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4-9-29 21:51:33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4-9-29 21:49
我可以坦率地告诉你,我也在很多方面都比叶嘉莹更有权威,比如计算机啦,比如上网灌水啦。:-)))
...

可是那和这里的讨论没有关系。而古板就这里讨论的问题,比叶先生更可信。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4-9-29 21:54:49

仁 发表于 2014-9-29 21:51
可是那和这里的讨论没有关系。而古板就这里讨论的问题,比叶先生更可信。 ...

板筐在这栋楼里不过就是复述了一下叶嘉莹的一句话罢了,难道我有什么漏看了吗?其它多是和我抬杠。

还是那句话,把本事亮出来,真本事我自然佩服。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4-9-29 21:59:54

仁 发表于 2014-9-29 21:51
可是那和这里的讨论没有关系。而古板就这里讨论的问题,比叶先生更可信。 ...

说得具体点,我在爱坛也算发过一些东西,有主贴有回帖,我相信毛病肯定不少,他可以挑挑毛病嘛,我最喜欢别人挑我的毛病了!毛主席说:批评使人进步。

当然,不管是挑我的毛病,挑别人的毛病,还是开新贴发新文,这些都需要花时间,我也不强求。随便。

云平 发表于 2014-9-29 22:05:45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4-9-29 21:59
说得具体点,我在爱坛也算发过一些东西,有主贴有回帖,我相信毛病肯定不少,他可以挑挑毛病嘛,我最喜欢 ...

我去看看:D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4-9-29 22:07:57

云平 发表于 2014-9-29 22:05
我去看看

尽管看,尽管品评,尽管批评。

山菊 发表于 2014-9-30 03:44:17

仁 发表于 2014-9-29 08:35
鹤梦,我这古板老师是北大的高才生,现在驻法国,他在语义、语音发面都有专业的训练和研究。 ...

呃,你这不是把一向牵须的筐师架到炉子上烤么{:190:}

你可能没看见,筐师和三师第一次在城里抬杠时,三师并不知道筐师的专业背景~~~忘了掐的啥了,反正当时掐得蛮精彩的!

毕竟都是真有学问的君子,最后真应了'不打不相识'的俗语{:189:}

发表于 2014-9-30 05:43:51

山菊 发表于 2014-9-30 03:44
呃,你这不是把一向牵须的筐师架到炉子上烤么

你可能没看见,筐师和三师第一次在城里抬杠时,三 ...

我听他俩说过,但当时我还没上网,后来也没看见。

板筐 发表于 2014-9-30 06:46:38

仁 发表于 2014-9-29 21:35
鹤梦,我这古板老师是北大的高才生,现在驻法国,他在语义、语音发面都有专业的训练和研究。 ...

楼下秋老师说得好,您这么说就不对啦。俺基本上在讨论时,发现有朝抬杠发展的趋势,肯定激流勇退。坚持到底的时候很少,因为多数情况下感觉是一头牛试图让老虎相信青草很好吃,或者是一只鹤企图安慰一只鹫。少数坚持到底的抬杠中,与三老师的那次是最有意义、收益最深的,因为那时两头牛在争论甜美的草是绿色的还是青色的。

板筐 发表于 2014-9-30 06:50:55

仁 发表于 2014-9-29 21:51
可是那和这里的讨论没有关系。而古板就这里讨论的问题,比叶先生更可信。 ...

多谢仁老师谬赞。不过,您这么一说,鹤师便要求亮真本事。俺有吗?没有啊,俺花拳绣腿比划两下还行。
其实,李商隐这首不好玩。

发表于 2014-9-30 06:51:10

板筐 发表于 2014-9-30 06:46
楼下秋老师说得好,您这么说就不对啦。俺基本上在讨论时,发现有朝抬杠发展的趋势,肯定激流勇退。坚持到 ...

还能看到吗?很想看看。

板筐 发表于 2014-9-30 06:55:03

仁 发表于 2014-9-30 06:51
还能看到吗?很想看看。

后来大概是在秋老师怂恿下寻过,踪迹全无,前几年的帖子城里没有保留。
记得是关于汉语音韵中“等呼”的概念的。认为这两个概念是从不同角度说同一回事儿,三师不同意,后来转换成现代语音的说法并举例,三师在仔细研究了例子后,表示同意。

发表于 2014-9-30 06:56:03

板筐 发表于 2014-9-30 06:50
多谢仁老师谬赞。不过,您这么一说,鹤师便要求亮真本事。俺有吗?没有啊,俺花拳绣腿比划两下还行。
其 ...

我不是特别崇拜李商隐。觉得它就是那时的朦胧派。有几个句子新颖奇特,但往往美在似懂非懂其真意。可我喜欢知道究竟是啥意思,起码是表层的意思。

发表于 2014-9-30 07:00:36

板筐 发表于 2014-9-30 06:55
后来大概是在秋老师怂恿下寻过,踪迹全无,前几年的帖子城里没有保留。
记得是关于汉语音韵中“等呼”的 ...

这也太专业了。我不看也罢。但是确实应该留下来。

发表于 2014-9-30 07:01:38

板筐 发表于 2014-9-30 06:55
后来大概是在秋老师怂恿下寻过,踪迹全无,前几年的帖子城里没有保留。
记得是关于汉语音韵中“等呼”的 ...

对了,如柴在那个对联的贴子里喊你去抬麻花呢。

板筐 发表于 2014-9-30 07:05:09

仁 发表于 2014-9-30 07:01
对了,如柴在那个对联的贴子里喊你去抬麻花呢。

俺去啦,还抬什么啊,这馋丫头,估计早把麻花嚼吧啦。

发表于 2014-9-30 07:06:15

板筐 发表于 2014-9-30 07:05
俺去啦,还抬什么啊,这馋丫头,估计早把麻花嚼吧啦。

造光了?

板筐 发表于 2014-9-30 07:09:51

仁 发表于 2014-9-30 07:00
这也太专业了。我不看也罢。但是确实应该留下来。

没那么吓人,其实很简单,比如“松”和“风”不押韵,为什么,不是同“等”,这个等说得其实是主要原因的开张度和舌位高低。ung开张度比ong小。如此而已。

板筐 发表于 2014-9-30 07:15:27

仁 发表于 2014-9-30 07:06
造光了?

多半是,麻花遇见如柴,基本上等同于黄花鱼碰上猫。

发表于 2014-9-30 07:16:16

板筐 发表于 2014-9-30 07:09
没那么吓人,其实很简单,比如“松”和“风”不押韵,为什么,不是同“等”,这个等说得其实是主要原因的 ...

那同等的可以不同呼吗?还是等、呼本来是一个概念?

发表于 2014-9-30 07:17:17

板筐 发表于 2014-9-30 07:15
多半是,麻花遇见如柴,基本上等同于黄花鱼碰上猫。

新社会的猫都不吃鱼了。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叶嘉莹】流光容易把人抛——品读李商隐的《西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