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3-5-3 08:58:38
晨枫 发表于 2013-5-2 14: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独立和批判性的思考是演讲和辩论的基础啊。没有这个,演讲只能是人云亦云,谁听啊?没有这个,辩论也只能 ...
现实中则是各说各话,情绪激动地扯淡而已,这点看看国内大学办的辩论会电视转播就很清楚了。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3-5-3 09:00:18
水风 发表于 2013-5-2 15: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当然不是无关紧要的。但最重要的素质肯定不是。
中国最缺的是诚信。诚实,讲信用。这个是社会的基础。 ...
说得很好,完全同意,虽然俺不敢自居英雄哈。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3-5-3 09:01:18
晨枫 发表于 2013-5-2 15: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是公民教育,和素质教育有重合,但不等同,见上。两者都重要,不能互相取代。事实上,这也是中国教育里 ...
公民教育本身是个伪命题,是为了宣扬反共的,建议不要多提。
hotwing
发表于 2013-5-3 09:15:39
晨大,这一条很不能理解-----"2、代表的观点不一定要和本人的立场符合,只要是有道理的观点都是值得辩护的。这也是尊重对方观点、容许对方保留观点的基础。",我知道目的是对逻辑思维的训练,但是这样训练出来的成功人士,会否形成这样的世界观,就是事实是什么不重要,但是我能让我所说的成为事实,这能培养成功的政客和律师,其它方面的优点看不出来.
晨枫
发表于 2013-5-3 09:56:02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3-5-2 19: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公民教育本身是个伪命题,是为了宣扬反共的,建议不要多提。
那换个名字,叫品格教育怎么样?
晨枫
发表于 2013-5-3 09:56:33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3-5-2 18: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实中则是各说各话,情绪激动地扯淡而已,这点看看国内大学办的辩论会电视转播就很清楚了。 ...
所以说中国教育中欠缺辩论训练啊。
晨枫
发表于 2013-5-3 10:00:38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3-5-2 18: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仔细参与一下吧。
首先,中国文化没有思辨哲学这类,思维的漏洞很多,因此历史上几次佛教和道教的大辩论都 ...
思辨是中国文化欠缺的,为什么不改改,而是要一味继承这样的欠缺呢?标准答案思维和猜测考官的心思正是害了中国文化的罪魁祸首。对孩子的教育不包括思辨的话,孩子会自己pick up,尤其在北美社会,在中国我相信也会逐渐如此。“吃亏”的还是你。{:188:}
晨枫
发表于 2013-5-3 10:03:05
hotwing 发表于 2013-5-2 19: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晨大,这一条很不能理解-----"2、代表的观点不一定要和本人的立场符合,只要是有道理的观点都是值得辩护的。 ...
你是担心有道理但不符合事实的思辨?那把事实指出来,“道理”就不攻自破了。政客暂且不论,律师不能制造事实,不能掩盖事实,律师最多只能解释事实,所以事实是什么还是非常重要的。
一无所之
发表于 2013-5-3 10:13:12
阿迹 发表于 2013-5-3 03: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只是演讲和辩论吗?这好像只是某一个技能层面的东西。某以为,最重要的素质训练,应该是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 ...
要想对着众人演讲 让你获得大家的支持。
要想和别人辩论,就要提前准备自己的,思考对手的
这两个确实都如晨风所言,需要大量的思考,而且,真正做过,练习过就知道,这里面你不仅要考虑到自己的理论是否有道理,站得住脚,是否有漏洞,需要怎么掩盖?这些需要查不少资料,还要无数次的推来推去,至少你得把自己说服了,才行。
观众都是什么人?他们有什么样的口味与喜欢,什么样的叙述议论方式能够让人接受让人喜欢?
一无所之
发表于 2013-5-3 10:14:31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3-5-3 04: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最重要的是培养契约精神,也就是社会是个契约社会,每个人有自己的角色,要遵守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有了这 ...
你这么一句从权,让我想起《伐清》里面的桥段了{:191:}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3-5-3 10:21:31
hotwing 发表于 2013-5-2 20: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晨大,这一条很不能理解-----"2、代表的观点不一定要和本人的立场符合,只要是有道理的观点都是值得辩护的。 ...
结果就是事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相信了我的说法,其结果就是政客和骗子。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3-5-3 10:25:55
晨枫 发表于 2013-5-2 20: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所以说中国教育中欠缺辩论训练啊。
但是辩论的基础应该是契约意识而不是内圣外王,前者决定了各有其权利和义务,而后者则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这个差距可是太大了,可以说是东西方的根本区别,也是中美之间的最大差距。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3-5-3 10:29:21
晨枫 发表于 2013-5-2 21: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思辨是中国文化欠缺的,为什么不改改,而是要一味继承这样的欠缺呢?标准答案思维和猜测考官的心思正是害 ...
思辨哲学的基础是基于详尽思考基础上的辩论,以便互相磨砺,而非情绪激动地各说各话,这二者截然不同。前者需要相当的学习和生活历练,不是年轻人所能有的,于是年轻人只能锻炼辩论技巧,说白了就是很多论坛上常见的就是就不是体力战,没意思的。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3-5-3 10:30:57
晨枫 发表于 2013-5-2 21: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是担心有道理但不符合事实的思辨?那把事实指出来,“道理”就不攻自破了。政客暂且不论,律师不能制造 ...
律师当然不能掩盖事实,但是如何把事实体现给法官和陪审团,却是判定律师水平高下的基本点,很多律师玩的不就是这些嘛。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3-5-3 10:31:47
一无所之 发表于 2013-5-2 21: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这么一句从权,让我想起《伐清》里面的桥段了
那当然了,酱缸里面的产品嘛。
花似荼蘼
发表于 2013-5-3 10:34:38
目前教育中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个标准答案。语文回答问题居然必须用老师要求的固定词和固定句式,如果不用就不给分,真是没天理。
hotwing
发表于 2013-5-3 10:35:31
晨枫 发表于 2013-5-3 10: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是担心有道理但不符合事实的思辨?那把事实指出来,“道理”就不攻自破了。政客暂且不论,律师不能制造 ...
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辩论双方实力的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结局,比如在法庭上辩论,案件的事实是清楚的,但有钱人更喜欢找收费昂贵的大律师,而不是便宜的小律师,同样的事实在大律师嘴里更能够胜诉,,因此事实往往不能等同于道理,只是有实力的辩论者会让他显得更有道理,没有实力的,即使有道理,往往也会被别人抓住思维或语言上的漏洞变成没有缺少或没有道理.
大脚丫
发表于 2013-5-3 10:41:55
晨大你说的这些素质,某种意义上来说叫作领导素质,这不是每一个人都用得着的,所以一般也不面向大众进行教育。在中国,你要当大小领导,多半要去党校或者团校(?)之类的地方去学习一阵,我没去过,我猜想他们会提供这方面的训练。忙总以前推荐过一本书《群众工作手则》,我也没读过,也许里面会有一些老共压箱底的东西吧。
大众教育有两方面的目标,一个是筛选精英,另一个是造就合格的“小土豆”。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手段不完全一致的,大家经常吵的就是要偏向哪一面多一点。精英最终是进入国家体制,成为各方面的骨干。小土豆则成为社会大众。被筛选下来总是很恼火的,但是现实就是如此,没办法。
你要是把标题改成精英教育最重要的训练估计更贴切一点。
profer
发表于 2013-5-3 11:05:48
这种形式会主张空谈之风, 就像在西西河曾经发生的一样. 中国传统教育中倡导知行合一精神还是非常值得传承发扬的, 可惜没有系统的继承, 更谈不上发扬了.
liuqing098
发表于 2013-5-3 11:29:25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3-5-3 08: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仔细参与一下吧。
首先,中国文化没有思辨哲学这类,思维的漏洞很多,因此历史上几次佛教和道教的大辩论都 ...
关于“中国文化没有思辨哲学这类,思维的漏洞很多”,也许可以参考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哲学”这个概念用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有点勉强,因为我们的传统是追求“圣贤”人格,而不是古希腊传统所向往的“爱智慧者”。 农的眼界不仅限制着中国哲学的内容,例如“反者道之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限制着中国哲学的方法论。诺思罗普(Northrop)教授说过,概念的主要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用直觉得到的、一种是用假设得到的。。。。。
他们纯朴而天真,珍贵他们如此直接领悟的东西。这就难怪他们的哲学家也一样,
以对于事物的直接领悟作为他们哲学的出发点了。
这一点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中国哲学里,知识论从来没有发展起来。我看见我面
前的桌子,它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它是仅仅在我心中的一个观念还是占有客观的空间,
中国哲学家们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这样的知识论问题在中国哲学(除开佛学,它来自印度)
里是找不到的,因为知识论问题的提出,只有在强调区别主观和客观的时候。而在审美
连续体中没有这样的区别。在审美连续体中认识者和被认识的是一个整体。
这一点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哲学所用的语言,富于暗示而不很明晰。它不很明
晰。因为它并不表示任何演绎推理中的概念。哲学家不过是把他所见的告诉我们。正因
为如此,他所说的也就文约义丰。正因为如此,他的话才富于暗示,不必明确。
换言之,中国文化在概念的起源界定上就不是明晰的,不同的事物有可能被直觉默认为一个概念,最后好像是谈一个问题,其实是谈不同问题,却各说个话。
“因此历史上几次佛教和道教的大辩论都是以道教惨败告终。”看到一个解读,就是道教的谱系化,概念明晰化不够,所以辩论很吃亏,后来张天师费力老鼻子劲才捏了一个囫囵。也一直没有圣灵圣父圣子圆满。况且现实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非那么大劲辩论,还不如枪杆子里出政权。谁当真辩论谁在肉体上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