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6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评论] 关于玫瑰之名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6:2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
3 F- @& R4 ]# A6 ^) p  i4 Z. u& y$ n0 a4 Q  ?6 i8 g' v
“艺术品呈现,艺术家退散”,这是一种境界,木先生最为推崇。
, A  Z2 U' E# _然而多数小说家,哪怕是超一流的小说家,不能自觉的去做到这一点,于是他们在我看来大致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及其混合体:炫智、炫识、炫学、炫技。6 n- @* ], B4 C+ W, S
顺便规定一下几个字的意思:. a& S8 v8 F7 P2 C( t
智- 想象力、幽默感。# v' O: A" j* S0 {9 |* A2 Z
识- 推断、思辨,可启发人思考。
& k- D4 X6 q. s: V# S学- 广义上的各类知识。: R/ S/ X" ?( U2 Z. R
技- 文字技巧、布局构架叙事能力。
3 Y. E+ Z+ n! O1 X
8 x) |2 h) M4 d1 a  j% Z照这样来分,《围城》不能算炫技、但可以认为是炫识;《城邦暴力团》主要在炫学兼而炫技;《西夏旅馆》意在炫技也欲炫智;卡尔维诺总的来看在炫智和炫技......# c1 S' f6 u0 Q* M
有些小说如《百年孤独》和《红楼梦》四者各占其三(可以想见)。
1 ^- U* P5 _9 S0 r$ W按照这个标准:翁贝托.艾柯的《玫瑰之名》在书架上应该被放置在曹雪芹及马尔克斯等人的旁边。甚至,根据个人的偏好,还可以放在它们的左边。# o" _/ K, l3 a5 `
8 U: m  V, V6 F4 Y: M
1,古典侦探小说?* G% F2 z/ @/ X! ]" g# @# B$ C( Q  J
人物形象上,书中威廉修士和见习僧侣阿德索的关系容易让人想到福尔摩斯和华生。对于威廉和福尔摩斯,除了国籍之外,就连长相都差不多。两者同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强有力的推断。有些时候则需从身边卑微的同伴那里得到重要的启示。
" _5 H- |" i- s* h' X情节中有密室有童谣。只是密室在这里并非指密室杀人,艾柯精心设计了一座迷宫(修道院的藏书馆),并且让人(包括读者)找不到北。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中的印第安歌谣被凶手用来作为下一步行动的指南和预兆;艾柯则借圣经中的《启示录》来诱导威廉和读者去预测凶手的行动。# o. ~5 ?- E0 t, m4 W% A
侦探或推理小说到最后出彩之处,无非是找出凶手,并道破行凶手法。对于心理学控来说,行凶动机永远比行凶手法来得重要。艾柯则更进一步,揭出动机是如何形成的,即使起初看起来是多么的荒谬或不可思议。
* S* p8 s  C8 |8 g1 H& e9 F把《玫瑰之名》当作侦探小说去看,主线显得有些松弛,不时会有些别的事情插入打断。也正因为"别的事"影响,使得最后凶手现形时这本应成为定格镜头的重要时刻显得不那么激奋人心。但艾柯肯定没有想写一本彻头彻尾的大众小说;书中充斥着十四世纪基督教各种宗派的明暗交锋;一长串史上宗教哲学人物的名字和引语-如悬崖之石般硬邦邦地从高处砸入你的脑中;还有并非通俗拉丁文的拉丁文原语,撩动着本就脆弱的视觉神经......( o0 e( z9 D, U- A
也正因如此,如果在书架上有一层留给的是阿加莎、柯南道尔、奎因、东野圭吾、岛田庄司等人,最好不要把这本《玫瑰之名》放在它们的旁边哪怕是最右边。这种行为对于双方阵营都是一种轻慢的亵渎。$ N, u8 i# x0 `  ^* j

: A9 S' V7 ~9 n# i2,炫?( Y* m0 y1 w% q% u8 l
如果拿上述四种小说家的标尺衡量艾柯,在“智-识-学”上,能留心到艾柯手痒时指尖的颤动。
1 I7 q4 e5 O& ]0 c# P6 y"智"—我选第六天辰时经后阿德索的白日梦。; K' h4 h' H" i2 R) J. c
"识"—威廉与各色人物的交谈、辩论。阿德索的心理活动。
3 T/ Q1 m& ?* s"学"—对于固陋无学之我,无法列举更多了。
! P% b2 T3 W9 T0 J& \% g! a5 Q$ o& U5 Z
3,关于罗杰.培根及弗朗西斯.培根的基本资料/ j% f7 n2 X, U2 @* W2 q& e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 —  墓志铭上印着“ 圣阿尔本子爵,如用更煊赫的头衔应称之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
7 n8 |9 o1 r2 `$ p% ], q7 `(这位培根兄应该是我们最为熟知的一位,上大学的时候曾买过一本汉译名著版的《培根论说文集》,很不幸遗失了)) y& m9 Y2 H5 {& O% l( C
培根12岁入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攻读神学、形而上学,同时学习逻辑、数学、天文学,希腊文和拉丁文。- R& v1 A+ k' ~, g: z
除了哲学著作《学术的进展》、《学术的伟大复兴》外,作为散文家的弗朗西斯.培根著有文字优美的《论说文集》。( _. E0 P/ ^" m6 H
弗朗西斯.培根的科学方法观以实验定性和归纳为主。他在65岁的时候在冰天雪地里突然想起要做一个实验,杀了一只鸡,把雪填在鸡的肚子里,意图观察冷冻对于防腐的作用。然而由于支气管炎复发,不幸病逝。
% X! G+ ^8 M( ?4 |6 v
& k, ~, p* }- g; P& ]" @, W& p- X1 p8 x2 X. b8 E, H
罗杰.培根(1214-1294) — 英国方济各会修士、哲学家、炼金术士。其人学识渊博,著作涉及当时各门类知识;- F' T) @& V+ M; S4 s: n
对阿拉伯世界的科学进展十分熟悉。提倡经验主义,主张通过实验获得知识。6 @* \( S9 p! n0 m% [5 A
罗杰.培根13岁进入牛津大学读书,后在牛津讲述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反对空洞的争论,提倡实验的重要性。其研究的范围包括“实验科学”、天象、闪电、炼金术、火药、显微观察等。他通过研究光在眼睛中的折射规律,发现了凸透镜对恢复人的视力有着重要作用,促进了眼镜的诞生。
3 J$ i! j! m, z! |8 W罗吉尔·培根重视数学研究,对外国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发明颇感兴趣(如火药),想象力极为丰富,设想过动力驱动8 k* I& s7 I1 [6 E; \
的自行车、船、飞机等(是否想到了200年后的达芬奇)。 6 G' e$ O" I+ S$ |8 z+ \$ M+ R
罗杰.培根的著述有:涉及修辞学,逻辑学,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的作品《大著作》;《大著作》的提要《小著作》;5 n3 p$ Q' f1 C. ^: y
以及为了防止前两部著作丢失而写的简要综合本《第三著作》(备份重要资料的手段居然是备份它们的索引,那个年代能想到这一步果然是天才)。
8 u* N: I8 `2 X$ I: T
0 O0 s5 L7 ^3 R# \. S5 b《玫瑰之名》中的主角威廉是英国人,方济各会修士,曾在牛津和罗杰.培根等人一起研习。
! H9 g: W' V& ~$ f% g2 L3 c: k(不知是否为了向罗杰.培根致敬,艾柯写了一本《玫瑰之名-注》,姑且看做是玫瑰的“第二著作”吧)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3-12-6 00:54
  • 签到天数: 1562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14-4-4 20:59:18 | 只看该作者
    《玫瑰之名》我也很喜欢,小说和电影都喜欢。不知道你读的是原文还是译本?我读的是英译本。在网上还看了两个中文译本,一个是谢瑶玲(台湾?)翻译的,错误疏漏颇多;另一个大陆某某的译本,把整个序言部分略过,特别不负责任。我想现在网络发达了,各种资讯丰富,应该有很好的中文译本了。1 c7 A3 L9 ~( N2 X) Z
    ) X9 L! f% A7 \2 r1 h
    若干年前,我试着翻译过该书的《序》,因为我觉得写的实在太精彩了,就是你说的“智、识、学、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4-8 12:37:17 | 只看该作者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4-4-4 20:59
    % M! [: o! F5 I) M《玫瑰之名》我也很喜欢,小说和电影都喜欢。不知道你读的是原文还是译本?我读的是英译本。在网上还看了两 ...
    * h3 C7 Z" }5 z( v+ D$ w
    我看过两个版本的中译,最近一个版本的中译是从意大利文直译过来,同样也被人挑出各种错误。http://www.infzm.com/content/52537。这篇报道认为各种语言的译本中,法译版其实是相对可靠的。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5-14 04:11 , Processed in 0.03258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