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小说篇1 ?& w6 ~% X- l9 X) L/ ^
, ^7 ~4 g0 x H. b- f2 ]奇幻类
a' ^' _: ?( q) w, Q. s
( g. _8 ^' `- r3 W# @( q开始追新书《入殓师卡拉维日记》,非穿越,死灵法师主角。标题有点误导,并没有怎么描述殡仪馆的日常业务,主要还是讲冒险打怪、破获阴谋的经历。主角为了复活姐姐而离家出走成为流浪的死灵法师,误打误撞地和阴谋集团作对。 目前已经推倒高等亡灵妹子一只。并且被一位女圣骑士盯上了,这位女圣骑士的名字,也叫塔莉斯。但除此之外,仅从人物设定上来看,与《历史的尘埃》是很不一样的。主角的目的性很强,行事也比较周密,不象阿萨到中间了总还想着去大陆游历。大人物们也没有那么道貌岸然、高远超脱。主角还在成长期之中,虽然能力不强,但非常擅长把手头有限的资源和能力玩出花来,不象阿萨那样只会浪费魔力扔大火球。+ u* e; \- e, b N- t
! B3 f4 J5 n+ e% {8 o/ j9 t- u科幻类
8 I3 L0 Q0 r% M! [6 U: @
, s: Z: m% F) o3 Q《战锤之黑暗千年》,年初更新了一下,年末又更新了几下,情节还是没能多推动几个小时。8 K8 o. y& p, M2 i' ^# M9 r" J
" ^$ ^5 u- x, Z* @1 Q9 S8 Z
1 h" o& E5 z! O- H8 ~/ ^- {
: ?5 u5 Y. ^% D" C1 [ F7 S6 [7 J漫画、博客与论坛篇
& z1 T: r f% h
6 w" a4 u$ y3 o+ |, D+ P7 f漫画继续追看安达充的《Mix》,斯科特·亚当斯的《dilbert》。
; K+ u7 e' a& |: T! w1 Y
2 J, I* S0 z+ v% A4 N7 @在龙空论坛幻想版上陷入了塞壬的港湾的《大唐西域直播记》的大坑,以高能物理、高维拓扑来颠覆西游记,希望后面能有更多腹黑或者蠢萌的“新鲜面孔的”老角色出现。
; v' C% u7 o3 K: P+ W# P( {) V( ^
岔开话题,谈谈最近想到的一个脑洞。在网上看新闻以及评论,看到有人哀叹,现在连基本的事实都无法达成一致,比如特朗普其人其事,比如叙利亚的战争,等等。其实也不新鲜,大半个世纪以前,国内的新闻媒体上不就有“转进”一词吗。然后想到,现在人工智能发展那么迅速,传说已经被用来解读经济新闻用于指导金融交易。那么如果能开发一个叫做“有色眼镜”(或者叫做“各说各话”、“彼首吾臀”)的手机应用,读进持某一方立场的媒体(或者自媒体)的报道,然后按照指定转换成另一方立场的写法,想来也是够很有趣的一件事。当然了,就算真有人开发出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恐怕都不会太好就是了。$ }1 g0 Y2 {! U0 \6 L
: b$ } v* N7 }9 x7 k! N; C% c N) v u7 {
8 v' w0 X1 V3 |$ P$ D/ x
杂志与实体书篇
) G$ _5 E# f8 z" A! W; C* J9 B; E
《科幻世界·译文版》
9 G" r* i u4 k( P* e: \
4 h; b* O. F; G1月号的两位作者,索耶和昆什肯,都是专长硬科幻的作者。这次的作品,都与各自作品之前给我的印象不太一样。索耶以往擅长的是大场面和非常玄乎的设定,《计算中的上帝》、《星丛》,都是如此。但这次的《火星蓝调》中,火星的化石埋藏地、换身这两个设定,前者只是沦为背景,后者则是太过大路货了。比起理查德·K·摩根的《副本三部曲》,换身的设定没玩出彩来,整个故事情节也比较温吞水,无过也无功。我个人觉得比不上索耶以前的作品。如果要比传统的非科幻硬汉派的惊险小说,主角也是太缺乏色彩了,没有那种隐藏在玩世不恭背后的愤世嫉俗的情绪。昆什肯以往的科学与社会设定,都是非常犀利,对情节的推动也非常大。这次的《来自未来的花粉》,也都算有,比如时空门、因果律、智慧植物、三配偶制、军国社会等等,但觉得都没什么用,只是勉强包装在一个老套的反转再反转的悬疑故事周围的几层糖纸。之前《洄游》,核心的故事也是一个很老套的反抗不公的社会等级统治的故事,但是以脉冲波为食,以硅和金属为基,昆虫类的身体,千年(?)一次围绕黑洞的生死洄游,这些紧密深入情节的设定,使得整个故事非常的绚烂。我觉得《花粉》差得太远了。
! F0 B6 v# Y+ B4 `4 [ @
8 C! I2 j% L3 T# W3 o) m3月号的《时空折叠》,只能算是半部好书。前半部,展现设定写得很不错,类似罗伯特·里德的《亿万个世界》,但更设定上更进一步,情节也更严肃,更有悬念。但后半部就急转直下变成电影《活魔人》(From beyond)之流的滥改洛夫克拉夫特的三流恐怖片了。) ~: J: \1 p" [+ j3 o4 T
_# O- c. G8 F4 z4 ~
5月号的《幻世-3》和《邪恶圣杯》,都是关于“广告世界”反乌托邦的。《幻世-3》因为与《黑客帝国》的关系,更有名一些。《幻世-3》写于1964年,大约十年前,在五十年代,弗雷德里克·波尔就写了《地下隧道》,类似的技术主题,但是完全是机械驱动的。在《幻世-3》写作三十年之后,尼尔·斯蒂芬森写了《喷流》。简单地说,真正最接近实现的反乌托邦,恰恰是“广告世界”这种的。毕竟,在奴役方面,“无声的强制”远比“看得见的手”更有效率,更难以反抗。大数据+人工智能,其实也许我们已经在了。
1 K. i" U5 I/ g9 U! h' d! y
, l- S. C; J0 N; \5 L7 x% q& N" T9月号的昆什肯的《冥后天降》,回复到他的一般水平,严密的技术设定,紧凑的逃亡故事,剑拔弩张的社会背景,在解决了“个人的小问题”之后,顺便为整个山穷水复的星球与社会指明了新的方向。如果没有看过《洄游》的话,这已经是近年来有数的好作品了。但终究还是比不上《洄游》珠玉在前。
' |1 L4 y% o1 N8 j' r/ O+ _0 _9 H& E2 J8 ]. A
非文学类实体书
7 G( s$ p( U- X7 L9 m
) X+ ^0 u8 ]. R n5 ^年初看了《巴尔干古代史》,对拜占庭、匈人、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各族、俄罗斯的古代历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挺不错的书。整本书从古罗马入主巴尔干半岛开始,到奥斯曼土耳其入主巴尔干半岛结束,以民族为纲,每一章讲一个大的古代民族。# b C% ?7 A2 [
+ B8 A& M7 P, R: d2 C+ j+ A- Q2 N
我发现,在读外国历史的时候,经常与中国历史对照,是比较容易有收获的。几年前看《非洲通史》,与中国的的近代历史对照,对于近代历史中落后国家的追赶、对追赶道路的选择,有了更深的体会。看《巴尔干古代史》的时候,则是于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两次分裂时期作对照。一些地方是与赵宋有点像的,比如远交近攻,请更遥远的东北方蛮族来帮忙解决近在眼前的北方蛮族,也有玩脱了的时候,但基本上都没搞出海上之盟的下场,大概是因为那时候拜占庭人还没烂到家,还有几分钉的缘故。更多的则是类似南朝,北方民族一拨一拨的,前赴后继地南下,各自占下一块地,迅速文明化,学起帝国的样子建国称帝。而之前那个大帝国的正统继承者则只能退守南方,背靠大海。对比君士坦丁堡陷落于拉丁人之手,南朝也有侯景之乱。最终都是由文明化的蛮族来实现统一。但中国最终保住了统一的结果,而巴尔干则在几百年后,从奥斯曼土耳其的冰箱中醒来后,立刻四分五裂。
4 h2 B8 {, i" }# X/ k* e9 v: o8 g0 a1 L
相似与差异,我觉得背后是有这么几个相似的因素在起不同的作用。政治上,统治集团的腐朽与内斗,是帝国崩溃的直接因素。与赵宋的文官内斗不同,更近似于刘宋、萧梁的皇族内斗,拜占庭帝国后期也是皇族内斗不休,不断地引狼入室,奔走外国认爹。经济上,小农是帝国的基础,大庄园制则是肿瘤。瓦西里二世可算是拜占庭的曹操,而且一生的功业更成功,然而一样无法扭转大势。中国最终保住了统一的结果,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最终实现统一的,是搞均田制和汉化的北魏的继承者隋、唐。巴尔干的巴尔干化,土生因素是大地产贵族,类似南朝门阀,挖空了帝国的墙角和根底。外来因素,则是入侵的十字军拉丁骑士们,玩起了庄园制分封制,就注定了只能是从分裂走向分裂。文化上,中国的统一者、南朝的结束者,是已经汉化的隋,所谓军事南征、文化北伐。而巴尔干的暂时的统一者土耳其,则是另一种文化的代表,最终也不可能把盘根错节的本地文化彻底消灭,既无法被他人同化,也不能同化他人。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后来蒙元没有百年命,满清却有两世纪的原因吧。 v8 K# K7 |+ f7 C# b
, V0 B1 ?$ w$ Q, U6 z9 f& u6 f年末看了《大象之耳:自然法则与生命的秩序》,感觉自从当上了科普书籍的老白,就对那些从基础讲起的全面式科普提不起兴趣了。倒是对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专题式科普还是能读得有滋有味。《大象之耳》主要讨论的是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的区别,以及这些区别是如何影响其占领何种生态位的。比如,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各自的优势在哪里,为何鳄鱼能占领淡水,什么情况下变温的爬行类可能比恒温动物更成功。总之,可以在《热血恐龙——古生物学中的一场革命》这本书后面连着看。' h0 j# Y5 e0 E" [) J/ V% a) l
{7 Y+ K. y& R% G+ @
文学类实体书- w$ b: Q* N9 O! C7 y6 T) J
9 L7 ~3 G5 o2 H. O4 J# i今年看完了能找到的约翰·斯卡尔齐的全部科幻小说作品,但阅读的感想不够象《续闲聊》那样写一篇独立综述的,所以就只在这里写个小总结。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老人战争”系列。目前来看,“老人战争”系列的故事主线到2015年基本算结束了。除非日后斯卡尔齐象龙珠那样,再引入新的敌人,比如战一战终极金手指——康苏人?应该说,“老人战争”系列是目前最能给我以阿西莫夫基地系列感觉的作品了。以浩瀚的宇宙为舞台,上演地球、太空殖民地、外星种族之间斗智斗勇的大博弈。特别是早期比较正面的势力到后面慢慢黑化,然后再反转,地球的关键地位,对太空扩张的竞争,太空殖民地与地球的紧张关系等等,都是阿西莫夫基地系列味道的元素,甚至约翰·佩里的养女佐伊,也很有《基地与地球》中Fallom的地位。但“老人战争”系列毕竟不是基地系列的翻版,在很多关键设定上与基地系列是不一样的,比如太空殖民地与地球之间,虽然前者技术极为领先,但并不是对后者进行“圈禁”式的全面围堵,而更多的是养猪式的利用。基地系列并没有真正出现过外星人,自始至终是本初同源的人类之间的争斗,而“老人战争”系列中,不同的外星种族,康苏人、欧彬人等等都是很重要的玩家。9 @4 ?7 [' N4 A p: ^* G
+ ^! Q+ U0 h, n m. P2 ^5 g+ K3 a' R
“老人战争”系列其实可以分成是两个子系列,前一个子系列,即前四部小说《老人战争》《幽灵旅》《最后的殖民地》《佐伊的故事》加一个外传《萨根日记》,围绕着我们比较熟悉的约翰·佩里展开,可以总结为“约翰·佩里和他的家人的故事”。后一个子系列,只有两部《人类的分裂》和《一切的终结》加一个外传短篇集《猛击之后》,则完全是太空阴谋战,这里面“约翰·佩里和他的家人”再也没出现过,主角是《老人战争》中约翰·佩里的战友哈里·威尔逊,很多微观情节有点像《星际迷航》,至少《人类的分裂》是这样,主要情节是《最后的殖民地》中提到的太空中三方势力的斗争愈加激烈,最后还出现了第四方。但是在玩阴谋方面,斯卡尔齐确实对阿西莫夫老前辈望尘莫及,《人类的分裂》最后搞出来的非常大的悬念和紧张,在《一切的终结》中用了一些我个人认为(相对于阿西莫夫的水平来说)比较儿戏的反转方式实现大团圆解决。顺便说说,个人问题方面,哈里·威尔逊(重生老爷爷)基本搞定了一个白富美。
, @* |$ P5 l8 j- E: i' k3 [' W, x
/ G6 G' D! {: d斯卡尔齐的文风比较幽默,文字比较浅显。主角一般比较能侃,但不是阿西莫夫那种把人绕晕了的方式。更有点像海因莱因的小说主角,而且还要更能侃一些,读起来很顺畅。除了“老人战争”系列之外,斯卡尔齐还写了一些其他独立的作品,以短篇为主。故事情节中的幽默色彩比较浓,有些已经到了近乎荒诞的地步。国内已经翻译了的有《星际迷航——红衫》。 p' J* M2 { H/ j2 a9 z
- G! v7 Q( ]9 _, ~1 N) \
今年终于看完了克拉克的《Venus Prime》的最后一部,对我来说,从某个书展角落书堆上的外文书开始算,断断续续也有很多年了,有点失落。结尾处人类的命运大潮与主人公的拼搏故事相结合,比较催泪,这是克拉克一贯的风格。克拉克特别擅长塑造天人巨变之际“人类的代表”的那种味道。技术设定也很符合克拉克的水平和特点。就是最后这一部的故事主线有点无聊,为了凑结尾,搞得正反双方都一直象西西弗斯一样徒劳无功地在拖戏。反面角色更是打不死,随随便便就逃过必死的局,然后反手就占了上风,就像《变形金刚·野兽战争》结尾前的那几集一样。 y' f. W6 t- N0 ~* P( Y& }% @
+ ~$ G/ u: b8 |, _( o9 E S9 B; X
顺便总结一下,经典科幻小说中人类的升华,《2001太空奥德赛》与《Venus Prime》,是被外星人改造。《童年期的终结》和《基地与地球》,是人类自身的发展与进化,生物学上的意义多一些。而在费诺·文奇的奇点系列中,则是人机结合。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