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S 猫要升到本科生,看兄弟们要邀请码俺又发不了。。。哎3 A& h% u L1 N6 e0 U
希望大家能多光顾猫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drakecat,多谢多谢 % r0 B* H* L( n5 T6 W% h( N
/ Q& K) T3 {8 [0 L3 [* z6 T* H
, q. n0 v# p1 O# j6 v2 }+ P! U
71年前的1940年6月4日,代号为“发电机”的敦刻尔克撤退行动胜利完成。丘吉尔得以满怀信心的在下议院宣布“我们必须极其小心,不要把这次撤退蒙上胜利的色彩,战争不是靠撤退来取胜的。……德国人拼命想击沉海面上数千艘满载战士的船只,但他们被击退了,他们遭到了挫败,我们撤出了远征军!……”。) q1 q" p1 g# G" D
" Y; R7 g- S) [9 L0 H: S6 x 从5月26日开始进行,至6月4日结束的敦刻尔克撤退,共历时9天。共有338226人从敦刻尔克撤到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虽然这些残兵败将只有步枪、轻机枪等轻武器,而将1200门大炮、750门高射炮、500门反坦克炮、6.3万辆汽车、7.5万辆摩托车、700辆坦克、2.1万挺机枪、6400支反坦克枪以及50万吨军需物资留给了望洋兴叹的德国人。但是,英法陆军的种子保住了,而他们将在4年后孕育出“第二战场”的灿烂花朵。
, ?' A6 o3 |$ b' M 8 n: L0 t' T& C( J9 ^5 \( \' n
对于这次伟大撤退得以实现的原因,国内研究者专注于是希特勒的“停止前进”命令和戈林的夸夸奇谈。而对于英国军民的努力却少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曾控制世界海权的老牌海上强国,我们想当然的认为英国海军有足够的实力完成这项任务。* V, {1 N+ D9 N0 p( P* G [
; k- {) Z! f& Z! j" Y* o 那么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从加莱、布洛涅和敦刻尔克撤退部队的最初设想在5月19日就由戈特将军提出,而被委任策划实施这一被定名为“发电机”的撤退计划的拉姆齐海军上将在5月20日就已经组织开会讨论具体实施方案。但拉姆齐此时认为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两天只能撤退45000人,因为当时他面临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U+ I9 x( ]' p/ O2 C2 ]
首先,敦刻尔克虽然是个浅水良港,但德军早前的轰炸摧毁了几乎所有港口设施,整个敦刻尔克只剩下大片的沙滩。海军舰船因为吃水较深,无法靠近沙滩,而此时拉姆齐手头又无足够的浅吃水船只可用于将部队从沙滩送上舰船。
+ _$ K" I1 R2 e. f' ~4 `* q
6 G5 O# _* a @7 E. g1 X 其次,舰船装载撤退士兵后吃水增加,为了防止在敦刻尔克港外的海底浅滩搁浅,船只需要沿海岸行驶到较深水域才能够转向英国方向。三条可能的航线分别被赋予X/Y/Z的代号。这其中,航线Z也就是西航线最短,只有39海里。但德国人占领加莱港使得这条航线暴露在岸炮火力范围内,拉姆齐被迫使用航程达87海里的东航线也就是Y航线,即使这条很费时间的航线也由于德军自东逐渐向敦刻尔克逼近而变得越来越危险。最后通过扫除一大片雷区,一条新的航程为55海里的X航线被建立。拉姆齐才总算有了一条比较保险的撤退航线。
! X& q# g) e! y+ r # K; V& Q$ C0 F( \6 ^1 }1 ]
即使撤退的船只穿越炮火到达了英国多佛尔港,他们的磨难还没有结束。多佛尔港只有八座渡船用码头,每座码头一次可停泊三艘船,再算上进港卸船等必须耗费的时间。也无怪乎拉姆齐会做两天最多只能撤45000人估计。
" a1 s# O5 l' ? / |# b+ Y4 V+ d! x5 h
“发电机”计划是在5月26日下午开始执行的,此时拉姆齐已经集中了多佛尔和南安普顿的35艘客轮,加上用于护航的皇家海军驱逐舰护卫舰扫雷艇等。拉姆齐希望战前在海峡多佛尔和敦刻尔克间穿行的客轮可以使用敦刻尔克还未被摧毁的部分港口设施,但德国的空袭却很成功,在油库爆炸造成的大火中,最终只有客轮“皇家水仙(Royal Daffodil)”和“坎特伯雷(Canterbury)”号得以成功靠泊。
. f7 K0 u$ k& a8 ~, G$ @, x
$ S5 X/ v2 }8 l5 S3 W | 被委任指挥滩头撤退的坦纳特上校(Captain Tennant),日后诺曼底人工港的建立者,决定将撤退改在敦刻尔克东部海滩进行,包括最靠近敦刻尔克的马洛滩(Malo-les-Bains),布雷沙滩(Bray),以及靠近比法边界的拉帕尼滩(La Panne)。为了能够上船,英国士兵被迫涉水走向距沙滩近两公里的军舰,很多人不得不几个小时泡在齐肩深的水中。因此5月27日夜坦纳特上校决定启用敦刻尔克港东侧的防波堤,这道不足1200米长的防波堤由木桩木板搭成,非常简易,宽度最多只能8个人同时并排通行,只有在靠海一面有个混凝土的柱子,设有灯塔,堤岸周围有一些木桩,紧急时也能系泊船只,但是水流较急,船只停靠时有一定危险。
$ [' G* j' f8 S6 Y) o% H% [
0 C5 T( I) W; S( _! n 事实证明这道防波堤很适合大型舰船靠泊,尤其是驱逐舰,比如之前皇家海军驱逐舰“萨博瑞”(HMS “Sabre”)花了两小时才从沙滩上装上100名士兵,而使用防波堤后它只用了35分钟就装上了500人。即便如此,头两天英国海军只从敦刻尔克运走7699人,比之前两天运走45000人的估计相差很远。而且,5月27日皇家海军还被迫停用了航程较短的Z航路,因其最初的12海里是沿着已被德国人占领的法国海岸,极易遭到德国岸炮的拦截。所有的撤退船只被迫改用长达87海里的Y航线,它们将长时间暴露在德国飞机的攻击下。0 `7 M1 k2 D; }, ~% a, K, w. W9 T
# F' c' p0 Z( D
此时看来,英国人的“发电机”计划几乎注定失败。德军此时已察觉英国人在敦刻尔克的小动作,并与5月26日重新挥军进攻敦刻尔克,同一天德国人还占领了加莱。以英军此时的撤退速度,要花数十天才能撤出敦刻尔克沙滩上的部队。而对德国人来说,打进敦刻尔克就是几天的事情了。
- Y0 X+ N7 a4 B$ ]4 v
# L1 |: ]# k I9 D/ q6 t$ } 英国海军确实并不缺乏足够的运输船,根据“发电机”计划结束之后的统计,35艘海峡客轮共运载了87810人,而运载人员最多的是海军的驱逐舰,共运出102843人,再加上5月28日投入使用的40艘荷兰自行驳船运载的22698人,近2/3的撤退部队是依靠大型舰船运输的。但是为什么最初两天的撤退如此缓慢呢?主要原因还是缺乏联系沙滩和大型舰船的工具,撤退士兵必须涉水两公里才能上船,极大的影响了撤退进度。5 i1 w9 _! i. J5 B) X0 K4 S
% U+ U9 [ e5 x) J 实际早在1940年5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就发表了海军部名为要求的命令,要求英国全国拥有30至100英尺船舶的船主上报资料,并说明在两周之后无论上报与否都将予以征用。而当“发电机”计划开始执行的5月27日,英国海军部就派人收集一切可以再浅滩区航行的小艇,包括刚下水尚未移交给船主的新船也被立即征用。9 y) w! Y# R$ }& C/ _
# v4 w- X' J# u$ q& Z
英国是幸运的,几百年的海上传统让英国拥有巨大的民船资源,也为皇家海军准备了近千名经验丰富的优秀水手,他们能够驾驶轻舟通过大型船舶都闻之色变的汹涌海峡。不得不提及,很多参与敦刻尔克撤退的小艇并不在英国《运输法》和《商船法》规定的战时征用船之列,驾船的水手们很多也并不是战时商船队水手,后者是隶属英国海军部有战时补贴的。而这些自愿驾驶小艇驶向海峡驶向炮火硝烟中的勇士们只是志愿者,他们中的很多人此前从未驶出过泰晤士河口,他们中的很多人此后再未归来。
2 s; |* J( r# n k9 t. h) w 2 @; U# u+ ~0 p$ |: { d# W
正是由于有这批勇敢的海员,在经过对征用的小艇进行简单的试航后,5月29日晚十点,英国得以组成一支由游艇、救生艇,拖网渔船,泰晤士帆船驳船,拖船和其他小型船艇组成的闻所未闻的,日后被称为“敦刻尔克小艇”的大船队趁着夜色驶离拉姆斯盖特(Ramsgate)。几个月后,希特勒也曾掌握着几千艘法国荷兰的各类船舶,但是德国人无法征集到足够海员,因此无法利用这些船舶将部队运过海峡登陆英国。3 [# A! l, I( R
: c! @2 l, a) A
而在小艇船队驶向敦刻尔克之前,5月28日,英国海军已开始着手加快撤离速度,这一天有17804人被撤离,坦纳特上校启用防波堤的决定被证明英明无比,六艘驱逐舰从防波堤上撤出大量士兵。但是因为大型客轮“海峡女王(Queen of the Channel)”号被击沉,海军部决定大型快速船舶改为夜间行动,不过好在同一天,40艘荷兰自行驳船开始往返在海峡之间,为了不占用多佛尔有限的吞吐量,它们主要是将部队撤退到马盖特(Margate)、拉姆斯盖特(Ramsgate)以及多塞特郡其他一些港口,如普尔( Poole)韦茅斯(Weymouth)等地。
6 a3 H* H$ R, B: c& j L9 }* O 4 ~7 l. P4 R& U0 ]. w5 E
德国人此时也没闲着,虽不敢用大型水面舰艇与皇家海军一较高下,德国的鱼雷艇/潜艇部队和空军却发动了极为凶猛的攻击。5月29日,英国驱逐舰“格拉夫顿(HMS Grafton )”被U-62布下的水雷击沉,另两艘驱逐舰“清醒(HMS Wakeful)”和“手榴弹(HMS Grenade)”号分别被潜艇和飞机击沉,这天德军还在敦刻尔克港附近击沉了6艘大型商船。德国人的进攻迫使拉姆齐上将亲自下令暂时停止使用防波堤,全部撤退都改在沙滩上进行。
- s6 h+ Q# r; ]$ f# |
4 Q q' B6 z' U0 D 放弃使用港口防波堤将大幅拖慢英军的撤退进度。加之海军部针对29日新式驱逐舰的巨大损失,命令所有参与撤退行动的新式驱逐舰回国,结果海峡中只留下了沃克海军少将的15艘老式驱逐舰。但是由于小艇船队的到来,敦刻尔克的撤退进入了一个高速的新阶段。在德军凶猛的炮火中,7艘老式驱逐舰每艘都装载了近千名士兵,这种前所未有的效率都要归功于往来穿梭与海滩和大型舰船间担当摆渡角色的数百艘小艇,官兵们每50人一组,每组由1名军官和1名水手带领,以组为单位从海滩下海,涉过逐渐加深的海水,登上小艇,再由小艇摆渡到距离海岸较远的大船,撤回英国。因此虽然从港口撤离的人数较前一日的33558人大幅降低到24311人,但海滩上船的人数翻了一番还多,达到整个撤退中最高的29512人,最终5月30日全天英国海军得以撤出53823人。( z) L9 _0 e( n8 _" m4 m
4 Z" P( E g8 o3 Y4 O5 Y5 l
应该说从5月30日起英国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两天撤出十万人表明英国海军有能力完成撤退行动,更多小艇的陆续抵达进一步提高了英国人撤退能力,现在的问题只是担任后卫任务的英法部队能再撑多久。而在此前的几天,上帝也眷顾着英国人,海峡一直是风平浪静,使得小艇大队得以通过平常风急浪高的海峡。但自5月31日开始,海峡的天气开始变坏,大风驱散烟霾使得德军能够进行更为精确的炮击和轰炸,也使得部分海滩一天都不能进行撤退作业,港口防波堤上进行的装船工作也变得极为困难。但就在这一天,又有大批小艇自英国北方港口赶来,最终有68014人在这一天撤离,成为整个“发电机”行动中单日撤退最多的一天。2 D( ^7 i# m3 V
4 B& P' P0 c/ E9 [+ S
后来拉姆齐上将在自己的报告中记述了5月31日参与撤退行动的6艘渔船上船员的英勇表现,这些来自埃塞克斯小城李贝克斯希尔(Leigh-on-Sea)的渔民此前从未驶出过泰晤士河口,现在却“怀着勇敢而又慈悲的心”在未知水域花8小时到达敦刻尔克,又装载了近100人驶回英国,途中其中一艘船“声望(Renown)”号发生机械故障,虽然被救助并拖动了一段,最终终因触雷在泰晤士河口沉没,船长哈里.纳克斯(Harry Noakes)和手下3名船员无一生还。0 N& N+ G+ T/ a
% C! f3 C4 F. b0 K! P: n6 E8 R: v 正是由于不畏牺牲的英国海员的努力,5月31日敦刻尔克的英国部队已经撤退的只剩下第一军,而戈特和布鲁克将军也在丘吉尔的严令下将指挥权交与英国第一军军长亚历山大后返回英国,而时任英军第二军军长的蒙哥马利也在6月1日清晨随第二军后卫部队撤离敦刻尔克。0 e+ y4 l4 L( E% N7 r
) s- T0 t1 k; D, I7 h8 }# v3 p& D2 o( r 由于部队不足,英国部队放弃最东端的拉帕尼滩(La Panne),而西端的马洛滩(Malo-les-Bains)和敦刻尔克港区也陷入日益猛烈的德军炮火之中,因此英法舰队损失越来越严重,6月1日包括沃克海军少将的旗舰“基思”号(HMS Keith)”在内的四艘英法驱逐舰被击沉,但小艇的使用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当日共撤出64429人,主要是用小艇自港口运出。
. k9 k7 d' i1 d( d! |1 {
. W+ v) D3 s5 q, P0 N7 c: P. N 此后由于英法军队控制区域逐渐缩小,加之后卫部队无法脱离战斗,坦纳特上校在6月2日深夜11点30分撤离并发出著名的“英国远征军已经全部撤离(BEF evacuated)”信号。从6月2日至英国驱逐舰“猎人”号(HMS Shikari)在6月4日上午3点40分带着最后一批383名英法士兵撤出敦刻尔克港,一共只有79217人撤离。6月4日上午10时30分敦刻尔克港附近的小艇船队开始撤回,下午2点23分“发电机”计划正式结束。. d7 V7 P- G3 M; C4 T
1 ?6 Y" \9 M, c& W+ N' l敦刻尔克战役中每日撤退情况表) e5 \; o$ E; H1 h3 p: v
| 日期 | 当日海滩撤离 | 当日港口及防波堤撤离 | 当日撤离总人数 | 累计撤离总人数 | | 5.27 | 0 | 7699 | 7699 | 7699 | | 5.28 | 5930 | 11874 | 17804 | 25473 | | 5.29 | 13752 | 33558 | 47310 | 72783 | | 5.30 | 29512 | 24311 | 53823 | 126606 | | 5.31 | 22942 | 45072 | 68014 | 194620 | | 6.1 | 17348 | 47081 | 64429 | 259049 | | 6.2 | 6695 | 19561 | 26256 | 285305 | | 6.3 | 1870 | 24876 | 26746 | 312051 | | 6.4 | 622 | 25553 | 26175 | 338266 | | 共计 | 98671 | | 239555 | 338226 |
# e3 |" ^. C9 d5 Z 英国人以其海洋强国特有大胆和组织能力将一次军事灾难变成了史诗性的伟大行动,“发电机”计划空前成功,而从英国各地向敦刻尔克汇集的小艇正是这一伟大计划成功的真正动力。战后统计,有700至900艘小艇先后参与了敦刻尔克撤退行动,英法海军损失的243艘舰船中有200余艘是小艇。当然在英国海军部的官方统计中,小艇的贡献被缩小了,理由是只有不到6000人是乘坐小艇回到英国的。应该说这个结论是不公正的,在小艇大量加入撤退行动的5月30日,虽有皇家海军撤走新式驱逐舰等不利因素,但当日撤退人数仍然达到了新高,尤其自海滩撤出人数翻了一番还多,而之后的31日,小艇已经建立了港口防波堤到港外大型舰船之间比较便捷的联系,从港口撤出的人数也因而翻了一倍。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小艇,在沙滩和港口等候的士兵不需再长途涉水登船,这使得整个撤退进程大大加快。据调查自30日开始有超过100000撤退官兵曾短时间搭乘过小艇。
@$ B& j L! M3 x7 I* U
- O* s# d% a P, Q1 a 如果再考虑小艇的体积,直接运载6000人回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举几个例子, 查尔斯.赫伯特.赖特勒(Charles Herbert Lightoller),泰坦尼克号的二副,一战中英勇的海军少校,带着他的儿子和另一名海员,用他自己小艇将130人运回拉姆斯盖特,因为超员太多,小艇几乎倾覆。另一艘原属曾创造过水上最高速度记录的麦尔肯爵士坎贝尔(Sir Malcolm Campbell)的“切尔西蓝鸟(Bluebird of Chelsea)”,这艘52英尺也就是15米长的快艇往返敦刻尔克与英国两次,共运回数百人。这些都是装载比较多例子。更多的小艇长度不超过10米,最小的一艘“塔米兹( Tamzine)”号只有14英尺7.5英寸,不到5米长,被收藏于伦敦的帝国战争博物馆。用如此袖珍小艇运载几千人穿行于波涛汹涌的海峡之间,这本身就是英国海员创造的航海奇迹。
5 c" v4 O! G/ O; L- K0 x ( o5 s% d* [# }0 o# C' c
但创造奇迹代价是巨大的牺牲,近千名海员魂归海峡,具体的伤亡数字我们将永远不得而知。英国人民和英国海员在敦刻尔克撤退中表现出的勇敢顽强和牺牲精神,一如他们的先辈在1588年面对西班牙无敌舰队时表现的那样,给了丘吉尔在下院发表著名的“我们将战斗到底”演说的信心。而英国人民凭着必胜的信心和牺牲精神,最终熬过了恐怖大轰炸,盼到了“第二战场”和德国法西斯的覆灭。而英国政府和人民并未忘记那些勇敢的参加敦刻尔克撤退的民船船员,所有参与过敦刻尔克行动的船只都被允许悬挂特殊的“敦刻尔克十字旗(Dunkirk jack)”,一种和英国海军上将旗极为相似但横纵比例不同的白底红十字旗。民间还组织了一个“敦刻尔克小艇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Dunkirk Little Ships)”,从1965年开每五年组织一次“驶向敦刻尔克”的活动。0 h7 [6 z6 g, v6 S2 L
$ O9 M3 T$ F& I9 p5 @5 U i2 R# f
而对当时驾驶自己的或征集来的小艇在夜幕中驶向敦刻尔克的船员们来说,他们只是在尽一个英国人的责任,就像海员亚瑟.丹奇的儿子约翰在2004年BBC制作的“敦刻尔克”系列节目中说那样:“任何响应号召驶向敦刻尔克的人,他们既非海军又非陆军,他们只是响应号召,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 {+ a+ @3 {- E2 k- ^4 _
- c6 {" s0 R S* O$ B' y( u撤退路线图,应该可以看清“X”“Y”“Z”三条路线
) Q: _" A- m$ T' H& Q& L% S" p/ M0 G; J# d ' X" k( _+ P: U$ i
版画,可以看出涉水上船是多么困难- Q+ Y3 ~! F% @
5 \% f! C3 m! j7 h' _) k
小艇组成的桥梁,连接着海滩走向希望) Y- Z3 i# Q* y5 ~9 j( x
& q' l0 p' F" n4 W5 @3 E3 C
小艇中的小艇:“塔米兹( Tamzine)”号,现存于伦敦
' T# g9 t: q, i/ L, b + m i. [& Y8 n" g(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