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晨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摄影] 最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摄影记者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4-16 03:01
  • 签到天数: 192 天

    [LV.7]分神

    21#
    发表于 2019-11-18 03:02:08 | 只看该作者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9-11-17 13:52
    过去的老照片,为什么感觉比现在的彩色的照片清楚,这跟为什么老照片里的人看上去都比较帅的原因差不多, ...

    七月,我不是故意跟你抬扛,实在是你这玩摄影的犯这个常识性的错误,实在是太让人痛心了,我一定要给你改过来。

    先说分辨率的问题。以黑白底片为例,36 x 24毫米,也就是我们以前最常见到的135胶卷的尺寸,在ISO为100 的情况下,分辨率是2000万。而专业级别的中幅和大幅底片,因为曝光时间更长,分辨率更高。比如说6 x 6 厘米的中幅,分辨率大概是8300万,而到了6 x 9厘米,分辨率就上升到了一亿两千五百万;4 x 5 英寸的底片的分辨率可以达到29870万,也就是两亿九千万;8 x 10 英寸的分辨率直接上升到了十二亿。只不过这是胶卷底片的分辨率,到了最后拍照的分辨率,往往是光学镜头成了限制瓶颈。时至今日,数码相机最高的分辨率是一亿五千万,绝大多数的数码用户,包括很多专业人士手中的大多是几千万级别的。勉强比135要好点。所以,我说目前的数码在分辨率上完败。你要说玻璃板底片,我们拿早期的数码比的话,大家都是半斤八两,谁也好不到哪里去。

    至于你觉得你所说的老照片里面的人看上去都比较清晰,比较帅的原因,我只能呵呵了。你一开始说的,和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心理因素。这种说法是更准确的。

    最后说句实在话,咱们在这里聊天,大概也算是个朋友。所以就斗胆劝一句。你不是不懂,也不是不明白,只是一开始辩论就忘了。写到这里,发现我也差不多,都是较真到了牛角尖的那种人。我先自我反省一下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3-12-6 00:54
  • 签到天数: 1562 天

    [LV.Master]无

    22#
    发表于 2019-11-18 15:06:51 | 只看该作者
    水风 发表于 2019-11-18 03:02
    七月,我不是故意跟你抬扛,实在是你这玩摄影的犯这个常识性的错误,实在是太让人痛心了,我一定要给你改 ...

    非常感谢“不钻牛角尖”的提醒!其实我觉得,我们辩论/抬杠,目的是交流,——交流所知,交流见解。昨天我才知道的,今天就可能更新了,你知道更新的了,和我一交流,我不就占便宜了。所以说,好事。

    再有呢,“犯常识性的错误”,尤其在摄影圈,非常非常的普遍,因为在这一领域,商家的一些误导性理论/概念,可以说是主流。举个例:半幅与全幅之争(可能只有我这类“打鸟的”才会特别关注)。像我这样的外行犯错,实在没什么可羞耻的。我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觉得吧,似乎,“钻牛角尖”可以避免某些错误。

    说回我们讨论的,你说的数据那些,我大致同意,也就是说,在理论上,目前,胶片底片的分辨率完全胜过数码。理论上,是的,我知道。实际上呢?我的观点如前,实际上,取决于“观看终端”,就是说,如何体现这个“分辨率”的手段才是王道。

    我不知道你看过反转片幻灯没,真的不如数码投影仪。当然了,如果把数码转成幻灯片再对比或许更公平?我不知道怎么操作。

    更直观的例子,看电影,胶片式放映机都没有了。总不会说,现在的电影不如以前清晰吧。

    不说数码,再说回胶片。你说的那些数据也是理论上的。实际上,民用的,大画幅页片在工艺上不如135/120胶卷,做不到那么细;尤其彩色的,差得很远!具体的我不了解,师父说的。军用的很可能有。反正不是简单的面积乘法。当然在整体上,理论上,黑白的,还是越大越好。

    在暗室实际操作层面,,,反正最终,安塞尔亚当斯卖的是,加工后的相纸,不是底片。那看的就是相纸的“分辨率”了。

    除了以上,还有人眼的分辨率。理论上,超出人眼的分辨率没有意义;可是,,,个体差异很大,要不要讨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71 天

    [LV.Master]无

    23#
    发表于 2019-11-19 08:50:12 | 只看该作者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9-11-17 13:52
    过去的老照片,为什么感觉比现在的彩色的照片清楚,这跟为什么老照片里的人看上去都比较帅的原因差不多, ...

    你可试下 把你自己拍的彩色的照片 转成黑白的

    less is mor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9 09:28:53 | 只看该作者
    水风 发表于 2019-11-17 13:02
    七月,我不是故意跟你抬扛,实在是你这玩摄影的犯这个常识性的错误,实在是太让人痛心了,我一定要给你改 ...


    颗粒最细的胶片(比如Velvia 50)的理论分辨力大概是400线对/毫米,因为需要一条黑线一条白线才能看出来。算上镜头、对焦、曝光因素,实际上只能达到100线对/毫米。35毫米约相当于8.64MP。即使算400线对/毫米的理论极限,也只有138.4MP。问题是彩色CMOS或者CCD需要至少3个用贝叶斯滤波分离的灰度像素才能形成一个彩色像素,有的设计还有一个黑白的灰度像素,所以折算成彩色像素只有34.6到46像素,依然比绝大多数35毫米CMOS、CCD更高。但问题是:贝叶斯滤波是损害分辨率的,到底相当于损失多少个像素不好说,但“折损”一半不止。

    所以你的数码分辨力不及胶片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9 09:30:52 | 只看该作者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9-11-18 01:06
    非常感谢“不钻牛角尖”的提醒!其实我觉得,我们辩论/抬杠,目的是交流,——交流所知,交流见解。昨天 ...

    到80-90年代和以后,大幅反转片和35毫米是同样的东西,不同的裁剪而已。已经没有胶片公司会为大幅而专门做胶片了。涂层的均匀性也已经不是问题,做大张的工艺效率高,35毫米也是裁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4-16 03:01
  • 签到天数: 192 天

    [LV.7]分神

    26#
    发表于 2019-11-22 10:28:18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9-11-19 09:28
    颗粒最细的胶片(比如Velvia 50)的理论分辨力大概是400线对/毫米,因为需要一条黑线一条白线才能看出来 ...


    晨大没有你这么出来打闷棍的!俺上面说了以黑白的为例,你就跳出来给我分析彩色像素。

    而且你到底是支持胶片,还是支持数码啊?前面的说着胶片的好话,接下来开始数落起数码的问题了。最后的结论竟然还是数码不如胶片。要是老酒这么写,我觉得肯定是他喝多了。难不成您也喝多了?不过你的结论并没有错。

    彩色胶片比黑白的分辨率已经下降了许多。就算是不算镜头,对焦和曝光,彩色胶片本身的分辨率,也比黑白的要低。因为他的分辨率不是由银盐颗粒来决定的,而是由三层的染料颗粒的大小来决定的。具体染料的颗粒大小我没查到,但肯定会比银盐要大。这样子原本相差不多的理论分辨率的实际表现,就会差很多。虽然数码在成像的算法上直接丢了一半不止,但彩色胶片丢掉更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4-16 03:01
  • 签到天数: 192 天

    [LV.7]分神

    27#
    发表于 2019-11-22 10:38:48 | 只看该作者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9-11-18 15:06
    非常感谢“不钻牛角尖”的提醒!其实我觉得,我们辩论/抬杠,目的是交流,——交流所知,交流见解。昨天 ...

    我觉得你说得非常对。在理论上,胶片的分辨率是赢家,但实际上的效果,需要取决于观看终端。

    除了胶片在镜头,曝光和暗房技术的限制之外,胶片的呈现于数码相比还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胶片只能反映当时的光和影,而数码则通过算法进行了锐化和提高。比如现代的数码在画面呈现上,通过算法适当增加了对比度。而这个小小的改变,就大大提高了我们视觉的识别能力。这就使得原本分辨率一样的两个影像,在我们的感觉上有了巨大的差异。

    当然,高手可以通过暗房技术,来人为的锐化底片投影。但基本上,这都是属于传说中的高手了。相比于傻瓜式的数码相机使用来说,胶片日渐衰落也是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3-12-6 00:54
  • 签到天数: 1562 天

    [LV.Master]无

    28#
    发表于 2019-11-26 13:57:28 | 只看该作者
    水风 发表于 2019-11-22 10:28
    晨大没有你这么出来打闷棍的!俺上面说了以黑白的为例,你就跳出来给我分析彩色像素。

    而且你到 ...

    今天拍回来,突然想到数码相对胶片的真正短板,甚至可以说“致命”的,是信噪比。噪点在数码上没法避免,比如,有蓝天的照片必须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19-11-26 15:31:05 | 只看该作者
    全幅用户天天鄙视残幅,这下被大幅吊打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22:30:36 | 只看该作者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9-11-25 23:57
    今天拍回来,突然想到数码相对胶片的真正短板,甚至可以说“致命”的,是信噪比。噪点在数码上没法避免, ...

    胶片放到loupe下看,蓝天也有“橘子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22:31:18 | 只看该作者
    Flux 发表于 2019-11-26 01:31
    全幅用户天天鄙视残幅,这下被大幅吊打了吧

    这也谈不上。看看有多少人即使有条件也用全幅而不是大幅,就知道谁吊打谁了。

    点评

    那也未必,就拍照而言,以后的大师更多的是艺术家,而不是工程师  发表于 2019-11-28 22:43
    简单化,傻瓜化就是潮流。以后别提啥匠人,跟着匠人学,只能饿死。  发表于 2019-11-28 21: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4-16 03:01
  • 签到天数: 192 天

    [LV.7]分神

    32#
    发表于 2019-11-28 21:50:18 | 只看该作者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9-11-26 13:57
    今天拍回来,突然想到数码相对胶片的真正短板,甚至可以说“致命”的,是信噪比。噪点在数码上没法避免, ...

    晨大说的对,除非是用中幅,大幅底片,胶片你放大了,也是斑斑点点的。只不过如果冲洗得当的话,底片的噪点的银颗粒是非常小的,如果不放太大的话,不影响看。

    数码的噪点我知道高级相机有自动消噪功能,但银子少,没自己用过,不知道效果到底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8 22:46:19 | 只看该作者
    水风 发表于 2019-11-28 07:50
    晨大说的对,除非是用中幅,大幅底片,胶片你放大了,也是斑斑点点的。只不过如果冲洗得当的话,底片的噪 ...

    只有中级相机才有自动消噪,高级的反而是直出,让用户自己消噪,因为自动的达不到高级用户的要求。

    而且自动消噪实际上就是在JPG里“磨皮”,降低清晰度的。拍新闻的人抢速度,业余的人懒,JPG直出;艺术、广告、婚纱摄影的人,考究一点都用RAW,然后从workflow出片。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3 收起 理由
    水风 + 3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4-16 03:01
  • 签到天数: 192 天

    [LV.7]分神

    34#
    发表于 2019-11-28 23:24:35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9-11-28 22:46
    只有中级相机才有自动消噪,高级的反而是直出,让用户自己消噪,因为自动的达不到高级用户的要求。

    而且 ...

    作为一个老古董的穷人,受教了。俺们原来用的一直都是最低级的,看到能自动消噪的就觉得是高级的了

    我在班上用的数码照片都是raw格式的,一张照片的存储需要都是贼大。一般发表的时候,很多时候需要提供给审稿人raw格式的原始图片,就是因为你没法子动手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8 23:47:39 | 只看该作者
    水风 发表于 2019-11-28 09:24
    作为一个老古董的穷人,受教了。俺们原来用的一直都是最低级的,看到能自动消噪的就觉得是高级的 ...

    这和大餐一样啊,真正的高级餐饮是少放不放味精的嘛。

    点评

    油菜: 5.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还真是这个道理  发表于 2019-11-29 07: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15 05:53 , Processed in 0.04251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