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42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哥艺术——一个王朝的微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12:0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京华烟云AMIP 于 2015-1-26 12:00 编辑 + n9 g7 f  m: A! Z, `
& c; [0 U  h5 A0 a, q
, G( T: h  m' d- A8 ~
与很多人想像不同,吴哥窟其实更多是一座印度教遗迹,或者说,它的印度教成分要比佛教多的多。
/ h, P) A, N& y8 c8 m
$ a8 G/ |  D5 ^9 k  X2 ~柬埔寨在中国古籍里早有记载,先后被我们的祖先叫做“究不事”(汉朝)、“真腊”(隋朝)、“吉蔑”(唐朝)等,其主体民族后来称高棉人,语言则为高棉语。公元九世纪初,相当于中国唐朝中期,高棉人在首领阇耶跋摩的领导下从爪哇独立,建立了后人所称的吴哥王朝,又叫“吴哥帝国”或“高棉帝国”。不过,该国早期的首都并不在吴哥,而是在距离吴哥十八公里的诃里诃罗洛耶,从第四位国王耶输跋摩一世(相当于中国五代初)开始,王朝中心才迁至今天柬埔寨西北暹粒省的耶输陀罗补罗。/ I2 D( e# n3 h$ n  O( r
; h' P4 A: Q* O* L: F
“吴哥”,其实是高棉人对国都耶输陀罗补罗的俗称,高棉语里就是“城”的意思。1 t4 z* a5 V7 ?& R/ l- R
) {& g! g' `) z8 S; f
吴哥王朝实行政教合一,国王既是君主又是大祭司,国人信仰当时东南亚的主流宗教印度教,尤其崇拜毁灭之神湿婆。迁都后,耶输跋摩一世以印度教神话为蓝本进行城市规划,他将巴肯山当做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建造了国家寺院巴肯寺,还下令挖掘了一个巨大的耶输驮罗塔泰卡湖,即今天的东大人工湖。
( j4 ?* O- [' b+ N- ^# [, ?
# o1 {! U# h' Y1 R+ X1 X不过,到了他的儿子曷利沙跋摩一世和伊奢那跋摩二世的时候,王朝陷入动荡,军阀割据国王外逃,直至十世纪中期(相当于中国五代末),罗贞陀罗跋摩二世才重新统一全国,他在位时期国力强盛,一度侵入占城(位于今天越南中部的古国,与吴哥交战了数个世纪)。这位国王在首都建造了以精美浮雕著称的女王宫以供奉湿婆大神,被认为是吴哥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
6 o; x- p: }$ r3 Z$ M9 K. T
, A6 T5 e* d# G4 ~/ j; v罗贞陀罗跋摩二世之子阇耶跋摩五世在位期间(相当于中国北宋初),吴哥国泰民安,大乘佛教在王朝得到迅速发展,国王虽然是印度教徒,但对佛教相当宽容。三十年平静而繁荣的统治后,阇耶跋摩五世驾崩,王国再次陷入内战,历代先王留下的大量建筑石刻被毁,直到苏利耶跋摩一世在十一世纪初(相当于北宋中期)再次统一。. d4 R! h( S3 @7 `7 ~9 W# F" B
" `% \; X7 q4 ]6 C5 @1 h
苏利耶跋摩一世统治了吴哥近四十年,武功赫赫,将领土扩张到了今天的泰国与老挝境内。与自己的前任们不同,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但对印度教也十分宽容,国王在吴哥兴建了大量佛寺,其中包括著名的巴戎寺,以及柏威夏寺和空中宫殿,还开始建设吴哥第二个大湖,这就是今天的西大人工湖。
4 x: f0 I" L: J/ x8 h* ^! q
- w0 Q' ?9 i; @4 y. W苏利耶跋摩一世的继任者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完成了西大人工湖,这位国王信仰印度教,建造了供奉湿婆的巴方寺等多座印度教庙宇。在其中一座位于今天泰国沙缴府亚兰县的寺院遗址中,后人发现了一块石碑,碑文详细列出了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之前所有的国王,使得我们对吴哥王朝前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此后王朝再次陷入内乱,一直延续到十二世纪前期,由苏利耶跋摩二世再次统一。
6 p& C4 p/ Z8 [' F* a+ i* w
8 Q" S6 G; n. X/ p) B( j( O此王在位期间(北宋末南宋初)励精图治,吴哥王朝的疆域达到了鼎盛,柬埔寨之外的东南亚,今天泰国、越南、老挝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在他统治下。苏利耶跋摩二世虽然也是印度教徒,但他更尊崇保护之神毗湿奴而非毁灭之神湿婆,今天我们看到的吴哥窟,其实就是他献给毗湿奴大神的一座须弥山形式的国家寺院。国王花了三十年时间来修建它,这座寺院既是他生前的宫殿,也是他死后的陵墓。. Z# G- m, M& X8 ]

$ n- V* y3 Q3 A3 X2 v4 y苏利耶跋摩二世驾崩后,柬埔寨再度大乱,农民起义和大臣谋反此起彼伏,占城军队趁机入侵,连续几位国王死于非命,直到十二世纪后期(相当于中国的南宋中期),一代雄主阇耶跋摩七世才赶走外敌,重新统一全国。这位国王可谓大器晚成,起兵的时候已经年过五十,但年龄并不妨碍他成为柬埔寨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因为此人竟然活了九十岁之多,即使在今天也是难得的高寿。
- z+ \0 x& M3 d' L: R4 E6 f2 l8 ^
即位时五十六岁的阇耶跋摩七世,在其生命的最后三十四年里东征西讨,终于吞并了吴哥的宿敌占城,也使得吴哥成为当时东南亚的第一强国。通常认为,做为一个整体民族的高棉人或者说柬埔寨人,就是在阇耶跋摩七世时期成型的,而吴哥城也在他统治期间最后完成,据说鉴于此前首都多次被攻占的惨痛教训,国王把城墙修得极其高大厚实,城外还新挖了护城河。
& \5 o- L  d$ s. u6 z' U- H- F9 M4 r' x* B. M
高龄的老王看多了人间生死,深感于世事的无常,带着众多疑惑,他终于舍弃了虽被历代先王信仰、但却无法告诉自己满意答案的印度教,像苏利耶跋摩一世一样成为佛教信徒。阇耶跋摩七世重建了被毁坏严重的吴哥窟,并将其改为佛教圣地,由他重建的巴戎寺既是吴哥古迹中唯一的大乘佛教寺院,也是吴哥王朝最后一座国家寺院。' \; m2 h# s3 W9 t
9 i& Q& \6 h# B% z
巴戎寺中心有一片气势恢宏的塔林,每座石塔其实都是一个有着四张面孔的佛像,五十四尊佛像(五座门塔,以及由四十九座石塔组成的塔林,现存三十七座)上的两百多张面孔微笑着俯瞰着大千世界,这便是举世闻名的“高棉的微笑”——据说,所有这些面孔都是按照阇耶跋摩七世的模样雕刻的。9 U. }' B: q6 X% R) _5 n: t: a
; Q  X* }# x' C: b' ]  p

; d+ `, w% a& k! g- E
  M! j" ~+ s. p1 B- J- d( M- p; {在阇耶跋摩七世的大力推动下,佛教在吴哥王朝得到了空前发展,圣剑寺、塔布茏寺、塔松寺等佛寺拔地而起,国人纷纷改宗,印度教并没有被取缔,但不像以往那样受到官方重视。佛教艺术与印度教艺术在吴哥窟共存,与印度教通常展现的善与恶之间紧张激烈的争斗不同,佛教的形像大多平和安静,从侧面反映出高棉人在阇耶跋摩七世治下的那份自信与从容。  Y2 }0 _, [; L
5 k! m& M, _) K" x9 k* ?6 `
可惜好景不长,阇耶跋摩七世死后,吴哥王朝的国运再次走进以往的轮回,混乱中国家逐渐衰落。等到十三世纪末,一位来自中国元朝的外交官访问这里的时候,吴哥的光辉已经暗淡。这位名叫周达观的中国使臣写下了自己的见闻,回国后出了一本名为《真腊风土记》的小册子,成为后世研究吴哥王朝政治、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唯一书面资料,其中也记载了吴哥王朝与泰国前身暹罗的战争。
- S2 G0 j* o+ y" k7 Y7 B  f8 d5 N9 P% L4 J$ |2 `' B
从那以后双方又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拉锯战,吴哥的水利灌溉系统被破坏,当地赖以为生的稻田已经无法耕种,王室不得不迁都竹里木(即现在的金边)。暹罗军于公元1431年最终攻占并洗劫了吴哥城,它做为柬埔寨国都长达五个世纪的辉煌,至此终于落幕。
8 u2 f- d4 j' @' b0 S2 c7 ~- t8 e. t. L9 E6 L  M4 L% v
此后,除了吴哥窟做为宗教圣地仍然受到信徒景仰外,吴哥城的其他部分再也无人维护。而即使吴哥窟也难以维持下去,因为随着暹罗人的到来,他们所信仰的上座部佛教——又叫“南传佛教”,也就是中国人俗称的“小乘佛教”——在柬埔寨迅速传播开来。与强调威权尊崇王室的印度教和大乘佛教不同,上座部佛教提倡自我解脱与朴素自律,颇符合多年苦难折磨下早已对王室失去信心的民众胃口,逐渐取得了在柬埔寨的统治地位。8 K! r6 {, s' V& G) p$ G

: W/ z% _- j3 l) Y) H# a& M印度教与大乘佛教的中心吴哥窟再也无人问津,葡萄牙传教士安东尼奥·达·马格达连那于公元1586年偶然经过这里,荒凉不堪的吴哥废墟让他极为震惊,此人事后写道:“建筑之独特无以伦比,其超绝非凡,笔墨难以形容。”直到公元1860年,法国人亨利·穆奥才在莽莽丛林中再次发现了吴哥,他的系列游记与报告引起了欧洲人的广泛兴趣,各国学者纷纷慕名而来展开考古挖掘。不过在近代东南亚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动荡中,吴哥遗址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迟至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吴哥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国际援助的大规模修缮维护工作才算开始。1 i. _9 U& N6 e. p! z9 V

( @6 O- t3 L' ]' \下面,就让我们乘上时间之舟,去回溯吴哥窟保留至今的那一个个片段:1 Y' _1 `+ q1 l

; e; T2 _2 r. Z3 l$ D7 q梵天,印度教的三大神之一,后来被佛教引进做为护法神,称“大梵天”。民间俗称的四面佛,其实正是梵天的形像,四张面孔分别朝向东南西北,尤其在泰国香火最旺。虽然身为印度教中的造物主,但梵天却并没有多么高的地位,整个印度也只有一座他的神庙。$ n6 }9 ?. p* U3 G
2 r) A1 m  t5 T3 s% M( f
7 p+ s# J1 H0 t1 _, f# a3 a/ U2 C
3 M# I! Q2 F( L: O: |
湿婆,印度教三大神之一,后来被佛教引进做为护法神,称“大自在天”。他是印度教的毁灭之神,信徒众多,吴哥王朝大多数君主都属于湿婆派,巴肯寺、巴方寺等多座寺院都是献给湿婆大神的供奉。他的象征通常是公牛或林伽,后者以男性生殖器的形像存在,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 l$ u1 T9 z/ H- O/ R" n; n

. R  @" v7 z/ m$ M2 t* m# Y4 y1 z1 c% v3 E  r  u9 S- t1 `) _
  o: O* l5 m* c# N! b  u
湿婆大神有着众多化身,比如大黑天马哈嘎啦,后来被藏传佛教引入,成为护法神之首,也是忽必烈麾下元朝军队的战神,极受蒙古人尊崇。这是湿婆的另一个重要化身萨达希瓦,俗称五面湿婆,他的五张面孔有着各自的含义和象征,注意不要和四面梵天混淆。
& t: d6 \! d. q& M5 o3 P  Q: ]! v& i7 H

/ w1 `8 f3 d* d; P  {. h/ E. h4 g: j0 `# D9 k, e
毗湿奴,印度教三大神之一,后来被佛教引进做为护法神,称“遍入天”。他是印度教的保护之神,与创造之神梵天、毁灭之神湿婆一起,分别掌管生命周期的三个不同阶段。三大主神中,梵天几乎没有信众,印度教徒不是湿婆派就是毗湿奴派,大部分吴哥国王是湿婆派,但也有一些比如苏利耶跋摩二世则是毗湿奴派。在印度教神话里,毗湿奴有多种化身,其中最著名的有十个,包括罗摩(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主人公)、佛陀等。
2 Y/ Q4 j) O2 H+ t/ w5 O0 q7 M9 y# x9 h) d0 C$ A6 v& m& \- C

4 X( T" g* b+ ?. |# o0 I6 E8 J2 M5 n9 q1 w/ m7 B. f  ~
柯里柯罗,印度教里很有意思的一尊神灵,是湿婆与毗湿奴的结合体。据说,有一次毗湿奴在化为女子的状态下被湿婆拥抱,于是产生了一个新神,他就是柯里柯罗,兼有毗湿奴和湿婆的力量。( S9 [$ e# s# T: ~6 C) j4 D
9 j0 s9 q  a7 E- k* K
3 a* b+ f( [) S7 L, D  P$ P2 w
3 V% H4 r/ J6 u
猴王哈努曼,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他帮助主人公罗摩夺回了了被魔王抢走的妻子。鉴于这只猴子本领高强,后来有些人——比如胡适——认为它可能是《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原型,或起码是原型之一。
6 e( ?, l2 Z8 ^- c
  Y6 P, y& w9 {, C3 X! c/ m5 Y4 `
- ]& H  @0 S0 p- u" \$ s6 l* H) R/ F2 V' s$ N) A# M
伽内什,湿婆大神的儿子,据说有一次愤怒的父亲砍下了儿子的头,随即又后悔了,后来在毗湿奴的帮助下用象头代替了人头,就成了这副模样。他后来也被佛教引入成为护法神,称“毗那夜迦”,据说他也是密宗里欢喜佛的雏形——残暴的大象被观音化为美女度化,从此皈依了佛祖。' Z9 @5 r% l0 W& m! d1 p1 Z" m% S

* y4 ?. f- n$ W$ N# `% @9 K
8 }9 w, \  D9 n2 s$ A. _3 E
/ I0 r: U( {* F: j# }. s0 H大鹏金翅鸟,梵语叫“迦楼罗”,后来亦被佛教引入,成为佛陀头顶上的护法,在大乘佛教尤其是密宗里地位很高,也是天龙八部之一。在印度神话里,这种鸟性情暴烈,叫声悲苦,专门以一种叫“纳迦”的水生灵物为食,据说二者本是兄弟,但后来反目成仇视同水火。  u7 W8 u$ ^! Z  z! E6 e' N& {

, G& F7 _. d- F' q
5 S3 \# Z! W" y& L7 x/ t5 C
, g! J! L& v% ^- n5 r/ w5 ^印度教神话里,大鹏金翅鸟是毗湿奴大神的座骑,不过,如果问毗湿奴怎么骑大鹏鸟的,那可是相当地简单粗暴......
4 L, ^) l8 w) l- G7 |* l7 o
+ D+ v3 b+ |) o; m: ]; i4 ]: Q
1 q. D3 s) y4 {0 \9 W
$ c6 ]5 G1 s) b纳迦,汉传佛教典籍通常翻译为“龙”。但其实,纳迦与中国传统的龙有很大区别,它是印度神话里水神的一种,身体细长很像蛇,一旦出现就会伴随大量降雨。佛经里,纳迦之王生活在海中,拥有大量珍宝,也是天龙八部之一。吴哥的大乘佛教造像,佛陀经常坐在纳迦身体盘绕而成的宝座上。
4 f: E3 S% P. p5 Y3 W" r
3 V$ Y& b# l1 i% |
) p* y. s0 z' f; W3 d5 F6 P' M+ ?" Y9 A  u8 d+ ~
吉祥天女,毗湿奴大神的妻子,印度教的幸福和财富女神。被藏传佛教引入后,吉祥天女成为最重要的女护法神,也是圣城拉萨的守护神。
% v+ [) A; A4 W% |' ^
) f/ m6 @. M0 ]' P7 i) X2 `: l, B" H+ o8 q5 g! [* B+ ~  H" u
9 L7 X3 y/ Y6 h9 e& o- x+ E
杜尔伽,湿婆大神的妻子,印度教的复仇女神和女战神,以擅长降妖伏魔著称,手持多种武器,形像美艳而勇武,中国佛教里她被称为“难近母”。杜尔伽在印度民间广受崇拜,一些极端的印度教徒甚至以活人来祭祀这位嗜血的女武士,玄奘在印度取经时,有一次就差点成为献给难近母的祭品。
/ F3 W" j0 ?) d
& `* E: n; M7 B+ Q, ?/ W; X$ s! C. ^( Y9 ?3 L9 b
6 T3 R$ Y! t! _2 P# S' W, O. _' g
夜叉,印度教中的低等级神怪,性情迅捷凶猛,后来成为佛教的天龙八部之一。夜叉地位低微,经常被高级神灵调到远方当差,被迫与妻子分离,留下无尽的思念,因此自古以来以此为素材创作的诗歌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五世纪古印度诗人迦梨陀娑的《云使》,以及近代大文豪泰戈尔的同名作品。
  @: n! h6 D# x; M9 c
* o# B! X! _0 A( c8 A8 J3 w$ p! O+ v4 n; v- K% i

; n" F, @6 o/ y印度教神话体系中,除了众多神灵之外,还有一类特殊的存在,那就是仙人。他们通常是人类,通过长期苦修而获得巨大法力,这些家伙喜怒无常,而众神甚至三大主神都对其十分畏惧,因为他们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那就是诅咒,一旦遭受仙人诅咒,强大如湿婆、毗湿奴者也不能幸免。他们在古印度影响力很大,比如伟大史诗《罗摩衍那》的作者,就是一位名叫蚁垤的仙人,而另一部史诗《摩珂婆罗多》的作者,则是广博仙人(即毗耶娑),据说他还写了《吠陀》和《往世书》。吴哥古迹中,也有仙人的形像:3 H3 v5 T) M6 l$ I

' e9 H1 _3 J2 {1 ]+ D, b* m; S2 W9 K* W( i  T3 B

* L$ F4 s; [0 M) l从阇耶跋摩五世开始,吴哥君主对大乘佛教产生了浓厚兴趣,到阇耶跋摩七世时,佛教终于取代印度教,成为王朝最重要的意识形态。吴哥古迹中保存了许多精美的佛教艺术品,这是盘坐在纳迦身上的佛陀形像,此种衣饰华美戴着宝冠的佛像称为“宝装佛”。; b# }* d: p5 Y, D% n+ Z

  x( ?. @4 `( ~: l6 @
$ ?, {# b& a8 Z% k! H* q) {9 t% [
5 f: {/ U- [* N; h+ u  v吴哥古迹的观世音菩萨形像,长着一副典型的东南亚面孔,观音信仰在大乘佛教各流派都极为普遍。5 J6 G( {, b4 e. N4 r# W

8 U& r) g! ?7 F
+ c$ m5 }0 H7 a  ~1 v( y  g2 ]; H2 M: ^1 O3 N, Y  `
弥勒菩萨被认为是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将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成为新的佛祖。据季羡林考证,中文的“弥勒”是从中亚的吐火罗语音译过来的简称,追其根源,则始自梵文Maitreya,后来西天取经的玄奘在印度见到了梵语原文,因此他译为“梅呾利耶”,即“慈氏”。
/ y0 P/ P1 ?1 `+ ?1 v7 h" x- K; t( ]2 v

# |1 S9 {1 m, U2 ~7 B! W# s) N
) @2 c* `' G: O9 F# t) ?! C当佛教在吴哥兴盛时,正好进入最后一个阶段,即密宗。为了吸引信众,密宗佛教吸收了许多印度教的内容,强调神秘的仪轨和不外传的法门,吴哥的佛教艺术深受密宗影响。这是密宗里一位重要神祇,金刚萨埵菩萨,他被认为是密宗的第二代祖师,仅次于教主大日如来。
8 ~0 T7 B) y. c) H+ T8 \1 O- z& a" `2 c' x, B! ^# M$ T( D1 T+ E

4 T) O: b4 l$ u0 `. ~8 L" [
# D1 l5 ~/ W2 g密宗的重要神祇般若佛母,“般若是诸菩萨摩诃萨母,能生诸佛,摄持菩萨。以父母之中,母之功最重,,故佛以般若为母”。其实在梵语里,“般若”是“智慧”的意思,一切佛菩萨都是由智慧而生,倒是很符合唯心主义的佛教。0 w# s2 u( F6 ^8 v

: C, Y7 Y* k- O. z; ?! K8 C1 N# v, u8 J: J; m
" z' ^+ D4 O2 W5 v' U4 W
西藏寺院里常见的喜金刚,很难想像竟然也出现在东南亚的吴哥。喜金刚又叫欢喜金刚,密宗无上瑜伽部的本尊,在藏传佛教里通常以男女双身的形像出现,即人们俗称的欢喜佛。2 k6 u4 p! h, S, O7 ]

# A6 n8 u& S2 z  E5 o4 r( A4 ?& V% J. W

0 F& Q& @; l* a8 h# ~7 V十五世纪以来,东南亚的印度教和大乘佛教信仰,迅速被小乘佛教和伊斯兰教所取代,柬埔寨也不能幸免。繁盛了五百年的吴哥窟渐渐沉寂,一望无垠的丛林深处,只留下观音菩萨永恒的微笑......
9 v" q$ }  Z; S' I. d
1 I( x- K; c0 B  S; O% G2 h+ G9 i

; u$ e8 J  N" D+ o【完】

评分

参与人数 8爱元 +26 收起 理由
johnsonjian + 2 精彩
九麟居士 + 2 涨姿势
苏鲁锭 + 4 谢谢分享
重重无尽 + 2 涨姿势
常挨揍 + 4 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5-2-13 23:44:06 | 只看该作者
那两个人工湖,有说是水利工程;有说只是宗教意义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5-2-14 00:03:27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去看了首博的特展?; c5 ^5 m5 z9 O/ {+ f3 `

3 y" g) P, {8 Y# n5 B最近一个是这个,一个凤舞九天,都非常好。还有一个南水北调,出乎意料的非常非常带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5-2-14 12:23:2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仙人形象很有中国道教风范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5-2-14 12:34:59 | 只看该作者
hotwing 发表于 2015-2-14 12:23( K4 Y) j0 {  M' l5 d3 z" I) V+ c' {
这个仙人形象很有中国道教风范

! y' d$ m) i; [  _8 E9 R+ c, f+ p) B! N5 m  Q& z
那其实是典型的印度大仙的模样+ k2 z3 \! M* I$ N  G
$ Z& j) U' D' ?( G8 S1 h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5-2-14 16:13:42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5-2-14 12:34
/ W6 \" F  V* z. _) i1 t; r那其实是典型的印度大仙的模样
! w- o, w; C( [! L' j) a
确实,少了簪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25 19:5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筑基

    7#
    发表于 2015-2-14 19:26:51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5-2-14 12:348 _% n) R1 Q/ N. v2 x; r
    那其实是典型的印度大仙的模样
    * c- t# z2 s+ r/ [6 L- k& a; L# \3 c* |
    恒河晨浴已经很恶心了,这位大仙头上顶的这坨是多少年没洗才能攒出来啊!
  • TA的每日心情

    2016-11-6 23:57
  • 签到天数: 72 天

    [LV.6]出窍

    8#
    发表于 2015-2-15 11:23:18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5-2-14 12:34, B1 U% G8 q7 e( I  C$ i/ L2 s
    那其实是典型的印度大仙的模样
    1 M& H: B9 t! z4 ~
    这老头是婆罗门?我读书少,你表骗我。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7-2-21 00:06
  • 签到天数: 23 天

    [LV.4]金丹

    9#
    发表于 2015-2-15 12:07:50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东南亚很多国家历史上主动引入印度文明,而只有越南被动地由于占领才投向中华文明?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5-2-16 23:45:36 | 只看该作者
    松阿察 发表于 2015-2-15 12:07
      p* a+ R. b* g2 V为什么东南亚很多国家历史上主动引入印度文明,而只有越南被动地由于占领才投向中华文明? ...
    . Y; n; c: O4 K9 `* L6 m. D$ j
    也不是主动引进印度文明。/ i6 K6 m* P* J$ G. k1 C

    # i2 A/ y, r3 Y而是印度商人和殖民者很早就到达了东南亚。0 t. g9 |, f* x6 u; v

    : C1 g+ ]5 X( \2 ]6 ]而越南北部是秦朝的时候才被中原王朝占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7-2-21 00:06
  • 签到天数: 23 天

    [LV.4]金丹

    11#
    发表于 2015-2-21 23:52:52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5-2-16 23:451 a# }8 l+ q5 ~* C! A
    也不是主动引进印度文明。
    " A( Y$ \+ W% M: S7 k  d9 z5 S1 f, U' o
    而是印度商人和殖民者很早就到达了东南亚。
    3 m2 M- h, H4 }0 N! t7 h& E; f
    泰国也很早就有华人,为什么中国文化在那边没有占据主流?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5-2-22 03:43:35 | 只看该作者
    松阿察 发表于 2015-2-21 23:52+ @& R& F1 C  }% U1 m; w
    泰国也很早就有华人,为什么中国文化在那边没有占据主流?

    6 J" S, ~% x1 ^4 _1 Y' B( ~. F印度文化可是在先秦时候到达东南亚的。
    + Z- u7 X- t5 m/ [7 y! V$ p+ ]( C' ?% S4 {: A9 ?0 L
    华人到泰国可都是宋朝以后的事情了。 能一样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2-25 11:13:24 | 只看该作者
    松阿察 发表于 2015-2-15 12:07
    4 `4 C0 @- P! x: @为什么东南亚很多国家历史上主动引入印度文明,而只有越南被动地由于占领才投向中华文明? ...

    % _/ o/ c% D7 w$ l5 C/ `从印度到达东南亚容易啊,陆路海路都很发达,一直到近代,缅甸还算做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S) n  Z$ {8 ~& n4 m
    3 g3 N' V4 R1 x5 N
    中国过去则很麻烦,陆路无论云南还是广西,迟至清朝才算彻底征服,海路还算发达,但主要是商人和僧侣,从文化角度看,引进中国的比从中国引进的要多许多,不少僧人去印度求法都以东南亚为跳板,印度人来华传法也是一样。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5-14 03:18 , Processed in 0.04931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