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4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 玛琳迪特里希Marlene Dietrich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11:02: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Marlene Dietrich,现在一般翻译成玛琳黛德丽。但是我不喜欢这个译名,而是更喜欢迪特里希这个德国味道的音译。

    做为饱受争议的两名德国女人之一(另一个是Leni Riefenstahl),Marlene Dietrich的经历可能更具传奇色彩。从一个出色的演员到一个出色的歌手,书写了一个跨世纪的传奇。(我总是觉得经历过一战二战就可以叫做跨世纪了)

    Marlene Dietrich的嗓音其实并不是很好,但是她那种中性的风格却很成功的成为了这种嗓音的衬托。另外,在一些舒缓的曲子里面,这种低沉浑厚的音色更具有表现力。

    我第一次听她的歌,是大学时候一个同学买的盗版盘,是在潘家园的一个专卖口盘的摊子上买的。后来他把那张盘复制了一份给我做生日礼物(那个年代刻录机可是个大件哦)。我留存至今,但是因为纯技术原因,没有留下歌曲的名称,以至于我只知道其中一首的名字:莉莉玛莲。

    关于这首歌的故事太多了,讲起来没完的,还是听一听Marlene Dietrich的演绎吧。我觉得她的版本是最好的之一。


    当然,作为一个歌手,Marlene Dietrich也演唱其他的歌曲,比如这个


    关于她演唱和伴奏中的技巧问题,我就不说了,大家可以看看她的纪录片。最后再奉献一首比较轻松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5 收起 理由
    山菊 + 5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7 02:20
  • 签到天数: 389 天

    [LV.9]渡劫

    沙发
    发表于 2011-8-29 12:57:1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莉莉玛莲是谁写的,整个一个反战歌曲,德国兵听了这首歌还端的动枪吗?
    想象一下日本鬼子唱着《夜上海》进村扫荡。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13:0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togobookworm 的帖子

    抄一段

    歌曲由来
      故事还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   1915年4月的柏林,一个大雾弥漫的夜晚,一名被征召到德军俄国前线的汉堡诗人、年轻的军官学校学生汉斯·莱普正在一个兵营外站岗,路上的街灯在浓雾中闪烁。   上岗之前,莱普刚刚离开一个叫莉莉的漂亮姑娘。此刻,他正思念着心上人,路灯下走来了海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玛莲,她与莱普是在一家艺术画廊相识的。玛莲挥手向莱普致意,正在这时,巡岗的军官走了过来,莱普只得眼巴巴地望着玛莲消失在浓雾中。   夜里,莱普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海里徜徉着莉莉和玛莲的身影,于是,他写下一首用她们的名字组合起来的诗。诗的原名为"Das Mädchen unter der Laterne"(德语:“提灯下的女孩”),后来出版时改为《年轻哨兵的歌》。诗中讲述的是一名战士在营房外的灯光下与心上人莉莉·玛莲告别的故事。战士渴望着爱情,但军号已经吹响,恋人只能依依不舍地分离,他不禁在想:走上战场的我,命运将会怎样?我的灵魂还能像现在这样拥抱她吗?   被唤醒了的《莉莉·玛莲》   被送到俄国前线的莱普再没能见到莉莉和玛莲。大约20年后,他将《年轻哨兵的歌》收入自己的一本诗集,柏林作曲家诺贝特·舒尔策看到了这首诗后为它谱了曲,并改名为《莉莉·玛莲》。   舒尔策把歌曲送给男高音歌唱家拜恩,希望他能演唱,但拜恩以“太简单”为由谢绝了。舒尔策又将它送给在夜总会演唱的女歌手拉拉·安德森,她充满激情的嗓音正好适合这首歌。1939年,一家唱片公司灌制了安德森的演唱,但由于二战的爆发,唱片仅卖出700张。在此后的两年里,《莉莉·玛莲》一直默默无闻。   德军占领南斯拉夫后,在贝尔格莱德开设了广播电台,向部署在巴尔干和北非的德军广播。然而,经过一次次轰炸,幸存的唱片寥寥无几,电台主任四处寻找能够播放的唱片。在维也纳的一个地下室里,一名战士发现了一堆落满灰尘的旧唱片,其中就有安德森演唱的《莉莉·玛莲》。1941年8月18日晚,贝尔格莱德电台首次播出《莉莉·玛莲》,成千上万的德军士兵立即被它迷住了,许多人纷纷写信要求重播。   多年后,一位幸存的英军士兵回忆说,“一天夜里,收音机里传来一位女歌手温柔的歌声,这歌声深深地打动了我,令我至今难以忘怀,虽然我一点也听不懂她唱的是什么。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一样,因为我们不属于德国的非洲军团,而是英国第8军——沙漠之鼠,但我们仍为这亲切的歌声所吸引,它似乎深深渗透到我们的内心。   “在距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德国士兵也在收听同一首歌曲,分享着我们的孤独与渴望。当时正是1942年春天,对阵双方的战士都远离家乡,我们都喜欢歌中的女孩。我想,无论哪个国家,战场上成千上万的士兵也一样。”   这首歌在后方也极为流行,柏林的电台经常播放。一位德国母亲写信给作曲家舒尔策说:“我的儿子已经死在战场上,他在最后一封信中提到了《莉莉·玛莲》,我一听到这首歌就会想起他……”   纳粹向《莉莉·玛莲》伸出黑手   纳粹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十分憎恶《莉莉·玛莲》,他偏爱的是《轰炸英格兰》之类的歌。1943年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30万德军被歼的消息传来后,戈培尔下令禁止播放《莉莉·玛莲》,销毁所有唱片,并称它为“徘徊在酒吧中的死亡之曲”。   令戈培尔始料不及的是,《莉莉·玛莲》的唱片这时已被偷偷送到中立国瑞士,在戈培尔下令禁播三天之后,《莉莉·玛莲》重又回响在无线广播中。   气急败坏的戈培尔只得将他的怒气发泄到歌手身上,拉拉·安德森被逮捕,关进了集中营。   被译成14种语言   小说家约翰·斯坦伯格说过:“歌曲有一种超越国界的力量。”《莉莉·玛莲》曾被与隆美尔作战的英军“俘获”,但英国军队的高级将领也不喜欢这首歌,理由是,它不适合鼓舞他们的战士前进,特别是在用德语唱着它的情况下。   然而在英格兰,一些老兵经常在酒馆里哼唱《莉莉·玛莲》。一天夜里,歌曲出版商菲利浦遇到一群正在唱这首歌的老兵,他好心地提醒他们:乡村警察可能会把他们当成德国间谍。可是,一名战士愤怒地向他喊道:“如果你们对它不满的话,为什么不为我们写一首英语歌呢?”   菲利浦在歌词作者汤米·康纳的帮助下接受了这一挑战,《莉莉·玛莲》被改写成《我灯光下的莉莉》。新的“莉莉”是一位留在家里的姑娘,她正期待着她的爱人安全归来。   在军营门口的灯光下   亲爱的,我记得你习惯地在等待   在那儿你温柔地对我低语   你将爱我到永远   我灯光下的莉莉   我心爱的莉莉·玛莲……   这首温情脉脉的叙事曲倾诉了远离家乡的战士渴望结束战争,返回爱人怀抱的心情。歌曲发表后立即引起轰动,在6个月里,仅单张歌片的销售就超过50万张。伊迪丝·琵雅芙(Edith Piaf)将它唱给法军,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将它唱给美军,美国第5军的战士唱着它挺进佛罗伦萨……   如今,莱普诗歌的改编作品已经以14种语言问世,并有不下一打的故事片和纪录片将《莉莉·玛莲》作为它们的主题曲。直到今天,只要有老战士相聚,很多人仍然会唱起这首孤独而温情的恋歌。   在炮弹肆虐、血流成河的战争中,《莉莉·玛莲》之所以能够超越国界、经久流传,正是因为它传达了人们渴望和平、温柔和安宁的心声。

    点评

    我和戈倍尔博士的见识是一致的,骄傲一下  发表于 2011-8-30 11:32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5 23:21 , Processed in 0.04257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