寞洑 发表于 2015-2-23 15:47:36

孟良崮:假如你是张灵甫,你错在哪里?(二)

本帖最后由 寞洑 于 2015-2-25 03:21 编辑

孟良崮:假如你是张灵甫,你错在哪里?(一)
5月10日汤恩伯发布命令,74师担必须在两天内拿下坦埠。

从垛庄出发到坦埠,按现在的道路算39公里,可能与过去的道路略有出入,但大致差不多。垛庄到唐家峪子是张灵甫修得简易公路的起点和终点。(点击看大图)


孟良崮战役战斗前敌我态势图


5月11日,74师开始进攻,5月12日,74师,25师,83师位置(黄色图标,点击看大图)


5月13日,74师,25师,83师位置,攻下马山,74师距离坦埠已经不足6公里。(橙色图标,点击看大图)



整个作战背景,在国军方方面充满了乐观和臆断,正像粟裕说的:“蒋介石及其参谋总长陈诚误认为我军“攻势疲惫”,已向淄川、博山、南麻、坦埠、沂水、莒县之线退却。”

否则不会有个2天的作战计划,而且是当天发布,第二天执行。可是连共军在坦埠到底有多少兵力都没弄清。

而张灵甫一方面相信高层的判断,另一方面对74的战力充满信心。一些回忆录中曾提到张灵甫说:“这个地区的解放军,顶多不过三两个纵队,即使坦埠附近有五六个纵队,我一个师去打,也是没有问题的,只要在我左右侧背后,如能派些部队掩护,保险三天可以打下坦埠,他们(指整六十五师八十三师)就可以不用打而直向沂水开进好了。”从稍后张的进攻态势上讲,可以说上述讲话基本上反应了张开战时候的心态。

最后从74师,25师,83师位置上看,从11日开始进攻,到13日,25师和83师只派出小规模队伍进攻,受到攻击立刻全身而退,实际上本质就是按兵不动。这说明,李天霞和黄百韬根本就不相信国军高层的判断。而张灵甫严格按照命令的勇往直前,根本不管侧翼安全,一可以看出他是个合格的军人,二可以看出他不仅对对手充满了蔑视,对他的同僚也一样,而这这种骄横的态度,直接导致他在获知友军位置的前提下,依然无所顾忌地孤军深入。另外一种说法说,张的进攻是负气而行,要死给国军高层看,这种解释未免把张看得太小儿科了。

所以张作为一个士兵,他或许是合格,但不是一个将领,他对国军的了解还不够。

13日将是重要的一天,因为入夜后,一切都将逆转。(正在研读中,请稍候)

晚稻米 发表于 2016-2-29 21:34:47

本帖最后由 晚稻米 于 2016-2-29 21:43 编辑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2/29/213249sz0fb09b996rkkhc.jpg

天涯在人 发表于 2016-3-3 11:32:47

负隅顽抗,直接投降TG

大哈瑞 发表于 2016-4-2 21:30:52

作图花时间很多,要阅读,分析,对比,确认,工作量非常大,辛苦啦。赞赏你点滴积累踏踏实实的文风,在当今的浮躁社会里难得看到你这样老老实实进行研究的学者。

读了王树增先生写的“朝鲜战争”一书。其中对范佛里特履历介绍写的是一塌糊涂,一小段文字中有五六处都与历史真相不符。比如全世界所有历史文献都记载范佛里特在诺曼底尤他滩头登陆,只有“朝鲜战争”一书中记载为他在奥马哈滩头登陆。看起来即便王树增这样重量级的军事历史学家也不能免俗。在国内历史书籍里这种错讹之处并不被重视。而在国外学术界某人自创历史一旦被人抓住把柄在会议上当面质疑,其著作的信誉必将下降。搞历史的必须不厌其烦,反复推敲细节。

gordon 发表于 2016-4-2 21:55:59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6-4-3 05:56 编辑

你们看过当地的地形吗?

知道第四次反围剿,林彪是怎么打的吗?

很简单,山地把 一线平推的队形割裂了,然后迅速被包围。

6-7 倍的包围兵力,几乎无解

要么不进包围圈,国军是进攻方,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固守待援这一条路了。


注:这是一场硬碰硬的战斗,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粟裕回忆录》里讲的非常清楚了,有些同志仅凭想象,未免把别人想的太愚蠢




gordon 发表于 2016-4-3 05:57:46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6-4-3 06:00 编辑

***********************************************************************

五个纵队即第一、第四、第六、第八、第九纵队担任围歼任务;以第二、第三、第七、第十共四个纵队担任阻援任务

外4 内5 ,9个纵队的包围


特纵配置在 打援上 (大口径榴弹炮),“进攻方”过不来。对步兵的杀伤是惊人的


***************************************************


我能想到的办法,就是美军的办法

空投 “指挥官和老兵”, 坨比较大,它吃不掉。



注:抗日战争中,日本也用过这种办法,空投指挥官。

***************************************************

必须扩大比较大的区域,不然空投不好整,空投物资收不到。


注: 一开始,就 “老兵、指挥官、物资” ,反正 国军是进攻方嘛




testjhy 发表于 2016-4-3 10:22:59

看完寞洑兄弟的孟良崮,想到共军与国军的一个重要区别,看老电影或回忆录,土共作战时,上级指挥员经常下沉一级或更多去指挥(监督)。如英雄儿女,王成高喊:向我开炮那节,师政委在团级指挥所里。这样既体现上下同甘共苦,更能保证上级作战意图在下级那儿不走样。回头看孟良崮,如果老常、老顾在李天霞、黄伯韬那儿有上级督战,83师,25师也不敢如此撒滑头吧,当然国军是半私人军队,基本理念还是上下分明,责任清楚(发现这两词本身还挺好。哈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孟良崮:假如你是张灵甫,你错在哪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