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大哈瑞 于 2019-3-26 15:12 编辑
1 \9 P& c& y D0 n6 |! R
+ `. T. d& f) m: _7 K6 |# W) v1942年9月14日,保卢斯指挥的德国第六集团军已经不仅仅是兵临城下,而是打进了斯大林格勒。在那一天,他们越过了马马耶夫岗涌进了市中心。此后,德军的先锋部队不间断地向前推进,夺取了中央一号火车站,继而攻到了伏尔加河边,开始攻击中央渡口。& Z* v7 K( x4 i. ~2 i
0 {' [) i" E4 Y8 M( {1 I" b退守在河边的苏军眼看着就顶不住了,斯大林格勒陷落迫在眉睫。第62集团军,东南方面军以及整个南方战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危机。
- Q5 P/ h7 J6 A% m) [3 A$ ] v" H( N1 K
) b. `2 B0 A5 E# L7 H7 Y图1. 苏军退守斯大林格勒要图(1942年8月17 – 31日)来源: M. Jones。中文标图:大哈瑞。注:1942年8月7日,一些部队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分出,成立了东南方面军,由叶廖缅科指挥,负责斯大林格勒正面防御。9月28日,东南方面军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辖第28、51、57、62、64集团军和空军第8集团军。图中62A:苏第62集团军。1TA:苏 第1 坦克集团军。德国的集团军相当于苏联的方面军。
4 ]+ a7 N& z# v% N
; a+ ^! ~( S- U, O9 x自从7月17日希特勒发动“蓝色”行动以来,保卢斯打得是顺风顺水,他只用一个月就从哈尔科夫向东南方向前进了300公里,打到了顿河大弯曲河边。8月22日起,保卢斯发起新一轮攻势,矛头直指斯大林格勒。担任左翼突击任务的第14 坦克军和步兵第8军如入无人之境,仅用了一天就横扫当面苏军,前进了50公里,打到了伏尔加河边,在斯大林格勒北郊的雷诺克(Rynok)和叶尔佐夫卡(Yerzovka)之间形成了一个4公里宽的深长楔子,切断了苏第62集团军与其右翼友邻部队的联系(图1)。
: U# j7 h8 `8 k) v9 C; [8 |3 P+ d0 _* F
斯大林对此极为震怒,指责第62集团军司令员洛帕京中将缺乏能力组织战斗。
! o* X: I- y7 [7 J
8 J/ l( X% ]' [战至9月6日,第62集团军已经被逼退至斯大林格勒外廓。洛帕京看到部队士气低下,兵力和供应不足,他对守住这座城市表达了悲观的看法。当日,面对敌人凌厉攻势,洛帕京命令第23坦克旅撤出指定阵地,撤往市区。东南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上将和军委会委员(相当于方面军政委)赫鲁晓夫中将认为他违反了第227号命令(一步也不后退)并且向上级撒谎,他们立即解除了洛帕京的职务并将其逮捕。3 J" B. x5 N% u- N! }6 T( o8 {
1 W5 e: ]2 T9 i; ~1 r7 [& v; V8 I6 I) B0 F: o4 \8 C: x6 O
图2.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赫鲁晓夫(左三)。来源:斯大林格勒保卢斯指挥所旧址。大哈瑞翻拍。
; B% z* e. C+ A3 Z8 ~
: r2 V6 @- o" r+ [8 f% X: M与此同时,霍特的第四坦克集团军从南部猛攻,把苏军一步步地压缩到斯大林格勒市区南部。9月8日,霍特攻占了库珀罗斯诺耶(Kuporosnoye),切断了第62集团军与其左翼友邻的联系。至此,德军对苏第62集团军形成了半圆形包围(图1)* d! B: d4 o; u7 }5 x* ~, b0 |
: b% ?$ v/ ^1 e6 @- S形势对苏军越来越不利。
" Y7 e! e+ d) p; @2 ?6 V# m
# w$ A6 w! ]% P" G5 @9月12日早上10点,时任第64集团军副司令员的瓦西里.崔可夫中将奉命来到东南方面军司令部报道。赫鲁晓夫告诉崔可夫,他已经被任命为第62集团军司令员。这是第62集团军在两个月内第三次任命司令员。第一任司令员克尔帕科奇在任职几周之后因为指挥不力于7月27日被解职。
9 S% L& x) U2 y4 ?
8 H: l3 Y3 R+ s. j% @/ D8 Y赫鲁晓夫问崔可夫怎样理解这项任命,根据苏联官方版本,崔可夫回答到:“我们绝不能把斯大林格勒给敌人。我决心要么就守住城市,要么就战死在那里!”根据前苏联记者格罗斯曼(Grossman)的记录,崔可夫当时的回答非常简单:是。赫鲁晓夫当即指出:仅仅服从命令是不够的,你是怎么想的?崔可夫的回答直截了当:那意味着死亡。我们将去死。叶廖缅科和赫鲁晓夫对他的回答表示满意。+ t, E2 ^4 o: L
1 }5 P1 M+ b$ w* ?* Z! s& q v) f$ p# q
图3. 9月12日日终时斯大林格勒形势图。虚线为第62集团军防线。来源: M. Jones。中文标图:大哈瑞。5 V0 N3 f) v+ D% x' }
8 G- P' ]* _. j3 E9 Z, w# `4 h
9月12 日晚,崔可夫渡过伏尔加河接手第62集团军的指挥权。此刻,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中心区的防御纵深约为5公里,只在北部奥尔洛夫卡至雷诺克一线保持了一块东西向的突出部,防御纵深约为10公里(图3)。集团军仅剩下两万兵力,90辆坦克和700门火炮。& D. S/ G" W9 o9 N4 B$ O
! E( Q8 |: m0 ^2 @9月13日,保卢斯集结了10个师的兵力在装甲部队和空军的紧密配合下又发起了新的空前强大的攻势,企图在行进间一举拿下斯大林格勒市区。苏军阵地不断被压缩,战斗异常激烈。设在马马耶夫岗的集团军指挥所遭到敌人反复炮击,连厨房都被炸掉,以致指挥所全体人员一天没吃上饭。崔可夫全天都在指挥防御并且部署了第二天的反突击战斗。
# l7 X$ o0 k' Y! e/ @+ r1 V7 F+ ^) T: v/ k
9月13日夜间,崔可夫冒着炮火将指挥所从马马耶夫岗转移到察里察河谷的一个坑道里。. g7 B5 f/ o% [! V9 e
! j$ [7 t2 L$ T7 `9 \1 ]
9月14日凌晨4时,崔可夫进入新指挥所。他向叶廖缅科司令员提出,为加强指挥,应立即将内务部(NKVD)第10师改由第62集团军指挥。 该师是一支警察部队,从属于贝利亚的内务部,由城市警备司令萨拉耶夫上校率领,直接上司是贝利亚的代表沃洛宁。他们一直担任警戒,维持秩序,核查身份和监视苏军的任务,根本不属于第62集团军指挥。萨拉耶夫师是此刻斯大林格勒市区唯一满员的师级部队,该师独立担任防御斯大林格勒市区中心地带的任务,其战斗力不强,且分散于城区孤立而又不太坚固的据点里,难以协调,成为市区防御链的重大弱点。
+ D) d x# Y' V/ b, ^
0 e J# h5 p2 X9 c/ c- A7 Q5 f- b! J叶廖缅科很快批准了这一建议,崔可夫马上召见了萨拉耶夫上校,告诉他这项决定。萨拉耶夫当场表示:我现在是第62集团军的战士。这样,崔可夫就迅速消除了两个相互重叠的指挥机构。从现在起,第62集团军自己对执行第227号命令负责,消除了士兵们不被信任的感觉,这对士气将是巨大的鼓舞。崔可夫的这一措施当天就取得了极其重要的效果,因为斯大林格勒市区中心正是9月14日德军主要突击目标。统一了市区防御指挥之后,第62集团军可以迅速掌握战况,统一调整兵力,及时增援。/ }2 z# F, z# p- e, |0 @, l4 w
- ?" S6 `+ [& ^7 F+ A: ~9月14日这天,崔可夫与被解职的洛帕京有过一次谈话。洛帕京认为局面毫无希望,防御这座城市既无必要也无可能。他也承认自己的压抑感也传给了下级。后来洛帕京被送去军事法庭。当天,崔可夫为整肃军纪,下令当众枪毙了一个苏军团长和他的政委。* s {0 `; \: q! _3 H
4 ?5 S0 H9 v# h& \) W( F4 ~, v+ t3 O崔可夫策划的反突击在凌晨3点至3点半开始。反突击给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并在多个地段取得了一些进展。此后,德军开始全线发起极其凶猛的进攻。兵力单薄的第62集团军在敌人的高压下消耗过大,在中心城区逐渐丢失阵地,这个地段的战线逐渐向伏尔加河推移。
9 j( V: E, s, v( F. Z( u4 D) w- x& G7 w
马马耶夫岗(102高地)是德军主要突击方向,这个面积大约有1平方公里的缓坡山包距离伏尔加河岸仅一公里,是斯大林格勒中心区的制高点,控制了这个制高点就容易控制中心城区和伏尔加河上的航运,并且为己方提供优良的炮兵校射条件。从9月14日早上起,敌人的进攻以猛烈的火炮轰击开始,岗上到处是燃烧的火焰。在此掘壕据守的第112步兵师残部伤亡不断增加。师长费尔多夫负伤后被抬下岗。第33近卫步兵师也在马马耶夫岗上奋战。从那里向西望去,他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德军坦克纵队搭载着步兵正在分多路涌进市区。
" O5 s0 l' n6 P2 h# [& H' H/ m3 H* Q: Y# a& ?: j; D/ Y6 q
经过激烈交战,马马耶夫岗于下午1点陷落。5 ?2 d1 @, e0 X, ^; S n- t
/ X( _% H6 g2 u
- {+ f4 i5 ^! w T3 m2 T3 g图4. 从马马耶夫岗俯瞰伏尔加河(大哈瑞摄)。河边的体育场举行过2018世界杯足球比赛。
|' r( P1 D: [! j
9 w+ `& c2 F; N& \! ^# r! \正当苏军在马马耶夫岗地段苦战之际。另一路德军猛扑西南方向4公里处的中央1号火车站。下午2时,德军第71步兵师的第194团先锋部队将其攻占。
, y( o9 ?$ J; N4 |( x! B5 y ( F" R, p& a" t
& W$ V0 o6 E& G图5. 斯大林格勒中央1号火车站,距离伏尔加河的直线距离约为1公里(大哈瑞摄)。% m" z2 B2 v" ~0 c
* L F( e' |6 j8 O
- G" N1 s0 b- i0 i
图6. 火车站广场上著名的喷泉雕塑 - “儿童圆圈舞”,人们常常称之为“巴尔玛雷”喷泉(Barmaley)(大哈瑞摄)。
2 [3 E2 N# f; w/ t9 m; s, M
4 c( m: f5 ]+ r7 d: j" u3 O. T/ L( j
图7. 斯大林格勒市中心要图。来源: M. Jones。中文标图:大哈瑞。
2 z+ q; P! h. J3 Q
* s [! I2 @+ V
: N3 [3 v# D9 v7 M7 [: [0 j图8. 从火车站向东南继续前进,德军打到了市中心的红场。尖塔为火车站。白色面包车是红场一角(大哈瑞摄)。
) L1 V8 T ^& l- H; f9 g
2 b# R" h/ y7 ]+ I) o4 _
8 J5 _ r, E( C, |5 W& G图9. 俯瞰红场的伏尔加格勒大酒店。红场的面积很小(大哈瑞摄)。
% w6 O7 z" e7 w2 `9 F( K' v8 X; Q6 w) M; r0 s( |7 ]
: i; Q" [* N5 X/ I* J图10. 红场的零公里地标(大哈瑞摄)。3 k; X* z. Y9 g+ e. c% G
# J" [7 h% g8 q* Y7 A
, b) J* c) D/ d
图11. 打过了红场就是Univermag百货公司(图中左侧有蓝色玻璃的大楼)。这个百货公司的地下室在战役末期成为保卢斯最后的指挥部(大哈瑞摄)。1 ~* F* X$ H+ y8 p8 w
$ c; @4 L# m+ G( ?( f% l+ y) \: F L5 W9月14日下午,德军小股部队渗透到伏尔加河边,占领了中央渡口附近的专家大楼和国家银行。
* \0 c' a% O; x V0 ]1 _/ j! s# [* V' I4 h. B
* @4 P8 V- }$ ?* l" c; A! j T( d( V" c V
图12. 斯大林格勒的中央渡口(大哈瑞摄)。# S1 ]1 R, a% M, b( ~% ?' I& E5 z& x6 s( O
; _6 A5 o/ q' v# b
9 L+ C2 }- Y O) F- X0 c5 Z" {1 W5 y- b5 ?
图13. 伏尔加河畔的峭壁有20至25米高。在峭壁的掩护下,守城苏军仍然能够在夜间卸载物资和接受增援部队(大哈瑞摄)。斯大林格勒中央渡口的峭壁如今已被削成了岸坡。, V4 g% d! ]% w ~8 u0 ^/ ]$ t2 f0 [
( J, w1 A6 v5 f马马耶夫岗的失守沉重打击了苏军士气。尽管崔可夫下达了反击马马耶夫岗的命令,但是在退却的混乱中根本没有人执行。士兵们纷纷退到中央渡口。在这里他们发现集团军的重炮正在被装船运往伏尔加河东岸。他们认为这是即将放弃斯大林格勒的信号,士气几近崩溃。5 a" ?( X/ q! _+ I( P7 o
! D. l- r1 ^! b% [- d' I第62集团军已经无路可退。崔可夫接手指挥不到48小时,局面已经急转直下,变得难以收拾。, [& P( E* ]9 g; C+ q
) _/ r2 R% c* L" @$ @
这一天崔可夫得到的唯一好消息是叶廖缅科给他紧急调派了大本营预备队,精锐的近卫步兵第13师进行增援。不好的消息是该师仍然在河对岸克拉斯诺-斯洛博达的渡口集结。! m. r0 H& D& } `9 [! J H
' x D: w9 r- d: n
下午两点,崔可夫指挥部外的哨兵拦下了一个要求立即进入的人。哨兵看到他蓬头垢面,浑身油污,军容不整,要求他出示证件。证件上写的是近卫第13步兵师少将师长罗季姆采夫。哨兵叫来一名军官核查之后才敢放行。, N: ?6 J( W, x$ N" T) A
9 y- c$ C2 ^) z1 K4 j" k罗季姆采夫带着几个随从渡河前往第62集团军司令部报到,他是怎样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渡过伏尔加河的,没有人知道。过河以后,罗季姆采夫在敌人猛烈的炮轰下艰难地接近察里察河谷,他一路上不断地匍匐前进,跳进一个个弹坑躲避炮火。途中,随行的两位机枪手一死一伤,侦查参谋也受了震荡伤。罗季姆采夫九死一生,能活着到达集团军司令部已经算是万幸了。. e/ G, G. A0 u# B/ S
5 E( ]( W% p$ q( g* x0 Q崔可夫见到罗季姆采夫这副模样,说:我看你来这里挺不容易的。这句话是苏联官方的版本。而根据在场人的回忆,实际对话完全不同。崔可夫故意板着脸说:将军同志,你平常就是这德行见上级领导的吗?罗季姆采夫气不打一处来,回了一句:操你妈,司令员同志。这句话引起了哄堂大笑。
3 f8 j& B3 [1 X+ \* [% S9 F8 u% @ F# `! e
& d' p: @' G4 E( w& K8 m
4 j4 {+ L- p' B. y( |' |, V8 U6 O图14. 罗季姆采夫(右一)在崔可夫(左二)司令部。罗季姆采夫1936年参加西班牙内战时获得“苏联英雄”这一苏军最高荣誉。这张照片从服装上看肯定不是1941年9月14日拍摄的。左一是集团军参谋长克雷洛夫。左三是集团军政委古罗夫。(互联网资料)2 ` @. ~/ ~+ [8 O
0 c: C. Q, q, N0 k1 t9 u4 y' W1 c
9月14日早上,崔可夫曾经计划让近卫第13 师渡河以后担任斯大林格勒北部工厂区的防御。随着局面急转直下,崔可夫改变了计划。他要求罗季姆采夫师赶快接手市中心区的防御,对敌人实施反突击并部署在马马耶夫岗一线进行防御。罗季姆采夫汇报说他的师有一万人,经过四天强行军刚刚抵达河东岸,虽然有一千多人尚没有枪,但该师能够在今晚渡河并立即投入战斗。苏联版本的历史也一直声称近卫第13步兵师于14日当晚渡河。时任第62集团军司令部参谋的梅列茨科上尉回忆那一天的实际情况并非如完全如此。3 R. T! d. Z" G
; J5 a6 R+ W4 e b崔可夫身在前线,自己的司令部距现在离前沿阵地仅800米。他能快速了解敌情变化并作出相应部署。他知道此刻局面已经非常严重,而且每个小时都在恶化。如果等待近卫第13师今晚渡河,市中心区势必早已陷落。因此,增援部队必须提前到达。7 ?& _1 [# t8 z+ Z+ `1 \3 g% z
7 |) [$ l* w" _崔可夫下达的命令是:近卫步兵第13师立即渡河。- G5 N9 c! S2 C
4 n3 O2 R3 e( I0 D
在光天化日之下渡河,凡是听到这一命令的人都会感到无比震惊。
* N) y' \& I9 n3 F* k5 Q8 y3 m' d4 {+ u1 t
敌人对伏尔加河的封锁实在是太严密了。$ p0 i# y: e8 S$ A5 I
1 S T0 h6 M1 N; J2 r. ?
德国空四军在里希特霍芬的指挥下,紧密配合地面部队作战。每天出现在斯大林格勒上空的德国飞机达1000至3000架次。按照3000架次计算一下:第62集团军的防御正面有25公里长。9月14日日照有13小时。按照每架次敌机在城市上空逗留20分钟。相当于每一时刻每公里地段上随时保持3架敌机的密度。敌机对伏尔加河上任何移动的船舶,包括2,3人的小船在内都进行轰炸扫射直至其沉没。敌机经常以40至60架飞机的大编队对苏军目标进行饱和轰炸。设在马马耶夫岗上的德军炮兵观察所也可以引导其远程炮兵对渡船进行轰击。0 |) ^. H5 Z% x0 g0 ~9 }
5 @- J/ j7 P6 K+ B! h9 b- S: ?% m5 O# h H
图15. 在白天,只有机动性强,有自卫火炮的苏军伏尔加河区舰队的装甲快艇敢于冒险出动(大哈尼摄)。: e; J( n8 [0 D4 `, y3 i# [0 e+ X
# V6 Y" m$ j( d9 w
命令部队在白天渡河,无疑会使士兵们遭受极其重大伤亡。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决定,但也是正确的决定。因为每多一个士兵抵达斯大林格勒,对挽救危局都有重要意义。崔可夫指示罗季姆采夫把火炮辎重等留在东岸,仅携带轻武器渡河,登陆后立即发起反突击,展开巷战。
5 B3 k) t. |' G. Z Z5 q) S! M' v4 s- [7 ^5 c; ~
就在崔可夫布置任务时,新的消息传来。敌人已经占领了河边的专家大楼和国家银行,其小股部队正在朝渡口运动。崔可夫和罗季姆采夫都看到了部队渡河的迫切性。他们共同商定,第一个营的部队将由罗季姆采夫亲自率领,下午5点开始渡河。
. Z7 |( V: q+ B6 ^) i- h" U" K+ Y5 ^) b
根据苏联版本,罗季姆采夫受命离开司令部时,崔可夫问他:近卫军战士能否完成任务?罗季姆采夫的回答是:我是共产党员,我决不会弃守城市。根据在场目击者西拉耶夫的描述,崔可夫走上前拥抱了罗季姆采夫。告诉他:我看不出来我们俩能活下来。我们就要死了。让我们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勇敢地死吧。) Q, @6 ?% W2 n* q
2 b! X1 |; y5 F$ n即便近卫步兵第13师能够按时于下午5点开始渡河,也未必能挽救当前局势。崔可夫极为担心,在近卫步兵第13师第一波抵达之前,渡口附近单薄的兵力能否坚持住。他必须迅速做出反应,自行设法立即增援渡口,稳定局势。
4 e4 R$ N. b2 {& |" ?9 }% x4 P* B" F$ G. `9 d
问题是从哪里能够找到哪怕是微小的增援兵力。今天早上还是满员的萨拉耶夫师已经在大半天的战斗中遭到极大消耗。尽管萨拉耶夫动员了1500名警察、消防人員和工人参加战斗,市中心的战局每个小时都在恶化。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萨拉耶夫只得将渡口附近根据第227号命令组建的拦截分队全部调往前沿阵地参战,他再也没有预备队可以使用了。# Y/ O) Y' Y: Q% B e2 n; R
+ s9 W x# u0 `; K+ i) P, B4 j$ _) b
第62集团军全线吃紧,市中心区的战斗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崔可夫下令动用集团军最后的预备队-- 隐蔽在城南大粮仓附近的第6近卫坦克旅。该旅有19辆KV重型坦克,崔可夫调来其中9辆,但没有步兵。第62集团军参谋长克雷洛夫少将采取断然措施从司令部工作人员和警卫部队中抽调了80人,把他们分成两个作战组。一组40人由扎利久克上校指挥,配备6辆坦克。负责封鎖從火车站到中央渡口之间所有街道。另一组40人由魏因魯布中校指挥,配备3辆坦克,任务是驱逐专家大楼里的敌人,保卫渡口。8 N0 l3 ~! s: P. q! ~/ ^1 s: z
4 |0 c: p* X) p( X1 W
这时德军已经打到离集团军司令部仅600米的地方。这两个作战组出击后,集团军司令部就没有警卫部队了。万一敌人打过来,司令部的全体人员,包括崔可夫自己都要参加战斗。崔可夫的这一出空城计冒了极大的风险,期待能够争取一点宝贵的时间。
- P1 T; d6 Q0 z' y6 b
$ O0 d# f0 a- @) a' x6 S4 n$ L5 z, D内务部军官伊万.叶洛费耶夫从集团军司令部被抽出参加了魏因魯布战斗组。据他回忆,出发时,每个人心中都怀着紧迫感。战斗组来到河边,坦克在敌人占据的大楼前停下来,对着门窗进行直瞄轰击。步兵们随即冲进楼内,用冲锋枪和手榴弹消灭残敌。当他们打到渡口时,透过浓烟看到一幅令人震撼的场景。船只在水中上下颠簸,供应船停靠在码头边。地面躺着许多等待撤离的伤员,所有的东西都在燃烧。火势越来越大,卸载后堆积在渡口的“喀秋莎”火箭炮弹在热浪中被点燃,从炮弹箱往外乱飞,四处爆炸。大家都在喊叫,奔跑,拼命把弹药箱分开。德国飞机正在进行接力式的攻击,先是扫射,然后投掷炸弹。德国狙击手一直在朝着码头点射,中央渡口的主管在战斗中被敌狙击手击毙。立即接替他的政委后来也被击中。. w* S; D* n4 j6 r* k! U
% ^) \$ w4 G( s8 Z叶洛费耶夫和他的战友扑灭了存贮区的大火。此刻,他看见一股敌人正在向他们运动,看样子是要进行最后一击。不必解释,人们知道德军已经渗透到这里。他感到似乎再也守不住渡口,斯大林格勒就要陷落。
6 o2 T: U/ x- h D
9 \" `, ^; |% [6 x* T' [9 P就在这时,不知从哪里爆发出最后的力量鼓舞了士兵们。全体人员,无论军衔高低,是否受伤,能不能动弹全都进入最后的一道防线,与敌人拼死搏杀。全体团结一致,不断地射击,打红了枪管。他们顽强地坚守渡口,为近卫第13步兵师的航渡争取时间。
t7 p* R/ ], f+ ^1 C& M) R3 ]1 ^* O* l2 D; U* {7 E6 Q6 f
返回东岸的罗季姆采夫立即部署强渡伏尔加河。关于这次昼间提前渡河,在苏联时期的公开记录中没有提及。官方历史声称苏军在中央渡口坚守到天黑以后,掩护了近卫第13步兵师夜间渡河。出于意识形态和宣传目的,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回忆录(包括崔可夫回忆录)都经过严格审查,有关部门删除和修改了一些可能给外界留下负面印象的细节。9月14日下午出现的苏军溃退,大规模恐慌和中心城区失守以及崔可夫被迫下令白天渡河这一系列事件显然是当时的禁区,不能提及。只是到了最近几年,多位当年强渡伏尔加河的亲历者才有机会将这一过程公之于众。
* o7 L- w- K# V; @* W
' t2 y4 _4 z! Z, U2 t) Y6 p近卫步兵第13师分批正在克拉斯诺-斯洛博达渡口待命,他们紧张地从车辆上卸载装备和物资。全师指战员无一不被对岸斯大林格勒全城冲天的浓烟大火,密集的爆炸以及头顶上盘旋俯冲的敌机怪叫所震撼。该师的多数士兵是五月份哈尔科夫战役后补充的,面对如此严重的战局,他们怀着焦虑的心情左顾右盼,时而仰望天空,内心非常紧张。罗季姆采夫向1500人的先头部队发布了命令:我们下午五点开始渡河。这个命令对发布者和执行者都绝不轻松。谁都知道这很可能是有去无回的任务。$ c1 ~5 G& q+ r8 \0 t
! n& o) J. a+ h2 e! X" S9 ~( ]
罗季姆采夫一天之内已经两次冒险横渡伏尔加河。现在,他要亲自率领部队进行极为危险而且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三次大规模横渡。罗季姆采夫知道士兵们的忧虑。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必须以身作则,与自己的士兵一起分担危险。他对部队进行了战前最后的动员。在战士面前,罗季姆采夫指着天空问道:你们知道自己在哪里?你们是著名的罗季姆采夫师。我们是空降兵(该师前身是空降兵旅)。我们为胜利而战,防御到死为止。罗季姆采夫对新兵说:你们是我们的一部分。你们一定会像其他人一样出色地进行战斗。在与敌人的搏杀中接受洗礼。
2 r+ u+ ?' E5 x: } v3 P% C- n/ ~0 v6 j/ b. d* `
士兵们的情绪开始变化。6 v9 z5 H8 I; k* K8 l2 N" @2 |
3 s; E9 f) j7 a; P# E# T. i
罗季姆采夫指着斯大林格勒说:那里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战斗。敌人已经打到伏尔加河边。不久,他们就会毁灭一切,而斯大林格勒将要陷落。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的国家和祖国母亲就会与以前不一样了。土耳其和日本就会对苏宣战….。$ `; g& K) i3 ~, J& _
4 x6 g' W9 \3 d6 g1 `在师长的话语激励下,士兵们的恐惧渐渐地被一种强烈的紧迫感所取代。他们明白了,参加战斗刻不容缓,如果推迟渡河,斯大林格勒就可能被法西斯分子毁灭。士兵们懂得为斯大林格勒奉献生命的意义。
% l: X8 l6 l: d6 n0 V* z* t% p8 ]. V4 K% m
多年之后,罗季姆采夫的女儿娜塔莉亚说:他的父亲起初对自己下达的渡河命令有些担心,因为在昼间强渡伏尔加河就像是直接走向地狱。甚至罗季姆采夫自己都感觉像是站在悬崖边上,怀疑自己是否能够鼓起勇气继续前进。但是,当他看到士兵们坚毅的面孔时,突然理解了,这,就是他自己的使命,他必须带领全师扭转斯大林格勒的局势。
6 t& X w7 a" |7 k- v9 ?1 M! Z' m7 A3 e1 F7 H
; V% _6 x1 u# a2 M$ r# e8 y2 c图16. 罗季姆采夫在斯大林格勒(互联网资料)。
1 ^/ z) t8 |. |* F, ^
& e" K; f7 m/ l' t- [苏联空军的皮斯泰格上尉刚刚出击回航。飞机降落在跑道上时他注意到有部队正在跑道边上集结。这支部队的司令员和几个军官把皮斯泰格叫过去说:飞行员同志,我要在天黑之前带领部队过河。你要以最大的力量提供空中掩护。皮斯泰格惊呆了,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在空战中早就知道,敌人已经具有差不多完全的空中优势。皮斯泰格缓过气来。回答:报告将军同志,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完成任务。稍后,当皮斯泰格再次爬进飞机座舱时,看见罗季姆采夫的汽车正朝着伏尔加河行驶。皮斯泰格对罗季姆采夫白天渡河不报任何希望,心里觉得这简直就是自杀。
; g: @+ M! v( D7 e0 s& M0 w1 v5 L0 Z. Z
刚刚奉命从斯大林格勒渡河过来寻找火炮零件的斯俾里迪诺夫看到一大批部队走向水边。他们一路保持着静默,绝对的静默。这些士兵携带着轻步兵武器,有手榴弹发射器,小口径迫击炮。他明白这意味着近战和巷战。从士兵们有力的脚步和对任务高度关注的情绪中,他突然感觉一个非同寻常的事情将要发生。+ O) P8 h! R# }* k1 ?! F
5 |8 e5 |+ [+ A7 h- u9 W
为了掩护渡河船只,伏尔加河区舰队的装甲快艇全体出动,在航道上释放大量烟幕并且最大限度地提供伴随防空火力。
: W/ v. }2 ]2 E1 B# F5 t! a5 l0 T5 X) |8 x+ N& _
% y3 P; t6 Y: p! _! ?图17. 从斯大林格勒中央渡口遥望对岸的克拉斯诺-斯洛博达渡口(大哈瑞摄)。
- x5 a; T( f) Z+ c2 D' ?8 u* J
7 ?8 M3 e2 h4 T* C8 E飞行在空中的皮斯泰格中尉和他的战友们正在与大批德国飞机纠缠。从烟幕的缝隙中,他看到了罗季姆采夫船队已经启程驶向斯大林格勒。船的周围连续不断地升腾起水柱。皮斯泰格心中不禁涌出无限敬意,为近卫军人感到骄傲。; ~9 ^* x2 Z! w
; s' P+ T3 L1 v* ]. e0 ?; \$ W 6 G9 A2 A* f% B& R
/ @7 Q9 g2 \* h( n- u7 ?图18. 从克拉斯诺-斯洛博达渡口到斯大林格勒中央渡口的航线,直线距离两公里,通常摆渡时间大约为十分钟。当年尚未修建下游的水坝,因此河道没有这么宽。来源:Google Maps。中文标图:大哈瑞。
* p+ M. f% b8 t' G3 {7 Z. c! v& S+ W+ S: H8 Y! f' B' |
德国俯冲轰炸机群疯狂扑向罗季姆采夫的船队。它们投弹越来越准。一颗炸弹在一艘驳船50米开外爆炸,激起一股蓝色的水柱。紧接着另一股水柱上升坠落而且更靠近船舷。接连不断的轰炸使河水翻腾得好像开了锅。0 w9 f+ L/ P' I
. l9 r' u, N- P* d, Q9 |% }
突然间,一艘挤满士兵的驳船被炸弹直接命中,一道闪光,巨大的爆炸震撼了伏尔加河,整个二层甲板飞了起来。硝烟散去之后,河面上一无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人血液都要凝固了。
. E# j p% v2 u$ S \0 [0 W g, ~5 ~* }& A. W0 ~" i
船队仍然在前进,离城市越来越近。士兵们能听到那里传来的爆炸声和重机枪的嗒嗒声。敌人加强了阻拦火力,河水被撕裂,一个个巨大的水柱升起又落下。5 \7 |- {/ ~7 u; S
, A: ]( A. J( I5 r# R) H/ i
阿尔伯特.博尔考夫斯基看到船队正在接近。一艘驳船上满载着士兵,他们身着军大衣,挎着手榴弹,背着工兵铲,弹药和冲锋枪。在猛烈的轰炸中,这艘驳船沉没了。落水的人没有时间泅渡,也没有救生器材和救援,他们被自己的皮靴和装备坠入河底。
$ ?4 M% A3 J( G! n5 E& m1 [4 F+ [$ S' R* }6 Q/ b1 k, ?
罗季姆采夫所乘的船也被直接击中沉没,船上多数人阵亡。罗季姆采夫本人是少数幸存者之一。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样上的岸。他后来说: 我不能死,我得指挥部队。3 d& f) h. i9 J d: H' B8 H% F
4 ~% D* @7 }8 g( J0 Z7 Y# t* W7 ~8 g X q5 ]; F
图19. 船只接近斯大林格勒中央渡口(大哈瑞摄)。
' u7 x$ y1 Q1 q/ u2 X2 p
, M; h2 A k4 ?) U苏军船队继续顽强地前进,完成了航渡的最后里程。在中央渡口两侧的峭壁上,德军的机枪和迫击炮侧射火力开始加入。抵达中央渡口的船只在敌人密集火力打击下没有时间进行正常有序的卸载作业。幸存的士兵们纷纷跳入水里,涉水上岸。此时,中央渡口只差几分钟就要陷落。在千钧一发之际,增援部队奇迹般地出现了。现在,一路上被敌人炸射的近卫军人终于可以还手,并且用手中的武器为牺牲的战友们复仇了。他们像火山喷发一般高喊着“乌拉”,毫不犹豫地发起了仰攻。近卫军战士开始以密集的火力压制敌人。他们冲上峭壁与敌人展开近距离肉搏。斯大林格勒战役一再证明,肉搏战向来是苏军的长项。; x0 B p5 e$ {( E
4 y, _7 C' Y1 F( K. u, l* ?一个上岸的近卫军人没有任何武器。他头部鲜血直流,染红了军服。他冲向一名德国士兵,用双手拧断了他的脖子。他把德国兵举起扔向后面,连头都没有回,继续冲向前方。他一边前进一边大叫:坚持住,坚持住,我们来了。 0 v4 h2 F- t: A+ j$ a
5 X$ D1 m" T* n
目击如此血腥战斗场面的嘎姆利特.达拉基安后来说他简直找不到词汇形容这一切。
# p7 f0 W, X( P3 R4 ?
1 Q2 h* U8 B: R占据居高临下河岸峭壁阵地的德军眼看着胜利在望。他们没有想到,苏军的反冲击突然变得如此凶猛,局面一下子逆转。不善肉搏的德军损失惨重,他们的阵地被苏军一个个夺取。近卫军人沿着河岸向北攻击重新占领了重要目标--河畔的面粉厂(紧挨巴甫洛夫大楼),巩固了了渡口侧翼。
: k6 ]8 r& s- G! P$ N [0 K
- {$ C: Z( h( ~: s9月14日那一天,斯大林格勒日落时刻是下午6点17分。根据第62集团军作战日志记录:近卫第13步兵师于晚8点开始渡河。由于得到了先锋部队的掩护,该师的第34、第42团及第39团的一個营于当晚渡过伏尔加河,为次日的战斗增加了极其宝贵的力量。& [2 [* H! ~- `8 t) o
2 C+ V" T# D9 w" p这次强渡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鲜为人知但又极为惨烈的一幕。由于昼间渡河的混乱和战事的紧迫,当时无法统计实际的伤亡数字。罗季姆采夫承认,在极短的渡河期间,1500名士兵中一半以上葬身河底。他的战友同意这一判断。强渡伏尔加河看起来是一次小规模的战术行动,但却是具有扭转全局意义的关键举措。近卫军人的巨大牺牲没有白费,他们的死无疑激励了幸存的战友勇往直前,保住了渡口,使夜间航渡成为可能。; z) }; B5 n v( G
+ [2 j: j, r2 X9 s) Z) q此外,罗季姆采夫率领的一万人进入斯大林格勒,24小时内就牺牲了约三千人。到1943年2月2日战役结束时,这一万人中仅有280至320人活下来。% F0 m5 ?0 d" e4 V
6 F' ~; p4 _* Z. n% P: I一步也不后退!
- R) A5 _3 Y0 }, e4 w. x% f1 Y; q. n3 \7 P1 z* ^0 l
从9月14日起,近卫步兵第13师以实际行动表明,第227号命令在斯大林格勒开始真正成为现实。
5 U7 m3 C- |, a8 a; k" i
1 i- A' [* w/ j( _崔可夫的卓越领导,罗季姆采夫的无比英勇和近卫军人的坚强无畏暂时缓解了9月14日的严重危机。但这仅仅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发生的第一次危机。在此后的两个月零五天里,斯大林格勒还要出现多次危机局面。每一次危机都要比9月14日更严重,而且持续时间更长,牺牲更大。第62集团军即将迎来无与伦比的严酷考验。
/ e8 T7 i" z. F/ A/ Q/ Y4 l8 N
! Q# k" S2 E& o: f/ g$ Z: k---------------------------------
5 r8 U3 Z: v! M
- c2 V4 D# e8 v2 l
' B* U( T4 P( ]( ?图20. 大哈瑞把一枝红色康乃馨投入伏尔加河,向牺牲的近卫军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大哈尼摄),远方背景是马马耶夫岗和“祖国母亲在召唤”巨型雕像。, S5 f V; Z) G
7 |; d8 @1 P* x( K: a: F" ?(完)* a n* B$ H% D2 R: p3 \& z2 L, O
- W R6 w- F3 X7 a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