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苏 发表于 2012-3-26 10:15:03

杀赤 一 引子


杀赤?还剿共呢!他奶奶的,你小子是不是活腻歪了?

老李,有话好说,不要动刀。这里所说的“赤”与共产党无关,说的一个叫做赤木的日本高官,据国民党军统特工人员记录,1941年6月17日,他们在上海愚园路刺杀了这个时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副总监的赤木亲之。

在《军统四凶》一书中,曾经这样描写这次刺杀 -- “ 公共租界警务处警务副总监赤木亲之,带着他的夫人坐着汽车去龙华游玩。在愚园路和地丰路的拐角处,杀手杨景文急速推出一辆排子车,阻住了赤木亲之的去路。赤木亲之破口大骂,刚想下车喝斥,杀手俞森林、周振芳迅速涌上,拔枪对准车内射击。赤木亲之暴喝一声,侧身一个翻滚,滚到汽车外边,向后逃跑。“哪里逃!”俞森林急展身法,几步跨到他前面。赤木亲之几乎和他撞个满怀。俞森林狞笑一声,从容不迫地扣动扳机。“呯!”赤木亲之牛眼几乎睁到眼眶外。一道血光从他的胸脯标出。俞森林、周振芳等漠然地吹一下枪管,轻蔑地瞟一眼车内吓出一身尿的赤木亲之的夫人,从容逸去。”

从文字上看,可算写得酣畅淋漓。问题是,看到“牛眼几乎睁到眼眶外”这样充满文学性,酷似电影的描写,又让人对这次暗杀的真实性颇感怀疑。

实际上军统方面的正规资料中的确有这次行动的记载,称这次暗杀是由军统上海区第三行动大队(大队长蒋安华)经过周密策划实施的,赤木亲之在暗杀中被击毙。


今日愚园路一景

愚园路,位于今天上海中山公园与静安寺路之间,仍然可见当年是一个安静而优雅的别墅区,堪称旧上海的精华之地,宋庆龄先生的故居离这里也不远。

值得注意的是,1941年的时候,尽管上海已经沦陷三年多了,但这里仍然没有被日军占领 -- 它属于上海公共租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抗战时期“上海孤岛”的一部分。

没有被日军占领的地方,一个日本高官跑到那里去干什么?又怎么会成为中国特工人员的猎物呢?

在日方史料中,从公开的渠道几乎找不到“赤木亲之”其人,这个赤木究竟是什么级别的日本军官?他真的在暗杀中被击杀了吗?还是仅仅负了伤?如果有这场刺杀,当时真正的场面又是怎样的?

一系列问题让我们对这次暗杀行动产生了兴趣。

幸好,日本外务省较好地保存了当时的档案。从档案中,我们发现,这个赤木亲之地确实存在的。我们甚至可以找到他的照片。


赤木亲之

从其胸前的一枚枚勋章,我们已经嗅到了一些气息 -- 这肯定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当我们从日本外务省档案中寻找到赤木亲之这个人的时候,突然发现其身份十分耐人寻味。也隐约猜出了军统选择他作为袭击目标的原因何在。

从赤木亲之遇刺时的官职来看,他担任的是公共租界工部局官员,任职警务副总监。工部局的警务处是由公共租界警务队发展来的,这会给我们带来一个错觉,认为赤木亲之的身份不过是个刑警队的副队长之属。因此他的级别不会太高,至少应该低于同一时期在汉口被刺杀的武汉特务机关长植树岩藏中佐。

然而,日本外务省档案中揭示的赤木亲之,其身份在遇刺前已经是“高等二等官,从四位勋四等”。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按照日本明治时代开始的条例,“従四位は華族の爵位では男爵に相当し、陸軍?海軍では中将相当とされた他、叙位条例にて、勅授の対象となり華族に準ずる礼遇として位置づけられた。”

翻译过来就是“从四位,相当于贵族爵位中的男爵,与陆军海军中的中将相当,根据叙位条例,获颁授者可享受贵族礼遇。”

2006年日本自卫队原陆将补(相当于少将)前野荒治死去,对他追授的荣衔便是“从四位,勋四等”

这还是追授,赤木亲之可是活着的时候就拿了这个头衔阿!


戴老板说:乱了,陈恭澍在上海到底给我捅了多大的一个马蜂窝阿?

[待续]

萨苏 发表于 2012-3-26 10:15:28

杀赤 二 孤岛的太上皇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2-3-26 10:16 编辑

根据日本外务省档案,赤木亲之生于1897年,长野县人。赤木家族是当地颇负盛名的武士世家,家徽是带三片叶的日本茶茶籽形状。赤木亲之年轻时曾经获得剑道四段,后入日本外务警察讲习所,是日本第一代外务警官中的佼佼者之一。1924年,二十七岁的赤木担任兵库县警察厅外事课长,相当于我国的省公安厅外事处处长,开始进入高级官员。他积极参加侵华战争的筹划,1927年调任日本驻中国大使馆任内务事务官,实则对日本驻华人员进行特务控制。1936年调台湾总督府担任拓务省事务官,1937年调回日本驻中国大使馆,担任参事。此时,赤木亲之的行政级别是“高等二等官”,这是个什么等级的官员呢?


日本政府当时官员的级别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官员中最高等的是亲任官 – 他们的任命需要天皇亲自签发命令,以诏书的形式进行。其中,最高的是日本首相,最低的是日本海军陆军的大将。

仅次于他们的,便是敕任官,其任命需要内阁大臣签发,但需要盖天皇的玺印生效。敕任官包括高等一等官,高等二等官,具体的职务包括 – 内阁书记长,法务局局长,铨叙局总裁,企划院(日本的国家计划委员会),情报局,技术院(日本的科学院)次长,特许厅(专利局)长官,各部次长,帝国大学教育长,粮食管理局局长,东京都次长,驻大国的外交代表和副手(公使和参事),各省级单位地方首席长官,众议院书记长,贵族院书记长,武官中的中将和少将,赤木亲之前往工部局任职前担任的职务是日本帝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参事,地位仅次于公使,所以,也在高等二等官之列。

1937年底,日军在公共租界内阅兵的时候遭到爱国抵抗者的袭击,死伤多人。以此为理由,日本驻沪总领事三浦义秋对工部局方面施加压力,要求染指租界内的治安管理。最终工部局方面在压力下退让,1938年1月,原担任日本驻华参事的赤木亲之调入工部局警务处,成为上海公共租界警务方面的日方负责人。

这里面可能需要介绍一下公共租界和工部局。鸦片战争之后上海开埠,各国纷纷在当地占据租界,其中最为精华的部分便是以今外白渡桥和外滩为核心的英美两国租界地。1854年,上海英美法租界合并,称公共租界,共同组成行政机构工部局(不久法国退出),而警务处则是工部局下属负责租界地区治安的部门。

赤木亲之在上海共同租界的职位,日方称为“工部局警视副总监”,而英文资料则称其为“special deputy commissioner(可翻译为特别副处长)”,两者的解读有着微妙的差别,从其权力来看,后者更为清楚准确。1938年,工部局警务处的最高层由四人组成,包括英籍处长一人,日籍特别副处长一人,日籍副处长一人,华籍副处长一人。名义上维持着英国人在这里的领导权,但赤木亲之担任的特别副处长在警务处内代表日本占领军,地位类似太上皇,以督促警务处镇压租界内的抗日力量,确保日方利益,并代表日方势力向共同租界内部渗透。

那么,这位太上皇君临下的警务处有多大的力量呢?

警务处叫做“处”,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对其规模的误导。1938年统计,当时的警务处有警员五千七百二十人,来自英国,美国,中国,俄国,印度,日本等各个国家,竟装备有包括装甲车的重武器。这样大的处级单位,搁今天没地方找去,这样复杂的人员构成,搁今天也没地方找去。


日军攻占上海期间的公共租界各国警员 – 要搁现在,直接在街上敲锣就有人买票来看

五千多?这都日军一个旅团的兵力了,维持治安用得了这么多人吗?从面积上说,公共租界全盛时也只有22.5平方公里,而且淞沪战役后已大大缩水,日军占领上海,实际已经控制了原属公同租界西部和北部的日本人聚居区,工部局管理范围退缩到南区和中区,可以说实在是一块“屁股大的地方”。

然而,这块被称作“孤岛”的地方实在太特殊了。

七七事变后,1937年8月13日,中国军队在上海对日军盘踞的虹口等地租界地区发动猛攻,以此为开端,双方围绕上海展开了三个月的苦战。11月,中国军队战败后撤,淞沪战役结束,此时在上海仅存的没有被日军占领的地区,便是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淞沪战役期间有大批难民涌进了这块屁股大的地方,使公共租界总人口数量 -- 美国历史学家魏斐德说一度达到了四百万人,十几平方公里土地上四百万人?!这也许有所夸张,但当地人口密度可见一斑。

兵荒马乱中,小小的租界塞进如此巨额人口,加上日本人,中国的爱国者和投降派在其中勾心斗角,用五千人管理治安,只怕还是勉勉强强呢。

那租界当局干吗不拒绝这些难民入境居住呢?

首先是因为日本侵华战争的确有一个道义问题,把中国难民赶出去,租界当局面临强大的国内国际舆论压力;另一点则是因为这些难民均为有身家者,在他们的努力下,租界很快成为远东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经济中心,其经济畸形繁荣。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英美两国在上海租界区的投资占它们在华投资总额的72.6%和64.9%。

就凭这一点,穷于应对战争的日本方面不想插一脚才怪呢,这也是赤木亲之这位日本外务警察领域的能员来到上海的原因之一。

既然确有赤木其人,刺杀他的经过又颇为详细,老萨为何还要下这么大功夫研究此案呢?

原因是抗日战争中,中日两国的谍报战精彩纷呈,但因为对资料掌握的不严谨性和若干人员在回忆录中有意无意的渲染,有很多传说中的战例仔细推敲下来其实并非史实,也有的多少有夸大战绩的问题。老萨被一些假案子搞怕了,这个赤木真的是否被刺,是不是军统干的,死了没有,不搞清楚的确有点儿不放心。


南造云子是谍战电视剧的宠儿,但历史上可能根本就不曾存在这个人

史实中的水货需要举例吗?别说案子有假的,人也有假的。我个人认为假得离谱的至少有两个,第一个是所谓的日本著名女谍南造云子,另一个便是共产国际红色谍战明星武田毅雄。

[待续]

中关村88楼 发表于 2012-3-26 11:32:24

十几平方公里的租界是个什么概念?大概和宣武区差不多大?

农民家的狗 发表于 2012-3-26 12:47:58

萨苏 发表于 2012-3-26 10: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根据日本外务省档案,赤木亲之生于1897年,长野县人。赤木家族是当地颇负盛名的武士世家,家徽是带三片叶的 ...

板凳,学习萨大严谨的态度.

猫元帅 发表于 2012-3-26 13:03:55

工部局的日本雇员从隶属上到底归哪里呢?

逍遥探花 发表于 2012-3-26 13:12:23

赤木这条大鱼来这里应该不会只是管租界这块地盘吧。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3-26 18:51:37

萨苏 发表于 2012-3-26 10: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根据日本外务省档案,赤木亲之生于1897年,长野县人。赤木家族是当地颇负盛名的武士世家,家徽是带三片叶的 ...

老萨终于开始扒褂运动,要扒中央台的小褂了。

西风陶陶 发表于 2012-3-26 21:15:08

头像很好看哦。。

当十天跟P虫换一个头像?

机器猫 发表于 2012-3-27 01:10:41

{:237:}{:237:}{:237:}
坐等老萨填坑

一直在看 发表于 2012-3-27 09:04:13

机器猫 发表于 2012-3-27 01: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坐等老萨填坑

老萨不写完,我坚决不看

我还记得前几年在机场跑道边上,被老萨发现的那双白花花的脚丫子啊,到底是谁的脚呢?
差点整的我是一晚上没睡,坑连坑的,还好午夜前填上了

萨苏 发表于 2012-3-27 10:04:35

杀赤 三 南造云子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2-3-27 10:06 编辑

南造云子和武田毅雄,都是谈起中日谍战史时经常会见到的名字。

根据坊间传说,南造云子号称“日本第一女间谍”,曾在著名的海军江阴封锁线泄密案中起到核心作用。

中国海军在江阴封锁线上的主力战舰之一逸仙号

所谓海军江阴封锁线泄密案发生在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中央政府7月27日召开国防会议,决心全面抗战,并有意在上海对日开辟第二战场。《国军战争指导方案》明确指示海军方面:“淞沪方面实行战争之同时,以闭塞吴淞口,击灭在吴淞口内之敌舰,并绝对控制其通过江阴以西为主,以一部协力于各要塞及陆地部队之作战。”海军总司令陈绍宽随即指挥舰队在江阴组建封锁线,一来拱卫南京,二来准备将活动在长江中上游的日本商船舰只包围歼灭。结果,在8月11日封江准备即将完成的时候,中上游日本舰船忽然集中,携带几乎全部侨民飞快下驶。由于当时淞沪还未开战,江阴江面未奉战斗命令的中国海军舰只一时未能作出截击判断,结果日舰得以逃遁,我仅捕获其长阳,大贞两轮。恼火的蒋介石下令限期破案。

此事发生后,又发生了暴露蒋介石到淞沪前线视察行踪,招致日机轰炸,误伤英国公使许阁森的重大案件,显示国民党上层有严重泄密问题。


英国公使许阁森,他在翻车事件里成为蒋介石的替罪羊,中弹负伤,回国修养一年后改任驻土耳其大使

调查的结果是罪魁为汪精卫的行政秘书黄浚及其在外交部任职的儿子黄晟。经过缜密侦查,证明这两个才子型的汉奸被一个打入汤山温泉疗养院作服务员的日本女间谍南造云子策反,将中方重要军事情报源源不断转交日方,导致了江阴封锁线和蒋介石行踪泄密。此案经军统局侦破,黄氏父子均被捕,经审判枪决,南造云子也被捕,但在南京沦陷前逃脱。后担任日本上海特务机关第一课课长,参与组建76号特务组织,1942年死于军统暗杀。

南造云子等日本特工与黄氏父子接头的手段很有戏剧性。黄浚每去公园散步,必吃一颗糖果,并将包装纸丢在一棵柳树的树洞里,不久便有日本特工赶来将其取走;有时黄浚的司机会到某饭店吃饭,进门将帽子挂在衣架上,此前后会有一名日本特务,也戴同样帽子进门,将帽子挂好吃饭。两人不交一言,饭后各自取对方的帽子而去。糖纸,帽子,就是情报的载体了。

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包括杨者圣先生的《特工王 – 戴笠》中都引用了这个故事。但是,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南造云子这个人,却被认为是一个谜。因为从未在中日档案中找到过此女的资料,有人怀疑她根本就不曾存在。

事实上只要仔细一钻研,就会发现上面的描述中漏洞百出。


左二为黄秋岳,左四为梅兰芳

一些基本事实还是正确的。黄浚,大名黄濬,民国著名古玩鉴赏家,幼时为京师译学官学生,有诗名,有“梅兰芳的戏袋子”之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先后任梁启超,林森和汪精卫的秘书。此人确实是汉奸特务,在和南京日本领事馆的特务接头时被当场抓获,证据确凿,1937年8月26日被枪决。甚至其姨太太梁粹芬后来回忆他做日本特务的细节时,也提到过用交换帽子的方法传递情报。陈寅恪因此慨叹“世乱佳人亦做贼”。

江阴封锁线的设立和日本舰船侨民的提前撤离确有其事。英国公使许阁森汽车被炸也确有其事,而蒋介石原本准备乘他的车前往上海。

但是,其它的事情上就似是而非了。

比如,尽管很多资料记载黄浚是江阴封锁线泄密案的要犯,但这应该是一个错误的记载。这是因为海军报告日本侨民逃离江阴封锁线是在8月11日,如果蒋介石在第一时间下令侦破,军统从开始调查,到查出黄氏父子,到逮捕他们,到定罪乃至枪毙,只有十五天时间,这对于如此复杂的一起间谍案来说,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而许阁森汽车出事更发生在8月25日,仅仅是黄浚被枪毙的前一天!

而老萨考证日方史料,可以看出,在八一三淞沪开战之前,仍有很多中国军政当局人员对和日本的战争会打到何种程度很是怀疑,这也导致他们和日方暗通款曲。日本海军在长江中游上游的舰长们七七事变后依旧经常和当地高官饮宴,并有记载他们得到了隐晦的通知,提醒他们江阴封锁线的存在(有的甚至来自某些海军人员,显然他们仍然希望能像1932年那样中日两国陆军大战,海军相互静坐)。这种私下的通告并非一件,而且建设江阴封锁线工程浩大,不是一日可成,日方根据多方情报判断时机,组织侨民撤离应该不是问题 – 中方的报告实际也表明日本侨民的撤离不是一下完成的,而是一周时间陆续通过江阴封锁线,并不需要黄浚给他们送去专门的情报。

曹聚仁根据历史上的记载考证,黄浚出卖机密最多的时间是1932年到1935年之间,后因日本屡屡刊出中国重要会议记录,黄浚被怀疑而调职。与黄浚联系的日本特务为南京总领事须摩弥吉郎属下一名参赞,也不是什么汤山疗养院的女特务。所以,枪毙黄浚等一批汉奸更像是为了给民众一个交代,是提升军心士气的一个举动。黄浚被捕应该时间要早得多。


须摩弥吉郎,日本驻南京总领事,1932年起就是日本驻华公使馆秘密的情报部长,后与山本五十六共同创建日本内阁情报部,建立“东机关”掌管对美情报。战后曾被作为甲级战犯嫌疑人逮捕,后以开除公职不起诉结案

黄浚的案情有出入,那么,南造云子是不是存在呢?

我的看法南造云子更是无中生有。

档案中没有此人,可以勉强用保密问题解释 – 虽然中日两国同时为一个间谍保密很说不过去。同时,根据坊间传说,南造云子的父亲南造次郎是一名老牌间谍。但是,日本人里面,根本就没有“南造”这个姓。

但关键问题还不在这里。

老萨第一眼看到“南造云子”这个名字的时候,就感到十分别扭,别扭在哪儿,一时还说不上。不过,很快就意识到,认识了这么多日本人,怎么就没有一个女的叫“云子”呢?

后来才想明白,这个看来颇为浪漫的名字,在日本是没法吃香的 – “云子”在日语里的读音和“大便”是一样的。无论中国还是日本,谁家也不会把自己的女儿起名叫“大便”的……

所以,南造云子在档案中找不到,也就不奇怪了,她一定是一个伪造的人物,甚至只能是不懂日语的人伪造的。

[待续]

西风陶陶 发表于 2012-3-27 11:57:43

西风陶陶 发表于 2012-3-26 21: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头像很好看哦。。

当十天跟P虫换一个头像?

那个头像是你和丫头。

待看到好的,再给区区就好,十天为期?

好像有些霸道哦,检讨中。

西风陶陶 发表于 2012-3-27 14:15:48

萨苏 发表于 2012-3-27 10: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南造云子和武田毅雄,都是谈起中日谍战史时经常会见到的名字。

根据坊间传说,南造云子号称“日本第一女间 ...

呵呵,敌人在家门口,还能一起喝酒,对和平,那是一个渴望呀。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3-28 02:58:38

后来才想明白,这个看来颇为浪漫的名字,在日本是没法吃香的 – “云子”在日语里的读音和“大便”是一样的。无论中国还是日本,谁家也不会把自己的女儿起名叫“大便”的……

所以,南造云子在档案中找不到,也就不奇怪了,她一定是一个伪造的人物,甚至只能是不懂日语的人伪造的
笑翻了~~~ 知识很重要啊。。。 即便是造假,也不要造出大便来。。。
{:191:}

明月回春 发表于 2012-3-28 08:53:47

萨苏 发表于 2012-3-27 10: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南造云子和武田毅雄,都是谈起中日谍战史时经常会见到的名字。

根据坊间传说,南造云子号称“日本第一女间 ...

后来才想明白,这个看来颇为浪漫的名字,在日本是没法吃香的 – “云子”在日语里的读音和“大便”是一样的。无论中国还是日本,谁家也不会把自己的女儿起名叫“大便”的……
KaKa表示压力很大。。。

萨苏 发表于 2012-3-28 11:20:53

杀赤 四 武田毅雄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2-3-28 11:22 编辑

武田毅雄,这又是一个传奇性的间谍人物,一个东方的舒伦堡。

舒伦堡真有其人,武田毅雄呢?

据说,很遗憾依然是据说 -- 中央电视台的一部节目中提到过武田毅雄,但我注意到聪明的导演一直在用“据说”这两个字,于是,节目怎么拍都不会有错误 – 武田毅雄是中日混血儿,本名王毅雄。他的经历十分曲折,1922年10月东京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第32期毕业,从此进入日本军界,历任参谋本部高级参谋、班长、“支那派遣军”课长、总参谋副长、17师团38旅团旅团长、关东军课长、总参谋副长。在粉碎德国和日本纳粹企图两次针对苏联精神领袖斯大林的刺杀行动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在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恢复组织关系,后参加苏军总参侦察总局工作,代号捷列金,同年转为联共(布)。他领导的“捷列金”小组,是二战中与“拉姆扎”齐名的著名情报小组,他在日军核心部门战斗了十四个春秋,先后参与了十九项重大间谍事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建立了不朽的功绩。1945年2月7日在视察关东军第1国境阵地(东宁要塞)边境防务时失踪……

1945年12 月又神秘出现,以舒密特的身份进入美军驻日本司令部担任东亚情报研究室主任。1950年——1953年为朝鲜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卓越功勋。

1954年冬,又再次失踪……

1964年,11月7日,在武田毅雄失踪十年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追授苏军上校安德烈(武田毅雄)“苏联英雄”的光荣称号,表彰他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捍卫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做出的杰出贡献。

可是,至今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关于武田毅雄的相关史料,中国没有,日本没有,沈志华教授到莫斯科档案馆弄回来大批的资料,里面也没有。所有与武田毅雄相关的材料,都是据说。比较滑稽的是如果真有武田毅雄其人,中苏日显然都在拼命隐瞒这个人的存在。中国和苏联为何要隐瞒存在这样一位谍报英雄呢?推测理由是他直到1945年后仍然在从事情报工作……那么,日本人为何要隐瞒呢?据说理由是觉得内部出了这么个大叛徒觉得丢人 – 近卫首相的秘书尾崎秀实是共产党,满铁调查部主任中西功是共产党,这种事儿日本人都没觉得丢人,武田毅雄是共产党有什么好丢人的?这个逻辑比较奇怪。

关于武田毅雄的事情,还是有些事实作背景,比如据说他曾阻止了日本方面以叛逃苏联中将留西科夫等刺杀斯大林的努力。

留西科夫
留西科夫,原名енрих Самойлович Люшков,的确是叛逃到日控伪满洲国的苏联高级将领,他实际上是苏联远东秘密警察机关的负责人。1938年6月13日,由于斯大林的清洗已经到达顶峰,留西科夫奉到调回莫斯科的命令十分恐惧(他的两名前任均被调回后枪毙),故此叛逃到日方。此后他一直与日方合作,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被日军击毙灭口,死在大连。值得一提的是,留西科夫在叛逃前,曾主持了对二十五万人的审判清洗,其中七千人被枪毙,在远东的二十万朝鲜族人被他主持流放到中亚。

他确曾献计关东军派人进入苏联境内刺杀斯大林,但他本人并没有参加这次刺杀,派出的人员来自流亡白俄,因为其中含有苏联情报部门的渗透人员,在苏土边境地区被苏方俘获。

然而,关于武田毅雄存在的其他材料却似是而非 –

中央电视台曾经展示了一份带有照片的“武田毅雄”日文简历文件,但仔细看来令人疑窦丛生

首先,这份文件的文字是从左向右书写的,而且文字均为电脑标准字体,显示肯定是一份最近用电子计算机制作的文献,而不是一份历史文献。

其次,其中日文文法颇成问题 – “3月,王纯仁は病死します。”是典型的病句,原因是这件事发生在过去,按照日语,应该使用“3月,王纯仁は病死した。”或者“3月,王纯仁は病死になった。”这样的过去式。

英语和日语都是有时态的,而中文没有,所以,这句话的错误,错在是一句典型的中式日语。不信?不信您拿“病死します”当关键词上谷歌或者雅虎搜去,看有没有日本人这么说话的?

答案是没有一个日本人会这么说话 – 那怕说错,也没有错得这样离谱的。

后面还有“支那の奉天の督軍の府の顧問”这样的句子,一句日本话里面见到这样多的“の”也是奇观。

就这一个截屏,类似的错误还可以找出好几个 -- 老萨的日语自己也知道糟糕得很,但这里面的错还不至于犯......

实际上日文档案制作严谨,而且由于该国向我国学习汉文化不遗余力,至今保留下来的档案文件往往让人感叹其文字的流畅与强调书法美,这样的伪劣年表,实在令人耳目一新也。

为赤木亲之请求授勋的文件 -- 真实日本历史档案的样子,可见与电视截屏大不相同

因此,这份文件基本可以断定是伪造的,否则这个写文档的日本人小学都不会毕业

那么,真的文档在哪里呢?我们希望是有关人员因为它的珍贵而不使它公开。但我更担心是发现武田毅雄事迹的许文龙先生可能是被骗子糊弄了。从谍报工作的原则来说,一个重要的间谍也不能不断使用,那几乎可以轻易断送掉他的性命,刘连昆就是一个例子,而佐尔格,也只是因为稍微冒险,发出重要的日本在远东军事布局情报,立刻遭到暴露的命运。真实的特工不可能像这位传说的武田一样,几乎每个重要的事件都要插一腿,那样,武田不要说十四年,十四个月也潜伏不了。

武田的另一个不真实的地方是他那份简历,网上已经有人查过,每一个职务都不曾有他的记录。这里我却要补充一点。如果说日本关东军因为觉得丢人销毁了武田的资料,倒也有可能造成这样的后果。但因为老萨下了些功夫在用日本史料考证中国抗战上,所以还有一种办法来检验其真伪 – 如果武田叛逃后关东军销毁其相关资料,那么,在他叛逃前他所谓曾任职单位的文档就应该被改得残缺不全,至少应该有修改的痕迹。而日本当时的出版体制决定每个军事单位都有大量相关的写真集,半公开刊物流失在外,真的有武田特务案,它们或者会因为要删掉武田的信息而造成缺失,不能连贯,或者上面应该有删改的痕迹。而且,日本出版物数量很大,如何能删得干净呢?又通过哪条渠道下达命令来销毁有关资料呢?

其实,无论参谋本部,关东军司令部,还是士官学校,日方的资料都十分完整,看不出来修改的痕迹 – 我手中收集有大量那个时代的日本关东军资料原件,从31年到45年之间,从未见过武田的名字 – 难道这人一进关东军就是个神秘人物?那他怎么当旅团长,怎么当课长?整天戴着面具吗?日本关东军干吗养这么一个怪物呢?

这些证据够充分吗?

当然,还有一些虽然不入流,但却很致命的证据 – 如果武田真的生在那个时代而且还是个父亲是中国人的混血儿,他根本就入不了日本籍。

因为“制造”武田毅雄的人或许不知道,二战结束前的日本,是采用单纯父系血亲认定子女国籍的,假如是中国男性与日本女性结婚生的孩子,是不允许加入日本国籍的。

为什么会在“制造”中出现这样的错误呢?

推测是因为今天日本是采用双重血亲认定的,也就是说父亲或者母亲一方是日本国籍,子女就可以拥有日本国籍。可能有人以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根本没有想到在这儿也会出问题。

实际上,从单纯父系血亲认定转为双重血亲认定,日本这条法律还和中国有很大关系呢。其原因是二战后大批日本遗孤滞留中国,很多孩子是追随母亲的,不知其父,也有的母亲改嫁了中国人。这批日本遗孤回国时遇到认定问题,因为他们的缘故,日本才修改了相关的法令。

当然,武田也没准走“归化”的路入日本籍,那他根本不可能在几年内就去上军校,然后还火箭般地升得那样快......

也许,认定武田毅雄存在的朋友手中有更过硬的证据,那当然是好事。不过,有这些破绽和漏洞暴露出来,至少说明他们可能某种程度上受了欺骗,对待新的证据,我建议采取更加严格科学的方法进行审查 – 如果武田毅雄真的存在的话。

[待续]

草蜢 发表于 2012-3-28 12:52:36

萨苏 发表于 2012-3-28 11: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武田毅雄,这又是一个传奇性的间谍人物,一个东方的舒伦堡。

舒伦堡真有其人,武田毅雄呢?


谢萨大澄清!{:189:}

俺天朝CCAV的严谨度堪比路边社有木有!!!{:211:}

日有NHK,俺有CCAV。

人比人真是气死人啊!!!{:195:}

西风陶陶 发表于 2012-3-28 20:03:42

想象力派不上用场啊!:dizzy:

萨苏 发表于 2012-3-29 10:21:48

杀赤 五 上海歹土

在1941年前后,军统在上海曾发起过一段“无差别格杀日军人员”的行动,有人将刺杀赤木亲之归于这一行动。

我个人的分析是赤木绝非被“无差别格杀”,而是被“定点清除”。原因是他已经威胁到中国特工组织在租界内的活动。

相对于两位名气大得多但身份十分可疑的同行而言,赤木亲之要低调得多。他在调往中国的时候甚至改了自己的名字 – 这名日本高级特务官员本名赤木亲三,改名“亲之”的意思是“希望外国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容易接近的人”。

1938年,赤木亲之已经从事了十几年外事警务工作,可以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中文也很好,被认为是到上海和租界当局打交道的最佳人选。

然而在租界的欧美官员并不十分买账。


亲之?不,我们没这个兴趣……

应该说英美与德日在当时的世界上属于天敌。虽然帝国主义之间的确有勾结,但矛盾发展得更快,否则就不会发生珍珠港事变了。在美国,想卖给日本人废钢铁的资本家和想和日本人争夺太平洋控制权的资本家想法肯定也不一样。而英美民间,面对中日之战,同情中国的声音占了主导地位。

在上海这块“孤岛”的土地上,工部局的大佬们比大洋彼岸的国会议员更加切身体会到日本军事机器的威胁,所以他们一面不得不做出合作的样子,在多处向惹不起的日军让步,另一面则千方百计阻止日本人控制租界的脚步。而日本方面在租界的最主要代表,便是这个赤木亲之。

当时工部局的负责人是美国人费信惇(Stirling Fessenden),这个人曾经参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镇压过五卅运动,按理说是典型的“中国人民的敌人”。但是,他在1938年最后一次当选工部局总裁之后,曾经顽强地和日本人控制租界的举动进行过斗争。虽然也经历多次让步,但租界当局在他手中仍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并不完全按照日本人的指挥棒转。客观上,这为中国保持在租界地区的影响力和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此,日本人恨费信惇入骨,珍珠港事变后,他们扣留了已经基本失明的费信惇,将其关押在俄国难民区,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只是由于他中国属下的照顾,费信惇才没有饿死。

值得一提的是,在有机会作为战俘交换回国的时候,费信惇拒绝了,他说:“与其死在海上,不如死在上海”。


1943年9月20日,费信惇,这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如愿死于上海。

即便赤木亲之监管之下的租界警方,也仍经常和日方发生冲突。

1939年7月22日,汪伪76号特工吴四宝带人入租界破坏《中美日报》报社,遭租界巡捕发现,双方发生枪战,多名汪伪特工被捕。

不久,汪伪特务再次破坏《大美晚报》报社,再次与租界巡捕发生枪战,带队的汪伪特工第六行动大队大队长潘公亚被击伤。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各方的机关,包括国民党的军统,中统,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在租界都有活动,甚至有时还依托租界到日占区活动。有美国作家在作品中提到1938年6月他在上海看到“到处都是中国国旗”。

然而,赤木亲之的工作还是取得了很大进展,在他的主持下,虹口等方面的警务完全被日籍警察成立单独的机关控制,工部局已经不能管理。他并促进大批欧美高级警官提前退休,由日本警方人员代替。他与租界外的日方实力相配合,里应外合迫使工部局放弃了越界筑路地区的警政权力。他派任日籍警官主管租界北部的“丙”区和“丁”区捕房,增加日籍警员的薪金,增加日籍警员的人数,在警务人员中鼓励学习日语。有他和他控制力量在租界内的配合,日伪特务在租界内的活动十分活跃,先后刺杀了郁华(租界内江苏第一高等法院法官,郁达夫的哥哥),朱惺公(《大美晚报》主编)等爱国人士,并大肆进行绑票,威胁等行动。到一九四一年,在租界巡捕中被日本人控制的越来越多了。

显然,在租界的洋人们已经越来越制不住这个赤木了。既然洋人制不住他,中国人只好自己出面。可以看到,刺杀赤木行动中,无论出动的人员数量还是质量,都可以让军统其他行动为之失色。谁是情报提供者?成组的军统特工在租界游荡却没人去管,很怀疑租界的洋大人们默许了这一行动,甚至可能与军统局沆瀣一气,提供了刺杀赤木的情报和行动便利。在这个问题上,洋人和军统的利益是一致的。

从现在找到的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刺杀赤木,是军统上海站(站长陈恭澍)经过精心策划才进行的行动。在这次行动之后,军统随即掀起了对日军在上海“无差别格杀”的高潮,而日军有几个月的时间没有做出特别有效的反应。有理由怀疑刺杀赤木让日军在租界地区的整个行动体系受到了重大影响。

刺杀赤木的细节我们至今没有在中方档案记录中找到,只见野史。但美国历史作家弗雷德里克.魏克曼却在他的作品《上海歹土(The Shanghai Badlands)》一书126页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魏克曼在这部书中称赤木曾经在日本陆军服役过,并在1925-1933年间掌管日本在华特务机关,只是由于工部局所在的上海租界情况太过特殊,是日本与欧美利益在中国的冲突焦点,故此日方才派遣这个日本外务警察头子到这里任职。魏克曼称赤木是“一个标准的日本警察”。

根据他的叙述,赤木亲之遇刺之前正在家中。他并不是所谓携家逛公园时遇刺的,而是带其夫人去医院做例行检查时遭到了攻击。他的汽车走到愚园路与地丰路交界处,两名枪手突然朝其开枪射击。这是个非常好的袭击地点,因为两条路都十分安静,有利于识别目标,同时汽车在拐进地丰路的时候不得不减速,给枪手提供了非常好的射击时机。

由袭击的准备如此充分看来,对方很清楚赤木的生活规律,这是一次成功的暗杀策划。魏克曼描述参加袭击的中国特工显然是神枪手,他们的子弹准确地击中了赤木的头部。

也许,只有一点没有被袭击者所考虑到 – 军统特工们使用的武器威力太小了点儿。

头部中弹的赤木不但没有倒下,反而推开车门,滚到车外,以车身为依托拔枪反击!

[待续]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3-29 13:19:45

萨苏 发表于 2012-3-29 10: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1941年前后,军统在上海曾发起过一段“无差别格杀日军人员”的行动,有人将刺杀赤木亲之归于这一行动。

...

老萨加油。

微软拼音里面,老萨已经成了一个固定词组拉。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杀赤 一 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