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5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评论] 临川四梦,最情浓处是“惊梦”(上)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3-28 14:3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履虎尾 于 2011-3-28 14:34 编辑
% [7 z2 I  @' E' t& R* Y* R& O: Y
* i5 q4 Y* y1 l# C- l$ Y# B+ ]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 p, L0 I2 W1 i5 A% [% m7 B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9 c( s  X  x% K3 V7 k; _
                           ——白居易
7 A/ S5 I  r; X% r1 L9 E# }+ l3 E/ o. e5 {& _- P
人不论贵贱贫富,男女老幼,个个都会做梦,人人都在做梦。古今中外的浪漫主义艺术家们,都有关于梦的刻画描写,阐述发挥。借梦境来表达思想意识,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梦可以美丽神奇,也可以离奇恐怖;梦能够超越生死,跨越时空。写梦的最高境界,可不是今天银幕上的《盗梦空间》,那是闹剧一场。最精于写“梦”善于用“梦”的,是中国明代艺术家汤显祖。他四部传奇《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牡丹亭》,每一部都是以梦为戏眼,都是写梦用梦的杰作。因此,汤显祖的这四部传奇被合称为“临川四梦”,临川是汤显祖的地望。
. |" f* }5 `& r. }5 j
! i6 q# y3 e: H2 W《紫钗记》是在唐代蒋防所作传奇《霍小玉传》的基础上加工再创作而成的。作品演绎了一场男女主人公喜结良缘,却被卢太尉设局陷害,后蒙豪侠黄衫客帮助,终于重归于好皆大欢喜的幻梦。《南柯记》根据李公佐的传奇《南柯太守传》演绎而来,讲述了书生淳于棼在梦中到了大槐安国,招驸马,任太守,享尽荣华富贵,美梦终于醒来而皈依佛门。《邯郸记》也取材于唐人传奇——沈既济的《枕中记》,演绎的是卢生在梦中娶娇妻,中状元,出将入相,又遭陷充军,富贵荣华而又贫困潦倒,醒来却见一锅黄粱尚未煮熟。《牡丹亭》,亦名《还魂记》,全剧共五十五出,是汤显祖的代表作。故事演绎的是:- f: Z* _$ ]; V3 t" S( O

8 a: f: L" R% t4 G5 }- [太守之女杜丽娘,自幼禁锢在闺阁。延师学诗,初读即是“关关雎鸠”。下课后与丫环去花园游览,妩媚春色更勾起无限春情。在园中牡丹亭上小睡,梦中得遇一少年……醒来后害相思一病缠绵,自画小像一幅,题诗句曰“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然后,杜丽娘伤情而逝。三年之后,有书生名“柳梦梅”者,进京赶考途经此处,有幸得见杜丽娘的自画像,更感慨于画上的题诗。柳梦梅见画生情,读诗生爱,其夜,杜丽娘的灵魂在其梦中显现。天明后,柳梦梅掘开杜丽娘的坟墓,杜丽娘还魂,重返阳世,有情人于是乎终成眷属。
( _. K6 h( `3 N% A  {' B 9 C" Y0 z# J; |& S+ `8 l
在这四部传奇之中,思想境界和艺术水平最高的作品当推《牡丹亭梦》。汤显祖自己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汤显祖把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情节转移到了梦中,并运用浪漫想象和夸张手法,使之在现实中得以实现。从而对阅读者的心灵起到极大的震撼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是思想境界上还是艺术手法上,《牡丹亭》传奇都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浪漫主义顶峰。 2 d; C1 i# ^' [' a0 d
, \2 V- H9 P! I" N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一篇篇读来,最出彩最绚丽最多情最感人的,却在“惊梦”这一出。故曰:临川四梦,最情浓处在“惊梦”也。少年读书时,俺对《牡丹亭》这部传奇,虽闻名久矣,最初却一直没有机会找到。直到七十年代中期,才从辗转从一位同事手中借到一部《汤显祖纪念文集》,这部文集除了几篇评价论文之外,就是这四部传奇了。俺灯下细读,只觉得余香满口。当俺读到第十出“惊梦”时,猛然想起《石头记》中关于此传奇的一些内容。俺急取架上书,掀到第二十三回,呵呵——找到了:
( o( `( `9 h6 Q4 L/ ~' v# R- }+ p3 n4 K+ F9 a9 [' _5 G
(葬花时从宝玉处读过《会真记》后)林黛玉见宝玉去了……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 L' R( c1 @0 k
0 Z! b+ q" A0 O1 B" k+ o) S& u 呵呵,想那曹雪芹先生,胸中境界何等之高,眼光更是何等苛刻,寻常的小说戏曲岂能入他老人家的法眼。他把“牡丹、西厢”写入书中,足以显示曹雪芹对王实甫汤显祖的重视。
# U5 `7 G+ I% S+ X' O

" |+ H6 G- G2 B9 v7 f在明代传奇各流派中,汤显祖属于“文采派”。《牡丹亭》艳丽典雅,绚烂多姿。而第十出“惊梦”则是整部《牡丹亭》的戏眼,是全剧最出彩的部分。这一出戏声情并茂,情景交融,文采郁郁,真可谓百读不厌也。在习惯上,这一出的内容又被分为前后两半部分,前半部分称为“游园”,后半部分还叫“惊梦”。因此,第十出也被称为“游园惊梦”。
$ s" \6 z5 y0 l. \2 w
- j2 P: {' G! m/ j* p1 s! @我们也先“游园”,然后再“惊梦”可也……6 g* V1 c5 I) X6 h%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1-3-28 16:12:03 | 只看该作者
坐虎老师的沙发

点评

多谢盼盼兄  发表于 2011-3-28 16:15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4:20
  • 签到天数: 813 天

    [LV.10]大乘

    板凳
    发表于 2011-3-28 19:10:4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想那曹雪芹先生,胸中境界何等之高,眼光更是何等苛刻,寻常的小说戏曲岂能入他老人家的法眼。他把“牡丹、西厢”写入书中,足以显示曹雪芹对王实甫汤显祖的重视。”* C: a. ^7 z" s( }( O) E

    7 Z: n( D5 E8 y虎老师,余以为不然: 雪芹在《红楼梦》书中提到牡丹和西厢的时候,其实是不大看得上的,作为淫词艳曲一流文章,就好比现在唱美声的歌唱家看到容祖儿一般,可参见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一段,小两口(小情侣)之间打情骂俏时候用到的,相当于目前男女恋爱里的“闺房之乐比画眉更甚者”的沟通方式..." n: Q. B7 {& A! T9 f. n
    . e3 x5 b, {0 T+ ?! J7 F- Q
    牡丹亭,西厢记,就是那个时候的琼瑶小说而已。
    3 l- q- `7 F% J  W8 G/ g$ V3 v/ y! k0 ~

    点评

    俗中有雅,也是另一番小儿女情趣  发表于 2011-4-1 23:10
    老票总有出人意表的见解  发表于 2011-3-28 21:36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0-3-23 00:29
  •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分神

    地板
    发表于 2011-3-28 22:28:16 | 只看该作者
    坐上小板凳学习。
    ; V7 S$ |% y0 L0 O" l. \& C3 `1 p8 O& Y/ |- j! K8 l
    您晒片片的那地方人满为患了,这里还能找到个小板凳。+ {3 g% F" }9 s
    7 Z+ |& v* `# m: g, t& p3 C
    其实不管曹雪芹看不看得上牡丹和西厢,这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世世代代的人当是都有如此感慨的吧。
    5 l( q, z! l! q7 F! v/ V
    5 j* A' H# U: a5 G5 Y2 s我们在这里贴那些葱葱的照片,大多也是应了这八个字的感叹。
      \) J# ~  y! v; U2 x# C4 U& [
    3 i1 J0 E& M8 E) e. @3 o0 [

    点评

    叶兄说得极妙!  发表于 2011-3-29 09:11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9-23 20:26
  • 签到天数: 265 天

    [LV.8]合体

    5#
    发表于 2011-3-29 14:46:35 | 只看该作者
    搬来小板凳,听虎老师上课。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1-4-3 22:01:30 | 只看该作者
    耶,来了个文化人             

    点评

    虎老师是中文系的高材  发表于 2011-4-5 08:46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1-5-12 20:15:15 | 只看该作者
    坂东玉三郎最近和苏昆在国家大剧院演《牡丹亭》,我没钱去看

    点评

    +1  发表于 2011-5-16 20:48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8 00:00
  • 签到天数: 62 天

    [LV.6]出窍

    8#
    发表于 2011-8-17 22:15:37 | 只看该作者
    那会子看《牡丹亭》,看了戏,看不了对白。都被舞台的表演,和唱腔所吸引。临了还放出一大批活的蝴蝶,和着灯光,真真如梦如幻!
    3 a6 T0 j+ W# s5 H% m
    . K+ e  ?. I3 t今天才看到虎老师的这篇!之前有一朋友也是研究戏曲的,说不定以后会教这个吧。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9-19 04:17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9#
    发表于 2011-8-18 08:5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履虎尾 的帖子
    . U0 ]3 F! a9 h6 ^% k6 l/ s& P5 b3 P6 E
    《牡丹亭》《西厢记》俺都借来看过,(为提高文学修养么)无奈与俺气质不合,老感觉剧中人装蒜装得厉害,矫情得要死,实在是读不下去,无比难受,只得放弃了

    点评

    追过来看这个回复  发表于 2011-8-21 23:37
    嗯,金瓶梅至少实诚,一点儿不装蒜,这人怎么都去捧那矫情的呢?杜丽娘整个儿就一自恋狂  发表于 2011-8-18 10:02
    还是金学最对胃口,哈哈  发表于 2011-8-18 10:01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19 13:25 , Processed in 0.04023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