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就爱抬杠 于 2012-2-22 09:26 编辑 ( ^2 B3 ]9 Q5 A7 U8 Q' A& h$ q0 ?# g- Y+ V
止损,还是不止损,已经成为了股市里的哈姆雷特式的问题。止损的方式各种各样,有10%,15%,20%......等等,不一而论。过了止损线怎么办?有说无论如何立即止损的,有说要看看是否有效击穿的。然后又是衍生问题,什么叫有效击穿呢?有说连续两天的,有说连续三天的......貌似都有道理,让人眼花缭乱。 " U% ]2 h0 w8 U: p8 z" B ? |$ h B/ e3 u. N. W4 e$ G* D
有一句很有名的股市谚语,截断你的亏损,让利润奔跑,换句话说,止损不止盈。一眼看上去,简直是至理名言。当然了,亏损都止住了,利润都在涨,那还能不赚钱?每当我们下决心要止损时,看看这句话,勇气又会多了几分。问题是,这句话是有隐含前提的。所谓截断你的亏损,是默认以后股票会继续跌;所谓让利润奔跑,是默认股票真的会继续涨。这两个隐含前提是否真的成立呢?相信有股市经验的人都有一本血泪账,就不多说了。9 ?+ o3 t; T2 J4 Z4 h+ J' o8 O* f' d
! H! R% ^9 u* n( ?: ~$ o' l4 R回过头来看看上篇文章的观点,“忘记你的成本”。如果真的做到了“忘记你的成本”,会发现止损原来是一个伪问题。既然你自己的成本并不重要,而“亏损”又是相对“成本”而言,那么,又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止损”呢?我们姑且假定一种最简单,最明确的止损原则,15%立即止损。那么,如果你确定了这个原则,又为什么一定要区分15%的价格下跌是在你的“成本”之上,还是“成本”之下呢?我们前面已经讨论过,这个成本只和你自己有关,和市场其他各方并无关系。拿一个跟市场各方均无关系的参数作为操作依据,是否有点奇怪呢? 3 i" h( K& h, m4 @. p I) k2 y2 M& Z+ u! W
一般来说,影响买入卖出行为的理由有三类。基本面,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情况以及微观的公司基本面;技术面,就是价格走势,包括当前价格和历史走势;相对价值,也就是有没有更好的标的。说到这里,我们可以试着给“止损”下一个定义,也即不考虑任何基本面和相对价值因素,仅仅因为价格上某种形式的下跌而进行的卖出行为。在这里,因为“成本”没什么意义,所以就不再区分“止损”和“止盈”。" |- M" k. b/ }: S1 i" T
# h3 w4 C) e- h换个角度来看,可能更好理解。如上篇文章所述,我们完全可以把股票等同于现金。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现金,股票,乃至不同的股票,并无本质区别。当然有人会说有交易成本问题。我还是想说,对于小资金来说,交易成本不是问题,最多加上一个点的转换成本也就是了。如果不频繁交易,一个点的交易成本绝对不是问题。为何不能频繁交易,那是后面要讨论的问题。如果你手里永远拿的是现金,只不过是不同形式的现金,那么所谓“止损”“止盈”,可能就是市值三十万和市值六十万的时候该如何处理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两种情况下处理的原则会有什么区别吗?0 y" c% V) s b' W2 Y2 Z7 n: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