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18|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摄影] 老照相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3-12-6 00:54
  • 签到天数: 1562 天

    [LV.Master]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18:2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七月群山 于 2019-1-29 18:29 编辑

    据听说,国内又时髦“老照相馆”了,特有情怀那种,不知道怎么个情况。如果是数码影像,做旧打印,我还能理解;真要说用老机器、老工艺,那实在就有些“反动”了。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对老照相馆有记忆。我小时候,一般是家族里添人了,才去照相馆拍个全家福。我自己单独去照相馆照相,记忆里只有一回。我去照相馆馆,基本是买显、定影药和相纸。照相馆可以很便宜(甚至不花钱)买到过期相纸和相纸边角料。没玩过暗室的同学大概不知道相纸边角料有什么用:自己放大照片,每次都需要用一长条相纸试验曝光时间。

    说说当时我们怎么玩的。

    我跟@njyd 老哥说过,我那会儿用珠江S-201,那个相机得自己贴纸防止五棱镜脱落,自己贴海绵给反光镜减震,自己紧螺丝,自己给贴皮涂胶。。。当时我用的是大盘胶卷,北京纪录片厂那边买的,不是电影胶片,就是21碇135胶卷。电影片有碳粉(?),相机不能用。大盘片得自己装暗盒,我一个暗盒照40张,太多了就不好冲了。冲胶卷用显影罐,把胶卷上在轨道上还是需要点技术的(技术高的能背对背一次上两卷),真正的“暗箱操作”,眼看不见的。胶卷装好了罐,就从暗箱里拿出来,用D-76显影(D-72是底片相纸通用的,颗粒比较粗),温度、搅拌都有讲究的,到了时间换停显药,然后水洗、定影(我没用过固膜液)、水洗、晾干(最忌灰尘),最后5~6张底片一条,剪开装口袋,防止划伤。攒够了底片找个周末就可以放大了。我一般不“印相”。印相是指1:1的印小样,用灯箱,不用放大机。放大的工序得自己布置个暗房,主要设备有:红黑窗帘,红灯泡,显影盘,定影盘,水洗盆,木夹子,定时器,温度计,放大机,放大镜,讲究的还有上光机,裁刀等等。

    一般讲,自己能放大的最大尺寸就是8x10了,差不多A4纸大小,因为相纸就那么大。更大的照片就要用大卷的相纸,放大机投影在地上或墙上,用棉花蘸着药水显影。

    说起来暗房技术(就是所谓“后期”)丝毫不比摄影技术简单,像遮挡,虚化,加减曝光,印字什么的我还行,更复杂的效果,比如上色,就不是我们能玩的了。

    “老照相馆”那一套,首先是用的药水有毒,污染环境,其次,底片和相纸都有老化问题,不易保存,不论如何都比不上现在的数码技术。用老一套,开历史倒车,那不叫追求艺术,不叫匠人精神,就是“情怀”而已,换言之:装逼。

    评分

    参与人数 16爱元 +68 学识 +4 收起 理由
    九麟居士 + 4
    xiejin77 + 2 伙呆了
    mezhan + 4
    关中农民 + 6
    希宝 + 4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07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19-1-29 20:08:10 | 只看该作者
    真正的“暗箱操作”,眼看不见的


    定影时可以用红色灯做照明用,显影时连弱红光也不行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3 12:57
  • 签到天数: 1085 天

    [LV.10]大乘

    板凳
    发表于 2019-1-29 20:15:07 | 只看该作者
    七十年代以前一般人多数用120相机,这都是直接印像,135的印象就嫌小了。
    新的“老照相馆”没见过,南京搞了几个民国风情街,里面的老照相馆都只是布景。如果要复古就得用以前的大座机,那CCD大概要定做了,或者取巧用单反机身加个壳?
    用胶片的话彩色洗印怎么解决?或者有专门做这套设备的?
    我的压觉,黑白照片上彩比放大时的技巧要容易些,反正题透明彩色,大块的地方用一种颜色涂上去就行了,本来的黑白底就有明暗。只是色彩调配上得有些艺术眼光,否则不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3-12-6 00:54
  • 签到天数: 1562 天

    [LV.Master]无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20:27:13 | 只看该作者
    齐若散 发表于 2019-1-29 20:08
    定影时可以用红色灯做照明用,显影时连弱红光也不行了吗?

    相纸显影用红灯。底片显影用显影罐,显影罐不透明,可以在白光下操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9-1-29 20:48:21 | 只看该作者
    去年装了两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3-12-6 00:54
  • 签到天数: 1562 天

    [LV.Master]无

    6#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21:09:29 | 只看该作者
    njyd 发表于 2019-1-29 20:15
    七十年代以前一般人多数用120相机,这都是直接印像,135的印象就嫌小了。
    新的“老照相馆”没见过,南京搞 ...

    是印相不是印像,错别字哦,。。。120胶卷是卷在纸卷里的,没有暗盒,所以也没有大盘的,不如135便宜,再加上国产120单反我记得只有长城,那个是翻斗快门,不是帘幕快门,还不如旁轴相机,这样当初就没考虑120系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9-1-29 22:31:45 | 只看该作者
    有过红纸包在白灯泡上,结果红纸起火的遭遇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9-1-29 22:33:14 | 只看该作者
    齐若散 发表于 2019-1-29 06:08
    定影时可以用红色灯做照明用,显影时连弱红光也不行了吗?

    胶卷冲洗是全黑的,红灯也不行;相片显影可以用红灯,定影更没有问题,水洗什么灯都可以,不太亮就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9-1-29 22:34:21 | 只看该作者
    njyd 发表于 2019-1-29 06:15
    七十年代以前一般人多数用120相机,这都是直接印像,135的印象就嫌小了。
    新的“老照相馆”没见过,南京搞 ...

    彩卷的药品和温度要求太高,没法自己冲印的,只能机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3-12-6 00:54
  • 签到天数: 1562 天

    [LV.Master]无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22:36:52 | 只看该作者
    njyd 发表于 2019-1-29 20:15
    七十年代以前一般人多数用120相机,这都是直接印像,135的印象就嫌小了。
    新的“老照相馆”没见过,南京搞 ...

    我还特意问了一圈,当初我认识的、自己冲放黑白照片的,没一个会上色的,真奇怪了。

    自己弄彩卷好像也不是不行,书上看过。感觉很贵,很复杂,比如棕色灯就买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9-1-29 22:37:01 | 只看该作者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9-1-29 07:09
    是印相不是印像,错别字哦,。。。120胶卷是卷在纸卷里的,没有暗盒,所以也没有大盘的,不如13 ...

    120胶卷稍贵一点,但印相便宜得多,大部分人还是用120。135只能印contact sheet(这个词还是出国后学的),不放大没法看。不过当年放大也大多就是放大到3寸、5寸,8寸、10寸那是很豪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3-12-6 00:54
  • 签到天数: 1562 天

    [LV.Master]无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22:41:13 | 只看该作者

    哇塞,说说说说,啥样的?真是老机器拍的?多大的底片?4x5?8x10?不会是玻璃片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2 收起 理由
    石璧 + 2 摄影盲。。。跟去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3-12-6 00:54
  • 签到天数: 1562 天

    [LV.Master]无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23:04:25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9-1-29 22:31
    有过红纸包在白灯泡上,结果红纸起火的遭遇吗?

    有过把红领巾烤糊的遭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3-12-6 00:54
  • 签到天数: 1562 天

    [LV.Master]无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23:13:59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9-1-29 22:34
    彩卷的药品和温度要求太高,没法自己冲印的,只能机器。

    杂志上看过外国人自己搞彩色的,要用滤色镜什么的,很复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9-1-30 00:01:55 | 只看该作者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9-1-29 09:13
    杂志上看过外国人自己搞彩色的,要用滤色镜什么的,很复杂

    那麻烦大了,那时的中国家庭没有这样的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0-28 00:02
  • 签到天数: 1317 天

    [LV.10]大乘

    16#
    发表于 2019-1-30 00:55:23 | 只看该作者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9-1-29 15:13
    杂志上看过外国人自己搞彩色的,要用滤色镜什么的,很复杂

    我以前试过自己洗彩色相片, 放大机是可调色的那种, 效果不好, 总是有colour cast.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七月群山 + 6 伙呆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3 12:57
  • 签到天数: 1085 天

    [LV.10]大乘

    17#
    发表于 2019-1-30 00:56:55 | 只看该作者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9-1-29 21:09
    是印相不是印像,错别字哦,。。。120胶卷是卷在纸卷里的,没有暗盒,所以也没有大盘的,不如13 ...

    120单反那是奢侈品了,一般能见到的是海鸥120双镜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785 天

    [LV.Master]无

    18#
    发表于 2019-1-30 01:03:11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9-1-29 22:34
    彩卷的药品和温度要求太高,没法自己冲印的,只能机器。

    我当时只能自己冲黑白卷,据说彩卷连红光都不能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3-12-6 00:54
  • 签到天数: 1562 天

    [LV.Master]无

    19#
     楼主| 发表于 2019-1-30 01:09:47 | 只看该作者
    njyd 发表于 2019-1-30 00:56
    120单反那是奢侈品了,一般能见到的是海鸥120双镜头的.

    长城那个120单反可不是奢侈品,是廉价相机,比海鸥便宜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3 12:57
  • 签到天数: 1085 天

    [LV.10]大乘

    20#
    发表于 2019-1-30 01:26:52 | 只看该作者
    齐若散 发表于 2019-1-29 20:08
    定影时可以用红色灯做照明用,显影时连弱红光也不行了吗?

    虽然是黑白胶卷,但感光频谱是全色(可见光)的,否则拍出照片与人眼感受不符。
    所以从打开胶卷到定影前都不能见一点光,要在全暗室或暗袋里操作。用暗袋还得有冲洗罐,在暗袋里把胶卷缠在一个钢丝架上保证各层之间不接触,装进罐子盖上盖就能拿出来了。
    罐盖上有个不透光的灌水口,灌进显影液,摇晃规定的时间后把显影液倒出,灌清水冲洗两三遍,再灌进定影液,过几分钟后就可以打开看拍摄效果了。
    暗袋方便携带,出门在外可以拍完后马上冲洗看效果。不过必须要有不锈钢的冲洗罐,在当时也算不便宜的设备了。全暗室有个大碗就行了。
    到印相放大时,胶卷已经是黑白的了,设计上随便怎么偏色都没问题。因为红光下人眼暗适应好,于是选择了把印相纸放大纸做成对红光免疫,让操作者可以看得见。
    印相纸放大纸基本一样,只是放大纸的感光速度快一些。

    点评

    涨姿势: 5.0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9-1-30 10:01

    评分

    参与人数 1学识 +4 收起 理由
    齐若散 + 4 老哥解释详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 02:04 , Processed in 0.04508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