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4-2 09:45:27
|
只看该作者
. J% B; F# S2 H b/ x* D
2 ^" ]0 i6 J* ^; X' V2 K
2 P' u' l7 ]: \) q' ?1 Z- a( D- F 真正含义; x2 R5 J! [, B' I6 u2 y
, Z6 S9 n7 c( F4 B: H所谓 “不可逃逸区”,是指空空导弹在这个区域内,发动机仍在工作,导弹处于增速或匀速阶段,可用过载达到或接近最大值,因此如果敌机处在这个区域内,那么在没有电子或红外干扰的情况下,导弹亦不出故障的情况下,飞机如果仅凭自身的机动能力,几乎是不可能摆脱导弹攻击的。
+ l* x( \: Z0 X6 p- P
P# {: Y* }7 S# D有人将“不可逃逸区”等同于导弹处于有动力飞行(发动机工作)可以达到的最大区域,其实有失偏颇。因为这种理解根本没将敌对双方态势考虑在内。举个例子,本机携带的空空导弹最大离轴发射角为60°,而敌机却处于本机3点或9点钟方向,且与本机背道而驰。由于本机空空导弹导引头根本就捕获不了目标,因此只能继续挂在发射梁下待机。两机哪怕相距再近,敌机都显然并不处于本机空空导弹的“不可逃逸区”内。/ t( y/ x, y: T4 @2 T9 u2 w! Y
1 Y ^7 h" L. Q. f4 R
因此,空空导弹“不可逃逸区”的范围,除与导弹有动力飞行所能达到的最大射程有关,还与敌我双方态势、导引头是否能锁定对手有关。实际上,空空导弹的“不可逃逸区”并非一个固定的数据,而是一个飞行包线。在研发时,厂商对“不可逃逸区”包线边界的测算综合考虑到了导弹飞行性能、导引头性能、目标机动包线等条件。但对方飞行员的决策和临场发挥水平,是根本无法预测和计算的。因此这样测算出来的静态飞行包线,主要反映的是导弹本身的性能。4 o; f2 i' v7 @! F/ V# n3 s
4 I; \- s e! h7 w9 \实际空战中,敌我双方在三维空间高速运动,瞬间态势往往变化急剧,再有经验的飞行员也无法迅速而准确地评估敌机是否已进入本机导弹的“不可逃逸区”。因此这项极为复杂的计算工作,全部交由机载火控计算机完成。火控计算机在实时更新计算目标速度、航向、高度等因素后给出的“不可逃逸区”动态飞行包线,作用是给飞行员作战术决策参考。简单地说,就是告知飞行员,就敌机现在所处位置和态势而言,已方空空导弹发射后与敌机遭遇的概率是100%。告之的方式,是在平视显示器上给出一个直观的几何图形,代表敌机的光标进入这个图形区域后若被红外格斗弹的导引头截获,或被火控雷达成功锁定,符合发射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条件,系统便会以闪烁光标、颜色变换和声音提示的方式,将信息传达给飞行员。
- m2 L8 e6 ? x0 H- j5 t& j6 _4 J X& j D5 A) s, l7 v, ~, R
对空空导弹而言,其“不可逃逸区”的静态飞行包线,一定是远远小于其极限飞行包线的。一般而言,其“不可逃逸区”的动态飞行包线也会明显小于静态飞行包线。
" S% W: b- q8 z! @1 R x; r/ ?, S, t3 i1 [: ` e4 N [; ~ W( E
努力扩大空空导弹“不可逃逸区”的飞行包线,是设计师和飞行员共同的共识。设计师方面的主要举措有二。一是采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或喷气冲压发动机,以尽可能延长导弹动力飞行时间和飞行距离。二是采用高抛弹道。即导弹发射后先爬升,再转入平飞,最后转入俯冲攻击。三是努力提高导弹离轴发射角度、瞬间视场和辨识目标能力。
+ D w6 O- |7 u9 | }3 g/ U* `: C! [/ G% I1 b* h n
前二者是因为空空导弹火箭发动机实际工作时间很短,大体在4秒至10秒间,其中以6秒至8秒区段的最为常见。而一旦失去动力,导弹速度衰减很快,实际可用过载也急剧下降。而根据测算,空空导弹瞬间过载要在目标飞行物的5倍以上,才有极大把握送上“死亡之吻”。因此努力延长发动机工作时间,可极大拓展“不可逃逸区” 飞行包线。采用高抛弹道,在弹道后半段即便燃料耗尽,导弹依旧可以靠势能换动能,延缓速度衰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不可逃逸区”飞行包线。
/ I+ B, ?8 d G6 T! u3 |/ d
2 ~( Y+ P1 N# T0 \) ]后者更好理解,要是导引头锁不住或跟不住目标,导弹动力再充沛、瞬间过载能力再强,又有何用。5 Y: _5 E6 O. n2 V
0 {$ m F7 b! V! n
而飞行员的具体举措,概括起来就是通过一系列战术机动,抢战有利的发射阵位,赋予空空导弹良好的初始发射条件。具体措施有打开加力燃烧室,让本机尽可能加速,获得并保持一定的高度优势等等。! J; R' _; S, }) v* n7 q3 f* K
$ N7 J$ o Q4 O; Y0 ]9 L现代空空导弹,尤其是近距红外格斗弹,其最大瞬时过载普遍在40G以上,甚至还有超过50G的。战机的最大过载,受飞行员承受能力所限,最大也不过9G左右。而且还不是在飞行包线任何一点处都能有这么大的过载。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战机进入空空导弹“不可逃逸区”动态飞行包线内后,就一定在劫难逃呢?答案是:未必。因为被攻击方如果发现及时,处置得当的话,用干扰结合大过载机动的方法,仍有可能“虎口脱险”。
7 O7 G" n8 m+ a* u I" Q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