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平 发表于 2014-9-11 22:56:40

五律·题沈菊隐画


前度桃源客,重来花已凋。云烟空寂寂,山影对萧萧。
曲陌残黄叶,疏篱杂野苕。武陵春事尽,秋水老渔樵。

海外逸士 发表于 2014-9-12 20:42:01

“對蕭蕭”﹐不如“山影徒蕭蕭”。

山菊 发表于 2014-9-13 04:48:53

除了‘对’字,我觉得‘残’字也可炼炼?

云平 发表于 2014-9-13 21:05:56

海外逸士 发表于 2014-9-12 20:42
“對蕭蕭”﹐不如“山影徒蕭蕭”。

若此三平尾,不知好在何处。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4-9-13 22:13:35

这个画,画的比例失调啊{:7_325:}{:7_312:}

山菊 发表于 2014-9-14 05:35:24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4-9-13 09:13
这个画,画的比例失调啊

估计你跟我一样,看成菊花了~~~{:190:}

云平 发表于 2014-9-14 12:00:24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4-9-13 22:13
这个画,画的比例失调啊

指的是?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4-9-14 21:10:33

本帖最后由 鹤梦白云上 于 2014-9-14 21:47 编辑

花已凋(首联)=萧萧(颔联)=残黄叶(颈联)=春事尽(尾联)。

老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你的律诗整个结构有问题。整篇没有精神。

可以说,
看到你的首联,就想到了你的颔联,
看到你的颔联,就想到了你的颈联,
看到你的颈联,就想到了你的尾联。

看看宗师是怎么写律诗的: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看看杜甫的起承转合,特别是颈联是怎么神来之笔奇峰突起而又严丝合缝的。

律诗的趣味,一个最常见的看点,就是看颈联的那一转,要“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里恰恰是考验作者诗才和境界的地方。

律诗,不是平仄合律对仗工整就能成诗的。

云平 发表于 2014-9-15 20:52:40

等楼上编辑好了,我发现删掉了最开头的一句:

“四联写的都是一件事,一个意境。”

我估摸着楼上不是乱码字的;P 能说说为什么去掉这句吗?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4-9-15 22:21:48

云平 发表于 2014-9-15 20:52
等楼上编辑好了,我发现删掉了最开头的一句:

“四联写的都是一件事,一个意境。”


花凋和叶黄,严格说来,不是一件事,但是属于一种性质。第一联已说了花谢,第三联再来说叶黄,你认为这很有趣吗?第四联还在“春事尽”,这不是车轱辘话是什么?

“对”字和“残”字放在句中要多别扭有多别扭,前面已经有人给人指出了。

“云烟空寂寂”读着也挺怪。

“疏篱杂野苕”让人想到杜甫“罗生杂橡栗”,但“杂”字用在“苕”这种植物上是不是合适也可以斟酌。

总的来讲,你这篇出了结构上起承转合有问题,文字上也有不足,归纳起来,就是中间两联的对仗没有作好。能够看出为了对仗而对仗产生了各种牵强。我看这也是今人作律诗的一个通病:文言文的文字和文化功底实在有输于古代文人,读着和中国人拿英语写诗似的,你对那个语言掌握得没有熟练到写好诗的地步!

平仄和格律,是计算机程序都可以做到的。

山菊 发表于 2014-9-16 03:56:47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4-9-15 09:21
花凋和叶黄,严格说来,不是一件事,但是属于一种性质。第一联已说了花谢,第三联再来说叶黄,你认为这很 ...

我看这也是今人作律诗的一个通病:文言文的文字和文化功底实在有输于古代文人,读着和中国人拿英语写诗似的,你对那个语言掌握得没有熟练到写好诗的地步!


鹤梦老师这个就有点苛求了~~~我理解你是用'好诗'的眼光来读作品的。看见偶们多数还在'习作'甚至'仿作'水平,是不是就有点捉急呢{:190:}

其实'好诗'的定义,首先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不过我同意你关于某些具体细节的评论。这首诗,我读下来感情脉络是清楚的,就是中两联弱了。俺来给它瘦下身,云平可不许恼哦:

前度桃源客,重来花已凋。云烟空寂寂,秋水老渔樵。

不过这就跟图没啥关系了~~~

云平 发表于 2014-9-16 21:06:41

要砸题画诗,当然不能提意境;P

山菊的瘦身不错,也并非与图无涉,只是不够丰满,所以结句在时间上有些促迫。

云平 发表于 2014-9-17 22:13:04

花已凋(首联)=萧萧(颔联)=残黄叶(颈联)=春事尽(尾联)。
——————————————————————————————————
个人以为,将有关联的意象这样直接划等号是比较粗暴的,

写了花,不能再写叶?何况残黄叶只是陪衬。
另,春事不等同于花事。提醒鹤梦童鞋注意。

云平 发表于 2014-9-17 22:17:08

老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你的律诗整个结构有问题。整篇没有精神。
——————————————————————————————————————
前二联其实是不平的,最好再仔细感觉一下。
结构有问题,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整篇没精神,也不知你要什么精神,沉舟侧畔千帆过?:lol

云平 发表于 2014-9-17 22:20:13

可以说,
看到你的首联,就想到了你的颔联,
看到你的颔联,就想到了你的颈联,
看到你的颈联,就想到了你的尾联。
——————————————————————————
俺倒想问问,你读完诗,想不想得起画?

山菊 发表于 2014-9-18 01:49:23

云平 发表于 2014-9-17 09:20
可以说,
看到你的首联,就想到了你的颔联,
看到你的颔联,就想到了你的颈联,


这幅画,我最喜欢的是水那部分~~~真的是秋水一泓啊,看后顿觉澄澈{:189:}


云平 发表于 2014-9-18 16:34:49

山菊 发表于 2014-9-18 01:49
这幅画,我最喜欢的是水那部分~~~真的是秋水一泓啊,看后顿觉澄澈




嗯,还有一种静谧,让人恍惚。

云平 发表于 2014-9-18 19:10:46

看看宗师是怎么写律诗的: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看看杜甫的起承转合,特别是颈联是怎么神来之笔奇峰突起而又严丝合缝的。

律诗的趣味,一个最常见的看点,就是看颈联的那一转,要“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里恰恰是考验作者诗才和境界的地方。
————————————————————————————————————————————
颈联其实不是转,而是宕开,所谓的转是第七句。

云平 发表于 2014-9-18 21:17:01

律诗,不是平仄合律对仗工整就能成诗的。
————————————————————————————-
换而言之,平仄合律对仗工整。:D

云平 发表于 2014-9-19 11:37:01

山菊 发表于 2014-9-16 03:56
鹤梦老师这个就有点苛求了~~~我理解你是用'好诗'的眼光来读作品的。看见偶们多数还在'习作'甚至'仿作' ...

到底是苛求还是无理取闹,待俺一一驳之,就会清楚。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五律·题沈菊隐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