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一刀
发表于 2015-3-4 09:06:08
隧道 发表于 2015-3-4 01:52
确定?难道不锈钢的高炉和普通的不一样,不需要7*24运行?能随时关掉?
停炉的问题是钢水凝固。小钢厂用电炉的多,用电炉时,若钢水凝固,再重新通电可以把钢水熔化,但是也相应的增加生产成本。
隧道
发表于 2015-3-4 11:36:38
Sichuluanhuang 发表于 2015-3-4 03:42
不太相信这个。如果是真的,我只能怀疑国土资源不有人想卖资源了。我这么想是有原因的。
从朋友那里听说 ...
前几年矿产市场好的时候,私人开矿的多了,以房地产公司为主。当然赔得很多。
这几年矿产市场不好了,而且那些私人矿老板也赔出经验了,收敛,谨慎了很多。
算来算去,其实和房地产差不多,都是政府占便宜,毕竟人家是裁判员。
隧道
发表于 2015-3-4 11:44:15
Sichuluanhuang 发表于 2015-3-4 04:00
国外很多自己打井的。国外很多土地的租约由政府拿出来投标,并公布一些基本地址数据。如果是地质出身的可 ...
雇人不是问题,很多退休的高级工程师,稍微高些的工资就能雇到。
技术稍微麻烦些需要一个团队,国内不多,但有钱也能挖来。
最大的问题是,国家放到市场上能交易的资源都水分很大,不确定性非常高。
当然水分不大的国家就自己留着开采了,毕竟国家什么都不缺。
隧道
发表于 2015-3-4 11:47:12
潘一刀 发表于 2015-3-4 09:06
停炉的问题是钢水凝固。小钢厂用电炉的多,用电炉时,若钢水凝固,再重新通电可以把钢水熔化,但是也相应 ...
这个倒是好办,再过几年这种小作坊就维持不下去了。估计现在都维持不下去了。
社会越发展,小作坊越难受。中国现在发展的太快了。
四处乱晃
发表于 2015-3-4 11:50:19
隧道 发表于 2015-3-4 11:44
雇人不是问题,很多退休的高级工程师,稍微高些的工资就能雇到。
技术稍微麻烦些需要一个团队,国内不多 ...
这不是几个工程师的问题。地质师和工程师是不同的,而且地质需要跟土地相关的足够的信息,而不仅仅是过去的经验。除此之外,钻井的过程需要的技术工人设备都是有要求的,这跟采煤是不一样的。中石油中石化都是外包一些给人家,私人老板不太可能自己组个油服公司。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4 13:17:53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3 13:51
你别说,我还真认识私企打井的,不过是在非洲的华人企业在非洲找的地块。这个不需要自己掏多少钱,只要拿 ...
借地说话,我刚才写的长篇日志删除了,我那里提到了加税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是越想越觉得这个话题没意思。
村长下面的回复也一并删了,我回复说不太同意你的回复中的观点,但不想继续讨论。后来看到网上这篇文章,觉得符合我的想法,还是决定分享一下,当作我对你的回帖的回复。
http://user.qzone.qq.com/908961321/blog/1425396574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4 13:25:54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4 13:17
借地说话,我刚才写的长篇日志删除了,我那里提到了加税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是越想越觉得这个话题没 ...
加税只是方法之一,可以有其他办法达到同样效果,究竟什么办法要看具体情况。
转的这篇,前一半我同意。我的评论说大反派应该是发改委,就是这个意思。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4 13:35:30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3 23:25
加税只是方法之一,可以有其他办法达到同样效果,究竟什么办法要看具体情况。
转的这篇,前一半我同意。 ...
我不认为是发改委,我还是倾向于转贴作者的意思,就是民众自己,或者是消费者自己,因为发改委的定价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民意”。
如果大多数民意愿意用更高的价格购买高品质生活,那么发改委没有道理不遵从民意把价格定高些,为环境付费。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4 13:56:03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4 13:35
我不认为是发改委,我还是倾向于转贴作者的意思,就是民众自己,或者是消费者自己,因为发改委的定价其实 ...
没这么简单。发改委有发改委的道理,对于物价上涨幅度是需要控制的,基础能源价格自然就需要控制。不仅仅是最终消费者,还涉及到企业竞争成本等等一大堆事情。
,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4 14:09:53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3 23:56
没这么简单。发改委有发改委的道理,对于物价上涨幅度是需要控制的,基础能源价格自然就需要控制。不仅仅 ...
我觉得我们可能不是在讨论同一个问题。
给人口密度过大的城市居民加城市税应该不涉及到物价上涨吧?增加燃油税(可以局限于仅仅北京上海等汽车尾气影响大的城市)不涉及到物价上涨吧?
这样,如果你喜欢生活在北京享受大都市的生活便利,享受大都市的各种资源,而又不希望北京城市有由于人口密度大,汽车多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那么你就要承担额外的费用。
如果你生活在北京,但是自己不开车,或者有车尽量少开,或者买省油的车,那么你交纳的额外燃油费自然就低。
通过税收可以实现“谁消耗谁交费,多耗费多交税”,大家也不用再攻击谁谁开SUV不环保了。。。
如果你多交税很不爽,那你可以权衡评估一下自己有没有可能离开大都会城市,找个税收低的地方呢?
收上来的城市税以及燃油税可以用于补助周边城市帮助他们改善企业环保设施进而改善北京的空气污染状况。
我觉得大家不能只想让别人买单,自己搭便车,这不合理。
假如十八
发表于 2015-3-4 15:05:51
河蚌 发表于 2015-3-3 10:07
你认为你的这个结论是正确吗?你多长时间回国一次,你去过山西的临汾吗?你去过乌鲁木齐吗?去过鞍山、 ...
农村的树实际上是更多了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4 15:51:34
北京收费不是经济问题,是政治问题
@青原漫步 环保本质就是个经济问题,在政治家看来就是政治问题。不仅仅北京收费,全世界都如此。
问题在于,如果按片中的说法把症结归结为地方政府监管不力,归结为中石油垄断导致油质不合格,归结为用煤不用气是中石油阻碍的问题,而不告诉大家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的唯一办法其实就是大家掏钱,那根本就不解决问题。
因为当你想不掏钱而动用政府力量(其实政府力量本身也是有成本的)强制地方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强制中石油提高油质,不惜代价改成天然气发电,
最终得来的结局一定是三家异口同声地答复“臣妾做不到啊!”
然后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篱笆墙也还是那个篱笆墙。
如果你监管到位了,片子中那些钢厂由于没有盈利空间,民营的自生自灭,国际的转移阵地一走了之,一了百了。于是整个世界都清静了。
黯影
发表于 2015-3-4 16:21:20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4 14:09
我觉得我们可能不是在讨论同一个问题。
给人口密度过大的城市居民加城市税应该不涉及到物价上涨吧?增加 ...
国家正在搞的京津冀一体化,说白了就是北京天津出钱买好环境
洗心
发表于 2015-3-4 16:45:18
黯影 发表于 2015-3-4 16:21
国家正在搞的京津冀一体化,说白了就是北京天津出钱买好环境
钱从哪里来啊? 难道真的是从北京天津市民收钱,说不定又是全国人民补贴北京天津。
网上有人说首钢迁到唐山,但缴税依然在北京,这种污染外包,真是比发达国家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黯影
发表于 2015-3-4 17:51:11
洗心 发表于 2015-3-4 16:45
钱从哪里来啊? 难道真的是从北京天津市民收钱,说不定又是全国人民补贴北京天津。
网上有人说首钢迁到 ...
实际咋搞,现在哪知道,河北当然是盼着北京天津挤出来点企业给他们,当然要有税源那种。首钢那时候是因为奥运,比较特殊。现在连百度这样的都解决不了北京户口了,北京还不舍的分出一点点剩饭给河北只能说明人性的自私
隧道
发表于 2015-3-4 18:26:31
Sichuluanhuang 发表于 2015-3-4 11:50
这不是几个工程师的问题。地质师和工程师是不同的,而且地质需要跟土地相关的足够的信息,而不仅仅是过去 ...
国外的油服公司哪个是国家队?都是私人或者上市的吧?
懒厨
发表于 2015-3-4 19:31:51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4 14:09
我觉得我们可能不是在讨论同一个问题。
给人口密度过大的城市居民加城市税应该不涉及到物价上涨吧?增加 ...
增加燃油税(可以局限于仅仅北京上海等汽车尾气影响大的城市)不涉及到物价上涨吧?
这个应该会导致物价上涨,毕竟货物运输很大一块成本就在燃油方面,肯定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在深圳,打个的士,还要交两块钱燃油附加费呢!
燃油价格对物价的影响,应该是发改委管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华如龙
发表于 2015-3-4 19:39:51
河蚌 发表于 2015-3-3 11:24
呵呵,好一个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呀。可惜,现在的世界,媒体太发达了,千里之外的信息瞬间到了眼前, ...
蓝天碧水的李家坡
px工厂隔着市区也没多远
。。。
大石化把工艺流程控制好
反而污染更少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4 21:16:17
懒厨 发表于 2015-3-4 05:31
这个应该会导致物价上涨,毕竟货物运输很大一块成本就在燃油方面,肯定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在深圳,打 ...
具体涨多少如何操作当然不是我这里上嘴唇碰下嘴唇就能搞定的这么简单。但你说这个会导致物价上涨,因为货物运输的增加成本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问题,是可以通过靠补贴货运公司的方式来消除的。
小木
发表于 2015-3-4 21:25:18
这事我基本赞同二当家。下面就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了。。。
另外几个事,关于国内页岩气开采成本的问题,13年在学校作调查的时候做过一个模型,记得里面粗略的判断之一就是每口井需要的压裂水马力数中国平均下来会比美国高很多,应该是不止一倍。当然那个我们是三个在油气行业里混过的外行和三个没在油气行业里混过的外行做给一帮做发动机的外行的报告,虽然采访了大量的业内,模型恐怕仍然非常靠不住,不过当时做下来的基本结论就是国家当时的那个页岩气规划,肯定是没戏的,说到底就是成本高。记得当年算出来的数,当时有东亚premium的LNG,到岸按FERC的估计价格,都比国内一般页岩气成本贵得很有限,算上运输到东部用户手里的成本,页岩气根本没有竞争力。何况国内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高度匮乏。
具体的模型不知道留没留底。。。。
开个公司去赌地块的事情挺多的。西西河当年那个油二的公司至少开始也就是干这个。我在屯子里听的故事,好像很流行大石油公司高官卸任以后去拉个小公司干这个,拿到好地块卖给原来的大公司的玩法。大公司可以建巨大的计算中心去算seismic数据,小公司也有诸如挖来人然后钻保密协议的漏洞之类或者其他更过分的办法(这个好像是听一个Oxy的家伙讲的。。。)。
油气田服务这个东西,分得很细,一般没有谁家能做到全部包干,即使是还在的两大油服巨头也做不到。国内也有一些私人/非国企的油服,像安东、添利百勤这些,但是大头还是掌握在三桶油手里。三桶油比较特殊,尤其是加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本来是中国的整个油气工业,所以才从设备到服务(原来还到幼儿园)无所不包。即使是这样,也一样需要大量使用外部资源,因为有些事他们还是干不了或者干不完。
中国批页岩气地块的时候,确实有指责好地块都给三桶油留着了。不过看结果,好地块不留给三桶油,那就归IOC们了,没什么私人老板的事情。在上游这边,说到底还是NOC与IOC们还有StatOil和三桶油这样有IOC级别战斗力的NOC的天下,没中国水平的私人老板什么事,拆了三桶油无非就是把好多控制力送给EXXON Chevron BP Shell们而已。
而油品那边,是下游的事情。成品油市场中石化和中石油也就占80%,他俩也其实也竞争了好些年了。。。有些人拿电信的拆分来说事,实际上电信资费和服务这些年的改善,我觉得关键主要还是技术飞速进步,供给灵活性很大可以远大于需求,所以竞争才有意义。石化下游和零售没有这个条件,可预见的将来怕也不会有,所以引入更多竞争,意义很值得怀疑,反而玩家越多监管越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