日中天的声望,杜鲁门不太可能解职这么一 ...
杜鲁门将麦克阿瑟解职的时候,麦克阿瑟的声望也仍然是如日中天。麦克阿瑟回到美国到达旧金山之后,有50万人对他前去迎接,他到达华盛顿的时候,Joint Chief of Staff全都到机场迎接,接下来麦克阿瑟被邀请对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讲话。当时好多评论认为他会是1952年总统大选非常有力的竞选人。共和党和大量媒体强烈谴责杜鲁门的将麦克阿瑟解职。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也反对杜鲁门的决定,因为它,杜鲁门的支持率跌到23%,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低,就是后来约翰逊在越南战争,尼克松在水门事件里的最低点,支持率也比这高。杜鲁门的声望是后来才逐渐恢复的,现在的历史学家一般都认为他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是正确的。
杜鲁门将麦克阿瑟解职,我提到的那个事件只是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之前,麦克阿瑟已经多次公开发表言论,同杜鲁门政府制订的政策背道而驰。即使杜鲁门对他多次警告也不改。当然如果当时美军在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的话,杜鲁门对他的容忍会高一些,但是战场上的失利不是他这一决定的主要原因。
老福
发表于 2015-4-15 00:40:45
老毕这事本来是“政治正确”的问题,有人故意歪到告密上去,还上纲上线“告密文化”,可笑。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5-4-15 10:26:49
Dracula 发表于 2015-4-14 22:52
杜鲁门将麦克阿瑟解职的时候,麦克阿瑟的声望也仍然是如日中天。麦克阿瑟回到美国到达旧金山之后,有50万 ...
类似的麦克阿瑟和白宫以及参联会唱反调的行为从一次战役唱到四次战役,数不胜数。马歇尔当年查阅电报后得出的结论是麦克阿瑟2年前就应该被解职。四次战役后李奇微又稳定了局势,不用担心临阵换将了。这封信只是骆驼背上最后一根稻草。
胜者王侯败者寇, 败军之将不言勇。
要是麦帅真能把朝鲜给灭了把中国给顶回去, 抑或在他压向鸭绿江边时中国人忍气吞声没有反应, 杜鲁门敢对他有脾气吗?那时候, 有脾气恐怕是麦帅哟。
既然杜鲁门不能直说美国在朝鲜吃了大败仗,解职麦克阿瑟又是搞得那么粗糙。那自然只好让麦克阿瑟把自己包装成“无辜羔羊”了,赚点同情很正常,至于麦帅参选总统,党内竞选都没过。
Dracula
发表于 2015-4-15 12:55:17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5-4-15 10:26
类似的麦克阿瑟和白宫以及参联会唱反调的行为从一次战役唱到四次战役,数不胜数。马歇尔当年查阅电 ...
Joseph Martin在国会朗读麦克阿瑟的信之后,杜鲁门召开会议,讨论将麦克阿瑟解职,在会的有Joint Chief of Staff, 国防部部长马歇尔,国务卿艾奇逊。会上杜鲁门给出的理由就是麦克阿瑟屡次违反命令,公开发表的言论同政府政策相违,属于insubordination。将麦克阿瑟解职的决定带来极大争议后,杜鲁门在当时以及卸任后对自己决定的辩护也都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从来没有把美军在战场上的失利作为理由。要是这是杜鲁门决定的真正理由的话,他当时提出来就是的了,这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需要发明出别的理由来遮掩。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5-4-15 16:18:13
Dracula 发表于 2015-4-15 12:55
Joseph Martin在国会朗读麦克阿瑟的信之后,杜鲁门召开会议,讨论将麦克阿瑟解职,在会的有Joint Chief o ...
各自保留意见吧。整个朝鲜战争都被称为遗忘的战争,美国人自然不好意思把战场上的失利拿出来说事,尤其是输给了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只好避重就轻了。
将进酒
发表于 2015-4-15 17:08:42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5-4-15 16:18
各自保留意见吧。整个朝鲜战争都被称为遗忘的战争,美国人自然不好意思把战场上的失利拿出来说事,尤其是 ...
也不能说完全是遗忘的战争,前些日子下了部好莱坞的韩战片子,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好像是猪排山吧。看了那片子三观动摇,里头的美军就是咱们印象里的tg,各种落后以寡敌众,里头的tg就是咱们的kmt加上美军的强大军事火力,挺好玩的。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5-4-16 09:47:31
将进酒 发表于 2015-4-15 17:08
也不能说完全是遗忘的战争,前些日子下了部好莱坞的韩战片子,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好像是猪排山吧。看了 ...
这个称呼来自历史学家克雷・布莱尔论述朝鲜战争的历史巨著《被遗忘的战争:美国在朝鲜,1950—1953》,相比越战,朝鲜战争的相关书籍,影片要少得多。
alt
发表于 2015-4-18 00:32:53
电影界和大学一样偏左,所以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