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7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游] 都江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13 04:19
  • 签到天数: 248 天

    [LV.8]合体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19:4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9月20日是此次四川行日程安排最为紧凑的一天,也是唯一一个随旅行团的行程-都江堰、青城山一日游,回来的路上还去了一个叫街子的古镇。早上6:30出发,回到成都已是华灯初上了。全天阴,有时还飘些小雨丝,到青城山上干脆下起了中雨。据说青城山上经常下雨,有时山下晴,山上也会有雨。
      实际上阴雨连绵在成都是常态,导游提醒游客们说,当年有一首歌,唱的是“太阳出来喜洋洋”,这是实话,在成都,连阴天后出了太阳,那真是和过大年一样令人高兴。那首歌当然记得,当年还以为太阳说的是领袖,没想到是生活实情。
      从小就知道都江堰,那是距今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秦朝秦昭王派李冰父子修建的,是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且还在发挥作用的一个水利工程。
      虽然从电视上或是书籍上看到很多关于都江堰的介绍,知道了它的特色是无坝引水,可一直没弄清它到底是如何分流抗洪?如何在农田水利上发挥作用的。此次亲眼目睹,总算基本弄明白了,不仅感叹古人的聪明睿智。
      不由想起今年三月和朋友一起去陕西时的一件趣事。当时在当地朋友的陪同下,去参观绥德汉画博物馆。有一位朋友看到2000年前的石雕汉画线条流畅、充满活力、栩栩如生,而现今的仿汉画线条生硬,不仅感叹说,古人比现代人聪明。当时对此我不以为然。看了都江堰,不得不承认,在某些方面,古人确实要比现代人聪明。李冰父子知道因势利导,引水抗洪(大概是大禹治水的遗风);现代人只会拦河建坝,致使江河断流了。
      扯远了,还是回来说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长江最大支流岷江之上,建于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根据当地泯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因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这是多么宏大的一个系统工程啊!即要考虑到条件,又要考虑到功能,如果没有合理的想像,科学的计算,是不可能完成的。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66.87万公顷。又要感慨了,曾在黄土高原生活过五年,那里的人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水大则涝,无雨则旱,“水旱从人”,那是想也不敢想的。李冰父子的历史功绩由此可见。
      参观过程中导游讲,都江堰三分看、七分听。意思是说,只是用眼看是看不出什么名堂的(当然水利专家除外),关键是听讲解。咱也分图解释一下,明白了,是你理解力强,不明白算我讲的糊涂。所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了。

    1.伟大工程的基本原材料,鹅卵石、竹笼、几根木头捆扎的三角架,都是就地取材了。


    2.鳄鱼嘴分水堤

      鳄鱼嘴分水堤是第一个分水抗洪工程,在灌水到来之时,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左侧是外江,右侧是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当然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现代加固了的。

    3.飞沙堰溢洪道

      这是第二道分水工程,现在基本起不了什么大作用了,原因是上游修建了水库。

    4.宝瓶口

      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水量是经过严格计算的,即要保证川西千里平原的用水要求,也不能过量成涝。

    5.离堆

      宝瓶口是人口修建的,穿玉垒山(左侧)而过,右侧建有一庙宇的小丘原为玉垒山的一部分,现称为“离堆”

    6.自动排沙功能

      可不要小看了这个“离堆”,这是第三道分洪工程。更绝的是,在它的前面挖有一深潭,水进入这里会产生漩涡,将泥沙卷起沿外江(右侧干涸的河床)流向大海,这就是自动排沙功能。当然,江水不可能将所有泥沙卷走,所以当年每年枯水期都需要人工挖淤泥。据说李冰当年在河床中横着埋有四根铁棍,只要挖到铁棍,就算合适了,不能多挖,也不能少挖。又据说,现在河床中还有一根当年的铁棍。

    7.王庙,亦称二王庙

      当地人民为纪念李冰父子而建,5.12汶川大地震部分坍塌,这是修复的,可谓整旧如旧。

    8.六字箴言


    9.景区入口处


    10.南桥

      可能是孤陋寡闻,可以说这是我所见过的中国最美的一座廊桥了。原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是南街与复兴街之间的一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后移到了景区入口处左侧。是清光绪四年(1878),县令陆葆德设计建造,原名“普济桥”。
      本想把都江堰和青城山写在一个帖子里的,现在看太长了,决定分开写。今天就打住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燕庐敕 + 4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2-10-18 20:59:0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廊桥也是灾后维修过的。必须佩服古人的智慧,都江堰在这次地震中损毁并不严重,倒是都江堰城区幸福大道一带不少没修多久的房子损毁严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13 04:19
  • 签到天数: 248 天

    [LV.8]合体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22:33:07 | 只看该作者
    飞翔的煎蛋面 发表于 2012-10-18 20:59
    这个廊桥也是灾后维修过的。必须佩服古人的智慧,都江堰在这次地震中损毁并不严重,倒是都江堰城区幸福大道 ...

    正所谓民风不古、世风日下,现代人急功近利之心态一览无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2-10-19 12:46:50 | 只看该作者
    都江堰我也去过,对廊桥的印象最深。都江堰整个城市很新,那里的水也很干净。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2-26 00:54 , Processed in 0.03914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