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施特勞斯學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這是一篇很長的文章,作者是阿爾弗雷多·托奇。我希望您可以在安靜的時候,慢慢地讀完。你就能知道在這個時代,我們對抗的是什麼。

「我還記得維克托·亞努科維奇被親歐盟的抗議者擊敗後下台的那天晚上,赫雷夏蒂克大街上旗幟飄揚的景象。
.
.
我想起朱利埃托·基耶薩(Giulietto Chiesa)在2015年說過的那句預言:「我們正處於一場戰爭的前夜,一場偉大的戰爭……我相信我們正處於巨大的危險之中。他們用納粹政變推翻了維克托·亞努科維奇……幾千萬烏克蘭人每天都被所有的電視台和所有最重要的報紙徹底欺騙。」

任何想了解地緣政治利益的人,都必須先了解是誰(幾十年來)一直掌控著美國的外交政策。我會推薦您閱讀羅伯托·佩基奧利(Roberto Pecchioli)的一篇關於施特勞斯學派——本雅明·那坦雅胡的堅定支持者——的文章。

以下是這篇文章中的一些重要段落:

「在全球範圍內,很少有人能像列奧·施特勞斯(1899-1973)那樣對當今世界產生如此大的影響。他是一位移民美國的猶太裔德國思想家。他的思想鮮為人知,他的教誨是新保守主義運動和強權政治的基礎。我們可以說,施特勞斯學說——是新型態的戰爭。

施特勞斯思想的轉折點在於他發現了——或者說重新發現——所謂的「沉默寫作」,這種寫作不想揭發真相,而是隱藏真相。

施特勞斯學派──一個規模雖小但非常強大的少數派──在西方掌權的世界裡,謊言是人民與寡頭政治、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關係的常態。

有些人誤認他們是一個教派,事實上,施特勞斯的第一批信徒是一個幾乎是秘密的圈子,由猶太裔年輕人組成。最神秘和秘傳的教義只為他們保留,像古代大師一樣,透過口耳相傳。

他灌輸弟子們「高尚謊言」的原則,認為為了更高的目標——權力——而說謊在道德上是正當的。

這種行為為了獲得權力而生,應用於受啟蒙者的公共活動,始於鼓動他的追隨者,起而反對那些反對他們的導師的教導。其目的是在地緣政治領域進行持續的鬥爭。

一個決心生存並行使權力意志的國家(施特勞斯的參考文獻之一就是尼采)必須永遠處於戰爭狀態。

幾十年來,這些雜亂無章的思想影響著美國的外交政策,並受到經濟、文化和保守「智庫」的影響。自蘇聯共產主義垮台以來,美國部署的整個地緣政治和混合戰爭架構都是由施特勞斯學派建立並主導的,他們在民主黨和共和黨政府中都擔任關鍵角色。

施特勞斯去世後,他的追隨者們團結一致,追隨民主黨參議員亨利「斯庫普」傑克森的腳步投身政壇。其中包括艾利歐特·艾布拉姆斯、保羅·沃爾福威茨和理查德·珀爾。後兩者最後擔任了政府的要職。

史特勞斯的圈子裡湧現了一批具有托洛茨基主義血統的知識分子(列夫·托洛茨基的不斷革命論,相當於持續不斷的政治鬥爭,隱喻了施特勞斯的永久戰爭),他們也是以色列人,這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們是一群對蘇聯以及共產黨充滿厭惡的年輕人,被美國軍工機構最具影響力的智庫蘭德公司帶入政界。這些前托洛斯基主義者從民主黨的合作者轉而投靠共和黨,成為所謂新保守主義的思想家。

當沃爾福威茨指控美國的敵人時,他提出了「先發制人戰爭」和「邪惡軸心」等概念。

到 1976 年,沃爾福威茨得出結論,孤立蘇聯是不夠的,而是必須消滅它。

新保守主義者成為與保留權力相關的工作小組和非政府組織的設計師,例如國家民主基金會 (NED) 和美國和平研究所 (USIP),其奧威爾式名稱是 - 美國和平研究所。

在喬治索羅斯的開放社會和億萬富翁的富有非政府組織的支持下,這兩個組織都參與了中國天安門廣場革命的嘗試、世界其他地區歷次「顏色革命」以及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舍維奇的罷黜和隨後的逮捕行動;參與了導致前蘇聯總統謝瓦爾德納澤下台並引發戰爭的格魯吉亞玫瑰革命。

2004 年烏克蘭發生橙色革命,尤先科被趕下台;2005 年吉爾吉斯斯坦發生鬱金香革命;2009年摩爾多瓦的反俄騷亂。新保守派、與中央情報局有關聯的非政府組織以​​及「慈善家」在2014年烏克蘭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施特勞斯派新保守主義者羅伯特·卡根(因憎恨特朗普的法西斯主義而轉成為民主黨人)的妻子維多利亞·紐蘭(Victoria Nuland)的行動。

即使不讀任何主流媒體報導的人都知道這些重大的事件。

沃爾福威茨於1992年起草了一份文件,呼籲加強美國的全球霸權,甚至對抗歐洲。沃爾福威茨的論點是,歐洲各國政府缺乏全球地緣政治視野(這的確是事實),因此美國帝國有權做出單邊決策。

羅伯特·卡根於2003年撰寫了一本公開反歐的書籍,並在頗具影響力的雜誌《外交事務》上發表了一篇重要文章,支持施行「美國仁慈的全球霸權」。

事實上,施特勞斯學派是迪克·錢尼和唐納德·倫斯斐等共和黨政府的支持者。

理查德·珀爾曾擔任波斯尼亞穆斯林總統伊澤特貝戈維奇的顧問,並與奧薩馬·本·賓拉登這個奇特人物進行交易。施特勞斯主義者和新保守主義者經常利用伊斯蘭主義來削弱俄羅斯的盟友,儘管他們堅定地信仰極端猶太復國主義。

1996年,珀爾曾以此為名建議消滅亞西爾·阿拉法特,發動伊拉克戰爭(這場戰爭在幾年後爆發),並將巴勒斯坦人驅逐到伊拉克領土。

在雙子星世貿大樓恐怖攻擊事件後,沃爾福威茨啟發了「沙漠風暴行動」,而特別計劃辦公室的新保守主義者則是薩達姆·侯賽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戰爭宣傳的策劃者。

他們所做的只是運用史特勞斯的「高貴謊言」策略,並發展出被稱為「倫斯斐-塞布羅夫斯基主義」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理論。這些要點至關重要:美國必須從發展中國家獲得低成本的資源;而透過常規殖民戰爭來征服並徹底統治一個國家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成本以及代價過高。因此,武裝衝突必然會延長為一場「無休止的戰爭」,讓失敗國家繼續留在戰場上,例如格達費之後的利比亞。美國必須透過組織或傀儡政府來推動或挑起戰爭,並盡可能延長戰爭(例如阿富汗、伊拉克或敘利亞)。

一旦該國沒有國家主體可以進行談判的情況下,資源開採(也就是偷竊)就容易得多。

儘管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最終失敗迫使施特勞斯學派改變其策略,但其整體策略仍是煽風點火,以維持地緣政治可以得到穩定的利益。

從這個角度來看,施特勞斯學派對烏克蘭戰爭的判斷發生了變化,這場衝突最終是地區性的,並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

在史特勞斯學派的設想中,面對綠色宣傳和歐洲殖民地的利益,美國寡頭集團試圖與俄羅斯達成一項具有反歐洲功能的地下協議也就不足為奇了,其結果是,歐洲不再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這些天然氣可以銷往其他地方),而是轉而依賴美國的頁岩氣。施特勞斯式的虛偽——透過欺騙民眾來行使權力——是一般民眾所不知道的「大政治」形式之一。

如今,世界正因施特勞斯學派的政策而岌岌可危。他們透過欺騙手段,將責任推卸給俄羅斯人、巴勒斯坦人,或任何反對這個權力集團在世界範圍內的利益(與掌管貨幣發行和宏觀經濟政策的金融權力息息相關!)的人。

有人寫道,烏克蘭有30萬士兵陣亡。看著哈爾科夫公墓裡一排排墳墓,每一座墳墓上都刻著自己的照片和國旗。這個冷漠的數字展現出的故事,則是由個人、家庭悲劇、戰爭遺孀和孤兒組成。

對我——一個堅定的和平主義者——來說,所有這些年輕人都為一場聲望之戰、一場「霸權之戰」而犧牲,這是令人無法容忍的,這場戰爭是卑鄙的戰爭等級制度中最令人憎惡的,也是伯特蘭·羅素最痛恨的。

但他們卻稱之為「民主」。

生命——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複製的,與之前和之後的數十億人的生命都不同。這是存在的真正奇蹟,卻被低估了,它使每一個生命──即使對我這個無神論者來說──都顯得神聖。

我不相信人類正義,尤其是在我們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時代。

我確信維多利亞·紐蘭永遠不會被審判。歷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無論如何,都會以他們自己的方式書寫。因此,納粹戰犯斯捷潘·班德拉在1959年死在自己的床上而不是紐倫堡。

在哈爾科夫的墓地裡,兩位女士用烏克蘭語簡單地交談了幾句:「我們的國家還剩下什麼?」 「他們都死了。」

北風呼嘯,旗幟飄揚。雪花的形狀如同華麗的水晶。烏克蘭連一朵花都沒有了:它們都在這裡了,在這些為了美利堅帝國的榮耀而犧牲的男孩們的墳墓上。

所有的花都去哪了?

很久以前。所有的花都去哪了?很久以前,所有的花都去哪了?姑娘們把它們都摘了。

年輕姑娘們 他們都嫁了。

年輕男人們 他們都穿著制服。

士兵 他們都去了墓園。

墓園 他們都開滿了鮮花。

花 年輕的姑娘們 他們都摘了。」

(皮特·西格)

以上這篇文章,譯自阿爾弗雷多·托奇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2: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27 | 只看该作者
列奧·施特勞斯

列奧·施特勞斯(英語:Leo Strauss,1899年9月20日—1973年10月18日)是一位德裔美國政治哲學家,專事古典哲學研究。他生涯中的大部分是芝加哥大學的政治科學教授,在那裡他教授了幾代投入的學生,也出版了十五本書。

自他死後,他開始被認為是美國保守主義的一個思想淵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 ... O95xYfO3tPmAzP-PaF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28 | 只看该作者
關於施特勞斯,2023年追源美以關係時碰上以下文章(節錄):

甘陽 : 政治哲人施特勞斯
2023-03-15
(節錄)

本文為列奧·史特勞斯:《自然權利與歷史》,彭剛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年版,前言部分。

一、引言
無論從思想學術的意義上講,還是從社會政治的影響上看,列奧·施特勞斯及其創立的政治哲學學派都是當代西方最奇特的一個現象:

表現在其學術影響和政治影響的不對稱上,亦即施特勞斯學派對當代西方學術界的影響歷來甚小,而對美國政界的影響卻似乎甚大。

為施特勞斯學派的治學方式:

長期以來相當自覺地抱持一種孤芳自賞、獨往獨來的態勢,而與幾乎所有當代西方學術都格格不入。

施特勞斯本人幾乎從不引用任何當代西方學術成果,在他眼裡幾乎所有當代西方學術都早已誤入歧途而積重難返。從施特勞斯的視野看,無論是各種各樣的當代自由主義,還是各種各樣的當代左翼學術,說到底都歸屬同一陣營,即他們都是堅信現代必然勝於古代、而未來必然勝於現在的“現代人”或“進步人”,都屬於施特勞斯所謂“現代民主的官方高級祭司”,從而不可能真正切入他認為最重大的時代問題即「現代性的危機」和「西方文明的危機」。

施特勞斯堅持必須從西方古典的視野來全面批判審視西方現代性和自由主義。在他看來歐洲十七至十八世紀的那場著名的「古今之爭」或「古典人與現代人之爭」雖然表面上以「現代人」的全面勝利為結果,但這爭論並未真正結束,因為西方現代性的正當性究竟何在,西方現代性究竟把西方文明引到何處去,都是根本尚未澄清而且變得越來越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

他認為:

雖然對西方現代性的批判幾乎伴隨現代性本身而來,但從盧梭發端一直到尼采和海德格爾及其後現代徒子徒孫的現代性批判實際都是從西方現代性的方向上來批判西方現代性,因此其結果實際上都是進一步推進現代性,從而進一步暴露“現代性的危機”和“西方文明的危機”。

由此強調 :

對西方現代性的真正批判必須具有一個不同於現代性的基地, 對自由主義的批判必須首先獲得一個“超越自由主義的視野”。這個基地或視野在他看來就是西方古典思想,特別是他所謂「柏拉圖-法拉比-邁蒙尼德政治哲學」的視野。

*****
但不可思議的是,從八十年代後期以來,施特勞斯這樣一種對西方現代性和自由主義傳統進行最徹底批判的政治哲學,突然被美國主流媒體說成已經成為華盛頓的官方政治哲學,特別是成了美國共和黨高層的政治理念。

尤其在1994年共和黨一舉結束美國國會被民主黨把持長達六十年的格局,取得在參、眾兩院都成為多數黨的歷史性勝利時,美國主要媒體如《紐時》、《時代》、 《新聞周刊》、《新共和周刊》以及《紐時雜誌》等在驚呼美國政治大地震時都指稱當時已經去世二十年的施特勞斯是“共和黨革命的教父”,認為這位原芝加哥大學政治哲學家是「當今美國政治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不可否認,施特勞斯的學生或學生的學生確實大量進入美國聯邦政府的各重要決策部門,而且實際上並不限於共和黨。在政界地位較高的包括目前小布希政府的首席全球戰略家、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維茲(Paul Wolfowitz),共和黨軍師小克利斯托(William Kristol),但也包括柯林頓的政治顧問、自由主義派政治哲學家蓋爾斯頓(William Galston)等。

1999年施特勞斯誕辰百年,其弟子們出版紀念文集,書名題為《施特勞斯、施特勞斯派、與美國政教體制》,似乎也有意突出施特勞斯對美國政治的影響。而在此之前,自由派學者更出版有《史特勞斯與美國右派》,將史特勞斯與美國右翼政治直接掛鉤。所有這些,都免於造成一種印象,似乎施特勞斯的主要關切不是古典西方政治哲學倒是美國政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28 | 只看该作者
indy 发表于 2025-7-4 12:28
關於施特勞斯,2023年追源美以關係時碰上以下文章(節錄):

甘陽 : 政治哲人施特勞斯

...由於這種「歷史觀念」已經如此地深入人心,施特勞斯認為現代人常常忘了「好與壞」的標準本應邏輯地先於「進步與倒退」的標準 :

只有先有「好壞」的標準才有可能判斷某一歷史變革究竟是人類的進步還是人類的敗壞。

但「歷史觀念」的興起實際上卻使現代人已經本末倒置 把“好”的標準等同於就是“新”,由此現代性的邏輯就是:

新的就是好的,最新的就是最好的,因此青年必然勝於老年,而創新必然勝於守舊。

在這樣一種強勁「歷史觀念」的推動下,現代性必然地具有一種不斷由「青年反對老年」、不斷由今天反對昨天的性格、從而現代性的本質必然地就是「不斷革命」。

在這樣一種萬物皆流,一切俱變,事事只問新潮與否,人人標榜與時俱進的世界上,是否還有任何獨立於這種流變的「好壞」標準、「對錯」標準、「善惡」標準、「是非」標準、「正義」與否的標準?

還是善惡對錯、是非好壞的標準都是隨「歷史」而改變而反覆無常?

如果如此,人間是否還有任何彌足珍貴值得世人常存於心甚至千秋萬代為人景仰的永恆之事、永恆之人、永恆之業?這就是史特勞斯五十年前出版的成名作《自然正義與歷史》(Natural Right and History, 1953)所提出的中心問題。

全書的基本思想實際上就是論證,17世紀以來西方現代「自然權利」或「天賦權利」說及其帶來的「歷史觀念」的興起,導致了西方古典的「自然正義」或「自然法」( Natural Law)的衰亡。即「歷史觀念」顛覆了「自然正義」或「自然正確」的觀念。

史特勞斯認為,西方現代性及其「歷史觀念」的發展最終導致「徹底的歷史主義」 (即徹底的虛無主義),亦即根本否認世界上還有可能存在任何「好壞」、「對錯」、「善惡」、「是非」的標準,同時這種「歷史觀念」導致似乎人間再沒有任何永恆之事,因為一切都轉瞬即逝,一切都當下消解。

這種「歷史觀念」因此無情地沖刷著人心原有的深度、厚度和濃度,導致人類生活日益平面化、稀釋化和空洞化。這就是施特勞斯所謂的「西方文明的危機」和「現代性的危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29 | 只看该作者
indy 发表于 2025-7-4 12:28
...由於這種「歷史觀念」已經如此地深入人心,施特勞斯認為現代人常常忘了「好與壞」的標準本應邏輯地先 ...

...自由主義政治哲學家的蓋爾斯頓教授的《康德與歷史的問題》來簡略說明何為西方現代性意義上的“歷史觀念”以及為什麼“歷史觀念」導致虛無主義。

蓋爾斯頓指出,西方現代的「歷史觀念」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進步觀念」的提出,
第二階段是「歷史觀念」的提出,
而第三階段則是走向所謂「歷史主義」(historicism)。

第一階段
所謂“進步觀念”的興起是在馬基亞維裡開端的反叛古代以後,培根等早期啟蒙哲學家的樂觀主義的“歷史”觀念,他們堅信一旦現代人徹底地掙脫“古人”的思想枷鎖以後就能走上人類無限「進步」的大道,尤其相信「科學技術的進步」必然會給人類必然會為人類帶來福祉和光明。

第二階段
"歷史觀念" 就是承認盧梭所言科技進步和現代的進展將伴隨著人類的災難,但康德認為「歷史」作為一個總體過程必然地甚至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地走向自己的終點,這個終點就是人類的「目的王國」即自由王國。這是因為康德哲學將「自然」(必然)與「道德」(自由)分離,因此康德的「道德」即自由的實現就必須在「歷史」中來完成,但這「歷史」的進展並不是由人的道德行為來實現,而是由「天意」借用邪惡和暴力來促成,但最後的結果則是根除邪惡和暴力。

第三階段
“歷史觀念”的破產,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歐洲沒有人再相信康德黑格爾馬克思的這種“總體歷史”,隨之出現的是存在主義的“歷史主義”觀念,即認為歷史根本沒有方向,更沒有目標,甚至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歷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29 | 只看该作者
indy 发表于 2025-7-4 12:29
...自由主義政治哲學家的蓋爾斯頓教授的《康德與歷史的問題》來簡略說明何為西方現代性意義上的“歷史觀 ...

...史特勞斯認為海德格的最大貢獻恰恰在於他以徹底的“知性真誠”第一個指出在現代性下“倫理是不可能的”,從而以最大的勇氣面對一個基本“事實”即西方現代性的底下是一個虛無主義「深淵」(abyss),而其他人如新康德主義文化哲學家卡西爾卻不敢面對這一「事實」。

他一再強調,從馬基亞維裡、霍布士、洛克、盧梭、康德、黑格爾、馬克思、一直到尼采、海德格爾,所有這些現代思想巨人實際上都是“共謀者”,亦即他們都在參與同一個偉大事業即“現代性的籌劃”,不管他們之間有多少分歧,但在“籌劃現代性”這一總方向上他們是完全一致的。

共同點:  在於他們都具有最徹底的「知性真誠」。

正是這種徹底的「知性真誠」使他們日益深刻地展開現代性的邏輯,從而日益暴露出現代性的最大問題即虛無主義,由此現代性的最大反諷就在於:

「理性發展得越高,虛無主義也就發展得越深,我們就越無法成為社會的忠誠成員」(the more we cultivate reason, the more we cultivate nihilism, the less are we able to be loyal members of society)。

史特勞斯從三十年代開始就認為,現代性最深刻的問題就是這一所謂「知性真誠」(intellectualprobity)或「哲學自由」的問題。

在史特勞斯看來,西方現代性的「歷史觀念」發展到海德格的「時間」概念,正是墮入了最徹底的虛無主義,因為如果一切都只是由「命運」決定的無法把握的“綻出時刻”,那麼人的一切選擇就都只能是“盲目的選擇”,人被免除了選擇善惡與是非、好壞與對錯的責任,因此“我們不可能再作為有責任的存在者而生活”,這表明“虛無主義的不可避免的實踐結果就是盲目的蒙昧主義(fanatical obscurantism)”。

史特勞斯強調重要的是要透徹理解「現代性」的基本性格和方向,才能真正了解為什麼現代性的運動會從「第一次浪潮」(馬基亞維裡、霍布士、洛克等)推進到「第二波」(盧梭、康德和黑格爾、馬克思),又從第二波推進到「第三波」(尼采和海德格)。

整個學派的基本取向或可用施特勞斯的兩句名言概括:

「現代人與古代人之爭這段公案必須重新開審;換言之,我們必須學會嚴肅而不帶偏見地考慮這種可能性:斯威夫特當年把現代世界比作小人國,而把古典世界比作巨人國,他是對的。

“徹底質疑近三、四百年來的西方思想學說是一切智慧追求的起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29 | 只看该作者
indy 发表于 2025-7-4 12:29
...史特勞斯認為海德格的最大貢獻恰恰在於他以徹底的“知性真誠”第一個指出在現代性下“倫理是不可能的 ...

...史特勞斯原本植根於歐洲思想特別是尼采-海德格傳統的「古今之爭」問題意識,對其美國弟子產生的一個深刻衝擊是促使他們重新思考美國文明與現代性的關係究竟是什麼?

這些美國弟子以後逐漸分成兩派,一派認為「美國政治就其最好的方面而言體現了一種實踐的智慧(practical wisdom),這種智慧更多地來自於古老的傳統,而非來自洛克”,亦即認為美國較多繼承了西方古典傳統而較少受西方現代性的影響;

另一派則是以布魯姆為首的主流施特勞斯派,強調美國政教體制從一開始就建立在西方現代性的基礎上,亦即建立在施特勞斯所謂「低俗而穩固的基礎上」(low and solid ground)。

儘管有這種分歧,兩派實際上一致認為西方現代性的弊病必須由西方古典政治哲學來矯正。

早期施特勞斯學派圈子中因此實際有一個非明言的等級,即研究古典的高於研究現代的,研究歐洲和早期現代思想(馬基亞維裡、霍布士、盧梭等)又高於研究美國和當代的。

早期施特勞斯弟子實際上較少有人專攻美國政治,比較例外的是專治美國開國時期「聯邦黨人」思想的戴孟德(Martin Diamond)和專治「反聯邦黨人」思想的斯多林( Herbert Stroring),以及研究美國憲法的伯恩斯(Walter Berns)等。

史特勞斯強調「政治哲學本質上不是一門學院職業」──「政治哲學」既不是一門學科,也不是一個專業,而是從史特勞斯強調的「危機意識」出發(現代性的危機、西方文明的危機、當代美國的危機),把整個西方文明當作研究對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30 | 只看该作者
indy 发表于 2025-7-4 12:29
...史特勞斯原本植根於歐洲思想特別是尼采-海德格傳統的「古今之爭」問題意識,對其美國弟子產生的一個 ...

...史特勞斯、自由主義、後現代

就美國主流政治哲學領域而言,在羅爾斯1971年發表《正義論》後的最初階段,爭論大多都圍繞著「差異原則」 : 主要是在與經濟和分配領域有關的理論問題。

但80年代中期以後,經濟和分配領域的討論基本上淡出,主流政治哲學領域的所有辯論幾乎完全轉到了所謂道德文化問題上。

轉移與美國政治和意識形態論爭的發展有相當直接的關係。

從某種意義上,以羅爾斯為代表的美國自由主義:

第一要維護美國新政自由主義傳統,從而論證國家幹預經濟生活的合理根據。

第二他們作為對六十年代以來種族、性別、文化問題上所謂「文化多元化」的支持者,則強烈論證國家不能幹預道德宗教文化領域。
簡言之,「國家」要在經濟上進行合理幹預,而在道德文化上絕對「中立」。

當代美國保守主義最初為對六十年代社會動盪反彈而發展起來的“道德文化保守派”,但以後在共和黨政治下則與“市場放任主義”結合在一起,兩者相當矛盾。

因此共和黨內部政治的問題歷來是如何將所謂「道德文化保守派」和「經濟保守派」(實為經濟自由放任派)調和起來。

美國保守主義迄今沒有能產生一種理論,甚至沒有人作過努力,從理論上將「市場自由放任」和「道德文化保守」調和起來,這兩者因此只有政治策略上的調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30 | 只看该作者
indy 发表于 2025-7-4 12:30
...史特勞斯、自由主義、後現代

就美國主流政治哲學領域而言,在羅爾斯1971年發表《正義論》後的最初階 ...

...政治哲學

史特勞斯「政治哲學」的前提就是:

如果這種「全球普世一體化國家」是可能的,那麼「政治哲學」就是不可能的。他因此曾將他的全部思想或他認為的「古典政治哲學」的全部思想以最簡潔的方式表述如下:

1.「普世一體化國家」(the universal and homogeneous state)是不可能的;
2、因此任何政治社會都是特殊的,都是「封閉的社會」(a closed society)即柏拉圖意義上的自然洞穴;
3、任何曾經存在過的政治社會或任何將來會出現的“政治社會”都必然立足於該社會一套特殊而根本的“意見”,這種“意見”不能被“知識”所取代,因此任何政治社會都必然是特殊的、特殊主義的社會;
4、 政治社會這種立足於「意見」的特性因此對「哲人」的公共言論和寫作強加了責任(如果普世理性社會是可能的,這種責任就是不必要的了);
5.哲人的寫作因此需要一種特定的寫作藝術(「俗白與隱諱的寫作」)。

施特勞斯對"哲學與政治"的根本看法:

"不成熟的哲學”往往好標榜如何愛“哲學”,如何鄙視“政治”或“人間事”。

成熟的哲學 (即政治哲學) : 「轉向成熟地關心政治和道德事務、關心人事和人」。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 ... qNdjBNLLGc0UiLDv09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30 | 只看该作者
indy 发表于 2025-7-4 12:30
...政治哲學

史特勞斯「政治哲學」的前提就是:

....他們是個人,都是猶太人,但絕不代表美國猶太人或世界各地的猶太社群。

他們是由德國哲學家列奧·史特勞斯創立的,施特勞斯在納粹主義興起期間避難到美國,並成為芝加哥大學的哲學教授。

根據許多記載,他組建了一小群忠實的學生,並對其進行口頭指導。對此沒有任何書面記錄。

他向他們解釋說,猶太人不成為新種族滅絕受害者的唯一方法就是建立自己的獨裁政權。他稱他們為重裝步兵(Hoplites)(斯巴達的士兵),並派他們來擾亂對手的宮廷。

最後,他教導他們謹慎行事,並讚揚「高尚的謊言」。儘管他於 1973 年去世,但他的學生聯誼會仍在繼續。

半個世紀前的1972 年,施特勞斯派開始組成一個政治團體。

查德·珀爾和保羅·沃爾福威茨。

他們與一群托洛茨基派記者(也是猶太人)密切合作,他們在紐約城市學院相識並編輯了《評論》雜誌。

這兩個組織都與中央情報局有著密切的聯繫,而且,由於珀爾的岳父阿爾伯特·沃爾施泰特(美國軍事戰略家),他們也與蘭德公司(軍工聯合體的智囊團)有著密切的聯繫。這些年輕人中的許多人通婚,直到形成一個大約 100 人的緊湊團體。

他們在水門事件危機(1974年)期間共同起草並通過了“傑克遜-瓦尼克修正案”,迫使蘇聯在經濟制裁的痛苦下允許其猶太人移民到以色列。這是他們的建國之舉。

1976 年,保羅·沃爾福威茨 是「B 組」的設計者之一,受傑拉爾德·福特總統委託評估蘇聯的威脅。他發表了一份瘋狂的報告,指責蘇聯準備接管「全球霸權」。冷戰改變了性質:它不再是孤立(遏制)蘇聯的問題,而是必須停止它以拯救「自由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31 | 只看该作者
indy 发表于 2025-7-4 12:30
....他們是個人,都是猶太人,但絕不代表美國猶太人或世界各地的猶太社群。

他們是由德國哲學家列奧·史 ...

...施特勞斯派和紐約知識分子都屬於左翼,他們為右翼總統雷根服務。
重要的是要了解這些團體既不是真正的左翼也不是真正的右翼。有些成員已經五次從民主黨轉入共和黨,然後又轉回來。對他們來說重要的是滲透權力,無論意識形態如何。

艾利歐特·艾布拉姆斯成為國務卿助理。

他在危地馬拉領導了一項行動,讓一位獨裁者掌權,並與以色列摩薩德官員一起試驗如何為瑪雅印第安人建立儲備,以便最終在以色列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做同樣的事情(瑪雅抵抗運動為里戈貝塔·門楚贏得了她的支持)。

接著艾布拉姆斯繼續在薩爾瓦多進行勒索,最後在尼加拉瓜透過伊朗門事件勒索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

就紐約知識分子而言,現在被稱為“新保守派”,他們創建了國家民主基金會(NED)和美國和平研究所,這是一個組織了許多顏色革命的機制,首先是中國的未遂政變。

喬治·H·布希(父親)任期結束時,時任國防部三號人物的保羅·沃爾福威茨基於一個強烈的想法起草了一份文件:

蘇聯解體後,美國必須防止新競爭對手的出現,首先是歐盟。

他最後主張採取單方面行動的可能性,即結束聯合國的協調行動。

沃爾福威茨無疑是「沙漠風暴」的設計者,這場摧毀伊拉克的行動讓美國改變了遊戲規則,組織了一個單邊世界。正是在這個時期,施特勞斯主義者重視「政權更迭」和「促進民主」的概念。

加里·施密特、艾布拉姆·舒爾斯基和保羅·沃爾福威茨透過情報研究聯盟情報改革工作小組進入美國情報界。

他們批評其他政府與美國政府的想法相同的假設。然後他們批評情報部門缺乏政治領導,導致情報部門陷入不重要的問題,而不是專注於根本問題。

將情報政治化是沃爾福威茨已經對B 小組所做的事情,也是他在2002 年對特別計劃辦公室所做的事情,為針對伊拉克和伊朗的新戰爭發明了論點(列奧·施特勞斯的「高尚謊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31 | 只看该作者
indy 发表于 2025-7-4 12:31
...施特勞斯派和紐約知識分子都屬於左翼,他們為右翼總統雷根服務。
重要的是要了解這些團體既不是真正的 ...

...史特勞斯派在比爾·柯林頓任期內被趕下台。

隨後他們進入華盛頓智囊團。

1992年,威廉·克里斯托爾和羅伯特·卡根(維多利亞·紐蘭的丈夫,在之前的文章中被廣泛引用)在《外交事務》上發表文章,痛斥克林頓總統膽怯的外交政策,呼籲恢復「仁慈的全球霸權」。

隔年,他們在美國企業研究所創立了新美國世紀計畫(PNAC)。加里·施密特、艾布拉姆·舒爾斯基和保羅·沃爾福威茨是成員。

列奧·施特勞斯的所有非猶太崇拜者,包括新教徒弗朗西斯·福山(《歷史的終結》的作者),立即加入了他們的行列。

1994 年,現在是軍火商的理查德·珀爾(Richard Perle,又名“黑暗王子”)成為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總統、前納粹分子阿里賈·伊澤特貝戈維奇的顧問。

正是他從阿富汗帶來了烏薩馬·本·拉登和他的阿拉伯軍團(基地組織的前身)來保衛國家。珀爾甚至是巴黎簽署代頓協議時波斯尼亞代表團的成員。

1996 年,PNAC 成員(包括理查德·珀爾(Richard Perle)、道格拉斯·費斯(Douglas Feith) 和戴維·沃姆瑟(David Wurmser))在高級戰略與政治研究所(IASPS) 為以色列新總理本傑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 撰寫了一份研究報告。

這份報告主張消滅亞西爾·阿拉法特、吞併巴勒斯坦領土、對伊拉克發動戰爭以及將巴勒斯坦人轉移到那裡。

它不僅受到列奧·施特勞斯政治理論的啟發,還受到他的朋友澤夫·雅博廷斯基(Ze'ev Jabotinsky)的政治理論的啟發,澤夫·雅博廷斯基是“修正主義猶太復國主義」的創始人,內塔尼亞胡的父親是其私人秘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31 | 只看该作者
indy 发表于 2025-7-4 12:31
...史特勞斯派在比爾·柯林頓任期內被趕下台。

隨後他們進入華盛頓智囊團。

...PNAC 為喬治·W·布希(其子)的競選籌集資金,並在他當選前發表了著名的報告《重建美國的國防》。它呼籲一場類似珍珠港事件的災難,將美國人民捲入一場爭奪全球霸權的戰爭中。這正是 PNAC 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在 2001 年 9 月 11 日所說的話。

由於9/11 襲擊,理查德·珀爾(Richard Perle) 和保羅·沃爾福威茨(Paul Wolfowitz) 將海軍上將阿瑟·塞布羅夫斯基(Arthur Cebrowski) 置於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Donald Rumsfeld) 的陰影之下。

他扮演的角色可與冷戰時期的阿爾伯特·沃爾施泰特相媲美。
他強加了「無止盡的戰爭」戰略:

美國武裝部隊不應該再贏得任何戰爭,而應該發動許多戰爭,並儘可能長時間地持續下去。目的是摧毀目標國家的所有政治結構,以摧毀這些人口並剝奪他們抵禦美國的任何手段;這項戰略已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葉門實施了二十年。

施特勞斯派和修正主義猶太復國主義者之間的聯盟是在2003 年耶路撒冷舉行的一次重要會議上結成的,不幸的是,以色列各方政治人物都認為他們應該參加這次會議。

因此,維多利亞·紐蘭(羅伯特·卡根的妻子,時任駐北約大使)2006年介入並宣布黎巴嫩停火,讓戰敗的以色列軍隊不再受到真主黨的追擊也就不足為奇了。

有些人,例如伯納德·路易斯,曾與所有三個團體——施特勞斯派、新保守派和修正主義猶太復國主義者——合作過。

他曾是英國情報官員,擁有美國和以色列公民身份,是本傑明·內塔尼亞胡的顧問和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

路易斯在其職業生涯中途曾保證伊斯蘭教與恐怖主義不相容,而且阿拉伯恐怖分子實際上是蘇聯特工,但後來改變了主意,並以同樣的沉著態度保證該宗教宣揚恐怖主義。

他為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明了「文明衝突」戰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32 | 只看该作者
indy 发表于 2025-7-4 12:31
...PNAC 為喬治·W·布希(其子)的競選籌集資金,並在他當選前發表了著名的報告《重建美國的國防》。它 ...

...這個想法是利用文化差異來動員穆斯林反對東正教,這一概念由他在理事會的助手塞繆爾亨廷頓推廣,但亨廷頓並沒有將其視為一種策略,而是將其視為一種必須反擊的必然性。

亨廷頓的職業生涯始於種族隔離時代南非特勤局的顧問,後來寫了一本書《士兵與國家》了解國家安全需求。

伊拉克被摧毀後,施特勞斯派成為各種爭議的對象。每個人都感到驚訝的是,這樣一個由新保守派記者支持的小團體竟然能夠在沒有成為公開辯論主題的情況下獲得如此權威。

美國國會任命了一個伊拉克研究小組(即所謂的「貝克漢密爾頓委員會」)來評估其政策。它譴責了拉姆斯菲爾德/塞布羅夫斯基的策略,但沒有點名,並對它造成的數十萬人死亡表示遺憾。但拉姆斯菲爾德辭職了,五角大廈無情地採納這項戰略,但從未正式採用。

在歐巴馬政府中,施特勞斯派進入了副總統拜登的內閣。

他的國家安全顧問雅各布·沙利文在組織針對利比亞、敘利亞和緬甸的行動中發揮了核心作用,而他的另一位顧問安東尼·布林肯則專注於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正是他領導了與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談判,導致總統內賈德團隊的主要成員被捕併入獄,以換取核協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32 | 只看该作者
indy 发表于 2025-7-4 12:32
...這個想法是利用文化差異來動員穆斯林反對東正教,這一概念由他在理事會的助手塞繆爾亨廷頓推廣,但亨 ...

...2014年基輔的政權更迭是由施特勞斯派所組織的。

副總統拜登對此堅定不移。

維多利亞·紐蘭前來支持右翼的新納粹分子,並監督邁丹廣場的以色列「三角洲」突擊隊。

一次電話攔截顯示,她希望按照 1992 年沃爾福威茨報告的傳統「操歐盟」(原文如此)。但歐盟領導人並不理解,只是微弱地提出抗議。

「傑克」·沙利文和安東尼·布林肯不顧國務卿約翰·克里的反對,將副總統拜登的兒子亨特任命為主要天然氣公司之一布里斯馬控股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不幸的是,亨特·拜登只是一個癮君子,他會充當一個以烏克蘭人民為代價的巨大騙局的幌子。他將在阿莫斯·霍克斯坦的監督下任命他的幾位吸毒者朋友成為各個公司的負責人,並掠奪烏克蘭的天然氣。這些人被弗拉基米爾·普丁總統稱為「吸毒者集團」。

沙利文和布林肯依賴黑手黨教父伊霍爾·科洛莫伊斯基(Ihor Kolomoysky),他是全國第三大富翁。儘管他是猶太人,但他資助了右翼的重量級人物,這是一個為北約工作的新納粹組織,並在「政權更迭」期間在邁丹廣場進行了戰鬥。

科洛莫伊斯基利用他的關係在歐洲猶太社區內掌權,但他的同宗教徒叛亂並將他逐出國際協會。然而,他設法讓右翼部門負責人德米特羅·亞羅什(Dmytro Yarosh)被任命為烏克蘭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副秘書,並任命自己為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州長。兩人很快就被解除任何政治職位。普丁總統稱他們為「新納粹集團」。

2017 年,安東尼·布林肯 (Antony Blinken) 創立了 WestExec Advisors,這是一家顧問公司,匯集了前奧巴馬政府高級官員和許多施特勞斯主義者。該公司的業務極為低調。它利用員工的政治關係來賺錢;在其他地方都會被稱為腐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33 | 只看该作者
indy 发表于 2025-7-4 12:32
...2014年基輔的政權更迭是由施特勞斯派所組織的。

副總統拜登對此堅定不移。

...施特勞斯派還是一如既往

自從喬·拜登重返白宮並擔任美國總統以來,施特勞斯派就一直在掌控局面。 「傑克」沙利文是國家安全顧問,安東尼·布林肯是國務卿,維多利亞·紐蘭在他身邊。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報導的那樣,她於 2021 年 10 月前往莫斯科,並威脅稱,如果俄羅斯不遵守規定,將摧毀俄羅斯經濟。這是當前危機的開始。

副國務卿努蘭復活了德米特羅·亞羅什,並將他強加給總統澤林斯基,一位受伊霍爾·科洛莫伊斯基保護的電視演員。

2021年11月2日,他任命他為陸軍總長瓦萊裡·扎盧日尼將軍的特別顧問。後者是真正的民主主義者,起初反抗,最後接受。

當媒體詢問這對令人驚嘆的二人組時,他拒絕回答,並提到了國家安全問題。亞羅什全力支持「白色元首」安德烈·比列茨基上校和他的亞速營。該黨衛軍帝國師的複製品自 2021 年夏季以來一直由來自黑水公司的美國僱傭兵擔任人員。

在確定了施特勞斯派之後,我們必須承認俄羅斯的野心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可取的。

要使世界擺脫施特勞斯主義者,就必須公正對待他們造成的數百萬人或更多的死亡,並拯救那些即將被他們殺害的人。這次對烏克蘭的干預是否是正確的方式還有待觀察。

無論如何,如果當前事件的責任在於施特勞斯派,那麼所有讓他們毫不退縮地行動的人也有責任。

首先是德國和法國,它們七年前簽署了《明斯克協議》,但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來確保這些協議的實施;然後是大約五十個國家簽署了歐安組織聲明,禁止北約將其領土延伸到奧得河-尼斯線以東,什麼也沒做。只有剛擺脫修正主義猶太復國主義者的以色列對這些事件表達了微妙的立場。

這是這場危機的教訓之一:

民主治理的人民應對其領導人長期做出的、並在權力更迭後維持的決定負責。

https://www.voltairenet.org/arti ... cq02wuv1nZ--WI9Orz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33 | 只看该作者
indy 发表于 2025-7-4 12:33
...施特勞斯派還是一如既往

自從喬·拜登重返白宮並擔任美國總統以來,施特勞斯派就一直在掌控局面。 「 ...

以上是關於施特勞斯學派、美以關係的參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1:34 | 只看该作者
indy 发表于 2025-7-4 12:33
以上是關於施特勞斯學派、美以關係的參考。

將以上結合:

施特勞斯派:

半個世紀前的1972 年,施特勞斯派開始組成一個政治團體。

查德·珀爾和保羅·沃爾福威茨。

他們與一群托洛茨基派記者(也是猶太人)密切合作,他們在紐約城市學院相識並編輯了《評論》雜誌。

這兩個組織都與中央情報局有著密切的聯繫,而且,由於珀爾的岳父阿爾伯特·沃爾施泰特(美國軍事戰略家),他們也與蘭德公司(軍工聯合體的智囊團)有著密切的聯繫。這些年輕人中的許多人通婚,直到形成一個大約 100 人的緊湊團體。

然後就是:

俄烏:2022年2月24日  普丁的講話:

這次特別行動是俄羅斯對「那些渴望統治世界的人」以及將北約基礎設施推進到俄羅斯家門口的人做出反應的開始。

他總結了北約如何在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摧毀了南斯拉夫,甚至在1999年轟炸了貝爾格萊德。

俄羅斯並不是對烏克蘭人民發動戰爭,而是對美國勢力範圍內的一小部分人發動戰爭,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烏克蘭,也就是施特勞斯派。它成立於半個世紀前,在美國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在拉丁美洲和中東犯下了驚人的罪行。這是他們的故事。

中東局勢:

1996 年,PNAC 成員(包括理查德·珀爾(Richard Perle)、道格拉斯·費斯(Douglas Feith) 和戴維·沃姆瑟(David Wurmser))在高級戰略與政治研究所(IASPS) 為以色列新總理本傑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 撰寫了一份研究報告。

這份報告主張消滅亞西爾·阿拉法特、吞併巴勒斯坦領土、對伊拉克發動戰爭以及將巴勒斯坦人轉移到那裡。

它不僅受到列奧·施特勞斯政治理論的啟發,還受到他的朋友澤夫·雅博廷斯基(Ze'ev Jabotinsky)的政治理論的啟發,澤夫·雅博廷斯基是“修正主義猶太復國主義」的創始人,內塔尼亞胡的父親是其私人秘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6 11:30 , Processed in 0.03810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