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一國外語的人常會自問: 我究竟學到什麼程度,才算是把那國外語學好了。這裡有個自我評定準則。當你在中文裡要表達任何委婉複雜的意思,要描述任何場境事物、人物,都能在該國外語中清晰地表達出來,而沒有任何語法和語感上的問題。你的外語學好了。如果在表達上還有些困難,對複雜的意思不能確切地表達出來,你的外語還需提高。至於表達的好壞,精煉還是冗長,這是一個水平高低的問題。
這裡有個有趣的故事。本人與王科一(這是他爸給他取的名字,要他科舉第一名。他是上海復旦大學英文系高材生,世界名著"傲慢與偏見"的譯者。) 分別向英國留學歸來的一位老學者請教英文寫作。有一次老先生問我們:"我倆對他看法相同",英文裡怎麼說。我和王都用了: Wu have the same opinion of him. 老先生說我們都用了七個詞,而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裡只用了五個詞: Wu think alike of him. 他說寫作水平高低由此可見。
我看到過俄國人和日本人寫的英文,在語感上有俄語和日語的味道。這是英語還沒有學到家的反映。
傲慢与偏见里面只出现过一次"If we thought alike of Miss Bingley"的字样,而"opinion of某人"的字样则出现过不止一次。狄更斯使用过"opinion of某人"的字样无数次,包括"same opinion of某人"的字样一次,却未曾用过"alike of某人"的字样。可见这个例子有点偏。
一个基本的语言学概念就是即便是两种或者多种语言都达到了母语的程度,仍然会有一种语言是dominate的语言,大脑会用这种语言的逻辑思考。我们上课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保护一些濒临绝灭的语言,大家都使用一种语言不是更方便沟通吗?各种语言的结构不同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逻辑习惯,老师当时给了几个例子,但是现在也记不住了。人的大脑在工作的时候是按dominate language 的逻辑结构思考,其他的语言再流利也没法达到这个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