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T教授:钍堆上舰的问题
在近期建造核动力舰艇的话,肯定是铀堆,而且是压水堆,而不是什么高温气冷堆、铅冷快堆之类。钍堆刚开始工程测试,离实用还有相当距离。个人估计,发电钍堆至少10年,上舰可能15年?但是对于钍堆,坊间有很多传说,不知道真假,还要烦请T教授解惑。
钍堆以熔盐堆为主,钍燃料在熔盐里(是溶液还是悬浮液?我也不知道),随熔盐循环进入和离去堆芯。钍燃料本身不能达到链式反应,堆芯里必须有铀燃料,作为中子发生器,在钍燃料进入堆芯时,轰击钍燃料,引发链式反应。
钍燃料离开堆芯后,再次停止链式反应,同时熔盐把热量带出堆芯。在把热量最终传递给二回路的过程中,也进行后处理,将乏燃料和续用燃料分离。
江湖传说中,钍堆的传热机制与铀堆不同。
铀堆有两回路。一回路在核岛内,将铀燃料棒通过链式反应产生的热量带离堆芯。为了避免回路内的水受热沸腾,一般保持在15.5MPa,温度在290-325C范围。一回路的水流经堆芯,有很强的放射性,不能直接用来发电。
一回路的高温水通过换热器,加热二回路的水。同样为了避免在回路内沸腾,压力保持在6.5MPa,温度在220-280C范围。二回路的水没有放射性,在蒸汽发生器里闪蒸成高温蒸汽后,驱动汽轮机。二回路加上汽轮机到发电机构成常规岛。
但是传说中的钍堆有四个回路。燃料熔盐构成一回路,和铀堆的一回路相似,只是这里燃料在循环回路里,呈液态(溶液还是悬浮液,还是不清楚),熔盐不仅是钍燃料的载体,也是传热介质。
传说中的二回路也是熔盐回路,但是没有放射性。这只是传热回路。
传说中的三回路是压力水回路,不知道压力多少,但温度可高达600-700C,所以可用于超超临界发电,或者CO2发电。
传说中的四回路依然是压力水回路,同样不知道压力多少,但温度估计降低到铀堆二回路的范围,用于更加常规的汽轮机发电。
疑问:纯传热的二回路有必要吗?四回路有必要吗?可以一二回路、三四回路合并,成为双回路,行吗?
感觉从隔离放射性的角度来说二回路用水、CO2都行。
请问T教授:
1、我对铀堆的理解对吗?
2、钍堆能像铀堆一样双回路,一回路是熔盐,二回路是水或者CO2?
本帖最后由 testjhy 于 2025-11-23 19:05 编辑
不行了,我退休时间很长,与这类事情很远了,想当初启动时还算近,有机会听专家组介绍总体技术和技术难点
看了您在观网的文章,从我自己的判断,钍堆上舰应该是您说的15年。
1)目前的2MWt堆,正在设计的10eMW中试堆,航母比照福特舰的需求,2台350MWt反应堆,电功率200MW。国家规划好象2035年才100MWe熔盐堆,陆上工程堆不运行5年以上不能上舰吧?
2)航母空间小我感觉2回路正常,还不太确定的是熔盐/水热交换器有没有放射性传递,压水堆证明交换器是不会污染的。熔盐材料复杂,CO2估计也要试验后决定。
3)还有一个环节,不知道工艺复杂性和需要多大空间,就是熔盐循环,从原理上讲,经过中子发生器轰击或U233裂变,会产生一批氙铯锶等“有毒”成份,它们会大量吸收中子,需要在线分离这种核灰,还有说提炼钍233和铀233,注回熔盐中。在陆上这种装置最大也可容纳,在航母上是否能够小空间内实现。
所以,钍基熔盐堆研究上舰肯定没有问题,但至少得在陆上同规模实施5年后(顺利的话2040年?)考虑,很多问题是与铀堆很不同的。
说个题外话,当时选武威时有一个说法:因为熔盐堆不需要水,所以大西北也可用,特别是与风光电匹配,我记得当年查了很多资料,才发觉上当了。选择武威或许是地点偏僻,地大人少,对放射性泄露不敏感。所有核反应堆本质上都是烧开水,所以2MWt可能风冷就够了,10MWe。100MWe是不是放武威,或者如果竖起冷却塔,就好玩了。 铀堆的原理您是正确的,压水堆就是如此高功率的传输,必须高温高压防止沸腾,因为气体的传热效果大幅度下降。熔盐堆有个参照,就是光热熔盐,国内也做到了100MWe,技术上应该相仿吧,除了放射性传递,熔盐的压力不大,水的回路可能要加一定压力,但这点不会影响热交换器的设计吧。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11-23 11:12 编辑
testjhy 发表于 2025-11-23 05:03
不行了,我退休时间很长,与这类事情很远了,想当初启动时还算近,有机会听专家组介绍总体技术和技术难点
...
多谢T教授解惑。
还有一个问题:钍的链式反应是吸收一个中子后,最后通过两次β衰变后生成铀-233,这才是裂变材料,但需要至少27天的半衰期。这可以理解为“现在投入的钍燃料需要27天后才能生成有效的铀233,这才是有用的裂变燃料”?
这段时间在陆地核电站不是大问题,只要保持长期稳定运行就行,但对于需要随时增减功率的舰用堆好像很不方便。
这个问题有办法解决吗?把铀233分离出来储存,用的时候再投进去?这东西怎么储存,只能分开小罐储存?需要考虑临界质量什么的吧?或许分离纯度低于临界值,就不会有自发链式反应问题,这样就便于存放,像铀堆的燃料棒不会自己就链式反应一样?
晨枫 发表于 2025-11-24 01:07
多谢T教授解惑。
还有一个问题:钍的链式反应是吸收一个中子后,最后通过两次β衰变后生成铀-233,这才 ...
钍反应堆核心里的铀-233只能停堆后分离,不可能实时分离。现在的设计就是利用铀-233继续反应变成自增反应堆。 三力思 发表于 2025-11-23 12:13
钍反应堆核心里的铀-233只能停堆后分离,不可能实时分离。现在的设计就是利用铀-233继续反应变成自增反应 ...
那现在的钍燃料后处理是干什么的呢?
既然是循环的,为什么需要停堆才能分离? testjhy 发表于 2025-11-23 19:19
铀堆的原理您是正确的,压水堆就是如此高功率的传输,必须高温高压防止沸腾,因为气体的传热效果大幅度下降 ...
运行压力对于容器设计很关键呀 三力思 发表于 2025-11-24 02:13
钍反应堆核心里的铀-233只能停堆后分离,不可能实时分离。现在的设计就是利用铀-233继续反应变成自增反应 ...
现在是利用在线分离注回熔盐的。不知化学方法有什么高招,不至于用类似离心机物理分离。 pcb 发表于 2025-11-24 05:17
运行压力对于容器设计很关键呀
现在还是2MWt,换热简单,10MWe,换热的要求还不强,如果100MWe,两边换热压力可能才真正体现出来。 晨枫 发表于 2025-11-24 01:07
多谢T教授解惑。
还有一个问题:钍的链式反应是吸收一个中子后,最后通过两次β衰变后生成铀-233,这才 ...
一切都是在摸索中,我与您完全一样只能推测,如果钍堆上舰,制造基本差不多的时候,是不是有一个预热阶段,就是有一、二个月启动过程,把链式反应基本维持住才出海试验。中子发生器应该是长期存在的,万一发生应急情况,熔盐进入应急罐,事故处理完还需要复杂的重启过程。
就象美国的核动力航母一样,由于美国一家独大,航母被攻击特别是核动力系统受损后怎么处理,估计都只有理论预案。 testjhy 发表于 2025-11-23 16:26
现在是利用在线分离注回熔盐的。不知化学方法有什么高招,不至于用类似离心机物理分离。 ...
这个可能是关键技术,网上是看不到的 晨枫 发表于 2025-11-24 06:53
这个可能是关键技术,网上是看不到的
看网上(不保证他们说的准确)视频讲,在线加入氟气提纯核反应原料,不太看得懂。基本思路是一个在线的高效化学提纯工厂,估计产线辐射很强。
钍熔盐反应堆本身尺寸不是很大,但是加上在线提纯生产线,这个总体积就比较夸张了。目前看装舰有困难。 本帖最后由 沉宝 于 2025-11-25 01:27 编辑
dopplermaxgamil 发表于 2025-11-24 11:59
看网上(不保证他们说的准确)视频讲,在线加入氟气提纯核反应原料,不太看得懂。基本思路是一个在线的高 ...
熔盐堆里面的熔盐,主要成分是富含氟的复杂金属盐的混合物。从铀的角度来看,鉴于四氟化铀是常见的铀化合物,并且沸点超过1400°C,所以我们不妨把待处理材料简化为四氟化铀+其它,以方便思考。
在线加入氟气提纯核反应原料
这一步,四氟化铀+氟气 -> 六氟化铀
神奇来了,六氟化铀沸点56.5℃,三相点温度约64.5~64.8℃,所以常温常压下是固态直接气化(升华)。以熔盐堆的温度,显然六氟化铀会以气体的形式与其它材料分离。
铀233的回投:
六氟化铀+氢气 -> 四氟化铀+氟化氢
铀233的储存:
将六氟化铀蒸气导入小罐,冷却后得成为固体,即可长期保存(不考虑铀233半衰期的前提下)。想用时再适当加热即可。 testjhy 发表于 2025-11-24 06:26
现在是利用在线分离注回熔盐的。不知化学方法有什么高招,不至于用类似离心机物理分离。 ...
教授 lost focus了。熔盐堆需要的是铀与钍、镤以及其它物质的分离(只有铀233才是燃料),完全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实现。而传统的铀堆,需要在铀235与铀238之间做分离,显然任何化学方法都无效,只能用离心之类的物理手段分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