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6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未列入功勋名册之五: 中国的原子弹可能早一两年爆炸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6 21:3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少有人知道,如果不是因为一项卡脖子的工程,中国的原子弹很可能要早爆照一两年,卡脖子的是铀浓缩。到1962年12月,理论计算完成,内爆式的结构完成,中子源制造完成,中子源的点火也实验完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一场东风让中国神火整整等了20个月,这么长时间等待的是浓缩铀,即U-235含量达到了90%以上的武器级浓缩铀。
/ p+ e% K# ?& K' p5 e% |$ t! _3 r2 p& d
这件事对我们是耽误时间,对伊朗等国家就是天堑了。我们走的是气体扩散路线,伊朗走的是离心机路线。两者比较,离心机路线要先进得多,气体扩散路线耗能大,效率低,好处是技术门槛低。浓缩铀不达到90%没法做武器,做核电站原料用不着那么高,3%就够了,伊朗人5%的浓缩铀增加了几百公斤就被严厉处罚,20%在五大流氓眼里,已经是犯天条了。
- a6 e, ]; _* v1 `) ^$ O7 o/ p6 Y( w2 P2 \; h0 _9 C8 q4 V* ^* k
原子弹可以是钚弹,也可以是铀弹。同样是第一步,狗大户美国走的是两条路线并存,但是和苏联一样,第一颗炸响的都是钚弹。钚弹和铀弹相比,临界质量小,计算量和工程难度要低得多,比如朝鲜和印度都是钚弹,如果以色列有原子弹的话,也会是钚弹。铀弹所需的核燃料量要大得多,但是如果做出了铀弹,意味着在核材料的大规模生产上已经不是困难,钚弹的原料产量受反应堆生产能力的限制,而且容易被估算出来。从这一点上,伊朗人的原子弹梦想应该是走铀弹路线,和南非、巴基斯坦类似。伊朗人的梦想光辉荣耀,值得敬佩,所以必须把它掐死在萌芽状态。从这个事情上来说,NSA很强大。6 ?* O* l+ E2 m- f0 E" e

3 M, n: l- k) i$ C1 H/ L  M为什么说做出铀弹意味着核燃料的大规模生产成为现实呢?举个例子,中国人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以试生产的条件制造了两颗原子弹所需的武器级U-235,然后很快就在王承书的带领下转入了工业化生产;作为对照,朝鲜人攒了二三十年,才积累了不到30公斤武器级钚,这几次折腾基本上用的差不多了。另外,有很多人担心朝鲜的反应堆要是出了问题会严重影响中国,影响可能会有,但不会很大,中朝边境那一带,过了一道山,还是一道山,然后还是山,简直是天然的屏障。不像切尔诺贝利,那个在平原上。8 U% W" D0 a8 L" j) r
* n7 [& B1 Q* s7 H; M
不管朝鲜,还是说说我们自己。中国在1960年8月,启动分离膜的研制任务,1963年秋天才完成研制,1964年上半年就具备核爆条件了。整个596工程,进度最坎坷的就是分离膜的研制生产了。在这一点上取得突破的是吴自良。
: Q$ S0 v$ m7 s4 U5 \* h
- S$ C; |2 R" {* \7 u( I* D
' D+ f( c  G" S, `/ d) i铀浓缩方面的两弹一星奖章,给了研制扩散膜的带头人吴自良。实际上整个铀浓缩是个漫长的路线。从探矿、采矿、黄饼(重铀酸铵)、二氧化铀、六氟化铀、扩散法、大规模制备,走到了这里才算完成了铀浓缩的过程;随后是铸造,加工,到这里完成铀核心;当然铀核心做成什么样子,用什么方程算出来,用什么炸药,炸到什么程度,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铀矿的含量大概是万分之五到万分之二十,万分之十就乐翻天了;铀单质里面有效成分是U-235,含量是万分之七十。这就是说,铀矿石里U-235的含量大概是百万分之七这个数,做核武器必须的到U-235含量达到90%以上。U-235和没用的U-238两者之间只有原子量的差别,化学性质是一样的。当然U-238并不是没用,只是在做原子弹上没用,做贫铀弹正合适。
9 r( P% d. i& n2 O  K2 h6 I  r( u2 `8 U' v1 ^" ?9 Q
今天五大流氓给别的国家设立核门槛,就是卡原料,看看想浓缩铀的伊朗被折腾的有多惨,能自己做钚的朝鲜就爆了一个又一个,至于爆成什么样子是另一回事。当年苏联给中国设门槛也一样,给了浓缩铀的设备,但是就不给分离膜。至于工艺条件,是中国这边软磨硬泡才教了一点。  o" _& c7 x, `. J9 a! U

# y# w( A+ G. P/ @" P铀浓缩的设备,是苏联人给的;铀浓缩的标准工艺条件,是从美国人那里抄过来的。美国出了一本书叫《铀生产工艺学》,还有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一大批文件,然后就是读,读完了再根据自己的条件改,然后摸索,其实也可说抄或者山寨。我们的第一颗原子弹的核心,就是在苏联设备上,用美国标准和工艺,由中国人山寨,这么琢磨出来的。60年代初的时候,大家对核技术的保密认识还不太够,公开了不少本来不应该公开的东西,这一点有利于我们抄作业。
4 Z# x7 G) I5 `( f0 j. f  G1 b2 Q+ ]1 B4 C5 y" Q5 c2 w- q& ?3 \
关于探矿和采矿,以及如何从矿石到黄饼,说起来话就太长了。说一句就够了,从中国发现有价值的铀矿到启动原子弹的研究,大概只有两个多月。为了找矿、采矿,死了好多人,付出了太大的代价。) B/ f0 g- }; }) t9 ]2 g- s2 h% ~

$ O( P6 i) z2 h( Q# q4 k+ F铀浓缩厂建的很早,1960年就把土建工程搞完了,当时苏联专家还没有撤完。但是从二氧化铀到四氟化铀再到六氟化铀的设备还都没给。苏联人最早的说法是先建铀浓缩工厂,在中国没有原料的时候先从苏联进口,当然我们知道他们根本就没给。当时刘杰要求不惜代价,简法上马,先做出两吨二氧化铀。
$ N) i1 D# s3 m2 L  g) P5 a# W7 p8 J3 X, g; X5 Y2 q  Y: C
最早的黄饼,其实是和大炼钢铁差不多,全民一起搞出来的。这东西比黄金便宜不了,毒性还挺大,但是当时的湖南农民呢,就这么往哪儿一扔,风一刮就这么乱飞,要是环保局穿越回去,中国人就不用搞原子弹的。: X/ m. Z) q6 f4 ]0 j0 ]$ d- x
$ Z3 p$ @4 g9 O4 X& `5 D7 K
因为是全民一起搞的东西,那质量就别提了,高高低低差的太多,对于搞下步工序的简直是折磨。当时的条件非常差,因为腐蚀,玻璃全是模糊的;防护条件也不够,鼻子里面都是绿的。要是劳动局穿越回去,我们也不用搞原子弹了。7 n: t# }1 W5 o, j

2 m$ L$ i7 V, P当时在做生产的时候,不锈钢设备焊接不过关,一直在漏气,只能带病运行。要是安监局穿越回去,效果也一样。
3 Q7 s' b5 x$ U7 w2 o  D4 y# y' c+ P" x# S, F/ x
六氟化铀只能自己做,最初的摸索实验放在了原子能所,就是现在北京房山的原子能研究院,当时那里有电解制氟的设备,所以作六氟化铀的实验性生产就放在了那里。做这个东西需要管状耐腐蚀材料,但是把原子能研究院所有的仓库翻出来,只找到一根2米长、30厘米粗的铜管,为了给这根铜管镀镍,铁道部部长亲自下令,坐客车从山东回北京。
3 w- _3 M9 [6 b$ |! ^
" z) D, X1 [' x1 ^5 L第一批六氟化铀生产出来之前,钱三强亲自到研究室去,鼓励他们,能做出一克就是胜利。二机部部长亲自关心每一步的进展,将来的生产厂上到总工,下到工人,全部到实验室去做工人。到了下料的时候,二机部副部长亲自来看,一称重,3.3公斤。幸福死一群人呐。
, l8 y5 F) f1 c2 [4 H6 g9 _( `7 z; G7 K2 H1 I
王承书的工作是把苏联人留下来扔了一地的设备运转起来,当时的王承书已经是第三次改行。这次改行总是让人想起屠格涅夫的《门槛》,只是要比屠格涅夫笔下简单的多。钱三强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问她愿不愿意隐姓埋名一辈子,王承书回答“愿意”,之后钱三强才告诉王承书去做铀扩散。之前的王承书坐的是铀同位素分离的理论,这次改行是从理论到生产,是大改行了。# B! _. W- q" M- U" q  d

9 m$ X# t8 C6 |$ p4 N$ M! f哦。王承书还有一件事需要我们记住。1959年王承书在苏联工作的时候,偶然得到了一本美国出版的介绍受控核聚变的书,回国的火车上王承书把这本书翻译了出来,回国后又翻译了《热核聚变导论》,这是中国第一次接触到核聚变。第二年,在中科院原子能所,于敏、黄祖洽、何祚庥几个年轻人开始了折腾氢弹的理论问题。
+ g6 v" f0 d# `6 B
* P" t4 J. p4 n! K* G前面说到铀分离膜方面对中国是绝对封锁,对铀同位素分离的计算方面算相对保密,只给中国培养了一个人。按一个工厂来说,苏联人给我们留下了全套的设备,但是设备是散开的,得自己装,但是没说明书;教了一个工艺员,工程师没教,总工更没教,工人也没教,自己琢磨吧。0 B6 C2 R* G1 s0 e; B
# K) @* d) N! w* H4 I$ W$ m
- O0 d- j4 v( V9 D2 Q
刚开始做分离膜时候,那是真不懂。有人提出这东西可能和空气动力学有关,二机部立刻派人去找钱学森,一下子把钱学森都给问愣了,过了几天钱学森才说这东西大概和他搞的没什么关系。8 a$ v/ V0 B5 m
, i: o' W; m4 j5 K2 I
分离膜研究刚刚开始的时候,一共有四个科研单位启动了这方面的研究,相比较当时中国的科学能力,可谓奢侈。这四个单位是原子能所、复旦大学、沈阳金属所和上海冶金所。上海冶金所的副所长吴自良所带的研究室第一个取得突破,然后就把剩下的四个单位的对应部门都给吃了进来。要是有人不愿意调走呢?一般没人像现在这样讲条件,再说,引用原公浦师傅的一句话“二机部调人,又臭又硬。”
: k$ a. y1 U. b7 d0 D. e
3 @! C3 `) j# M( K! v4 Q这种分离膜的制备走的是粉末冶金的路线。当时的条件做不到好的防护,但是对有毒气体泄露的检测没有合适的方法。最后大家挂了个鸟笼子,笼子里放了只鸟,因为鸟很脆弱,一旦发现鸟不行了,人还来得及撤。& I, m; q- X9 v' z3 I
$ f0 J7 g; k9 w4 Q% B8 a' F5 Z
分离膜我们一共研制了好几个型号,其中性能最差的是第一种“甲种分离膜”,拿奖的也是这个。从无到有,这第一步是最难的,科学家不是小清新,不会等到吃饱之后把功劳都归到最后一个包子上。! `% `! J5 N2 D* s$ N& x2 K

$ a1 W4 w/ N- k都说了铀浓缩和分离膜这么难,那为什么还说中国的原子弹可能提前一两年爆炸呢?作为总管全局的科学家,钱三强早就洞察到了这一点,但是出于对苏联的依赖,铀浓缩方面的研究工作迟迟没有启动,等到苏联人翻脸了,才发现一切要从零开始,不像几个组成部分,一方面向苏联专家学习,一方面自己做着准备。. i  p* R/ ?8 v- }8 l9 v3 Q

评分

参与人数 13爱元 +52 收起 理由
helloworld + 4
laser + 2
苏鲁锭 + 4 精彩
常挨揍 + 4 精彩
山远空寒 + 8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15 07:30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分神

    沙发
    发表于 2015-5-26 22:03:44 | 只看该作者
    别的不说,丹东那边可不是过了一道山,还是一道山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5-26 22:06:15 | 只看该作者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5-5-26 22:03
    - s! }! `! N! [0 c别的不说,丹东那边可不是过了一道山,还是一道山
    $ a8 z# o' v. V) M; E
    朝鲜的堆不在那边。要能影响到丹东,那得先过了朝鲜自己的一道山再一道山。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1-5 16:03
  • 签到天数: 1176 天

    [LV.10]大乘

    地板
    发表于 2015-5-26 22:44:07 | 只看该作者
    什么事情到要靠自己!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0 08:33
  • 签到天数: 65 天

    [LV.6]出窍

    5#
    发表于 2015-5-26 23:48:13 | 只看该作者
    听黄河大大说故事,总是泪光中含着希望!!!希望一直能听下去。太崇敬父辈们的努力了。我留着这些不久的将来讲给孩子听。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4-28 19:54
  • 签到天数: 129 天

    [LV.7]分神

    6#
    发表于 2015-5-27 00:08:33 | 只看该作者
    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人。后人永志不忘,必须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5-5-27 09:37:49 | 只看该作者
    请教黄河兄一个问题啊。
    4 s4 _) S% N  x! n3 n# d+ x' R+ h
    - x4 K" l0 A( |- d& M% ?$ Y5 C" V: `我看梁东元写的《596秘史》,里面被采访的很多人都提到一件事情,就是说苏联培养的一个搞铀扩散的中国人(书里面提到了名字,我忘了),在苏联人走了以后始终不肯拿出自己从苏联人那里学的东西。王承书很有志气,也很有本身,自己把这些东西(主要涉及铀扩散中的级联过程)给推导出来了,这才让兰州扩散工厂能运转起来。+ H: [0 r# I: G, `6 D; r
    ' a; E( ?. G% W9 z# F# [
    我很好奇,这是真的吗?在当时的环境下,那个中国人真的敢不拿出苏联人给的知识吗?我记得梁东元采访的很多人都言之凿凿,明确说这个人从苏联人那里学了很多东西,就是不肯交出自己的笔记本。这要多大的胆子啊?( N$ K9 u+ b* r5 D! T+ \1 ]
    $ c+ N* A7 g( f- ^6 T0 H- G5 f
    另外,王承书搞铀扩散,最初好像是彭桓武先生建议的。我猜这是因为扩散是个和非平衡统计关系很大的过程,而王承书在美国师承非平衡统计的大家乌伦贝克,有这方面的专长。

    点评

    同问,我也注意到这一段了,不能理解这个人的逻辑,他又不可能拿去还钱,传子传孙也没用啊。  发表于 2016-2-18 18:11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7 天

    [LV.Master]无

    8#
    发表于 2015-5-27 09:42:42 | 只看该作者
    冷原子 发表于 2015-5-27 09:37
    + B- z8 S6 H" g8 m. E" e请教黄河兄一个问题啊。
    5 P( k7 q5 H, h7 P1 a
    2 |$ e  m( m+ I8 V  j我看梁东元写的《596秘史》,里面被采访的很多人都提到一件事情,就是说苏联培养 ...
    - f1 {- H1 o3 g7 j& x* y: J9 N
    乌伦贝克,这个名字很耳熟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5-10 00:00
  • 签到天数: 1237 天

    [LV.10]大乘

    9#
    发表于 2015-5-27 09:57:20 | 只看该作者
    太感动了!就像阿迪说的:总是泪光中含着希望!!!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5-5-27 10:08:19 | 只看该作者
    pcb 发表于 2015-5-27 09:42+ e4 k( r) `' w) p7 o+ h6 K
    乌伦贝克,这个名字很耳熟

      T# B& {. R& m% d; J" {- S当然,这是发现自旋的两个人之一。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5-5-27 10:17: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兜胖胖 于 2015-5-27 04:03 编辑   g) j) H  f' [# m
    + V( H/ J" `' f$ Z5 s9 F
    我国的原子弹,还是要感谢苏联的。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12#
    发表于 2015-5-27 14:47:56 | 只看该作者
    。铀矿的含量大概是万分之五到万分之二十,万分之十就乐翻天了;铀单质里面有效成分是U-235,含量是万分之七十。这就是说,铀矿石里U-235的含量大概是百万分之七这个数
    ; Z8 }' L6 q& R1 Z0 h

    0 Z; A2 p  s5 j" O7 f数据有误?记得是U-235占0.3%?也就是万分之三十?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3-26 08:48
  • 签到天数: 672 天

    [LV.9]渡劫

    13#
    发表于 2016-1-13 23:19:1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再学习。。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7-8-26 15:43
  • 签到天数: 154 天

    [LV.7]分神

    14#
    发表于 2016-5-12 21:49:1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敬重新中国的建设者们,是他们给了我们和平!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15 16:32 , Processed in 0.04472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