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8-10 16:37 |
---|
签到天数: 1067 天 [LV.10]大乘
|
6#
楼主 |
发表于 2012-3-20 10:14:50
|
只看该作者
雷达技术最看热闹的也许就是干扰和反干扰了,或者用时髦一点的词——电子战。电子战是一个统称,具体的内容包括电子支援措施(ESM),电子对抗措施(ECM)和电子反对抗措施(ECCM)。在这里我们看到中文表达的一个好处了,电子反对抗措施ECCM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Counter-Counter Measures——反反措施,听着都觉得别扭。不过人家是电子战的祖宗。针对雷达的电子战最早是从二战开始,据本人不可靠的知识,和这个扯得上关系的应该是著名的“比斯开湾十字架”。; |1 Z# ^$ {4 q, ^* a
/ m* t- u' L" \) y8 ?7 p5 ]; ^ 话说,二战时最出彩的海军恐怕要算德国的潜艇部队了,U艇、狼群战术是令约翰牛肝颤的词儿,一度曾掐断了新旧两大陆的水上交通,几乎让日不落帝国倾家荡产,连当裤子的当铺也找不到——为增加反潜力量,丘吉尔打算用两块海外殖民地换美国破旧的驱逐舰,就这条件也差点的通不过美国国会的支持。哎,扯远了。8 D: r# y& g1 w" d
; d2 m& {0 D$ U) x- P7 o; `
潜艇怕什么?深水炸弹?你得知道我再哪你才能扔啊。只要潜到水下,基本上潜艇就对当时所有的探测手段免疫。那时候的声纳技术也不过关,水面舰艇单凭声纳和潜艇捉迷藏还指不定谁捉谁呢。不过那时候的潜艇有一个麻烦,就是一段时间后必须浮出水面充电、透气——实际上现在的常规潜艇也一样。这就是消灭他们的机会了。不过这些潜艇的艇长都不是傻瓜,总是在黑夜上浮。夜幕和厚厚的水层一样起到很好的隐蔽作用。因此雷达上场了,对于雷达来说没有黑夜白天之分。水面舰艇最早装了雷达,不过一来速度不快,一个晚上也巡逻不了多大的地方,二来雷达安装高度不够,海面也会反射雷达信号——这个术语称为杂波,海面杂波,所以反潜效果不好。飞机就正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不过雷达上飞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40年前后能用的雷达多是米波雷达,光天线就快赶上小型战斗机的机翼了,只有大型飞机勉强装的上。装上后还不能自己旋转,要飞机自己做圆周运动来模仿雷达旋转,这让我想起一个笑话,一哥们装灯泡,不够高,就站在另一个哥们的肩膀上,把灯泡插进灯座后,对下面的哥们喊——你转啊,转啊!别笑早期反潜机上的雷达的确是这么工作的。而且实际操作起来可以让更多人抓狂。% D1 M5 x. {5 x5 w1 w4 d
# ^9 Z1 j) Y" f- G% G. A5 i, b( Y) F
当时用在反潜机上的雷达是ASV MK I和MK II两个型号,本质上没太大的区别。首先在机身上装一个发射天线,发射一个波束宽度很大的探测电波(波束宽度指的是信号的张角),这样可以照顾飞行员不用扭来扭去就可以监视很宽的一段水面。然后分别在机身左边和右边——通常在翅膀上各装一个接收天线,这两个天线接收方向也分别向左右错开一定角度。这样当目标在左边时,左边的天线收到的信号就大一些,反之则是右边的信号大一些。这两个信号并列显示在雷达屏幕上,雷达操作员告诉飞行员调整飞行方向直到两边的信号一样大了,就能让飞机在夜间扑向目标了。估计当时雷达操作员对飞行员的命令就和上面那个哥们差不多——左,再左,右,好了!不过事情还没完,由于海面杂波影响,雷达最近的探测距离差不多有1公里,一公里内目标回波要不是淹没在海面杂波中,要不就会让灵敏的接收机被海面反射回来的杂波烧毁。所以在漆黑的夜里要发现1公里外的潜艇还需要借助更原始的工具——探照灯。这时飞机不但要飞向正确的方向,还要飞在正确的高度上,探照灯操作手和飞行员的对话也许就有点18+的味道了——上点、下点、好了。
' f2 n) J8 C+ R& m; J4 p W) N; W; k/ O7 w3 ?
ASV MK的雷达屏幕,注意和电影上雷达屏幕的差别可大了
/ {( ]3 `, y3 c- r# z3 e& u9 ~7 m" w; p9 U
从屏幕上可以看到有两个目标,靠下面那个近一点,同时有一点点偏左。靠上面那个远一点,偏左更厉害一些
! e: |& o7 S4 {+ l' x/ @8 J
4 C1 ^" q1 W8 A, \. E* |9 U# d5 @ 不过就是如此简陋的东西,一开始确把嚣张一时的U艇打懵了。在连续夜间损失了几条潜艇后,德军潜艇司令出了昏招,让潜艇在白天上浮充电,晚上潜伏航行。因为他感觉现在夜晚比白天要危险多了。但是,白天的损失更大,雷达白天也是能工作的,而且人眼足以更好地补充雷达最后那段盲区。
: X. k! r8 W% f2 F
$ b' P9 D2 y" @: I5 d. o$ d( G5 q 其实,德军要自己检讨一下。早在损失之前德军就缴获了一套上述的雷达设备,并装在自己的一架飞机上做了实验。不过他们同样遇到了雷达最后一公里的盲区问题,于是认为这种装备对潜艇没威胁。这个问题除了说明专家有时不怎么靠谱之外,最重要的是说明电子战中情报的重要性。这点我将在后续篇幅提到。, ?% a( f2 ^( Z3 d
$ X4 I- ?% S8 Q% E# \) E+ |7 `
还好德军的反应很快,猜到了是雷达在夜间搜索到了潜艇。于是专门为潜艇做了一批雷达信号接收机,这样早在飞机发现潜艇之前接收机就收到了雷达信号了。这些接收机很好做,因为接收信号是单程的,其灵敏度要求比雷达要低很多。虽然潜艇对飞机没辙,不过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只要知道附近有飞机在找自己紧急下潜就可以逃过一劫。这样,ASV雷达装备不久就再也找不到潜艇了。由于这段公案发生在德军潜艇进出大西洋的航道比斯开湾上,而且那个接收机的样子很像十字架,所以潜艇官兵把这玩艺叫做“比斯开湾十字架”,寓意丰富。2 E2 t- f: d1 E0 p
7 \5 R/ G) \+ D4 G 以上算是最早的一个电子战例,实际上德军使用的措施还不算不上电子对抗措施,而是一种电子支援措施。所谓电子支援措施一种利用敌方电磁辐射采取的军事支援行动,包括了对电磁波的截获、搜寻、定位和分析,虽然完全是被动的。但是却体现了电子支援措施的巨大威力——一个戴着耳机盯着屏幕的宅男可以顶得上几十个训练有素的飞行员!
; A5 D1 c7 c% ]9 c* ~9 l" P0 ^5 e4 n" x8 K
这次对抗只是电子战的一个序幕。从技术上看双方都是非常笨拙的。不过从德军开始的损失以及其后的安全,电子战一开始就显示了其血腥的一面。其后的一系列冲突中,在外行可能看不出精彩,然而血腥依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