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8-6-2 22:44 |
---|
签到天数: 16 天 [LV.4]金丹
|
本帖最后由 包子 于 2019-3-27 09:44 编辑
% X% E0 J4 t" S: D9 h! \- d& T/ @2 @1 y" U$ g; c9 w
总体说,斯大林格勒还是充满了偶然性。德军的进攻蓄谋已久,准备充分,一开始就死死的掐住了斯大林的脖子,如果力气再大一点,斯大林格勒就被掐死了。因为战略和政治上的压力,苏联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了添油战术,崔可夫在几乎在油尽灯枯的情况下采取局部的空间换时间苦撑着,在战术上崔可夫没啥可说的,没兵的情况下一切都是虚妄的,但意志上的坚韧是其他将领望尘莫及的,因为他的坚持,所以战争的走向才开始变化。 w- }' }; m* [* [9 q/ s
2 ~! ^# K1 F7 | Y# o( V德军的兵力不足是最大的问题,这是靠火力无法弥补的,尤其是城市攻坚战,犬牙交错的巷战极大的限制了火力的展开。作为预备队的79师直到10月中旬还按兵不动则证明了德军指挥官的思想僵化和自大。/ |: f3 [9 d$ J& n# B
/ I$ ?3 W4 i% G. O
苏军的最大问题则是出在内部,尤其是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的低智商,他对战略和后勤的认识跟屎一样,这家伙一定不是正规步校出身的,天知道他怎么爬上高位的。这样的家伙是所有下级的僵梦。相比之下赫鲁晓夫的工作可圈可点,完全不是后来影视作品里飞扬跋扈的草包形象。
* @4 C# b) t; n0 C" L. T
6 x2 S3 r% C, t' Y6 c1 W- C此刻,工兵们正在集团军指挥所外构筑最后一道防线。多数据守战壕的士兵都是没有什么战斗经验的后勤人员。
2 X- W/ `8 Z! H3 t) G8 M9 k3 W其实,此刻也是德军强弩之末,双方的精英老兵应该都消耗殆尽了,但是相对于防守,老兵在进攻时的作用更大,战争的天平开始倒向苏军。0 _- J1 H: r2 D" ^0 S* O
$ T- q! @& t8 t8 R: L; h* j
第138步兵师仅有先锋团第650团渡河成功(此时,第138步兵师全师兵力仅有2646人)
- x7 T/ P3 r1 z* A. e, h步兵师战斗员满员应为4500左右,按上文比例,650团此时大约900人。这应该是最惊险的一次添油了。此后虽然苏军的战线一再收缩,德军一再前进但意义已经不大了。德军再也无法一口吞掉斯大林格勒了,兵力不足也限制了蚕食的可能。
9 w) M5 M$ i8 D# M2 n0 P
/ X8 m5 V' A R9 N2 F& U5 L8 O1 c4 O; H7 [) v! P7 v8 }, ^
0 @& r0 k, E/ W( D$ ~4 i上文步兵师人数不准确也就是个大概,按苏军条例步兵营战斗员人数是486人(35年制)到540人(39年制)之间,团则是3个营加一个反坦克连和一个火炮连,共计6门45毫米反坦克炮和6门76毫米火炮,人数大约1800人到2000人左右,步兵师则是3个团加上师属坦克,火力,防空和工兵以及保障部分。估计有6000到7000千作战人员,但战时因装备和后勤的原因,多数不满员。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