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3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下大乱,形势大好(四)

 关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9-12 19: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可以很轻易地把原因归结为利比亚的强人政治体制本身的问题,加上目前深不见底的金融危机的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却忽视了真正驾驭了这一波“中东波”的力量。下面,就围绕这个力量展开,捎带分析一下各方的应对之道的得失
首先申明,本人不掌握任何内部信息,只是凭着一些公开的资料,进行一些“过度解读”。因此,不负任何实际的责任。其次,本人坚信,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其实不是什么“内幕”,而是用一些普通人忽视的线索,把所有公开信息,都可以贯穿起来的那样一个分析脉络。因为只是一个分析脉络,所以只能解释清楚已经发生的事实,却无法预判作为“玩家”的各种力量的消长和策略的碰撞互动,所以,可能会对某些具体问题,发表倾向性的意见,却不会接受什么“赌局”的邀约。因为一些“赌局”,会对人的心态造成微妙的影响。分析一个复杂的事件,最忌讳的,一是死守一个视角,拒绝以开放心态对待多种可能的向度;二是与人打赌的心态。这两种最应忌讳的心态,其实恰恰是可以互相激励,使人不能自拔的。
基于上述考虑,本人愿意在这里先申明自己的两个基本预判。
第一,在目前的情势下,本人仍然坚信,卡扎菲对利比亚的独裁统治已经终结,但卡扎菲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他会以某种形式,继续对利比亚事务施加有力的影响。甚至不排除有一天重新掌控利比亚的可能。当然,现实地看,他的儿子完成这个“咸鱼翻生”的可能性更大。这个预判是否正确,其标准就是老卡是否得以善终?他本人或者他的儿子,是否公开参与了以后的利比亚建设进程?
第二,在目前的形势下,利比亚的重建,会引发原来被卡扎菲独裁统治压制的各种矛盾的直接冲突,复杂的博弈甚至冲杀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利比亚的彻底糜烂和生态崩溃。这种生态崩溃,直接的承受者是利比亚人民。而间接的承受者,应该就是“主导”了利比亚局势的决定性的第一步的法国。最终崩溃的,将是整个欧盟的体制。衡量这个预判的标准,就是欧洲主要国家内部的穆斯林的作为。
先把基本预判亮在这里,有兴趣的网友,就可以往下阅读了。当然,因为前面的内容是后面的分析的基础,所以也可以对前面的内容提出疑问,发表意见。下面,就以相关各方在近半年以来的作为为脉络,对整个事态做出一个梳理。具体方式,就是逐个分析几方的行为,最后总结本人的几点认识。这几方包括:欧盟、美国、海合会、卡扎菲集团、俄罗斯、非盟,最后,当然是要分析一下中国的作为和机遇。这样,一共就是六个玩家,加上中国一个“酱油党”,一共是七方的行藏。
第一个,就是那个欧盟。应该讲,这次行动,暴露了欧盟谋求彻底摆脱经济危机影响的一个根本的解决之道,以及这种解决之道因缺乏实力、定力和体制支持的,运作后的一个悲剧性的前景。
分析以法国唱黑脸,德国唱白脸,意大利被裹挟的欧盟的作为,可以归结为“一个中心,两个转折点”。一个中心,就是为欧盟解决目前由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政治危机,争取一个全新的、可以有效操控的战略空间。两个转折点,就是法国高调介入利比亚事态,以及主动但也是被迫淡出,这两个转折点。下面,就结合这一个中心,两个转折点,分析一下法国主导的欧盟介入利比亚事态的过程。
首先,就是要解释一下这“一个中心”的内涵。
我们都知道,在全球化展开的背景下,对发达经济体,出现了基于产能过剩带来的一个基本矛盾:因为制造业在全球化背景下转移,所以发生了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另一方面,资本的牟利本能驱动,使得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了金融投机活动。而这种金融投机活动的本质诉求,就是放大甚至透支现实的实体经济投资的预期回报。这种放大和透支行为,必然带来无法被填实的金融泡沫。这种泡沫在短期内,可以造成一个“繁荣”的幻象。一旦泡沫破裂,则建立于这个“繁荣”幻象基础上的,整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会受到质疑和冲击,导致整个社会失序骚乱。在短时间内,这种失序骚乱是很容易被软硬兼施的手段弹压下去的。但几个回合下来,就会造成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双向互动,最后导致整个社会的崩盘。
面临这样的危局,真正的解决之道,还是要力争填实那个金融投机造成的泡沫。而要填实这个泡沫,就需要找到新的可以运作的资源和投资机会。要找到这种机会,最实惠的方案,就是选准一个资源丰富的,自己以前又未曾控制的国家,将其彻底打烂,然后由自己主导其重建进程,这样就可以填实这个金融投机的泡沫,彻底解除自己的危机。由于别的大玩家没有这样的解决途径,则经过这一轮危机后,在新的世界格局的谋篇布局中,或者改变自己的地位,或者强化自己的优势。如此,“危机”这个词,侧重点就会导向后一个字。这就是作为欧盟这样的大玩家,应对危机的辩证法。
但既然是辩证法,就意味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如果没有超常的凝聚力、行动力和高度的战略智慧,这个辩证法就会在相反的方向上发挥作用。所谓辩证法的正向作用,就是上段所述的,那个比较好的前景;而反向作用,就是如果展开行动后,却没有成功,则会引火烧身,把行动对象本身的,被自己激化和放大的危机的能量,反弹回自己身上,从而导致自己彻底崩盘。所以,所谓的“辩证法”,究竟是自欺欺人的说辞,还是真正的智慧所在,不取决于方案本身的逻辑,而是取决于实力、智慧和具体的正确的策略,能否支持方案的成功。如果方案很好,但实力不济,或者操作不当,奇思妙想,就会招来奇灾大祸。当然,事务的发展,不是单向的、孤立的某一方可以决定的。如果自己实力有限,策略上出现重大误算,但别的参与方应对得更差,也有可能获得成功。不幸的是,欧盟自身的实力有限,判断失误,导致行动滑稽可笑,而其他的几个玩家,却是进退有度,应对得当。因此,可以预判,欧盟将迎来自己的奇灾大祸。而反映欧盟的虚弱和愚妄的,就在于那两个转折点。
第一个转折点,就是“误信”了半岛电视台放出的“卡扎菲逃亡至委内瑞拉”的“新闻”。
事实上,在那个“新闻”播出近一天之后,卡扎菲和查韦斯两个方面,才出来“辟谣”。如此轻慢,实在难以洗脱“钓鱼”的嫌疑。老卡为何要“钓鱼”,查韦斯又为何要配合老卡?如果我们不是简单地随着西方主流媒体的口径,将他们认定为“疯子”,那么这一天的延宕,就是耐人寻味的。因为目前信息披露得很有限,所以这里就不展开分析了。只是提示一个直接的后果:老卡真的钓到一条大鱼,就是被他后来称为“疯了的老朋友”萨科奇。就在老卡和查韦斯两方辟谣之前的有限的时间里,萨科奇高调亮相,明确承认反对派的“全国过渡委员会”为“利比亚人民合法代表”,等于彻底堵死了和卡扎菲政权继续合作的任何可能。而在当时的情况下,起码卡扎菲政权还掌握着利比亚最核心的政经资源,而反对派还被普遍认为是“背景可疑,成分复杂,能力未知的反政府组织”。为什么要急吼吼地抛弃自己合作的很好的,有着复杂的利益关系的“老朋友”卡扎菲,而去拥抱那个“普世价值”的旗号呢?正常的分析,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就是在那之前,法国力挺突尼斯的本•阿里政权,实际的力道基本没有,只是打了一下嘴炮,却因为本•阿里政权迅速崩盘,使法国陷入了很难堪的状况。因此,只要什么阿猫阿狗,随便打出一个“民主自由”的旗号,都可以挟持法国,做出最迫不及待的决策,根本无暇证实一些“新闻报道”,更不敢沉住气权衡一下现实的利弊得失。这种逻辑,似乎比较符合萨科奇上任以来的一些做法,留给很多人的印象。但是,我们也不能不考虑第二种可能。这就是,这个“新闻”事先是得到了法国的认可的一个“信息战”的动作。只要这个动作一放出来,法国马上在第一时间“跟进”,利用其“巨大”的“国际影响力”,将“卡扎菲政权崩溃”运作成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这样,对那个“后卡扎菲政权”,法国就成为实际的缔造者。整个利比亚的资源,就可以由法国来全盘主导运作。因为利比亚是非盟的经济上的半壁江山,政治上的主要发言人,控制了利比亚,就是控制了整个非盟。前面所述的那个“中心目的”,就可以顺利实现了。
两种可能列明后,各位网友会选择哪一个呢?我选择的是第二种。由此,我们可以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第一个转折点,就出现在法国的高调选边表态之后。在各方都在观望的情况下,卡扎菲和查韦斯方面,突然同时高调辟谣。与其说这是被动的应对,还不如说这是在算定了法国的企图后,一次引蛇出洞的策划的结果。由此,法国非但没有能够轻易实现自己的中心目标,反而陷入了比本•阿里政权崩溃后,更加难堪的处境。在这之后,即便是为了维护法国和整个欧盟在利比亚的既得利益,除了颠覆卡扎菲政权,法国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从可进可退,贸然进入无路可退的状态,这就是法国和欧盟,在利比亚事务中的第一个转折点。
在筹划实际行动的过程中,法国必须正视自己的实力的现实。以自己的力量,固然可以直接颠覆卡扎菲政权,但既没有能力在卡扎菲政权瓦解后,承担起利比亚重建秩序的投入,也无力应对美国和半岛电视台的真正后台老板——海合会集团,对于利比亚事务主导权的争夺。基于这样的盘算,最现实的选择,就是拉上美国和海合会集团,组成一个在军事力量和信息战方面,都具有压倒性优势的——不是只是对卡扎菲政权的优势,而是对可能参与的玩家——非盟、俄罗斯、中国的组合——具有优势的同盟。这个同盟的形成,有两个直接的效应。
第一,就是非盟、俄罗斯、中国,都不可能支持卡扎菲政权了。对于俄罗斯和中国而言,在利比亚事务中没有真正的核心利益。所以,犯不上和这个联盟太激烈地对呛。非盟显然是在利比亚事务中有核心利益的。但是,一来可以高调发声,有限投入,只要确保卡扎菲之后的利比亚的主宰者能够照顾自己的既得利益,也就没有必要死保卡扎菲了;二来,所有人都清楚,以那个联盟的实力,颠覆卡扎菲政权,实际就是一次泰山压卵的行动,是没有任何悬念的。但是,这个联盟是否牢固,却是大可怀疑的。即便不在压倒卡扎菲之前分裂,在压倒卡扎菲之后,也必然分裂。所以,卡扎菲之后的利比亚,未必不会发展成一个更有利于非盟的局面。既然如此,为何要在这个联盟风头正盛的时候,陪着卡扎菲硬顶呢?所以,这个联盟一建立,可谓诸事顺遂。典型的表现,就是1973号决议的迅速通过。而且是恰到好处的结果:如果非盟和阿盟的八票,哪怕只有一票不赞成,决议也不可能通过。
第二,就是由原来如意算盘里的欧盟(由法国挑头)单独主导,变成了一个联盟三方合作的格局。而悲哀的是,在美国、欧盟、海合会三方中,论实力和战略意志,最薄弱的一方,恰恰是欧盟。这就意味着,欧盟事实上由此让渡了主导权。其目标,也由原来的独占后卡扎菲的利比亚,变成了只要颠覆卡扎菲政权,让自己保留一点大国的颜面,哪怕让出一些在利比亚的既得利益,也是好的。如此心虚气短的表现,在后卡扎菲时代,究竟能保住多少在利比亚的既得利益,基本就是取决于美国和海合会两方的态度了。
此后,法国在利比亚的表现,只能说是“差强人意”了。既要把主导权让给美国和海合会,还要强打精神“陪太子读书”。到了八月初,看到美国主权债务被调低评级后的恐慌,再听到法国主权债务有可能被调低评级的“风声”,立马连表面的“雄壮”也维持不下去了。借口“技术原因”,彻底淡出了颠覆卡扎菲政权的第一线。这是第二个转折点。意味着法国在这次事态中的冒险,以如意算盘上路,以血本无归告终。
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不论出现什么后果,把所有责任都归结为萨科奇的莽撞虚妄,是最容易的。但肯定是有失偏颇的。萨科奇固然不是一个很成熟的政治家。但是,第一,这个不成熟的政治家,恰恰是欧洲那个体制产生出来的;第二,目前看来,对于萨科奇犯下的错误,整个欧盟根本拿不出任何的办法来进行补救,只能眼看着他一个人在那里出乖露丑。这个难道不是欧盟的体制的根本缺陷的集中体现么?目前的现实是,整个非洲和世界,都认清了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的可耻的功利的算计,以及更加可耻的实力的虚弱和心态的虚妄。可以认定,欧洲已经失去了自主摆脱这场经济危机,提升自己国际地位的必需的国际空间。考虑到后卡扎菲时代,欧盟可能面临的进一步的险境,让我们对其前景实在难表乐观。
目前一个最近的观察点就是,在卡扎菲“被终结”的高潮的8月22日,法国方面突然高调宣布,萨科奇总统将在8月25日加塞突访中国,而中方的官方媒体,只是援引了法国政府方面发布的消息,向本国国民通报了这一安排。这在外交上,是带有轻慢性质的应付的表现。中国官方的信息的潜台词是:我并不欢迎,是他死乞白赖,一定要赶过来的。所以,大家不要指望我能答应他什么。一向很厚道的中国政府,居然对萨科奇如此轻慢甚至羞辱,难道还不说明问题么?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1-9-21 09:45:21 | 只看该作者
法总统和英首相携手访问利比亚
不知收效如何

对于欧洲,早死早超生
唯一关心它何时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和卖技术给我们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08:51:44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情况是,北约在加大“空中支持”的力度,希望尽快解决。但美国态度始终暧昧,掌握着“过渡委”主要军事力量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又和“卡扎菲集团残余势力”玩起了双簧,实际是逼着北约和“海归派”把更多实权让给他们。实际上,欧洲马上也要进入采暖期。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卡扎菲父子,稳定住利比亚局势,恢复利比亚廉价优质油气资源对欧洲的供应,后边萨科奇会很麻烦。已经有法国的“调查网站”在爆料什么“萨科奇向卡扎菲提供防搜寻轿车”,不知是在讨好老卡,还是在准备把责任推给萨科奇。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1-10-5 20:02:22 | 只看该作者
天下大乱确实,只是不知道这形势大好是站在谁那边说 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09:23:39 | 只看该作者
伊人萧萧去 发表于 2011-10-5 20:02
天下大乱确实,只是不知道这形势大好是站在谁那边说 的

所谓“形势大好”是指相关各方都看到了自己的机遇。这样的机遇,最后会发展到什么结果,取决于各方努力后的冲撞博弈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6-11-2 08:51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6#
    发表于 2011-12-21 23:22:02 | 只看该作者
    网站三项重要规定,请所有成员严格遵守
    http://www.aswetalk.org/bbs/foru ... =8220&fromuid=1

    根据网站新颁布的规定一,以后公开版面不允许单纯的时事讨论贴,因此请将此帖尽快发到自己的日志中,期限到2012年1月31日,届时本版所有时事贴将会被永久删除。时事分类也将会被取消。

    谢谢合作。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14 18:40 , Processed in 0.03450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