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大陆是使用简体汉字好,还是繁体汉字好
本帖最后由 光头佬 于 2011-7-22 16:06 编辑1956年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随后大陆开始推行简化汉字,自此大陆与港澳台侨就开始使用两套汉字。显然,现在多数大陆同胞只停留在能看懂繁体汉字,要书写繁体字就有点勉强了。更多初中、小学生恐怕读起来也费劲。那么当初大陆是否应该推行简体字呢?(注意,辩论的重点是说当年我们有没有必要废繁体字另立一套简体字,而不是说现在用简体字好还是繁体字好的问题。)
坛子里我看北宸MM是坚持用繁体字的,感觉很搭她的空间和气质。不过话说回来,我虽然觉得繁体字很好看,但真要改回去,我也不赞成,毕竟这几十岁的人再去学写字,那实在也挺不容易的。
{:229:}
本帖最后由 不爱吱声 于 2011-7-21 09:24 编辑
回复 光头佬 的帖子
我觉得没什么好坏之分,用习惯了就好。 回复 光头佬 的帖子
大陆推行简体字是对的,因为它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事实上,汉字的简化并非从国朝开始,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了。
理论上,汉字简化会破坏像形文字的含义性,但实际上汉字的发展早就已经破坏了这一点。
繁体字的问题在于两点,一个是笔画太多,认识和写起来麻烦,再一个就是电脑上看繁体字太累,那么小的字体,要看那么些笔画,累眼。有人可能会说你把字体调大了不就得了,问题是西文系统什么都调配好了,改了字体就不好看了,否则你试验一下1920*1200的分辨率给改成1280*1024是什么景象。 坛子里我看北宸MM是坚持用繁体字的,感觉很搭她的空间和气质。不过话说回来,我虽然觉得繁体字很好看,但真要改回去,我也不赞成,毕竟这几十岁的人再去学写字,那实在也挺不容易的。这个不是你觉得繁体字好看,让你觉得好看的是“北宸”的字。
回复 光头佬 的帖子
实用派,支持简体字。
字有理据,很好,但真是那么重要吗?说来说去,文字是一种符号,是表达信息的工具。我们不知道1,2,3的理据,也用得好好的。
简体字与繁体字哪个更好看,恐怕不是绝对的,就像一个人眼里的丑女也许是另外一个人眼里的美女,这事很主观。
总之,支持简体字! 首先要说一下,提出汉字拉丁化并不是从建国后才开始的,从民国时期就有了。
汉字面临的第一个难关就是打字。当拼音文字能够依靠打字机实现快速、规则输入时,汉字还只能依靠手写或者油印。我想大家都见过那时候的汉字打字机吧,其输入效率真不能算是高。
汉字第二个无法绕过的问题就是电脑。现在我们中文输入很容易了。但是在8086时代,汉字输入和输出可是个大问题哦。那时可是取消汉字论的第二次高峰哦。好在还有王永民、王选这样的人存在。不过就算这样,汉字输入也不算方便。我想各位都有过狂背字根的经历吧。
汉字简化,本来是一个文化和技术问题。
但是现在偏有人把汉字简化说成是政治问题,实在是恶心。 河里有个人说在IT时代用繁体好,难得地被一致批评。有个帖子彻底刨了他论点的基础,写得甚是好。 汉字在几千年的历史里本来就一直存在着变化,而非一成不变的.
民国的时候就有很多"异体字",实际上它们中的很多就是一种对字体的简化,以便于书写或教人识别.
发布简化方案,在相当程度上不过是把很多民间私下流传,并经广泛认可的字以官方的形式正式发布,并给以推广实施. 一个是笔画太多,认识和写起来麻烦,再一个就是电脑上看繁体字太累,那么小的字体,要看那么些笔画,累眼。
不懂汉字的外国人看着方块字一笔一笔的也是累。其实如果繁体字咱们都看得懂写得出,跟北宸mm一样,也会习惯的啦。写起来累,用草字:P
我来支持下反方吧!
首先,我的题目是想判断当初大陆从繁体字改为简体字是否有必要,而非判断现在用简体字是否舒服方便!因为一国文字在已经基本定了型的情况下,没有人愿意去做大的改动。就像现在哪怕发明一套更简化的汉字,大家也不会愿意去学的;自然也没必要再改回繁体字。但是,在繁体字已经定型多年的情况下(我没去考证现在的繁体字是定型于秦还是宋),建国初我们再去推行一套变化很大的文字,我觉得没有必要。
再举个例子说明繁体字的优点,用毛笔写书法的话,若是写简体字明显觉得很怪,而繁体字则显得更优美。 回复 光头佬 的帖子
问题是是现在谁还用毛笔写字呀,我现在写的字,基本上就剩下签名了 如果非要推繁体字,那个人强烈建议一步到位推小篆:D。 回复 老兵帅客 的帖子
那倒是。我现在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很难看了:'( 回复 光头佬 的帖子
严格来说,民国时代的汉字应该不能算完全定型,俗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字仍然大量存在,个人觉得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简化方案的出台才算是大陆汉字的基本规范定型,这个意义恐怕不比简化差多少。在这方面参考的就是德文的新正字法。1901年的正字法注重统一不重规范,结果1996年推出新正字法要规范的时候,就出现了一边学者狂打补丁(前后搞了十年,据说修正条目超过3000条)一边媒体狂骂不止(换我我也骂)的热闹景象…… 回复 鼎革 的帖子
我的还好一些,因为只签英文名字,用不着汉字 回复 XYZX 的帖子
那字能有多少人认识啊,于是全民成了文盲 回复 光头佬 的帖子
当初是因为繁体字不利于扫盲,提高教育普及率;而且也是自民国以来文字学家工作的总结。 回复 pengk 的帖子
忽然想问北宸个问题,怎么认识我们写的简体字的?虽然字是一个,但意义有时好象不一样呀。 本帖最后由 煮酒正熟 于 2011-7-23 11:21 编辑
回复 光头佬 的帖子
加入正方。不过这个题目出的对反方极其不利。
说说我的理由。
1 中国文字的发展史,压倒性的趋势就是简化。象形文字,越简化才越易于固定化、规范化和统一。所以TG搞汉字简化,决非神马倒行逆施。
更何况TG在汉字简化中,所选部分简化字,实际上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更为正宗、民粹,而在历史上曾经取代它们的那些所谓繁体字,是古代文人阶层出于自私的角度刻意繁化的。详情请见西西河毛锥子兄弟的长贴。
2 TG建国后,强力推行全民普及教育和工业化,这些做法的背后,都是一种明确强烈的要向以西方为代表的现代社会文明迈进的意识。汉字简化既能极大促进全民普及教育(vs 少数精英教育),在交流效率上也更符合追求高效的现代社会,因此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举措。
3 汉字简化的负面效应也有,主要是文化艺术方面的 (比如辞源的模糊,以及书法美学角度的损失)。不过对于民族和文明的发展而言,汉字简化绝对是利大于弊;更何况其负面效应是可以有效降低的,因为TG从未禁止使用繁体字 -- 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终其一生,都习惯使用繁体字并且没有做作地抛弃掉这个习惯。在实现了全民普及教育的今天,部分有闲人士完全可以出于对艺术和兴爱的追求使用繁体字。因此我实在感受不到什么汉字简化带来的文化艺术方面的损失。moving forward,简化字作为现代社会的交流工具,繁体字作为文化艺术的载体,两个系统并行,我觉得比只有一个系统更好。
回复 老兵帅客 的帖子
我这是响应繁体控们的复古需求啊。小篆还好,没直接回甲骨文象形字呢{:1_1:}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