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金融中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相关日志

分享 互联网、高铁、金融的共同特征: 消灭中产阶级
热度 3 gordon 2016-7-26 22:07
高铁和互联网一样加速了资本信息和人才的流动循环。这种变化对时空的影响可能是非常不均衡的。 *************************************************************************** 后工业化时代的特征之一是互联网的兴起、现代化通讯工具和交通手段等(高铁、大飞机)推广。 这些变化带来的空间整合是:集聚和扩散两种类型,通俗一点就是 虹吸和辐射。从金融中心讲,是更多的集聚和虹吸。 伦敦、纽约、东京作为全球城市的兴起伴随着法兰克福、芝加哥、大板等城市的衰落。 *************************************************************************** 对一线和强二线是利好,高铁的出现扩大了他们吸收资源的空间范围并降低了时间成本; 对二线中下三线较好城市是利空,被虹吸概率更高。 *************************************************************************** 互联网、高铁、金融的共同特征: 两头受益中间倒霉。 消灭中产阶级
1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文明的冲突在欧洲已经上演
热度 54 寞洑 2015-11-30 12:35
文明的冲突在欧洲已经上演
下列截图是荷兰一个记者在街上采访几个穆斯林小孩(应该是移民2代)。很明显伊斯兰的问题是教义出现了问题,不能总是自欺欺人的说,坏穆斯林没读懂可兰经。可兰经的问题在于语义含混,充满暴力,完全靠可兰经的读者自我筛选,所以就是出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所谓温和穆斯林从来不指责ISIS为异教徒(卡费勒),因为他们无法用可兰经去指责他们,也无法解释沙特和土耳其对ISIS的支持。 穆斯林男孩1:是的,卡费勒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 记者:他们(卡费勒)是谁呢? 男孩1:就是那些没有信仰的人,比如不信仰伊斯兰的人。 记者:他们(卡费勒)有什么错吗? 男孩1:他们是不可接受的,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有什么错。 男孩2:他们(卡费勒)错在,简单地说,就是没有信仰安拉。 男孩2:最后我想说,一个伊斯兰国必将到来 男孩2:一个穆斯林就是简简单单地生活在伊斯兰法规下。 男孩2:我们不需要其它的东西,这是我们唯一需要的。 记者:也就是说我必须皈依伊斯兰。 男孩2:是的,假如你还生活在这里。 男孩1:假如ISIS来到这里(荷兰)杀死我们,这不是他们的错,谁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卡费勒的国家,我能说什么呢? 男孩1:当然这不是我们的错,但是(ISIS)不应该被谴责,我们罪有应得。 男孩1:这是我最后的话,你们全部(必须)皈依伊斯兰, 题外话 本来中国将本土伊斯兰教与阿拉伯的伊斯兰教隔离的相当成功,汉和回族基本可以和平相处(新疆问题另算),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对伊斯兰教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革(比如洁本可兰经)。可惜为了海湾国家的几个小钱,偏偏走上中国穆斯林阿拉伯化的道路,沙特土耳其培养的阿訇大行其道,各种阿拉伯式样的大清真寺层出不穷,西北地方政府一门心思要挣海湾大佬们的金钱,都恨不得把自己的城市弄成啥伊斯兰金融中心,可是,请看看中东的乱像,这些国家的钱那么好拿吗? 真心希望中国要保持警醒,不要再走上欧洲的老路。 题外话之题外话 欧洲的白左就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 德国绿党的的一位政治人物发言:20-30年以后,德国裔人口将不占多数,不同种族的人将生活在一起,生活在一种超级文明(superculture)中,这绝对是件好事!
133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上海不可能取代 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转)
热度 2 gordon 2015-1-2 14:01
在现有的法律体系内,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几乎是不可能的。 法律体系很重要,南非和香港的金融体系(特别是股票市场)发达都与普通法有关系,大陆法系的日本和德国股票的长期收益率大概是普通法系的一半。 注:俺个人的看法是,上海能成为大陆法系下的金融中心就不错了。 其它的太不靠谱了。 *********************************************************************************** 上海是大陆最重要的金融中心, 2012 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为 2450 亿元,香港为 3193 亿港币,后者略高。 13 年上海为 2823 亿元,香港为 3400 亿港币左右,按汇率折算,上海金融业增加值首次超过香港。但为什么在学术界和咨询界的研究中,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评价远远落后于香港和新加坡呢?究其原因,上海金融中心的“国际”化程度不足。 金融中心发展的三个阶段 欧洲最早的金融中心是阿姆斯特丹。新航路开辟之后,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开始了最早的殖民扩张。荷兰因为对外贸易发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因为贸易的需求,阿姆斯特丹也成为最早的金融中心。 19 世纪,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之后,因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伦敦逐渐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的金融中心。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一战结束后,美国的崛起促使纽约成为当时与伦敦齐名的金融中心。 工业化时代,金融中心主要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 。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全球化和西方国家的产业升级,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实践,金融逐渐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以金融业为中心衍生出很多相关的专业服务业。这一阶段的金融业的除了服务于实体经济,还衍生出虚拟经济的功能,这是金融中心发展的第三阶段 。 金融中心的转变 内涵的扩大:从金融业到金融服务业 关于金融中心的研究经济学界起步较早, Kindleberger 认为,金融中心是金融机构和金融交易集中的场所,他 强调银行业不断地在某个城市建立分支的过程中金融集聚出现,同时规模经济促使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等各种金融要素的集聚,促进了金融中心的形成。但他的概念显然已经不能解释现代金融中心的形成。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总统推行新自由主义思想,加速了经济的金融化,金融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起到核心作用。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程度加深,西方城市开始产业升级,向服务业转型,金融中心的内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90 年代,英国经济地理学家 Martin 和 Thrift ,金融学家 Roberts 的解释赋予金融中心新的内涵,他们强调 金融业是高附加值的信息服务业 ,认为金融中心首先是金融信息收集和扩散的场所,这个定义突出了金融中心的“信息”特征。 同时 Krugman 的研究、 Sassen 在全球城市理论中指出, 金融业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它的发展与相关的服务业如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咨询、广告、信息服务业密切相关 ,这些产业在 CBD 集聚,并形成先进生产服务业集群。也就是说,现代的金融中心,不仅仅要关注金融业的发展,与金融业相关的专业服务业的发展对金融中心的成长同样重要。 外部延伸:从区域世界到全球金融网络 工业化时代的金融中心强调城市内部的金融力量,经济发达,需求旺盛,区位优势明显,人才集聚,基础设施完备的城市首先成为区域金融中心,进而发展到国家金融中心和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心, 这个阶段金融业的重要性尚不及制造业 。工业化时代的金融中心比拼的是城市内部的金融实力。 而 80 年代,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巨大飞跃对金融中心的影响,直接促进了其外部影响力的不断延伸 。新自由主义 极力主张贸易、金融、投资自由化,西方世界逐渐建立以伦敦 - 纽约为核心的现代国际金融中心体系。 现代的金融中心是各级网络中处于枢纽地位的城市,国际金融中心不仅与其它国内金融中心形成垂直关系建立金字塔式的等级体系,还在全球金融体系中与其它国际金融中心紧密联系,形成一个 24 小时不间断交易的全球金融市场现阶段, 决定金融中心地位的不仅仅是自身的金融实力,它的外部联系显得尤其重要,外部联系强的城市常处于全球金融网络中的枢纽地位,也就是所谓的节点城市 。 现代的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与伦敦 国 际金融中心是指,高度的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场所;全球经济中金融服务业主要布局的城市;信息收集与扩散、知识溢出和金融创新的场所;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控制中 心和协调中心。金融的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来实现的。它主要包含两个进程:一是先进生产性服务业跨国公司(金融类、法律类、咨询类、信息服务 类、会计类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公司的业务由一国扩散到多国,公司业务由少数几个本国城市到全球主要城市都建立分支机构;二是这些跨国公司在城市空间 上的不约而同地集聚,分支机构集中在少数几个全球熟知的门户城市,并最终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出现,这其中的代表就是伦敦和纽约。 国际金融中心实际上是资本和权力在全球金融网络上空间分配的产物。 Peter Hall 认为,伦敦和纽约的跨大西洋轴心颇具历史渊源。 Castells 称伦敦和纽约是全球网络中的巨大节点。 1989 年,英国经济地理学家 Thrift 提出全球金融三角构想 — 纽约、伦敦、东京将成为美洲、欧洲、亚太地区的三大国际金融中心; 1991 年 Sassen 在全球城市理论中把纽约、伦敦、东京列为全球经济结构的三大控制中心。但事实证明, 东京并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金融中 心。 香港回归之后在中国经济的支撑下,成为亚太地区首位的国际金融中心,但距离伦敦和纽约的国际影响力还有距离。 但 随着中国的崛起,一个新的权力的空间构架正在生成。 假 如以伦敦为标准定义国际金融中心的话,它必须包含以下几点: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为主,资本市场化程度高;金融交易中以英美普通法法系为基础;拥有大量的英 语金融人才;本币可以自由兑换。所以,不难理解, 为什么香港和新加坡的金融中心排名那么高,因为它们都具备这些,虽然从量上和纽约伦敦有差距,但是“基 因”上是相同的 。打个比方,伦敦是马,那么香港就是小马,因为这四点香港全部具备。上海是骡子,第一点勉强符合,但是后面都不具备,所以上海的金融中心 “国际化”之路非常坎坷。 为什么上海的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步履维艰? 第一,上海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门户城市。 现代门户城市的形成,最重要的是制度优势而不是地理位置。关于金融中心,英国人对金融中心模式的形成做出了最大的贡献,目前全球施行的主要金融规则、合约、监管以及法律 , 都 是在英国形成的。香港学者赵晓斌的研究指出,这些法系对金融业的发展有最根本的影响, 英美法系坚持行业领导监管型管理,而欧洲大陆法系则是政府领导监管 。 这两种监管模式的不同导致导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市场:英美法系出现了以资本市场主导的金融中心如纽约、伦敦等,大陆体系国家则出现了银行主导的金融市 场如巴黎、法兰克福、东京等。 在 下表中列出了全球按照地理位置和法系分类的主要城市,粗体的城市伦敦、香港、新加坡和迪拜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门户城市,它们是空间和制度发生“冲突”的特 定地点,因此能成为该区域内部的现代门户城市。需要注意的是,蒙特利尔在英美法和英语占主导地位的北美地区以法语和法国大陆法为主,其衰落在全球化时代有 必然性。 这些门户城市本身并不具备广阔的经济腹地,但凭借制度优势,都是区域内部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 第二,中国改革的指导思想与现代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经济哲学存在较大冲突。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伦敦 - 纽约为核心的全球金融中心体系形成的基础。伦敦金融城的复兴和 80 年代的金融大爆炸有直接关系,金融大爆炸是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的《自由宪章》,它主张贸易金融投资自由化,放松对外资的限制,降低各种贸易壁垒,放松政府对金融的管制。强调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 , 放松金融管制,开放国内市场。 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扎根于中国,这就决定了它与英美的新自由主义有显著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在市场配置 资源的基础上,政府的宏观调控,强调渐进式的积极稳妥的改革进程。虽然上海自贸区在人民币自由兑换、利率市场化等方面进行金融改革,逐渐向全世界主流的游 戏规则靠拢,但中西方指导思想的差异,导致上海只能接近“伦敦 - 纽约”模式,而不能像香港和新加坡一样,克隆这个模式,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 结语 在目前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和中国体制的框架之下, 2020 年 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随着大陆经济的发展,上海的金融中心做大做强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何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发挥中心 的作用,这才是应该深入思考的。现在关于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的讨论,过多的关注点放在了金融业产业本身,而忽视了对其“国际”影响力和“中心”作用的讨 论。假如,上海目标建设香港和新加坡这样的国际金融中心,这需要以自贸区为突破口实质性的改革和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的变化为基本前提;而目标是伦敦和纽约的 话,就要依赖中国强大到重塑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这显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1381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这才有点中国金融中心的气象
热度 37 混天球 2012-12-6 12:08
中国的华尔街,金融,贸易,交通的中心,宇宙的焦点。
1048 次阅读|6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3 10:46 , Processed in 0.03028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