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4-9-29 16:12 编辑
| 编者按:近段时间小伙伴们对中小学教材古诗词的去存问题议论纷纷,但在著名古典文化学者叶嘉莹看来,教材中诗词的选择和教师的教导方式其实更加值得关注。在由她亲自诵读的《与古诗交朋友》中,古诗教材被配上精美的图文,优雅的诵读,想来纵使古意再难磨,孩子们也会寻得一丝古韵。
让孩子从小吟诵古诗词,是叶嘉莹先生近年来一直所致力的事业:“我深信孩子们如果能在童幼年时代,就学会了古诗的诵读和吟唱,不仅能使他们长大后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对社会和人类都更有关怀的人,而且能使他们在学习中更有联想和直观的能力,无论是在文科或理科方面,都可以因此而获得更为突出的成就。”
刚刚在今夏过完90岁生日的叶嘉莹依然精神矍铄,昨日书评君探访,叶老虽然有些疲惫,但在提到中小学古典诗歌教育时依然神情激动:“我作的一些诗词讲演,都是想让古人的诗歌活起来,去感动现在的年轻人。”每言至此,叶老都会双眉紧蹙,双手微颤。|
文/小井
▲叶嘉莹(南开大学 陆阳/摄)
叶嘉莹:古人教孩子学诗的四个步骤——兴、道、讽、诵
Q:在中国,诗词教育自古以来就有很悠久的传统。您能不能解释一下“诗教”?小孩子学诗有什么好处呢?从您的亲身经历来说。
A:中国古代的私塾先从背中国的古典开始,中国古人讲究诗教,诗教按照《毛诗·大序》的说法是可以“感天地、动鬼神”,有一种教化作用。
人对于宇宙、人生要学习一种关怀,一种爱心,学诗就是对天地、草木、鸟兽,包括人的聚散离合,要有一种关怀的爱心。诗是感情的活动,人是感情的动物,离别的时候写诗是写你的悲哀,欢聚的时候也写诗,那是写你的快乐,诗不是一个抽象的,莫名其妙的东西,是人的感情、心智、意念、理想的流露。
中国古典中有很多东西,要让青年人重新认识,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活起来。我作的一些诗词讲演,都是让古人的诗歌活起来,去感动年轻人。
Q:您说过真正的诗词研究不能靠具体哪本书,您一直提倡古诗唱游,如何学习吟诵?好像现在人们对吟诵存在很多误会。
A:吟诵从周朝就开始了,据记载,周朝太师(即老师)教卿大夫的小孩学诗都有一个步骤——兴、道、讽、诵。
兴,就是告诉你诗歌里诗人情感的兴发、感动的动力。我前几天读报纸,报纸上登了一则消息,说前些时候有人提倡读经,成立了好多学校,让小孩子背古书,不讲解也不认字,就像唱歌一样,老师也不讲,就是带着孩子们唱,孩子们跟着唱,连认字也不认,这样虽然孩子背了很多,但他们不懂其中道理,完全不理解。其实“读书当从识字始”,我们从小先要认字号,字号就是一个一个方块字,他们现在就只要背诵唱歌就好了,连字都不认识就要背诵唱歌,误人子弟,这样是不可以的。老师教孩子读诗,首先让他们认识诗、认识诗歌里面的字,而且要告诉孩子们诗写的是什么,诗人是有感动来写诗的,诗人为什么感动?兴就是告诉你诗歌里面这种兴发、感动的动力。
道,在这里读作三声,引导的意思。第二步就是引领孩子,给孩子讲诗歌里面的知识。比如读杜甫的《秋兴八首》,先要让孩子认识杜甫,了解杜甫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在什么样的历史环境下怎么样到的四川,他过去有什么理想,有什么抱负,现在为什么来到巫峡?他是要坐船北上,可是因为路上不安定,他就滞留在夔州了。要让孩子理解,然后再跟他们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要去引导。
讽,即不开读,把书合起来背诵。还是以刚刚的《秋兴八首》为例,要跟孩子们讲杜甫在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心情下写的这八首诗,让孩子内心有种兴发感动,理解体会之后要能够不打开书就背诵下来。
最后是诵,以声节之,把诗读出一个声调来。如何吟诵可以参看我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做过的一个录像《诗的故事》,教小孩一步一步来。现在的情况是老师都不懂,学生乱背,错字别字都不通,背了有什么用?
▲叶嘉莹(南开大学 陆阳/摄)
叶嘉莹:诗词要选择真的好的作品,不要看低小孩的智能
Q:中小学生学古诗应不应该追求数量?怎样保持一个度或是平衡?
A:诗词要选择真的好的作品,我认为我们不要看低小孩的智能。你让孩子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是骆宾王几岁时写的诗,这不是一首好诗,让孩子背下来对他们作诗一点好处都没有。不要看轻小孩子,让他们只背浅显的诗。只要老师讲明白,杜甫的《秋兴八首》,孩子一样会读,一样会背。
诗词不在多少,在于老师怎么样教,在于选择的是不是真正的精华之作。如果选得很多,都是糟粕,也没什么用处。如果选的是精华,老师能够把精华讲出来,目的才算达到,不是在于外表的形式。不见得多了就是好,欺人自欺。
Q:对中小学生来说,阅读古诗词是不是比阅读现代诗词更有价值?您如何看现代诗歌?是否也该考虑纳入中小学教材?
A:以我个人所受的教育,我觉得中国的古诗是经历几千年传下来的,它是有它的意义和价值的,那是经过大浪淘沙传下来的。现代诗也有的写出很灵巧的句子,比如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个句子很巧妙,但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不见得能有什么体会。
现代诗是另外一种美感,现代诗也有很多种,从胡适之提倡的白话诗到后来的朗诵诗,再到后来顾城、舒婷的朦胧诗,各有各的好处,这不能一概而论,他们各有所得,也各有所失。
现代诗没有接受中国的传统,它接受的是外国的传统。现代诗常受外国诗风的影响,没有中国古诗发自内心的兴发的感动的力量,它是机智、技巧、安排、造作的。像胡适之的白话诗,如果你完全用白话说了,就没有诗的意思了,比如说“我今天很高兴”,如果直接说没什么意思,要变个花样,用个技巧说出来,制造出一些艰难。台湾的现代诗、中国的朦胧诗都要制造晦涩、制造不通,可是中国的古诗不然,古诗从古典角度说有它的意味,从白话的角度说也同样有它的意味。
▲叶嘉莹(南开大学 陆阳/摄)
叶嘉莹:我有弱德之美,但我不是一个弱者
Q:现在有很多读经班,教小孩子背《孟子》、《论语》什么的,您觉得小孩子背这些有没有好处?
A:我觉得有用吧,因为我开蒙的读本就是《论语》,而且我当时的背诵,我记得的《论语》里面的话,终生受用。比如“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都是要求自己严格,我管这种品格叫“弱德之美”,现在很多人都以强者为德,夫妻、朋友吵架,你凶,我比你还要凶恶,都以为自己要做一个强者才是好的,我小时候学习的不是如此。
弱德是一种德,需要坚强的持守。不是争取什么,而是我自己把自己持守住了,无论多么艰难困苦,我都尽到了我的力量,尽到了我的责任。我的一生不是很顺利,有很多坎坷,我有弱德之美,但我不是一个弱者。
Q:古人有古音古调,比如《诗经》,可能它原来的音调我们现在读不出来,读起来不朗朗上口,不像唐诗那样读得很顺畅。这些古音古调我们不知道,那我们如何处理?一定要去了解古音古调呢,还是可以有一定的妥协?
A:这是可以有伸缩的。一般读诗,要注重平仄,平仄声一定要读对了,我们普通话里把很多入声字都念成平声了,这样就不合乎格律。要尽量把它念到正确,把格律声音念对了。像《诗经》和《离骚》,清朝的人有人写过《诗经古音考》,我们现在并不需要做那样的工作,因为如果按照古音来读,现在根本读不下去。只要注意平仄就好,老师教的时候就应该把平仄教出来。
Q:您觉得当代人写古体诗的水平怎样?
A:有写得很好的,但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人觉得知道一点平仄就去写诗,诗不在于写的多少,而在于你是不是真正的诗人,没有真正的感情与感动,拼拼凑凑,写多少诗也没用。有个人给我看他的诗集,他用诗写日记,每天都写一首两首的,我说你可以用诗写日记,但那不是诗。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师从顾随。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