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影视] 杀身成仁——我的杀手电影回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30 08:50
  • 签到天数: 339 天

    [LV.8]合体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09:2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按古龙的说法,杀手是和妓女同样古老的行业,如此边缘,却又如此古老,这也许就揭示了这类行业自相矛盾的悲剧命运,这种戏剧性冲突很强的命运很自然地成为影视作品很青睐的主题。
            说起杀手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Léon)是很难回避的一部经典。让.雷诺饰演的杀手由冷到热,娜塔莉.波特曼饰演的小姑娘由弱到酷,男女、冷热、强弱、善(匪)恶(警)的多维度的反差造成平行发展的多层次的冲突,让观众过足情感刺激、视觉冲击的瘾!与之相对比的冷血杀手《借刀杀人》(Collateral)则抛弃了以上几乎所有元素,所以尽管有汤姆.克鲁斯和杰米.福克斯参演,迈克尔.贝也仅制作出了了一部二流的动作电影而已——客观上也证明了其与吕克.贝松的差距。
            杀手既然是古老的行业,我们就不得不关注古代杀手——刺客。在中国,这个本该躲在阴影里的职业被太史公搬上了正史,但遗憾的是,中国电影导演却没有司马迁哪怕十分之一的水平。《英雄》所犯的错误,代表了那一批人的通病,即夹带政治私货的时候,完全不考虑观众的观影体验,生硬地设计人物最后一刻的行为突变,其实观众并不在意是否违反了历史真实,而背离了人性常理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了!日本人相对老实一些,《十三杀手》(Thirteen Assassins)、《四十七个刺客》(Shijushichinin no shikaku)的情节虽然简单,但感情刻画和浓厚的民族历史传统描写还是很成功的。在欧美,这种带有政治背景的刺杀被搬上电影画面,最多的就是肯尼迪和希特勒。由于后者是历史定论,所以前者就成为编剧导演自由发挥的理想题材。奥利弗.斯通的《刺杀肯尼迪》(JFK)把阴谋论发挥的淋漓尽致,但这种电影主要描写的是历史事件而不是杀手,就像《杀死比尔》、日本忍者电影只是动作电影一样,杀手只是个包装,并非题材本身。
            其实总结起来,一部关于杀手的电影,最重要的就是杀手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基本套路是这样的,杀手是人——杀人却是他的职业,当诛杀对象的无辜和善良等优良品质与杀手产生感情羁绊的时候,杀手的内心矛盾产生矛盾、质疑和自我否定,如《剑雨》和《曼谷杀手》(Bangkok Dangerous);另外,即使像厨师、裁缝这样的专业技术行业,长时间后人们也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厌倦,像杀手这样高度专业、高度危险、高度紧张的工作就更可想而知。这两个原因,使得杀手很容易怀疑自己的人生或者工作使命。大多数电影情节设置中,实际上就是杀手由一个简单的杀人机器回归人性或将个人目标转化成一个更高社会目标的过程——扬弃旧我成就新我(有些还是悲剧性的)的过程。因此,杀手的心理和行为模式都会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就造成了心理和行为的双重矛盾。无论对人物的背景设定是历史还是现代,甚或是未来(《银翼杀手》),将这种双重矛盾,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得符合剧中的人物设定,比如身份、性格、成长和感情经历等等,引导观众完成对人物的了解,与人物感情同化,基本上成功的杀手电影都做到了这点。
            也许看到从精神上杀掉一个杀手,然后至少从精神上重塑一个杀手——杀身成仁、弃恶从善,比看怎么杀手杀人或被杀更有意思吧?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8 14:28 , Processed in 0.03648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