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枫 发表于 2023-2-11 23:45:06

攻击-11采用射流控制吗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3-2-12 11:43 编辑

中国射流控制研究机实飞的帖子发出去后,不断有人来提醒:攻击-11已经采用射流控制了。不对,这是误传。这是从2019年国庆阅兵时攻击-11的图片上机翼后缘有几道浅沟形引出的猜测。


国庆阅兵图片中,攻击-11的机翼后缘有几道浅沟,引起射流控制的联想,但这只是常规的气动控制面,只是图片的角度和清晰度看不出气动控制面的边缘线而已。攻击-11高度隐身,后缘气动控制面的侧面也做尖锐化的隐身修形,在控制面偏转的时候,尽量降低侧向雷达反射特征,但在阅兵图片的光线和角度下,就好像是后缘的沟槽了。





B-2的后缘“胳肢窝”的部位也有类似的处理,不过B-2没有把同样的处理扩大到外段控制面,可能是出于工艺性和复杂性的考虑,也可能是最后一分钟的决定,只能在这里做隐身处理,全面修形处理太兴师动众,尤其是要对削薄部件的颤振特性重新设计和测试。

攻击-11是巨大的成就,但把并不存在的东西强加到攻击-11上,不是在赞颂成就,而是在诋毁。

攻击-11在实际飞行中的图片依然在高度保密之中,但中航的珠海航展模型可以说明问题:攻击-11采用的还是常规的气动控制面,没有采用流体控制。中航大概听到了有关传说,特地在珠海辟谣,把模型上的气动控制面转一个角度,让人们看个真切。一般航展模型还不费这个事,翼面都是在中立位置的。









还有人询问无侦-8是不是采用了射流控制,同样不是,用的是常规的气动控制面。





更有人问鹞式和F-35B的姿态控制是不是射流控制,还是不是,那就是喷气反作用控制。


鹞式的姿态控制就是简单的喷气反作用式,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就那么简单粗暴


F-35B也一样

什么才是射流控制呢?


射流控制是基于射流效应,也称康达效应,以罗马尼亚人亨利·康达命名


在流体力学上有更加严谨的解释,但看一个例子就明白了。把调羹的弧面略微伸入水流中,水流会随着弧面转向,这就是射流效应。射流飞控就是基于这样的原理。所以射流飞控必定需要有弧面,但是把弧面“凑到”气流,还是用小喷嘴使得气流偏转而接触弧面、带动更大的偏转,就是不同的实现方式了

数值分析 发表于 2023-2-12 01:57:08

咦?这篇怎么好像看过啊?

晨枫 发表于 2023-2-12 02:34:11

数值分析 发表于 2023-2-11 11:57
咦?这篇怎么好像看过啊?

你的记性真好。部份内容确实贴过,另外增加了一半内容,回答观网那里提出的问题。

数值分析 发表于 2023-2-12 04:26:30

晨枫 发表于 2023-2-12 02:34
你的记性真好。部份内容确实贴过,另外增加了一半内容,回答观网那里提出的问题。 ...

谢谢解惑 要不我还以为出现了既视感:D

鳕鱼邪恶 发表于 2023-2-12 06:32:02

本帖最后由 鳕鱼邪恶 于 2023-2-12 06:39 编辑

无侦-8就是个大气外层飞行物,只有在返回降落的时候需要气动控制,搞那么复杂的射流控制干啥?不可能嘛~ 而且,这东西是火箭发动机,射流控制的话从哪里引流?

这个攻击-11能带啥弹药?空空弹行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攻击-11采用射流控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