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y 发表于 2022-4-3 21:51:57

孔鲤:放开共存究竟对谁有利?



https://mp.weixin.qq.com/s/wpi5Swz0DPi7c8BTGzpMTA







龙的天空

indy 发表于 2022-4-3 21:55:10

孔鲤:放开共存究竟对谁有利?Original 孔鲤 书林斋 2022-04-03 05:05
收录于话题#社会24个
渔光曲音乐:董文华 - 月光下的思念https://y.gtimg.cn/music/photo_new/T002R90x90M000001gFzDa23dY3z.jpg又是一个与20年初疫情刚爆发时的关键节点。关键的从来不是形势,而是方针。20年初我在一片叫骂声中喊着坚定不移跟党走,被追着骂了四个月,终于随着20年中疫情逐渐褪去时耳根清净。
又是一个必须斗争的时候。很多人又一次跳了出来,相比于上次,这次的核心矛盾是要不要放开、要不要共存。我依然要表达立场:坚定不移地支持动态清零。
那么有几个问题就是我们必须解决的:
一、放开共存对谁有利?
二、欧美国家放开共存后为什么暂时没有影响经济?
三、上海这次究竟发生了什么?
先说第一个问题。
随着昨天一份录音的广泛传播,放开共存派又一次引发了舆情。录音有没有背景不重要,这事有没有阴谋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群人为什么会因此表达情绪和立场?或者说,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Q2bked4Wsk3LZCmxpSjo9YheymfOsTa99CZykrzNepam5baPZNVkFciaX784EsFzkKzyLgu2jCUdicEPBhFjNEuw/640?wx_fmt=png
严格说起来,有两类人。一类是在放开后能获得更大利益的群体,一类是通过呼吁放开可以在前者的共同体里获得青睐的群体。
前者力量大,后者声音大。
什么叫放开共存?放开共存指的不是放开后就任由病毒肆虐不管不顾,而是用另一种社会运行办法来面对新冠疫情。感染了,还是会治疗。
而我们知道,今天的病毒致死率不高、会反复感染、传播率极高。在这种情况下,焦灼点是什么?
是放开的话,现有医疗系统必然被击穿,而大量其它疾病患者也难以获得医疗资源。那么结果是什么?是或者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医疗资本,或者索性进一步允许民营医院大规模开放。
这不是阴谋论,而是推演下的必然结果。累死累活的是医生,钵满盆满的是资本。医生都是辛苦的好医生,但医疗资本是不在乎什么叫救死扶伤的。
那么甚至还可以再进一步推论。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群体只要获得了经济利益,就必然去谋求政治利益。那么当医疗资本突然获得了巨大经济利益后,他们会做什么?不妨查查看昨天录音的当事人,以及今天一份由某大学附属医院教授提出的共存意见的这个教授,他们的政治身份是什么。
此外,几家药业(无论中西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比较一下两年来的股价涨势。单今年3月某些药业就涨停了好几次。
这还只是医疗资本。医疗资本外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可能知道可能不知道的利益群体,限于篇幅我就不进一步展开了。
所以我们能看到,前几天《深圳特区报》直接表态了:疫情当前,是动态清零还是与病毒共存?如何选择,表面上看是抗疫的理念之争、策略之争、方法之争,本质上则是制度之争、国力之争、治理能力之争,甚至是文明之争。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Q2bked4Wsk3LZCmxpSjo9YheymfOsTa9UcpIxBvDkDTwg5YEibG64ADVRY2J6XQdjJEPicf8LyX4Tp0ZA7rucBnA/640?wx_fmt=png
说得很清楚:看起来是理念之争、策略之争、方法之争,本质上是制度之争、国力之争、治理能力之争,甚至是文明之争。
制度:社会主义制度VS资本主义制度。
国力:医疗资源占全国各种资源的比重,以及可能会有的倾斜。
治理能力:社会群体的动员方式与群体对国家的合法性构建。
这几点在下面我们慢慢说。
先说理念之争、策略之争、方法之争。
就像我上面说的,支持放开的,有两类群体。第一种力量大,我们说了。第二种声音大的呢?
声音大的那类群体,是与第一类群体高度联系但几乎还没成为第一类群体的预备役。这类人出现在各行各业,非要进行总结的话,有一条共性:
他们的收入来源基本上是货币性的,而不是生产性的。
比如互联网产业。我们都知道,互联网产业应该是科技行业,但事实上由于技术开发是高度资本密集型的,因此许多互联网公司实际上与金融业高度相关,再加上一些园区的经济导向,使得这些互联网公司与房地产行业又息息相关。大家可以搜搜看有些城市的电商产业园的资料,这些资料都表明,许多一夜之间涌现的互联网公司并不是科技行业,而本质上是金融扩张和城市扩张带来的货币行业。
再说直白一点,是美国超发货币后的产物。
为什么这几年我们要供给侧结构化改革?说白了就是把超发货币带来的货币性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后,变成生产性行业。有许多互联网公司在这几年的整顿后确实完成了升级,但依旧有不少还在原地打转。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Q2bked4Wsk3LZCmxpSjo9YheymfOsTa9eZ4qZtUkFPHmWDhyNcFoTGpIZTDBTv7y2W3XXcbpuiamyqQCdS3ZrBw/640?wx_fmt=png
一个人是什么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这与道德水平无关。如果他长期处于类似的超发货币环境里,那他要想进一步获得这个圈子的认可,在这个圈子里往上爬,那他会怎么做?他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必须首先认可这个圈子的价值观。
这个美国超发货币圈的价值观。
而肯定会有人问,很多城市小资,并不一定是和这个产业直接挂钩的,为什么也会出现这样的价值观?
答案是:随着城市的扩张和超发货币的滥发,大多数人被创造出了需求以满足对身份的认同。大多数的消费产品其实都是一种低成本提供身份认同。
比如以前要获得都市身份认同,成本实际上是巨大的,需要户口,房屋,社会关系。而现在事实上只需要提供一些消费品,一些生活方式都可以让人在低成本中局部获得这种认同。而这种认同其实是不真实的,因为实际上很多人依旧没有实际上成为这种都市人。
一个引申就是今天很多人有城市病,有这样那样的精神问题。他们需要精神鸦片来补足,而这些精神鸦片,很多是因为美国超发货币而带来的新兴行业。说消费正义是浅了,实际上是这一整套的机制。
折射到互联网上就是各种身份焦灼乃至赛博式的大打出手。
唯物地说,超发货币带来的结果就是大量人社会身份和实际身份严重不符。
你越渴望成为都市人,你就越容易走入这样的价值观圈里。这是我们所说的会鼓吹放开共存的第二类群体。
比如今天传播的某个汪姓科普作家对某些著名医生的采访。试问一句:你能一天之内就接触到一些著名医生并且采访吗?你不能,我也不能。我们完全不具备这样的社会条件,但他们这个群体能。
他们和第一类乃至超发货币源头,是一个一整套的由内向外的价值观机制。要注意的是,他们彼此之间可能是不认识的,我们不是说这里面有阴谋,有串联,但他们所处的社会阶层或者想要成为的社会阶层是相近的,他们之间的经济联系是紧密的。那么在有外力的情况下,他们必然会喊出相似的声音。
于是我们要问了,为什么欧美价值观圈支持的是放开?
这是我们的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残酷:欧美尤其是美国,已经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了。
首先是冷战时期,随着石油危机和里根经济学的推出,美国的本土制造业不再像过去那样兴旺发达,而是开始大规模流出。伴随着美元这种全球货币的,是欧洲的跟进。
当然,题外话就是我们的改革开放事实上得利于里根经济学供应学派的兴盛,大量制造业得以转移到中国,这才有了我们庞大的劳动力市场。
而美国自己呢?
产业结构的调整让美国变成了一个金融、科技、文化三类经济并重的经济结构。可以看到,这三类经济事实上都不是直接生产的,对单位劳动力的需求是低的,对单位劳动力能创造的价值要求是高的,因为不需要大量的制造业供应链,所以足可以达到人均收入高但收入差距大的结果。
而伴随着冷战的结束,这种经济秩序进一步完成了全球化。所以结果是什么?
是制造业转移得更加频繁,美国国内的金融行业、消费行业(文娱、身份)更加繁荣。
不知道有没有看过《歌舞青春》和《律政俏佳人》的朋友,这两个系列电影都是08年以前的,都是美国处于最强盛的黄金时期的电影,都是普世价值的最佳输出代表。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Q2bked4Wsk3LZCmxpSjo9YheymfOsTa9mT4tEVE9rsEL076PF43H7wXANqvBXY5rIntDibP5WNSS4mcAiccBQUcA/640?wx_fmt=png
91年12月25日到01年9月10日是美国历史上最黄金的十年,没有竞争,没有生死,只要你笃信普世价值,你就能走向成功,无论你是阿甘还是金发女性(在欧美的价值观里金发女性代表什么是很清晰的)。
这意味着什么?
1,欧美尤其是美国的小资产阶级成为了主要的经济构成,二次分配成为了社会运行的主要机制。
2,传统的劳动力生产机制结构消散(特朗普的上台正是这批人最后的呐喊),无产阶级更是几乎不复存在。
3,普世价值迅速传遍了世界,一切受这个秩序影响的群体,都或多或少受到普世价值的熏陶。文化资本的扩张进一步生产出更大的超发货币空间。
好了,现在我们来看欧美的放开共存。
1,劳动力少,金融产业和文化产业多。放开共存的话,由于单位地区的人口不多,所以就算有大规模感染,也不会有过强的传播。
2,劳动力少,金融产业和文化产业多。放开共存的话,就算劳动力产业全部消失,也不会对欧美的经济秩序产生根本上的影响。直白点说就是这群劳动者就算死绝了,欧美的经济还是在金融和文化中继续生长着。
3,劳动力少,金融产业和文化产业多。放开共存的话,由于这类人群在二次分配中获得的收入较高,所以他们有足够的钱可以完成治疗,并不高度依赖于社会治疗保障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疫情其实并不会影响欧美主要的经济支柱,反而由于他们通过价值观输出,让许多国家尤其是劳动生产制造国家不得不放开,在某些领域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利益。
说到底,国情不同。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有大量劳动生产需要维持,是劳动力密集型为基础的国家。就算这些年向东南亚、中东、非洲转移了许多产业产能,但依旧是以这个为基础的。更何况中西部地区还有大量未开发的经济区。在这种情况下,放开共存是绝对不可行的。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来到了最后一个问题。上海发生了什么。
说上海之前,我先聊一下深圳。几乎和上海同时期爆发的疫情,深圳通过坚持动态清零,迅速解决了困境,恢复了秩序。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Q2bked4Wsk3LZCmxpSjo9YheymfOsTa9X8R1Agr9HfJ1ictRksbSSE6fia3pvaZd8LB8icIicncxOEZiaXhYlHcCyNg/640?wx_fmt=png
为什么深圳能够迅速做到?
这个问题可以转化成:深圳的人口组成是什么?
我们知道,深圳在改革开放之前是一个小渔村,虽然临近香港,但一直没有能够发展起来。而伴随着改革开放后的特区建立,迅速地崛起。在这种崛起中,深圳有三类主要人口:
1,本地人。人数不多,但由于深圳特区的建立,这些本地人通过土地补偿和房屋出租,获得了大量租金。我在深圳就遇到过这样的二代出租车司机,开着一辆豪车,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打发时间。
2,外地劳动力。以广东、湖南、广西、福建人居多,由内及外地扩散。这些劳动力同样包括生产性的和货币性的,但由于深圳土地的政策性,货币性的产业虽然产出资本不低,但绝对数量并不高。
3,外来资本力量。这类力量是奔着政策来的,土地政策、劳动力政策。只要有政策能更低价地吸引他们,他们就会一拥而上。
那么总结一下,深圳的情况是:一个高度依赖于政策的生产城市,各类群体通过政策事实上完成了彼此之间的强耦合。
推演一下自然可以理解,深圳要想完成全员核酸尽快恢复生产,在晚上九点大家下班后自然会积极响应。
而上海呢?两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对比过北京和上海,其中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上海是一个不过度依赖政策就能自行运转的城市。
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是,上海的各个群体之间是不需要通过政策完成强耦合的。
上海自开埠以来就是大量人口,包括租界的、石库门的、棚户区的,有宁波人、苏州人,还有广州人、福州人,也有很多苏北鲁南人。地域性在上海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比如建国前的纺织工人就呈现出很强的地域性。而熟悉历史的朋友也很清楚,我们解放上海时,是被要求不破坏一个建筑、伤害一个市民,以及必须睡在大街上的。
而建国后的大量公私合营以及改开后的大量新开发,事实上上海完成了多个层面上的经济秩序平衡稳定。
换言之,上海的原生力量被保护得很好。更详细的表述可以参考之前的那篇文章。
在这个基础上理解一下疫情还不够严重时的精准防疫。
在这个理解基础上理解一下上海最近比较混乱的基层。
要想把上海这么多人口、力量整合起来,必须通过更强有力的力量。
要唤醒(动态清零),而不是让他们彻底沉睡(放开共存)。
这确实到背水一战的时刻了。放开共存解决不了问题,讽刺上海也解决不了问题。解决问题是最关键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舆论上坚定地站队。还是《深圳特区报》那句话,这不是什么理念之争、策略之争、方法之争,本质上则是制度之争、国力之争、治理能力之争,甚至是文明之争。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推荐:毛1918
来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微博「孔鲤」及豆瓣「孔鲤」。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Q2bked4Wsk3PAK29HmP0licfSxsicWx90KlH69ibYoSibJEWx7cMwedrIsy7ttiaVeRXpmicCTFmTLEQCOaFvicWMjELg/640?wx_fmt=jpeg

收录于话题 #社会
24个
下一篇孔鲤:北京不是北平,上海就是浦东










旺旺的考拉熊 发表于 2022-4-4 05:10:32

indy 发表于 2022-4-3 21:55
孔鲤:放开共存究竟对谁有利?Original 孔鲤 书林斋 2022-04-03 05:05
收录于话题#社会24个
渔 ...

都上升到制度之争的地步了,在中国语境下这就是说,我是真理,你们统统都是垃圾,还讨论个啥

包子 发表于 2022-4-4 05:32:04

旺旺的考拉熊 发表于 2022-4-4 05:10
都上升到制度之争的地步了,在中国语境下这就是说,我是真理,你们统统都是垃圾,还讨论个啥 ...

按这家伙说法,国内卖疫苗的这些公司可不少赚,一定有阴谋。

这个前B胡首席五毛的东西闲的没事看看就行了,别当真,人家就是赚点小钱而已。

ltpub 发表于 2022-4-4 22:13:33

旺旺的考拉熊 发表于 2022-4-4 05:10
都上升到制度之争的地步了,在中国语境下这就是说,我是真理,你们统统都是垃圾,还讨论个啥 ...

是的,死了100万人的地方所采取的制度就是垃圾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22-4-5 04:47:24

indy 发表于 2022-4-3 21:55
孔鲤:放开共存究竟对谁有利?Original 孔鲤 书林斋 2022-04-03 05:05
收录于话题#社会24个
渔 ...

我觉着这个老兄三条出发点就是错的。

一,开放好还是清零好,这个是病毒的特性决定的,不是说对谁有利决定的。

比如二战时候,为了打仗,必然要加强军工生产,我记得到战争结束,美国已经开工了好几十艘航母。造航母必然给军工集团带来利润。那么,在战争仍然在继续时,难道为了避免给军工财阀有利,就不造军舰吗?这是搞错了逻辑。为了战胜法西斯,必须造军舰,就是这么简单。

再比如,有战争军人地位就高。但是我们也知道,无论古代现在,最好都是文官系统治国,不要武将掌国。这就是刘邦和项羽打仗,战场上就嫌将军少,到了登基后要封侯了,就嫌将军太多了。难道说为了避免武将掌权,就不要打仗了?该打的还是要打,否则就会落得北宋的下场。

所以到底应该清零还是放开,不是谁得利的问题,而是根据病毒的特性执行社会管控方案,以尽量小的代价,尽量快的速度,实现社会生活的正常化。现代社会肯定有得利失利的阶层,那么通过税收调节好了。假如这个病毒是“可控”的,像萨斯那样,大家闷一个月,好了,病毒不传播了,那么封城就是必须的,有效的。其实最初武汉封城也是这个思路,以为病毒在武汉消失了就万事大吉了,谁能在那时候想到今天这个样子?

假如没有新的变异,国外的病毒过几个月都像萨斯那样死光了,国家放开以后也不会有人感染,那么坚持清零就是必要的。假如讲病毒会和人类共存,十年八年都不会消失,那么清零就不现实,你总不能10年8年都这样,和国外没有交流,一旦发现一个病例就封全城。说白了,封好还是放好,这个也是后验的。

这位的出发点是这样,看谁的股票涨了,就是谁得利了,那么他说什么,我们就跟他反着来。这种就是个无脑逻辑。本质是个流行病学的问题,跟什么利益,制度之争都没关系。

第二,欧美国家不需要劳动力,所以就放开让他们死,这个本质上是个阴谋论结果,是把相关现象硬做成一个并不存在的因果关系。中国式封城需要资源都在政府手上,并且要有超级强大的组织力,美国最初也想像中国那样搞封城,比如纽约,但是美国做不到像中国这样封的程度,疫情期间我还出差过两个月,外国政府能做的就是限制餐馆开业时间,强制带口罩(看见你没戴口罩警察罚款),既不会有配送,也不能看住你不让出门,也没法把外地的医生调到武汉或上海。

外国死的人多,主要是管控不起来,而死的老年人多,主要还是老年人属于体弱人群,本来就各种病,新冠一来,年轻人没事,他先走了,这个本来就是疫病的常情,并不是什么“为了减少人口特地不去管”。我认识的一个老年人,没打疫苗,去年12月进了ICU,现在在康复,几个月下来费用上天了,还不是美国政府担着。这也能编排出“美国政府制定了政策让老年人死”,真是扯淡得紧。

第三,作者认为上海本土力量强,不像深圳,深圳可以国家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个我要说,还是得看病毒得特征,如果今后还是得共存,那么今天在上海做的就不对,打断了走共存道路,回头还要补课。如果过了两个月,全世界病毒都死光了,放开也不会有什么感染了,那么上海就该多封几个月。但是我们不是神仙,毕竟要有个现实策略,我觉得出发点是医学致病率致死率这些,还有比较封城的次生灾害是不是超过了病毒本身对社会的影响,或者开放情况下医疗系统对暴增的准备。上海四五万例没有一个重症,而次生灾害不少,看上去似乎开放的危险性并不太大。当然我不住上海,无法具体评估。

2003年美国航天飞机失事,我听过一个说法,说是70年代美国在确立航天飞机战略时,曾考虑过苏联那种一次送一个舱,简单可靠,不是这种重复使用的方案。但是由于苏联已经采用了那种方案,为了突出与苏联的不同,美国就选了后来航天飞机的方案。这个事情我只听人讲过,不一定是对的。但是假如发生过,这个就是政治影响方案选择,方案选择的出发点就是错的。同样的,这位作者把清还是封硬扭到制度之争,文明之争,这个出发点同样也是错误的。

jellobean 发表于 2022-4-5 06:16:17

共存,没有特效药抑制,群体感染不断制造病毒变异。重重无尽呀

面朝大海 发表于 2022-4-5 07:00:33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22-4-5 04:47
我觉着这个老兄三条出发点就是错的。

一,开放好还是清零好,这个是病毒的特性决定的,不是说对谁有利决 ...

很有道理. 这才是有理讲理, 认真讨论的样子.

旺旺的考拉熊 发表于 2022-4-5 07:57:12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22-4-5 04:47
我觉着这个老兄三条出发点就是错的。

一,开放好还是清零好,这个是病毒的特性决定的,不是说对谁有利决 ...

非常有道理,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现在这个东西变成了主义之争,制度之争,政治正确下根本没得讨论,完全不管病毒本身特性是什么。新冠病毒初起时,在不了解治疗方案,没有疫苗保护的时候,致死率其实还是挺高的,那时的封城是有道理的。而现在对于新冠的治疗其实是有了一套方案的,omicron,在有疫苗保护的情况下,绝大部分都是轻症,和当初的情况根本不能同日而语,还盲目追求清零,只能是劳民伤财,制造次生灾害。

很多人都在讲美国新冠死一百万人,不去想想为啥死的一百万,那里面有多少人口罩不戴,疫苗不打,得了新冠不到呼吸出问题需要进ICU都不去医院,盲目归结到制度问题上根本不科学

indy 发表于 2022-4-5 09:15:41

还是有明白人

indy 发表于 2022-4-5 09:17:16

indy 发表于 2022-4-4 20:15
还是有明白人

所以,中国人加入西方的共存大合唱是不是显得有些奇怪

indy 发表于 2022-4-5 09:22:46

转贴


(此文经本人再次核实,被网传为孙春兰副总理在上海的讲话(又称之为“十四条”)是新浪微博上一个叫@兔主席 的博主发表于4月3日,文章标题是《关于上海疫情》,他在微博上的认证是:历史博主 头条文章作者。原来“兔主席”的真名叫任意,是前广东省省委书记、中顾委委员任仲夷的孙子。)

下面的信息不确定真伪,留着看看接下来是否一致


孙春兰副总理关于上海疫情的讲话

1、 防疫从来就是政治问题,而且因为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所以是最大的政治问题,没有比这个更大的政治问题了,这个是基本的政治站位,是底线思维;
2、 防疫是公共卫生,公共卫生不是简单的“医疗问题”,而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也是政治;

3、 中国政府及民间社会从政治上和文化上都不可能允许以大规模人命代价为成本进行放开。以上海为例,对位香港的人口,那就是三个月死数万人,对应上万、数万个家庭。这种事情是不能被允许在中国发生的。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放到全国,就是数十万人,数百万人,甚至更多。这是不是一个政治问题? 这是最大的政治。中国政府不可能在没有进行最充分的、最全面的的论证情况下仓促、被动地放开。这,不是政治化,这,才是讲科学;

4、 基于各种考虑,中央已经明确了目前防疫思路不变,疫情防控既定的方针政策不变,社会全面动态清零不变的方向。这是基于科学基础上的政治决断;

5、 国之大者。全国一盘棋,十四亿人统一部署。中国对新冠病毒真的动态调整“放开”,开弓就没有回头箭,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失败,那就是前功尽弃,后果不堪设想;

6、 中国内地所有省份城市都是联通的,在防疫政策调整之前,各地都必须既定方针进行防疫,成为联防联控的一部分,同时,也必须按照既有的规则和标准,去评判公共政策的执行。任何地方都无权自行探索所谓“共存”模式。防疫政策的调整,必须在中央,在全国统一部署下进行;

8、从这个角度讲,上海的防疫并不仅仅关乎上海市本身,并不仅仅关乎上海市民,而是关乎全国。上海不是上海的上海,而是全国的上海。中国最发达的一线城市也不能“抢跑”,必须跟随和配合全国的节奏。

9、即便是探讨放开试点,试点省市首先也要达到一定的硬性前提条件。这次暴露出来,上海在防疫数字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短板(健康云问题)方舱/留观场所不足,轻症居家隔离也没有必要的基础设施支持(从应用电子锁到有执行力的网格化基层治理能力),同时还要有大量前置的教育宣传工作。三针疫苗接种率指标也是重要前提。这些条件,上海达到了吗?达不到,就不能放开;自认为达到了,也不能擅自放开,必须听从中央统一部署;

10、实际情况是,上海前期探索的“精准防控”在omicron前一破防,社区层面爆发,就陷入巨大被动,由于上述很多硬软件条件不具备,甚至不得不主动动用和挤兑公立医院资源,影响其他医患的需求。而能否避免医疗资源挤兑,正是调整放开的基本前提!这更进一步说明:在没有完全准备好之前,不能贸然探索放开。社区爆发后硬清,代价更大;

11、很多人忘记了,我们用数字化手段和360度网格化社区治理追求“动态清零”,其初心与目的就是要建少经济代价,就是要从绝对意义上防止医疗资源出现挤兑。这是这一公共卫生政策的核心要义。所以,这套体制的核心也是不能允许社区层面大爆发——如同灭火,在一开始,就要扑灭火种,而不是等到火势蔓延再扑,那样代价就大了。上海防疫体系首先就失误了,或说大意了,破防了,这是根本,也正由于它扩大了,靠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在中国联防联控动态清零的体制下完成防疫战疫目标,才需要后面的八方驰援。如果要复盘,首先就应该避免社区爆发,这是一切的根本。教训十分深刻啊!

12、破防之后,基层医护及治理组织疲于应对,民众也十分痛苦,同时,还伴以执行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更增加了困难和挑战。这一切本不该发生,本可以避免,值得人们深刻反思;

13、我们还是要在战疫中找到正能量:要感激所有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也要鼓励千百万的上海人民群众。一个数千万人大城市的集中抗疫一定能够带来可贵的经验,要把“坏事”变成“好事”,把上海这次抗疫战疫新的经验教训补充进来,帮助我们未来更好的应对新冠;

14、可以看出来,中国选择的防疫道路是人类社会仅有的,既是中国特殊国情的需要,也是中国制度能力的体现。中国一定会众志成城,拿出定力,利用数年的时间,动态调整防疫政策,夯实我们迈出的每一步,最终完成防疫战疫的全程,中国最终希冀的目标,是成为人类社会里唯一真正避免因为新冠遭遇大规模人命损失的国家;中国所要探索的数字化治理 加 网格化基层治理 加 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公共卫生模式,不仅仅要用来应对新冠,还可以应对人类在未来遇见的更可怖的病毒与超级细菌。走出这条路,就是中国的成功,也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雨楼 发表于 2022-4-5 09:38:22

旺旺的考拉熊 发表于 2022-4-3 16:10
都上升到制度之争的地步了,在中国语境下这就是说,我是真理,你们统统都是垃圾,还讨论个啥 ...

有错误您提出来让大家也长知识啊。

雨楼 发表于 2022-4-5 09:41:45

本帖最后由 雨楼 于 2022-4-4 20:43 编辑

indy 发表于 2022-4-4 20:22
转贴




有条理。赞一个。

不仅仅要用来应对新冠,还可以应对人类在未来遇见的更可怖的病毒与超级细菌。
别吓我啊,还有更厉害的?

testjhy 发表于 2022-4-5 10:00:00

雨楼 发表于 2022-4-5 09:41
有条理。赞一个。

别吓我啊,还有更厉害的?

底线思维,{:192:}

indy 发表于 2022-4-5 10:04:52

雨楼 发表于 2022-4-4 20:41
有条理。赞一个。

别吓我啊,还有更厉害的?

新冠不太可能是最后一个,更不太可能是最厉害的一个

龙驹坝 发表于 2022-4-5 10:43:37

indy 发表于 2022-4-5 09:22
转贴




这些措辞非常有兔主席的风格,而不是国务院总理的发言稿。。。。。

马鹿 发表于 2022-4-5 10:45:44

indy 发表于 2022-4-4 20:22
转贴




我前几天在群里就说过上海是中国的上海.

indy 发表于 2022-4-5 10:48:22

马鹿 发表于 2022-4-4 21:45
我前几天在群里就说过上海是中国的上海.

上海滩的洋买办们这次是忘乎所以得意忘形啦

嘉洲 发表于 2022-4-5 11:11:10

indy 发表于 2022-4-5 09:22
转贴




动态清零还是共存,是两个极端。选择只能根据自己国情来定。按讲话看,中国选择动态清零,理由充足。但的确任重道远,希望能成功。{:222:}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孔鲤:放开共存究竟对谁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