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1 C1 y8 q4 J8 X K4 H. t" n“歼-11D”的涅槃重生% l% r: T7 Y% r: s
8 P. m8 }) O- ~) n) ]歼-11B虽然最终修成了正果,但其技术状态与周边国家装备的一些“三代半”机型相比,已经不具备任何优势。因此,利用我国近年来在航电方面的飞速进步,研制一款“与时俱进”,将苏-27这款经典战斗机潜力发掘到极致的战机,显得十分迫切。% e& m! Y( @9 ~# Z0 K
; L0 }5 G# p8 v6 o. a( [; [国际上主流的“三代半”战机,普遍装备了机载主动相控阵雷达(AESA)。“歼-11D”若想在歼-11B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必须改装AESA。根据公开资料,苏-27家族机头直径在1米以上,可布置2000个左右的T∕R模块。以目前国内X波段T∕R模块的水平来看,假设每个T∕R模块功率为10瓦,效率30%,工作比为10%,那么国产AESA的峰值功率大约为6千瓦,平均功率为2千瓦。' d3 {; j; e! z) |
. R9 p. n) o8 r+ O: a
从网曝照片来看,“歼-11D” 雷达罩明显“上翘”,表明其机首部位的结构隔框经过了重新设计,装备的AESA天线向上倾斜了一定角度。这种安装方式削弱了敌方雷达回波强度,提高了该机的雷达隐身性能。5 B+ w5 D5 x5 I, `
8 x' u4 [- g5 S) P+ R
“歼-11D”的翼尖发射梁又变回了传统的一字形,表明其装备的近距空空导弹是最新研制的,翼展较小的PL-10红外成像格斗空空导弹。 ! b0 w4 ^& T J; W; Z % R! Q. X% s6 ~2 |从“歼-11D”尾喷口收敛片的长度和颜色判断,该机装备的是FWS-10系列发动机。有网络媒体声称,运用FADEC技术改进的“数字化太行”已于2014年10月设计定型,并于近期装在一架双座双发战斗机上进行了首飞。拥有FADEC技术的发动机,是实现“飞火推”一体化的基础。可以肯定,“数字化太行”未来一定会成为歼-11家族中期改进的替换动力,装备“歼-11D”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x$ F( J: u* ?; l# q+ m) N4 |
& S, l+ f1 C/ x! m. b/ z在机体结构方面,从“歼-11D”蒙皮的不同颜色上可以判断,其所用的复合材料比例较歼-11B有明显增加,有助于减轻空重。这表明经过多年努力,沈飞已逐步摸透了苏-27的原始设计,并有能力进行科学的修改。7 W1 t& Z7 P/ Y, h, Y* V; y
8 j% J7 N$ F. Q) \# D5 S' \
如果这种猜测成立的话,那么笔者进一步猜想,沈飞很可能为“歼-11D”增加了1对翼下重载挂架。综合外媒报道,歼-11B极有可能拥有4个重载挂架。其中2 个纵列于机腹中心线,2个位于进气道下方。机腹挂架位于2个机腹进气道的夹缝中,所挂载武器的长度、直径、翼展都受限。虽然可以采用折叠式弹翼,但是弹径的限制却无法回避。特别是空地弹药撒布系统为了提高子弹药的挂载能力和抛撒精度,需要尽可能的扩大弹径。如无法能扩大弹径,就只能增加长度。如果空地弹药撒布系统太长,歼-11B的机腹挂架就只能使用1个。由于进气道下方距地面较近,为保证挂载的弹药不触地,其实际运用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进气道下方的重载挂架仅具有象征意义。9 H' f% B' q: i7 F# L; Z
- R$ F- @( p& \3 S) U e
如此一来,歼-11B的对地攻击挂载方案严重受限,无法充分发挥重型机的综合战力。这也许就是为啥网络上多见歼-11B发射火箭弹的照片,却鲜见其挂载各种国产精确制导炸弹的原因之一吧!考虑到歼-11B翼下的2个轻载挂架位于机翼中段以外,因此在其机翼中段到机身之间的位置,增加1个重载挂架是有足够空间的。关键在于沈飞吃透原始设计,能对机身和机翼结构进行相应的加强。4 p( W" m E! @% V% _3 M1 d
7 K* e: x _/ L5 C此外,在前视红外系统、全向红外∕紫外告警系统、电子对抗系统等方面,“歼-11D”如果用上最新的换代产品,也是顺理成章的事。经过以上各方面改进,“歼-11D”性能应该能达到国际主流“三代半”战机水平。6 U! p& ~( t+ t! q. c3 h; T
两年前刀口也谈过J16和J11D这两款飞机。当时他看好J11D而不看好J16。他认为这是两种作战方式的竞争,歼16所代表的前座管飞行,后座管武器的战斗-轰炸作战方式将来必定会没落,而J11D所代表的真正的“多用途”作战方式才是发展方向。据他判断,苏35也是一款真正的“多用途”战斗机,J11D的出现表明了中国不会引进苏35。) ?' v4 c" @8 P* m, I
不过歼16电子战飞机的出现应该推翻了他对歼16的判断。他对歼16倒是很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