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8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我的2023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2-25 00:1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2-24 10:36 编辑

观网的命题作文。

=====================

2023年对我是挺特别的一年。

2022年下半年退休了,2023年是退休后 “自由身”的完整第一年。其实一退休后,马上就有人“抓”我回去干活,在家帮他们写报告就行。但干着干着,还是婉拒了。外快诚可贵,人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在2023年里,春夏紧接着回上海两次,在上海加起来呆了4个月,离开上海后就没有过这样长时间呆在上海。过去总是来去匆匆,这次呆了很长时间,找回一点上海人的感觉,久违了的感受。

本来每年春秋回上海两次,但三年疫情打断了。老妈一直催问,你什么时候回来?跟她解释了无穷遍,自己都觉得像打滑的老唱机了。

一月时,国家开放探亲签证,赶紧申请。但开放是逐步的,有很严格的数量限制,还不让直接到签证处去排队,只能网上预约。每天早上一到点,几秒钟里,当天名额全部抢光。连抢几天,学乖了,事先把电子表格里所有内容都填好,然后掐着时间点递交,赶紧抢预约时间,再递交,一气呵成,所有步骤必须在2-3秒内完成。最后,终于被我抢到一个预约名额,但是一个半月后的。

没办法,只有再和老妈解释。她依然不理解,为什么还要等那么久。但至少有时间了,不是漫无边际的无限期等待。

终于等到了,恭恭敬敬把材料送进签证处的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很好。他们见过太多急着回国探亲的人,各人的故事也大体差不多,他们自己也感同身受,只是缺材料没法办。果然,又缺一个什么东西。工作人员很通融,“你赶紧回家取,我把材料先在旁边放一放,但今天下午4点以前必须发过来,否则就只有重新拿号,我也帮不了你了。”

赶紧风驰电掣赶回家,把需要补的材料发过去。

由于每天名额不多,领事馆也很体谅,所有送进去的申请统统按照加急的速度办理,签证很快就下来了。赶紧买机票。

温哥华直飞上海的机票本来来回才700加元左右,2023年初单程就奔4000,太贵了。绕道香港便宜一半多,就是它了,而且买的是单程。退休了,时间宽裕一点,回程可以灵活,分两段买也分散一点票价压力。

从来没有坐过国泰,这次长知识了。国泰的空姐有两种制服,结果是不同级别的空姐有不同的制服。我飞过的航司不如一些老飞,但加航、荷航、汉莎、英航、美联航、达美都没有这样等级森严。

香港新机场的转机路线不远,转机口人山人海,需要通过自动闸口,护照和头像由电脑匹配、验明正身之后,登机口人脸识别就放行登机了。挺特别的系统,别的机场没见过。

香港到上海的飞机只有一半上座率,很快到了上海。

这是疫期管控的最后一段时间,登机需要PCR测试。加拿大已经马放南山了,只有很少的指定化验室专门提供旅行需要的PCR测试。特意驱车上海到杭州那么远,去捅一下鼻子。疫情三年都没有捅鼻子,最后还是没有躲过。入境要求48小时内的测试结果,但要是卡最后入境中国的航班时间的话,算上加拿大的出发时间和越洋飞行时间,加上日夜时差,根本不可能赶上,只好硬着头皮了。

结果根本没人在意。上海浦东机场入境的时候,看都没人看。

不管怎么说,又回到了久违的上海。还有老朋友到机场来接,夫复何求。

回到家里,老妈兴奋了5分钟,就累了,没话可说了。其实老人就是这样,希望看到孩子在身边,真到说话的时候,一是精力不足,二是也没有多少话可说。平时每星期打电话,要说的也差不多都说过了。

家里还是老样子,但三年不见,上海又变样了。

其实南京路、淮海路、徐家汇、城隍庙这些都定型了,不会变了,但上海也远远超过这些熟悉的地标了。

上海最有名的地标无疑是外滩,但传统上外滩就是外白渡桥到天文台这一段。现在不一样了,北外滩,南外滩,徐汇滨江,杨浦滨江,都成为上海的新地标。黄浦江也好像更加宽阔了。

当然,黄浦江没有变宽,但过去黑乎乎的厂房、码头顶着江边,岸边再密集地停满各地的驳船、渔船,江面看起来真没有多宽。

现在,沿江开辟为绿地,高楼后退到离江边一定的距离,视觉上,江面开阔了很多。在容易感到逼仄的上海,这样的舒展感是很难得的。享尽这样舒展水景的沿江高层住宅当然成为沪上高大上的存在。当年有“上只角、下只角”的说法,这些新外滩当年都是不入流的地方,但如今是超过“上只角”的存在,只有当年租界里老式独栋花园洋房可以媲美。

重要的是,这些新外滩不是有钱人的后花园,而是普通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从杨浦滨江到徐汇滨江,一路打通的几十公里滨江绿带成为老上海人、新上海人的最爱。有遛狗的,有遛娃的,更多遛自己的;有唱戏的,有打球的,更多望着江水发呆的。每一个人都在做着乐观、自在、自信的自己。

还遇到一群cosplay的女孩,穿着奇怪的服装,描上奇怪的化妆,说着奇怪的话语,很是招摇过市。好像是一个什么活动,有人前呼后拥地拍照、拦截车辆、便于过路,还有不少人围观。我也驻足看了几分钟,没看懂,就走开了。

还有很多人带上帐篷和野餐套装,在这里露营。这和世界上对露营的普遍认知截然相反。在熙熙攘攘和喧闹的游人中间,在不大的公园草地上架起只够换衣服的小帐篷,摆上一堆吃的,有得还带上音乐,与荒山野岭河滩海边架上篝火,在万籁寂静中数星星,在波涛拍击中看日落,实在是太不相同了。但乐趣就是乐趣,开心最重要。

在这里碰到一些世代居住在附近的老人,更是碰到近些年到上海打拼的新人,还有跑步搭讪的洋人。在这里,人人都是上海人。

在西方舆论里,不断看到中国发展到顶论的说法,中国经济遇冷、就业不景气、消费降级的说法也深入人心,但在新外滩,看到的依然是活力和希望。

新外滩当然充分利用江景和绿化,大量造景。中国园林本来就擅长造景,苏州园林在几步路的螺丝壳里造出精彩的大世界。新外滩倒没有那么极端,也是现代园林的理念,不乏与超现代的钢骨玻璃建筑、彩虹般的钢铁大桥互相借景。

需要赞一赞的是,新外滩没有一味堆砌超现代元素,也不是把原址一拆了之,而是很好地把原有的工业文化整合了进来。杨树浦自来水厂曾经是上海最重要的自来水厂,建筑上有1883字样,应该是当年建厂的时候。

灰红相间的砖墙很有特色,其实应该算和式洋风,并非“正宗欧美”式样,在虹口和台北也多见这样的。水厂还在继续为市民提供自来水,江边步行道上不时看到有管道、阀门等“工业遗迹”,有些还在使用,有些留作园林小品了。听说晚上的夜景特别漂亮,留给下次来看吧。

在徐汇滨江这里,当年的大吊车则成为最显眼的钢铁雕刻,还有一些只有骨架留存的老厂房,在那里默默地和在脚下流淌的江水唠嗑,老朋友之间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正好《繁花》在热播,沪语版尤其受到追捧,但也激起是否真实反映90年代上海的争论。90年代的上海精彩也好,不精彩也好,真正精彩的是21世纪的上海,没有比几十里滨江更能反映21世纪上海的精彩了。

但《繁花》说明了上海人爱怀旧,上海也确实有很多旧可怀。田子坊、多伦路文化街、法租界是怀旧人们喜欢打卡的地方,但张园可能是“新式怀旧”的 去处。这里原来是一片老式石库门房子,现在整体改造了,既保留石库门的风韵,又融入现代化元素。在洁癖主义者眼里,这可能“不正宗”,但恰好说明上海的活力:扎根历史,拥抱当前,放眼未来。

这样的“新式怀旧”去处还有几片,武进路、慎余里,当然还有早就闻名遐迩的新天地。曾经是工部局宰牲场的老场坊现在也成为潮去处,上海滩上少见的粗野主义建筑风格还真是挺有特色的。

新式街区也不甘落后,超现代化的北外滩来福士甚至在地下层开出一片“老街”,浦东世纪汇地下也有一片差不多同样意思的“老街”,再现复古情调的老弄堂美食街,还原老上海的市井风貌,这当然是“伪怀旧”了。

回程在东京羽田中转,过海关的低效令人叹为观止,一溜老人机场安保人员也是一道风景线。

第二次到上海还是绕道走,来上海的路上在阿姆斯特丹停一下,回程走台北。

来的时候是春夏之交,阿姆斯特丹的早晨真脏啊,静谧、优雅的运河边堆着纸屑和烂菜皮,行色匆匆、衣冠楚楚的人们视若无睹,很是违和。大概是早上环卫还没有出动,但也不能这样乱丢啊。以前到阿姆斯特丹的时候没有这个印象。大概旅游季节没到,安妮·弗兰克博物馆竟然随到随进,背后运河边的同性恋纪念碑则只有几朵散乱枯萎的花。

回去是夏秋之交了,机票价格没有先前那么疯狂,但还是很高。走台北便宜好多,从来没有去过台湾,差价正好用来在台湾玩几天。

台北不需要怀旧,台北就是旧的。

上海的城市建筑可以简单化地划分为30年代之前和90年代之后。30年代之前的大多成了保护建筑,现在翻修后的状态可能比当年新造的时候还要光鲜。90年代之后(尤其是21世纪)的新建筑自然熠熠生辉,洋洋自得地招摇过市。这中间当然有大量建筑,但好像自惭形秽一样,灰头土脸地退缩到背景中,自甘泯然众人。

台北就不一样了。台北的城市建筑也可以简单化地划分为日占时代和其他。不过除了总督府、博物馆、劝业银行等地标建筑,日占时代的台北建筑和虹口相比,还是有点小家败气,其他时代的建筑更加不好意思见人,大量街区使人联想到70年代的上海。

西门町和宁夏街夜市这样的传统闹市则给人以县城土味豪华式的喜感,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卤味、烤鱿鱼、牛肉面大受欢迎,但奶茶店竟然排起长队。但说到小笼包是台北名小吃,上海人就跳起来了,南翔也是上海的嘛。必须赞的是,尽管垃圾桶(台湾人叫“勒色”)很难找,地上没有乱丢的纸屑、纸杯、烧烤竹签。

台北街头是满满的中国味道,还是久违的老味道,大拆迁、大建设前的老上海的味道。台北人最自豪的去处更是满满的中国元素,故宫博物院不用多说,圆山大饭店也是满满的中国风,中正纪念堂模仿南京中山陵,台北火车站都是大屋顶造型。最现代的台北101据说是用竹节拔高的意境,金银斗柜的形象,祥云和古币的符号,打造“中国建筑通向新世纪的通天宝塔”。在2004年落成时,据说是大中华第一高楼,20年后当然排不上号了。

台北的出租车司机和世界各地的同行一样,很健谈,也乐于谈两岸的事,但思维还是落在“台湾是美女,大陆是猛男,猛男追美女要花言巧语,哪能威胁动武呢?”的层次。其实台湾更像与父亲反目的儿子,尽管吵得厉害,但走到哪里人们都说:“啊,一眼看着就是谁谁的儿子”。

而且这儿子有点小错乱,商店和机构的名称标牌有的从左往右写,有的从右往左写,弄得我常常要看几遍才能确定到底是何方神圣。

难怪欧美人喜欢台湾,因为在这里他们可以找到心目中中国应该有的样子。到了北上广深,或者武汉、西安、杭州、厦门,总是要狐疑一番:这还是中国吗?到底是谁拿错了剧本?台湾另一个讨人喜欢的地方:人们的心态自在自得,小富即安,没有追不上世界第一就要被开除球籍的焦虑,不追得欧美人气喘吁吁。

在台湾,还去了九份和太鲁阁。九份是基隆旁边的小镇,据说是宫崎骏《千与千寻》的灵感地,比台北还要原生态。很亲和的海边山上的小镇,但与现代化没关系,否则也不会成为多少有点鬼里鬼气的《千与千寻》的灵感地。正好是周末,小镇上游人人满为患,店家小妹喜笑颜开,但和气生财,并不追着游客“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太鲁阁则是花莲附近中央山脉里的花岗岩峡谷,挺壮观的。地名来自土著,大而强的意思。当年打通中横公路也真是不容易,但和加拿大的落基山或者湖南、贵州的大山和险路高桥相比,只能算小家碧玉了。在花莲的时候,还没有出火车站,就听到先后8架战斗机在低空呼啸而过,这是从附近的佳山基地或者花莲基地出动的,说不准是训练飞行还是紧急出动。这段时间正好解放军作战飞机大量穿越台海中线和绕岛飞行,进行例行训练。

回到加拿大,熟悉的感觉立刻扑面而来。慢说离开几个月,就是离开几年,除了年历和季节变了,其他一切都没变。如果说上海的日子像湍急奔淌的江河,加拿大的日子就像不动如山的冰川,其实还是在流动,就是慢得根本感觉不出来。

慢有慢的好处,稳定感满满。既可以稳定地满足,日复一日地自得其乐;也可以稳定地焦虑,日复一日地抱怨同样的事情。

但现在欧美人最焦虑的事情是:中国为什么还不停下脚步,好让欧美安心享受仅剩的优越感。

但中国人最焦虑的事情是:为什么还没有世界第一,只剩中国和外国的世界实在是等不及了。

但对于我来说,下一次回上海的路重新通畅,不焦虑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4爱元 +126 学识 +2 收起 理由
landlord + 1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老财迷 + 8
伯威 + 6
九麟居士 + 6
aahuan + 6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790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24-2-25 21:3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到家里,老妈兴奋了5分钟,就累了,没话可说了。其实老人就是这样,希望看到孩子在身边,真到说话的时候,一是精力不足,二是也没有多少话可说。平时每星期打电话,要说的也差不多都说过了。


    一样一样的,我这几年多了一些肢体语言,拉拉老妈的手,抱抱老妈的肩膀,语言有时表达不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前天 09:50
  • 签到天数: 2047 天

    [LV.Master]无

    板凳
    发表于 2024-2-25 21:43:55 | 只看该作者
    testjhy 发表于 2024-2-25 21:36
    一样一样的,我这几年多了一些肢体语言,拉拉老妈的手,抱抱老妈的肩膀,语言有时表达不出来。 ...

    比俺15岁多就没了妈好那儿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4-11-9 11:44
  • 签到天数: 2166 天

    [LV.Master]无

    地板
    发表于 2024-2-26 04:32: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uma 于 2024-2-26 04:33 编辑
    testjhy 发表于 2024-2-25 21:36
    一样一样的,我这几年多了一些肢体语言,拉拉老妈的手,抱抱老妈的肩膀,语言有时表达不出来。 ...


    从小不在父母身边,和父母总是感到很生疏。现在自己也老了,在母亲身边反而不知道说什么。只能带她去走一走,现在她走路也不方便了,好多地方也没法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24-2-26 21:55:08 | 只看该作者
    和晨大有一段相似的经历和一个不同的感受。
    2023 年3月国内开始对外全面开放,不再对回国人员进行隔离观察,但是还是需要提供48小时的新冠病毒检测阴性证明,并且登机前接受航空公司人员检验,虽然依然有些麻烦但对于已经三年没有回国的我已经是破不急待了。立刻就定了回国的机票同时上了相关的官方网站查看一些具体的注意事项,例如必须有登机前48小时的新冠病毒检测阴性证明,证明上最好附有本人的护照号码,但没有说明如果阴性证明没有护照号码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阴性证明必须提前输入微信海关健康的app ,还有要求在飞行期间乘客要全程佩戴口罩等等。在去药店做测试的时候请求把自己的护照号码加在检测报告上,这需要另付50欧元左右。在飞行期间最令人无语的是在飞机上除了自己以外,三百多人没有人戴口罩。 降落后在过卫生检疫的海关时,有一个检疫人员站在检疫闸门后面,所以没有戴口罩的乘客全部顺利过关,而我唯一一位戴着口罩的人被拦了下来,要求我进到一旁的小屋进行测试,我问是不是因为我戴着口罩你们就只拦下我,回答当然是 这是抽检。
    这也许就是法不责众吧,当你是唯一一个遵守规定的人,你也会被认定是有问题的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2 收起 理由
    landlord + 12 伙呆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3 11:13 , Processed in 0.041053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