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7是raked wingtip, 350这张图片里看上去不太像呢。要请专家来看看
@晨枫
A350的小翼号称shark fin或者sharklet
http://www.aspireaviation.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A350-800_RR_AIRBUS_V10_300dpi.jpg
http://www.aviationnews.eu/blog/wp-content/uploads/2009/11/winglet.jpg
http://i2.cdn.turner.com/cnn/dam/assets/130614044919-airbus-a350-xwb-take-off-horizontal-gallery.jpg
787的raked wingtip是水平延伸的
http://4.bp.blogspot.com/-Sfhht3myAts/T5nPO_qXUqI/AAAAAAAACm4/xcP-02coLnU/s1600/B787-800+-+24.jpg
http://dalytravelco.com/wp-content/uploads/2013/09/BA-B787-8-Artwork1.jp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b/Toothed_exhaust_duct_covers_on_a_Boeing_787.jpg
这里是对比
http://airlineworld.files.wordpress.com/2008/10/raked-wingtips.jpg
个人估计,加长型或者远程型可能需要增加翼展,那时候就会用向上翘的小翼。
总的趋势是小翼的角度放缓,过渡更加圆滑,避免转角造成涡流损失。 groovy26 发表于 2013-10-9 03: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基本是别人把地雷都踩过了吧,前两天好像还看到新闻说第三架给趴窝了 ...
没有啊,那来的消息{:200:}
至于787的地雷嘛,如果现在就已经被踩完了,那这飞机就真是太成功了{:191:} xlan1976 发表于 2013-10-9 13: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有啊,那来的消息
至于787的地雷嘛,如果现在就已经被踩完了,那这飞机就真是太成功了 ...
创新本来就是非常非常困难,成本奇高无比的事情,而且非常容易失败. 本帖最后由 xlan1976 于 2013-10-9 15:51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13-10-9 08: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A350的小翼号称shark fin或者sharklet
既然晨大说了,那我就把这个问题详细展开一下。
不管是叫sharklet还是所谓的raked wngtip还是翼尖小翼,这种名字上的噱头没有啥实际意义。这种翼尖设计形式的目的在于用更高的效率来减小诱导阻力。
什么是诱导阻力呢。飞机在低速飞行时(低于音速),在水平方向上主要有四种阻力形式:压差阻力、诱导阻力、摩擦阻力和干扰阻力,压差阻力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诱导阻力。
我们知道,飞机在飞行时的升力是靠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强差实现的,那么在翼尖,由于机翼下表面压强大于上表面,气流会从机翼下表面绕过翼尖流向上表面,从而在翼尖处形成漩涡,随着飞机向前飞行,漩涡不断向后方流去,形成翼尖涡流。这个涡流在机翼表面形成向下的下洗速度,这个下洗速度使得流过机翼的气流速度向下偏转,从而使得其所产生的气动力发生偏转,气动力的垂直分量就是升力,水平分量就是诱导阻力。
对于诱导阻力的研究很早就有,传统的减小诱导阻力的方法有两个:
一个是采用大展弦比的平直翼,这样的机翼翼尖狭窄,翼尖产生的升力较小,因此产生的翼尖涡流也比较弱,从而可以获得较小的诱导阻力;
另一个是采取根梢比约为2.5的机翼形式,根梢比是指翼根弦长和翼尖弦长之比,三角翼的根梢比理论上是无穷大.根梢比2.5时机翼上的气动载荷分布接近椭圆形,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很多60年代以前的螺旋桨飞机采用平直翼和椭圆形的翼尖形式,就是这个道理。
诱导阻力系数的公式是:Cxi=kCy2/πλ
Cy2是升力系数的平方;λ是展弦比;k是根梢比的函数,根梢比2.5时,k最小
随着飞行速度的不断提高,考虑到流体压缩性影响的显著,大展弦比的平直翼和椭圆形的翼尖采用的较少了。对于超音速飞机来说,由于波阻是主要考虑因素,亚音速下的四种阻力形式居于次要地位,所以超音速飞机基本不考虑诱导阻力的问题。但是对于高亚音速飞机来说,就需要一种新的形式来减小诱导阻力,翼尖小翼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翼尖小翼的思路很简单,就是直接阻止气流从机翼下表面向上表面流动形成涡流,同时由于气动力的方向向垂直方向恢复,还可以起到提高翼尖产生的升力的作用。
但翼尖小翼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翼尖小翼垂直于机翼,它既不产生升力也不产生动力。同时翼尖小翼位于翼尖,离翼根最远,对翼根产生的弯矩较大,这样不仅翼尖小翼本身的质量,翼根机构加强也会增加飞机整体的重量。此外,翼尖小翼还会增加干扰阻力和摩擦阻力。
翼尖小翼的目的是减弱翼尖涡流的产生,要达到这个目的,翼尖小翼就要有足够的高度来阻止气流绕过翼尖流动,这样随着对减小诱导阻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简单的翼尖小翼形式尺寸上就会变得越来越大。。看看767-400那巨大的翼尖小翼。。在减小诱导阻力的同时也给飞机在重量上带来巨大的负担。。
因此,随着空气动力学研究的发展,翼尖小翼开始呈现现在这种形式,仔细看看787和350的翼尖小翼,其实它就是传统的翼尖小翼和根梢比2.5的翼尖形式的结合。这样可以使得翼尖小翼与机翼更加融为一体,翼尖小翼本身也可以产生升力,提高了气动效率。同时可以采用较小的翼尖形式,改善了机翼整体的受力状况,减轻了结构重量。
现在787和350的这种翼尖形式应该是空气动力学研究和大量风洞实验的成果,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流场的特点,从而获得更好的气动效率。
xlan1976 发表于 2013-10-8 19: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嘿嘿,这个嘛正常,没啥大惊小怪的。
说说我对787的感想。我们的787运行2个多月了。说实话,头两架给我惊艳 ...
新产品是容易各种问题 JAL是"丫鲁"吧。。。哈哈哈。。。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