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水不是军事干部出身,他是政工系统的干部,宣传是他的一项重要业务。恰好,越盟的军事力量在1946年以前都是以宣传发动工作为主。和这些人比军事能力,是欺负人,那么比宣传呢?洪水做过《抗敌报》的社长,《抗敌报》后来在邓拓手里发展成《晋察冀日报》,1948年和晋冀鲁豫的《人民日报》合并成了后来的《人民日报》,邓拓的社长当到文革。
' v' u& f3 W. I$ l9 c; J& A
9 s8 Z& o) r! |+ p# }/ W越盟1946年之前没打过什么仗,连级的战斗都少,要不然也不会有武元甲要援助,出来一个汽车20辆的笑话了。20辆汽车,扣点战损,大概能运一两个连。洪水被博古一码到底的时候,也还是连指导员。上过军校、当过士兵和基层干部,跟着干部团那批人走了半个长征,在红军大学学习过,在抗大也呆了几年,能差哪儿去。当然要是有人非说政工干部不会打仗也没法和这人说话。
9 d; Q' N6 Z9 H9 s. `" ^ o8 b
另外洪水有一项能力之前我没提,红军长征中建立的第一个地方政权,就是洪水一手操持建立的,当时他还刚刚被恢复党籍没几天,对他根据地建设能力,显然上面是认可的。" O& l$ L' L. f
- L7 u' _* ^% u Z& }4 h- a7 T
除了能力,洪水的靠山也很靠谱。在越南,他十几岁就跟着胡志明,两人“山哥、山弟”一直称呼到洪水去世;在中国,在毛泽东和朱德落难的时候,都拼了党籍站在他们一边,这种背景,中国同志也没几个。+ @$ d' V6 f' [/ d
" a8 ~* T3 k8 }4 t+ N
洪水的中央委员,有人说是因为他的少数民族身份。这倒是,如果不是越南人身份,理论上是他选不上的。他也并不是唯一一个在中央苏区的越南人,至少还有一个叫李班的越南人。李班和洪水情况差不多,都是大户人家出身。和洪水不一样的是李班的级别比较低,因病被俘没有走完长征,后来在南方工作,抗战期间在南委负责电台,并参与组织了南委事件之后的人员撤退。胡伯伯要人的时李班也回了越南,特别的是他是带着中国老婆孩子一块回去的。后来夫妻在越南安了家,再后来因为亲中国受到打击。1980年,也就是中国打了越南一顿之后,中国把他的儿子和儿媳(邓发的女儿)接回了中国。还有,李班和洪水;长相上,洪水一看就是越南人,李班一看却是中国人(他是西贡人);但是洪水的中文可以做报社社长,李班连说中国话都不会,硬学的,不行就装哑巴。他那一批特殊中执委员里还有一个孤身从西路军走回来的印尼党员张然和,另外还有蔡乾,在台湾叛变的那个,蔡乾抗战期间做敌工工作,一直没上过前线,蔡乾红军期间还做过什么工作,不好找了。
0 G! {; D8 d& Y, z6 s Q: W$ e
1 h1 N- B3 v% T e* z* B1 p洪水的回国,原因也很简单,两项。第一项是他背景太厚,能力强嘴又臭,打不过说不过惹不起,胡志明为了团结各派又不能提高他的地位,远远高升送走省事。第二项是中国这边来了陈赓、罗贵波等,中国同志地位高能力强,说话和气留面子,找中国要援助也方便,自然就好放他走了。你要看看文献资料,武元甲这些人的水平能把陈赓、罗贵波、韦国清这些人气个半死,这还是外人不好发火的情况下。
# B6 Y0 O) l' F t! n: T. ^6 n7 l+ S B9 s. X
宣传工作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就三个当面:“做、说、写。”从宣传效果上看,是做、说、写;从领导满意上来看,是写、说、做。/ p# K' F6 w8 `2 e* n6 ^
) L6 P! r+ Q, [, R$ r做,做的受众面最广,见效最慢,除非能直接在宣传对象身上见效。你做到了,别人都能替你把其余的活干了。你能从鸭绿江边把美国人顶回到三八线,你静静的在那儿装逼别人都知道你战斗力强大;你就算吹了自己十几二十年的第三世界领袖,被人一通狂扁到在首都修街垒了,也没人看得起你;你有和别人互相确保毁灭的核力量,别人自然会请你去安理会里讨论别的国家的命运。说的有效性就差一点了,比如房价问题年年讲,实际情况年年涨,自然也就没人听你说了。
1 s& v2 N G Q" E4 C' z
+ g& y3 c' s! D Q说,说的受众面次之。说的受众往往对宣传者的内容未必感兴趣,甚至是漠然路过或者反感,说的重点是尽快把别人、或者路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且不能让他们离开。在过去是演讲、发言、讨论、快板、合唱;新时代里,这个说覆盖的范围要宽广的多,电视电影、微博微信公众号都算。说这项宣传方法,见效最慢,费力最多,但是效果长远,只有持之以恒的十几年以上,才可能产生效果。
7 w5 _) y. S& ~! T5 i. i* G d
) n' k' F7 X; I* [/ S7 c4 {写,受众面最窄,但是受众很精准,见效最快。原因很简单,只有需要看你写的内容的人,才会去看,这个是可以用脚投票的。论坛、QQ群、微信群都是,给领导写材料都是如此。: }7 f, B( ^% \" T4 F& f5 t; p- M% _
; Y6 o3 U2 } j+ [* C. t3 W8 v& ?6 @从效果上,当然是我们希望多做一些,比如陆军司令致新兵的一封信,这种来自长辈上级言传身教是最有效的。但是我们要考虑到,这毕竟是和平时代,干宣传的基本都是全职干部。你让这些人去做一番事业出来之后是不现实的,就是能做出事业来,躲着宣传这个苦差事还躲不开呢。跟着宣传部,天天犯错误么。" ~' a6 Q$ d j7 p/ O9 ~1 ]
2 L9 B& g% K: V. \3 ?% o' y从做宣传的个人来说,他更看重的是写。无他,写的工作受众面小,但是自己的领导一定在这个小的受众面里。人生在世,不过几十年,工作时间,不过三十年,定型之前的时间,不过几年,这几年的机会能有几个?谁也不愿意烂在底下。* \$ M/ Q1 J( f0 l/ R
& ?) o4 v, e! z$ M4 u# Y
" L9 |7 x' s* U b0 O宣传怎么发展,真是个问题,除非将来能做的方面能有大的进展。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