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枫 发表于 2025-3-24 00:41:02

关于F-47的几个猜想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3-23 11:23 编辑

F-47现在只有几张刻意隐藏细节的图,但还是显示了一些有意思的细节,以此可以猜想一些技术特点。

https://www.twz.com/wp-content/uploads/2025/03/F47-ngad-2.jpg

这是至今信息量最大的图,显示了三个有意思的细节:

1、鸭翼
2、高度上反的机翼
3、铲形机头

鸭式还是正常布局只是飞机设计中的“流派不同”,没有本质优劣,但鸭翼好像成为美国战斗机的“政治不正确”。除了研究机,历史上没有任何美国战斗机采用鸭式布局。现在F-47用了。由于F-47的最大要求是全向隐身,采用据说损害隐身的鸭翼很是意外。

不过X-36是鸭式的。这是麦道研究无尾战斗机而推出的。有意思的是,在介绍里语焉不详地提到用矢推控制方向、鸭翼控制俯仰。麦道当然现在并入波音了。

https://i.ytimg.com/vi/MTrEKql9bvA/maxresdefault.jpg

有一个可能:鸭翼用于俯仰控制,是因为矢推要用于偏航控制。

https://www.twz.com/wp-content/uploads/2025/03/160414-F-IO108-009-copy.jpg

X-36是90年代试飞的,对F-47有多少影响,还需要更多信息才能确定。另一方面,波音众多的六代机想象图中,鸭式方案其实早就出现过,只是当时都直接贬为脑洞,“美国战斗机不用鸭翼”,现在看来,一切皆有可能才是真理。

纯无尾飞机最大的麻烦是方向安定性不好解决,开裂式副翼增加阻力,也不够灵敏。横向摆动的2D喷口就比较给力。

https://i.ytimg.com/vi/ZH1gufgmopA/maxresdefault.jpg

比照F-22的2D喷口,如果上下挡板固定,左右挡板摆动,矢推就可用于偏航控制,解决了无尾飞机的一个难题。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4/Boeing-X36-InFlight.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4622/40501508221_9f0c3d5f19_b.jpg

看看X-36的喷口,是不是可以浮想联翩?

B-2、B-21和一众无尾ISR飞机都用开裂式襟翼,但开裂式襟翼可能对于亚音速飞行有效,对于超音速巡航就不大有效,机翼引起的激波把舵效屏蔽了,需要矢推。另一方面,鸭翼对于超音速飞控是有效的,歼-20证明了这一点。

https://media.cnn.com/api/v1/images/stellar/prod/170120145631-b-2-flies-t1-5.jpg?q=w_1555,h_1035,x_0,y_0,c_fill

喷口上下挡板固定后,下挡板可以延长,还起到遮挡地面雷达对喷口的上视视线,像YF-23那样。

https://www.nasa.gov/wp-content/uploads/2023/03/ec94-42454-3.jpg

高度上反的机翼可能也是隐身考虑。

在气动上,上反的机翼增加横滚稳定性,但横滚稳定性已经很少成为问题,这样大上反角的战斗机在二战之后非常罕见,F-47没有必要返祖。但上反机翼形成浅多面体,有利于将地面雷达照射到机翼下表面的电磁波向无害方向散射。最低限度,也只有一侧机翼形成全反射,这方面比水平机翼要好。

https://www.flyingmag.com/uploads/2023/03/Boeing-Bird-of-Prey-Wide-Jason-McDowell-scaled-e1678211355127.jpg?auto=webp&auto=webp&optimize=high&quality=70&width=1440

波音“捕食鸟”研究机在这方面可能有很大影响,但F-47还看不出有明显的下垂翼尖。

上反机翼增加的方向安定性作用可能不够,对侧向雷达反射面积也基本上没有影响。

铲形机头则是YF-23上就用过的,X-36、“捕食鸟”也都是这样。说起来,F-22也是铲形机头,但没有那么显著。这有隐身和气动两方面的作用。

在研发B-2的时候,诺斯罗普发现,平滑的表面有利于将入射到机体表面的电磁波能量流散到边缘,扁平、尖锐的边缘则进一步将电磁波能量流散到空间。这是最后B-2外形的重要依据,而不完全是从飞翼的气动要求出发的。YF-23应用了这个原则,YF-22也用了一点,但没有YF-23彻底。

现在,F-47用得很彻底。

另外,铲形机头也起到前伸的边条的作用,在速度提高的时候,增加靠前的升力产生,自然配平。但这也带来边条-鸭翼-主翼的复杂气动交互作用的问题。歼-20原型在鸭翼前采用哥特式边条,量产型简化为直边条,降低边条的作用,也降低交互影响。

F-47的边条一直延伸到机头,加上“铲子”,影响更大。一方面希望波音在X飞机的研究中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X-36具有相似的构型;另一方面也可以预期在更大、使用环境更复杂的F-47上会出幺蛾子。

最大的幺蛾子则是F-47的大小。

美国空军参谋长阿尔文上将说,F-47的成本将低于F-22。这是很不可思议的,只有一个可能:F-47是中型战斗机,还是真中型,不是F-35那样伪装成中型的重型。

https://www.twz.com/wp-content/uploads/2025/03/8928856.jpg?w=2048

https://wallpapercat.com/w/full/b/1/d/2287922-3840x2160-desktop-4k-f-22-raptor-wallpaper.jpg

比较F-22(下)和F-47,假设座舱盖的尺度相抵,F-47似乎比F-22小一圈。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9/F-47-artist-rendition_%28cropped%29.jpg

https://media.defense.gov/2007/Jul/30/2000465452/1200/1200/0/070713-F-8820I-124.JPG

F-47的机头宽扁,但厚度小得多,也是单轮前起。与机翼尺度相比也有这个感觉:F-47比F-22小很多。

这就是说,不管F-47如何六代,机内燃油有限、航程有限。也就是说,美国空军最后决定走“减量六代机”的思路,以降低成本和技术风险?那在隐身加油机上线之前,对中国是没用了。隐身加油机也难,这不可能比隐身战斗机更隐身,空中加油作业也是高危期间,在“敌后”空中加油是自找不痛快。

但中型的F-47也和“比F-22便宜”、“在特朗普任期内首飞”相吻合,只有“短”,才能“平快”。

要是美国六代机中型化了,那是美国空军战略思维的转变。

同时,中国六代机倒是重型化了,这也是中国空军战略思维的转变。

时代真是变了。

孟词宗 发表于 2025-3-24 01:28:49

这就是个 AI 图。波音的烙印看着比较顺眼就拿出来献宝了。这个图根本就不可靠的。

indy 发表于 2025-3-24 01:34:54

孟词宗 发表于 2025-3-23 12:28
这就是个 AI 图。波音的烙印看着比较顺眼就拿出来献宝了。这个图根本就不可靠的。 ...

没错,大概率还在PPT里面而已。。。以下转帖


一个评论:#洛克洗的马丁的NGAD寄了
#让波音搞六代机太好了

特朗普已授予波音公司下一代战斗机F47合同。

美国总统唐纳德· J·特朗普和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已授予波音公司价值 200 亿美元的下一代空中优势 (NGAD) 项目合同,以全面开发和生产美国空军 F-22“猛禽”隐形战斗机的第六代替代品,击败另一家入围国防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NGAD 计划将用一架可与无人机一起投入战斗的载人飞机取代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 F-22 猛禽。

特朗普:“世界上第一架第六代战斗机将被命名为 F-47。 实验性的 F-47 已经飞行了五年。 它的性能优于所有其他飞机。 没有其他飞机可以搭载无人机飞行。 我们可以向美国盟友出售 F-47 的出口版本。 ”

特朗普和五角大楼负责人宣布打造 F-47 — “世界上第一架第六代战斗机”

“F-47 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先进、最高效、最具杀伤力的飞机。

该战机的实验版已经秘密飞行了近五年,我们相信它的性能远远超过任何其他国家的战机。 ”美国总统说。

该飞机的设计仍是严格保密的,但可能包括隐身性和先进的传感器。

来源:路边社

都没有看到样机。
都没有FX47,就直接F47了?
我不记得有美国有哪个下一代战斗机试飞了。
现在不需要样机,拿PPT也可以竞争?

特朗普现在是47届总统,所以命名F47?太自负了......而秘密试飞五年?我不信,这年代根本没有什么飞行物能隐瞒过其他有能力国家的卫星侦察。

懂王这是为MAGA而MAGA。

小书童 发表于 2025-3-25 12:04:12

估计改小了,更加符合无人机和有人机的配合问题,就是这种飞机正常不载人,而且通常也不使用自己的武器,后面跟着武器库无人机就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F-47的几个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