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改革

相关日志

分享 且看新桃换旧符,再称总部已不妥
热度 19 不想咋呼 2016-1-11 19:11
终于出来通稿了,可以大声地说、公开地说 与新闻有关的不再重复,设立了改革和编制办公室, 以后改革成为常态,想起个典故“一直在改” 问题来了, 军委实体化,与历史上哪个时期比较相似呢?
个人分类: 闲聊扯淡|1583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这次习主席的新年贺词有些新意
热度 23 猪头大将 2013-12-31 23:30
10多年来,第一次在国家主席的新年贺词中高谈“改革”话题。之前的10几年,“和平”与“发展”是新年贺词的高频词,几乎每年都以此为主题展开。这可能预示着中央将推出新一轮的改革举措,可能是走“老路”,也有可能是走“邪路”,但总比混吃等死、坐以待毙强一些。这一次主席贺词高谈“改革”,也算顺势夺下了新年舆论的头筹,不必像去年那样被南方系的宪政论牵着鼻子走了。当然,在高谈阔论的同时,还必须付诸行动才行,否则“狼来了”喊多了,老百姓也不信了。 有意思的是,文章特别提到“宇宙浩瀚,星汉灿烂”。难道星辰大海果真是TG的终极目标? 共同创造和平繁荣的美好未来——二○○三年新年贺词 (江泽民) 创造世界和平繁荣的美好明天——二○○四年新年贺词(胡锦涛) 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二○○五年新年贺词(胡锦涛) 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二○○六年新年贺词(胡锦涛) 共同谱写和平、发展、合作的新篇章 ——二○○七年新年贺词(胡锦涛) 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二○○八年新年贺词(胡锦涛) 共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二○○九年新年贺词(胡锦涛) 共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未来 ——二○一○年新年贺词(胡锦涛) 2011年新年贺词 共同增进各国人民福祉(胡锦涛) 2012年新年贺词 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胡锦涛) 携手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二0一三年新年贺词(胡锦涛) 习近平发表2014新年贺词:改革道路将迈出新步伐 新华网北京12月31日电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发表了二0一四年新年贺词。全文如下: 我们即将迎来充满希望的2014年。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这里,我向全国各族人民,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向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向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朋友们,致以新年的祝福! 祝福老人们健康!祝福孩子们快乐!祝福每个家庭幸福安康!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无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不少同胞依然奔波在世界各地为祖国辛勤工作,许多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正在履行光荣使命。 他们有的远离祖国、远离亲人,有的不能同家人团聚。 我代表祖国和人民,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祝他们平安顺利! 2013年,对我们国家和人民来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共同战胜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取得了新的显著成就。 成绩来之不易,凝聚了大家的心血和汗水。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3年,我们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共同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2014年,我们将在改革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改革是需要我们共同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已经创造了无数辉煌。我坚信,中国人民必将创造出新的辉煌。 宇宙浩瀚,星汉灿烂。 70多亿人共同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应该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发展。 中国人民追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祝愿各国人民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真诚希望,世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努力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建设成为共同的美好家园。 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 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风险和挑战。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我们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共同谱写伟大祖国发展的时代新篇章。 谢谢大家。
1051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读《易经》心得】革卦:扫除旧世界 ---by wxmang
热度 14 燕庐敕 2012-11-11 09:39
一、原文简介 (主要参考黄寿祺《周易译注》) (下离火 上兑泽 - 泽火革卦) 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大意: 革卦象征改革、改革之意,己日是指施行改革转变的适当时机已到,应当果断的推行,并须心怀诚信,以取信于天下大众,使民众支持和追随,改革的结果必然至为亨通,大吉大利。同时在推行改革时,又必须固守正道,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不可急于求成,这样就可避免悔恨之事发生。(己日,指转变的适当时机。古代以十天干纪日,己当十天干的第六,正是过中而交相转变之时,有转变的象征寓意。其后一日为庚,庚者,更也。所以庚则有已经变更之意。所以己日就是指转变的时机已到) 传统解释: 革卦象征改革。 “己日乃孚”意思是在“己日”这样的必变之时推行改革,自然能取得人们的理解和信服。(古代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 10个天 干来配合纪日,按照传统计时方法,天地运行过中则变,例如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十天干则戊己为中,己则过中而将变之时。天下之事,当过中将变之时,就是改革的机会了,这是天时合适。“己日”正处于前五日与后五曰的交相转换之时,含有“转变”的象征意义。“孚”诚信之意)。其实是比喻改革具备必须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必须充分准备,动手早了,思想没有统一认识,人财物准备不充分,不能被人们理解、接受,就不可能全力支持,甚至反对,导致失败。所以如果冒然改革,效果会适得其反。所以必须耐心准备,待机而行。而改革取得大家信任是第一位的,让大家相信对自己有利才行,不能损上益下,也不能损下益上,而要作加法,增加可分配利益才能得到拥护,才能顺畅,改革才能获得成功。所以卦辞说“己日乃孚,元亨”就是此意,也即准备充分,思想统一,大家都信任和支持的改革才是顺畅吉利的。 其实人的本性是不喜欢改革的,而喜欢守旧,因为人趋利避害,不喜欢不确定性的未来。所以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人的思想,所以统一思想是改革的前提。所以改革极为艰难。因为那种只做加法不做减法,不损害某一阶层或利益集团的改革机会是很少的,所以形成全体共识,获得全民支持是很难的。 “利贞,悔亡”是要求改革者必须遵循正道去做,不急不躁,不偏不倚,诚信踏实,如果任意妄为,改革只会失败。如果能够坚守正道推行改革,循序渐进,虽然耗费时间多一点,困难更多,但最终会获得成功,当然也就没什么悔恨。改革是没有捷径的,无法靠投机来取得成功。 综上所述,改革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坚持两点:一要充分准备,统一思想,抓住机会;二要取信于人,利益分享,坚守正道。 黄寿祺先生说:依卦辞之意,则改革成功之要素有二:一、外在的要素:适时的把握转变的时机,故卦取“己日”也。二、内在的要素:当取信于人而推行正道,故强调“乃孚,利贞”。内外相济,革道乃成,因此可获“元亨”而“无咎”。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己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大意: 《彖传》说:革卦象征改革之意,革卦(上卦是兑,象征水,下卦是离,象征火)由性质不同的水与火所组合,火上攻而水下流,最后导致水变汽而火变灰,出现改革。革卦的下卦离又是中女之象,上卦兑又是少女之象,两者同居一室而志趣各异,必将产生冲突而发生改革。所以称之为革卦。(息,变化更替) “己日乃孚”是指推动改革必须把握适当的时机,且能取信于人,则天下人必将纷纷信从追随,就能成功。而从卦象来看,下卦离是文明之象,上卦兑是喜悦之象,则改革之时能行文明之德,则天下之人,均能心感愉悦。改革必须固守正道,不急不躁,不偏不倚,则改革过程必大为亨通,而改革的结果必至为稳当,则一切悔恨必将消失无踪。 天地之道是阴阳升降,温暑寒凉,迭相变更,所以四时变易而万物有成,这是基本自然规律。殷汤流放桀,周武王诛纣,革其王命,改其恶俗,都是上顺天命,下应人心,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符合社会历史发展基本规律的事情。所以把握改革的时机,是多么重要。 传统解释: 之所以会有改革,是因为现状矛盾太多,不得不改,不然无法继续生存。所以改革的核心是有矛盾和解决矛盾。所以有冲突,有矛盾的水火不容之象就是改革。革卦是下卦是离,离为火,上卦是兑,兑为泽,是水火不容之象。火欲上而泽欲下,水火相战而后生变,火燃则水干,水决则火灭,最后是水成汽而火成灰。这就是改革,变革。 虽然睽卦也是水火共处,但是位置不同。革卦是水在上而火在下,水之性向下,火之性向上,泽在上而向下流,火在下向朝上腾,谁也不让谁,两者相遇,就相克相改革。而睽卦是火在上,水在下,向上的火继续向上上,而向下的水在继续向下,相互背离。 “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是指革卦下卦是离卦,其喻象为中女,上卦是兑卦,其喻象为少女,少女在上,中女在下,合在在一起,就是两个不同年龄的女人同居一室,不但其志趣必然不相投,而且违反长幼之序。必然产生冲突:相克相息。所以二女同居而志趣不同,也是矛盾之象,所以也是改革。 中国自古以来推行改革都要遇到相当大的阻力,甚至会出现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政权瓦解灭亡,例如王莽新政。所以改革者的第一考虑问题不是改什么,而是要如何保持改革稳妥得当。 中国自古就有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之说,要干成一件事,既要有天时地利外在条件,又要有人和内在条件,而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人和其实就是统一认识,形成共识和凝聚力。所以“己日”就是比喻关键时刻的把握,一旦形成共识,就必须立即抓住亟需改革的机会,该变则变,不要犹豫,这种改革必然可以取信于民,得到夭下人的理解,为天下人所接受。这就是《彖传》所说的“己日乃孚,革而信之。”人民不信不能改革。 “文明以说,大亨以正”是用来解释卦辞“元亨,利贞”的。革卦离下兑上,离为火、为文明,兑为悦,“文明以说(悦)”强调“文明”,在改革过程中的作用,也即改革必须有文明的美德来包装,则会顺应民心而使民心悦愉(所以意识形态的宣传对改革极为重要,引导一种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大亨以正”则指只要守持正道,做任何事情都无不亨通;也即只要改革目标清晰,利益共享,步骤稳妥得当,不急于求成,不欺骗民众,纵使在一定的时期不为人们所理解,甚至受到人们的怨恨,但是随着改革的成效日益明显,各种悔恨也必然消失。 所以革命必须有中正诚信之德,以凝聚大家,而且要利益共享。改革不是摧毁过去,而是改良完善;不是消灭对手,而是培育强大。当革而革才合乎天道:适可而止。改革成功后要及时隐退,不以功臣自居。所以“元”就是改革故更新;“亨”就是改革而后通,“利”就是改革后所以适宜有利,“贞”就是改革所以使偏激以归于正。如此则悔亡。 所以《彖传〉又说:“革而当,其悔乃亡。” 这几句话是《彖传》的作者孔子对革卦的意义的体会和发挥:天与地相改革从而形成春夏秋冬四时节令的交替变化。而汤武革命(古人认为王者之兴受命于天,所以这种改朝换代的改革谓之革命),也是适应客观规律而进行的,那就是顺乎民意,这才是改革的要点。(夏桀,商纣都是古代着名的暴君,凶残暴力,引起天怒人怨,于是商汤与武王顺应大意与民心,放桀于鸣条,诛纣于牧野,革掉他们的王命) 所以任何改革都要顺应民意与民心,不到改革的时候不能逬行改革,到改革之时一定要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成功。 “顺乎天”的“天”,其实是指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顺乎天意就是合乎时宜的,不是顺应了上帝鬼神的意旨。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大意 :《象传》说:革卦下卦是兑,是泽,上卦是离,是火,有泽中有火之象。火燃则水干,水决则火灭,水火相克,两不相得,最终是水成汽而火成灰,变化改变。所以是改革。所以水泽中有烈火,象征改革。 君子观察革卦泽中有火,水火相克,两不相得,而最终改革之象,感悟到事物矛盾存在和矛盾解决的演化过程是世界的基本道理,所以撰制历数,推演日月星辰的迁易,以明四时变化之序,为人事更迭标准。 传统解释: 泽中有火,水下流而火上攻,水火交战,水火不容,结果水变成汽,火变成灰,终于变易,这就是改革。是解释卦象的。 普通人对改革最直接的理解就是一年四季的变化。所以《象传》认为观察到四时的变更,就能从中当从悟出改革的道理,也即治历明时,所以用修治历法来比喻改革。所以改革变易之道,最明白简单的模型就是自然界四季更替,观四时而顺改革,则就掌握了天地秩序(古人讲究法天而行,天人合一。儒家认为治一世之历,可以明天、地、人,五行气化流行的变革,治一岁之历,可以明十二月、六十甲子的变革。所以人事必须依靠天时,治历则天之革可知,其不革者亦可知)。 黄寿祺先生说:改革的义理,所涉至广,而大象传所谓“治历明时”,则是就天地变化一端抒发其旨。朱子语类云:治历明时,非谓历当改革,盖四时改革中,便存有个治历明时的道理。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大意: 初九阳刚卑微,上无应援,处改革之始,虽然上进积极,但是势单力弱,不能推行改革。应当持中驯顺之道固守常规,不要妄动,就像以坚韧的牛革予以系缚,使其不变。而不敢妄行改革,否则适得其反。(巩,固守。黄牛之革,比喻以持中驯顺之道而使之守常不变。黄,中色。牛,驯顺之物。革,坚韧而可用于系缚之物) 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大意: 《象传》说:初九位卑无援,力弱势单,应当固守常规,就像以坚韧的牛革系缚,不可妄行改革,而求有所作为。 传统解释: 改革是除旧布新的大事,切不可轻举妄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配合,必须有其时、有其人、有其位,审慎而深谋远虑,进行计划,而后才可以无悔。 论时,初九居革卦之初,如何改革形势还不明朗;论人,初九卑居革卦之最下,无可革之权,上无相应之助,无共革之人,力弱势单,不具备推动改革的实力;论位,初九虽然是阳刚之才,但处于离卦之中(离卦象征火),躁动有余,而沉稳不足,不能不急不躁,不偏不倚,没有推动改革的能力。强制推行改革,就有僭妄之吝,凶咎必至。 所以初九不能有所作为,更不能轻举妄动。所以初九只好取用坚韧的牛皮把自己紧紧地包束起来,待机而行。 “黄牛之革”的黄为中色,比喻持中驯顺,牛革为坚韧之物,比喻守常不变,这就暗示初九在改革时代,要以持中驯顺之道巩固自守,还不应该有所作为。这时初九轻举妄动,只会适得其反。所以改革的烈士非常多,原因就是不识时务,过早暴露在敌人枪口下牺牲了。(巩就是挶束。黄,中色。牛,温顺。革,包束。比喻初九应当坚确固守,而不可以有为,不可革而不革) 《易经》中提到黄牛之革有两处地方,一是遯卦的六二,居中有应,欲遯而不可遯;革卦初九,在下无应,当革而不可革。意思相通。 六二,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大意: 六二柔中得正,上应九五,为处于改革时代而又有改革条件的情况,而且六二其居下卦离之中位,有日中将昃之象(离是太阳之象),所以断然推行改革时机已经到来,就像时値己日待变之机,这时能及时进行改革,必然有所作为,则可获吉祥而无咎害。 象曰:己日革之,行有嘉也。 大意: 《象传》说:六二文明中正,上应九五,犹如时値己日待变之时机而进行改革者,其必有所作为,可获亨通而吉祥,所谓征吉。 传统解释: 六二阴柔得正,又居中位,柔顺而有有中正之徳,上又有九五阳刚中正之君相应帮助,再加上六二居下卦离之中位,有日中将昃之象(离是太阳之象),是改革机会来临的“己日”已到,同时六二柔顺中正,为文明之主,上应阳刚之君,中正而无偏敝,文明则尽事理,应上则得权势,体顺则无违悖。时可、位得、才足,有了推行改革的天时和地利条件,一旦行动,必然天时、地利、人和均具备,所以说“己日革之,行有嘉也”。 唯一问题是六二自己缺乏刚中之才,有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特点,不能果断领导和推进改革,因为阴爻的特点是不能统帅而能顺从,所以六二不能领导改革,而能顺从追随改革。所以当六二柔中有应,又值将变之时,爻辞要求六二一定要配合阳刚九五,努力革故除弊,采取改革行动。“征吉,无咎”就是对六二的劝勉和喊话:机会已经有了,帮助外力也有了,改革一定成功的征兆也有了,现在改革不会有问题,九五已经发动,就等你下决心了。所以“己日乃革之”是喊话,勉励,鼓励下决心。 黄寿祺先生说:六二柔中有应,时值将变,必当配合阳刚尊者,努力革除旧弊。故爻辞勉其“征吉”“无咎”,而象传称其“行有嘉”。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大意: 九三处革卦下卦之上,有改革小成之象,可审慎的继续推动改革,但是九三以阳居阳,又居于下卦离卦终位,阳刚躁进,但是上接兑泽,足以熄灭在下的离火,所以警告急躁冒进将有凶灾,应当固守贞正,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以防危厉。所以九三应当放慢改革的脚步,多番的俯就民意,抚慰民情,安定社会人心,使改革的措施,能先取信于民。(言,语助词,无义。三就,是指再三的俯就人情民意)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大意: 《象传》说:九三因为躁进将有凶灾,所以必须放慢改革的脚步,多番的俯就民意,抚慰民情,以安定社会人心,如果改革的诚信未得到大家信任和认可,继续推进也不会有任何好处。(又何之矣,就是指躁进又有何益) 传统解释: 九三以阳刚之才居阳位,并不居中得正,而且居下卦离终位,说明九三只是个躁动之才,像个楞头青,身处改革之时,九三将十分偏激。这样的过刚不中之才如果躁动而往,结果必然极为危险。所以爻辞极力告诫“征凶”。 因为采取行动会有凶险,所以九三只能“贞厉”,即坚持正道来防备危险:不急不躁,求中持正,审慎稳进,不宜贸然行动。当然按兵不动,耐心等待机会对九三这个急性子无异度日如年,十分困难。 “革言三就,有孚”是指对改革初步成功产生的不利舆论,群众不安情绪,必须要经过反复多次的研究探讨,进行审慎周密的考虑安排,向大家证明改革确实合理可行,没有什么问题,得到人们的理解与信任,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俯就民意,抚慰民情,安定社会人心,使改革的措施,能先取信于民,产生凝聚力,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九三才可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否则没有信任,没有共识,继续推进改革不会有什么好处,明躁动无益。所以《象传》说:“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黄寿祺先生说:九三改革虽已初成,但物情未安,行事若稍有不慎,必将前功尽弃,危及大局,故爻辞特言此时尚有凶、厉,深寓戒意。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大意: 九四以阳居阴,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下又无应,本当有悔,但处上卦兑悦初位,又是上下卦水火更革之际,是刚柔能变之态,刚居柔位,刚而能柔,刚柔互济,合于推行改革得需要,所以其悔亡。但应当诚信于民,凝聚人心,才能革除旧有天命,而获吉祥。(改命,即革除旧有的天命。命,天命)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大意:《象传》说:九四刚柔不偏,诚信足以凝聚人心,所以能行其改命之志,革除旧有的天命,而获吉祥。 (信志,指得行其志。信,音伸,通“伸”) 传统解释: 九四以阳刚之质居阴柔之位,处位不当,有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之象,下又无应,没有强力相助,力弱意怯,不是推行领导改革之象,应该有悔。但是九四已进入革卦上卦兑卦,有喜悦之象,说明改革将成功,改革的行为已经得到人民的理解与信任,不再有任何怨恨,改革后的美好前途也已经清晰可见,前景一片光明,而且处于上下卦水火转换之际,又阳居阴位,是刚柔互济之象,所以不偏不过,而且上比九五阳刚中正,在水火相灭相息的改革之时,大家志向相同,能够提携合作,所以九四也能推行改革,革之必当,纵使入们有怨恨也当消失,所以爻辞说“悔亡,有孚改命,吉”。 改革如果有悔,就不如不革;就算悔可亡,也不敢轻言改革。但是如果人心所向,天命所归,不改革也是违抗天命。 这里的“改命”是指改变天命。《左传》宣公三年王孙满答楚庄王说:“周德虽衰,天命未改”,所以旧朝代仍然存在就叫天命未改,新朝代建立之后就叫天命已改,,所以“改命”就是改朝换代。也指翻天覆地的改革。 “信志也”是指改革成功需要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只有这样,才能百折不回,直至成功。 九四在《易经》系统宗是佐命大臣,这里不说“革”而说“改”,是因为革只是去故,改则兼有新义。 尚秉和先生说:改命则实行革命,故曰“信志”,言得行其志也。志行故吉。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大意: 九五阳刚中正,高居尊位,有大人之象,其推行改革,功绩昭着,成果斐然,就像老虎皮毛得斑纹一样亮丽,其无可置疑的诚信已让天下人民信服。(未占,不须置疑。占,有疑而问)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大意: 《象传》说:九五阳刚中正,有大人之象,其推行改革,功绩昭着,成果斐然,文采彪炳,文德辉煌,能伸大信于万民,修文德以召百姓。有如老虎皮毛得斑纹一样亮丽。(文炳:指文采彪炳,文德辉煌) 传统解释: 九五是革卦之主。九五为阳爻,居中得正,又处尊位,有阳刚之才,中正之德,所以称为大人。大人是改革的主体。 九五以其大人之道,改革天下之事,而无不当,大人实行的改革,其事理非常显明,天下人知道大人推行的改革是顺天应人心,为民谋利的,大公至正的,没有什么阴谋可疑之事,改革得成就就像是老虎身上的斑纹一样昭然可见,天下人看得清清楚楚,无不信从。所以说“虎变”。虎是大人之象,虎变就是文采焕然一新。虎变就是比喻顺天应人之时的改革成果令人耳目焕然一新。 天下人民享受大人的改革成果,不需要再迟疑,知道结果是好的,相信会更好,所以说:“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象传》说:“大人虎变,其文炳也”,文是指老虎的虎纹,比喻九五以中和之德损益前代章法,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其文彪炳。所以有“虎变威德,折冲万里,望风而信”之说,也即领导人的中正之德,超群之智,服人之信,就能凝聚人心,团结一致,推行改革。 在改革的时代,推行改革之事,没有改革的德才势力,都不可能成功。而九五阳刚中正居尊位,才、德、位兼全,所以其能够变礼易乐,新天下之耳目,而不失中正,推行改革成功。 所以任何人在推行改革之时,必须能够做到德行天下,说清楚改革的理由和好处,天下人自然会群集响应,这样的改革前景当然美好。这就是以德治人,以德行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大意: 上六处革卦之终,是改革事业大成之时,上六以隐退大臣之身,协助君王实施改革,尽忠职守,就像隐身于深山的斑豹,现身以立功,展现文彩,而天下百姓小民亦纷纷改变倾向,以顺从于君王。但当大局已定,改革成功之时,应当静居守正,才可获吉祥。否则不安于现状,再思改革,则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必致凶险。(君子,指居高位者。小人,指百姓小民。革面,指改变方向) 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大意: 《象传》说:上六以隐退大臣之身,出而协助君王实施改革,如隐身于深山的斑豹,现身以立功,辅助改革有成,勋望俱隆,其美德蔚然成彩。而天下小民心悦诚服,纷纷改变倾向以顺从于君王的改革。(蔚,文彩映耀之状) 传统解释: 九五是全面改革之时,上六则是改革成功后的继承守成之时。所以九五称大人、称虎变,上六称君子、称豹变,这里君子是指能够追随君王改革的大臣(豹性好隐,所以也有暗示君子功成身退归隐之义)。 虎的斑纹炳然可见,所以将全面改革的九五比喻为虎变,意为大人的全面改革业绩彪炳,文明可见;而豹的斑纹细密蔚溽,所以将继业守成的上六比喻为豹变,意为君子润色鸿业,使改革之事理更加细密,以各项法律制度的形式将改革的成果及每一个细节固定下来,继续下去。 以周朝为例,大人虎变是文王武王改革创制,功业显明昭彰,君子豹变则是成王康王继业守成,润色大业。 天下大事,改革之前,主要的问题是改革,一旦改革成功之后,主要的问题就不在于改革而在于守成了。上六居改革之终,改革已成,功成则再做事必损,所以必须无为,所以此时上六持中守正才能吉,上六这时如果还要继续采取改革措施,结果会适得其反。所以上六时代是改革既成,重要的事情当然不在“征”而在于居贞守成。 “小人革面”是指小人们因为处在治于人的地位,未必对改革有自己真正的认识与理解,往往是革面不革心,只是在表面上赞成改革而已,所以上六当此大局已定之时,要好好地巩固改革的胜利成果,持守正道,以使老百姓逐渐享受到改革的利益,使他们由革面而发展到革心。如果此时不安守既有成果,又思改革,势必会过犹不及,导致凶险。 对比一下,爻辞说九三征凶,是戒其妄动;上六也说征凶,则是改革已经成功,不必画蛇添足。所以九三是改革未成,上六则改革已成。 所以历朝历代在经济与政治改革获得一定的成功之后,就一再强调要稳定,稳定压倒一切。这就是革卦总结的历史经验。 小结: 革卦下三爻都是位卑力弱者,所以行动都是革;上三爻都是位高权重者,所以行动都是改或变。革只是去故,改则兼有新义。 初九势单力薄,改革的时机和条件尚未成熟,不可妄动;六二得中,正好处于改革机会,应当行革果断;九三不得中,改革很危险,要谨慎小心,考虑事理要至审至当;九四处于改革将要成功时,改革已经普遍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接受,所以要继续进行改革;九五是大人信德眧彰,开创了伟大的改革事业,引导大家成功;上六则是君子巩固胜利成果,静守居正、历虎变而至豹变,稳定压倒一切,改革至此大成。 革卦虽然谈的是政治改革,但是其卦理所表现出的象征意义可以广为旁通,绝不仅仅局限于政治改革。不管千什么事,要想取得成功,都要按革卦所提示的那样去做:一是要把握时机;二是是要取信于人。 改革需要上下信任,凝聚共识,精心计划,草泽英雄,妄思革命,不度德量力,故不旋踵而灭。他们以为以武力就能震耀天下,金钱就能收买万民,殊不知威天下不以兵革,服众人不靠金钱,诚信而已。 二、 牵强附会--一波三折的中国改革 中国现在的改革,是人类历史最大的改革,也是目前为止最成功的改革。 为什么要改革? 286总结是:“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工资增长被通货膨胀抵消,生活水平下降,长期过紧日子。” “同发达国家相比较,经济上的差距不止是十年了,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有的方面甚至可能是五十年。” 改革的目标 286总结是:“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一是有利于提高生产力,二是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三是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基于上述政治判断,成为发达国家是我国改革的目标清单; GDP成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市场取向是我国改革的方向;刺激需求、拉动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理论;引进外资、扩大出口成为我国的国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遵循世界的经济规则是我国的方针;承认物质利益、鼓励发财致富成为我国的价值导向。 最终中国将融入现代文明,走上现代化道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 286接受了非均衡发展理论,反对平均发展,说: “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办法就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286警告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为了达到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 现在让少部分人富起来实现了,但是贫富差别扩大,两极分化严重的现实已经导致社会不稳定。所以下面的改革必然是分配公平为重点。 中国的改革开始于 1979年7月,当时国务院财经委成立体制改革研究小组,由张劲夫领导,当时设想改革分为三步: 1、扩大企业自主权,按市场效率配置资源; 2、完善产业链,组织专业公司; 3、银行商业化,为产业发展筹集资金。 但大原则不变:即“计划调节为主,引入市场机制”,指令性计划不可能取消,要以计划调节为主,引入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另外全民所有企业(就是大国企)是根本,不能动摇。 引入市场机制,承认价值规律,恢复奖金制度,实行企业利润留成制度,建立发展基金、福利基金,奖励基金是为了改变企业吃大锅饭。 这就是 1979年12月成型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的初步意见》的要点,也是中国改革的第一份蓝图。即使今天看来,也仍然让人叹服:多么有预见性,多么有洞察力。 1980年初,国务院财经会议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的初步意见》这个稿子,形成文件试行。 1980年,紫阳真人担任总经理,接手华国锋搞的“洋跃进”烂摊子(引进宝钢等22个大项目,发生财政巨额赤字)。 当时整个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财政赤字严重,无法推行任何改革,先得解决吃饭和生存问题,中央的改革方针不得不改成以调整为主,改革要服从调整。 中国的经济调整,其实就是压缩基本建设规模,求得收支平衡。结果库存必然增加,钢材卖不出去了,机器卖不出去了,水泥卖不出去了,生产就萎缩,收入下降;而人员不得裁减,工资还得照发,支出不能喊少,导致恶性循环。 当时紫阳真人认为摆脱困境是把主动压缩这部分生产能力腾出能源、原材料,来大力发展消费品产业,以增加收入,稳定市场,使经济由被动转为主动,使消费品产业所增加的收入,不仅能弥补压缩生产资料生产所带来的收入的减少,而且能弥补各项补贴、经费等支出的增加,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紫阳真人认为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不搞消费品生产,怎么发展经济?高消费品生长也能调动地方、社队企业、民营经济的积极性。 结果这个政策成功了,中国经济转危为安,摆脱困境。当时这时需要冒很大政治风险的,因为传统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发展重工业,让老百姓勒紧裤腰带。紫阳真人这种做法有搞资本主义嫌疑。 1981年4月紫阳真人发表了上台后的第一个施政纲领,要点是:目前第一个任务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轻纺工业。苏联是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长期调不过来。我们从1980年开始,就发展消费品生产,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冰箱、电视机等“三大件”、“五大件”,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第二个任务是农村改革(要点是要搞农村土地联产承包制)。第三是要搞城市改革(要点是搞国有企业承包制)。 但是对于下一步对于改革的方向、目标,紫阳真人认为应该调整。 1979年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的初步意见》只是说:“实行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1980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的提法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优势、多种经济成并存的商品经济”。1982年紫阳真人认为应该改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计划经济”。在1983年紫阳真人改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5年紫阳真人最后确定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紫阳真人这些改革目标变化其实是在不断挑战国家为主组织经济活动的体制。这时政治问题,有很大政治风险,紫阳真人是有政治勇气的。 传统体制上,中国就只有一个企业,其他生产企业都是车间,国家计委就是企业的计划部,通过指令计划、调拨物资、规定价格来控制下面几十万个车间,以确保国家安全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国家经委是企业运营部,监督所有车间运行,而商业部,外贸部和供销总社组织企业的产供销,从中央到省、市、县设立一系列部门。除了计委、经委、财政以外,还分专业设立治金、煤炭、机械、电子、纺织、轻工、物资、价格……单机械行业就有一机部到八机部。 紫阳真人的改革目标,,关系多少部门的生死存亡以及权力的分配?人家不会拼死反击? 在这场斗争中 286的立场则是摇摆的。例如政企分开的观点,有计划按比例规律和价值规律是双胞胎的观点,都被整成“精神污染”。1986年9月28日十二届六中全会,胡耀邦与胡乔木、邓力群围绕提不提反资产阶级自由化展开了激烈斗争,286站到了胡乔木、邓力群一边,明确提出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要讲十年、二十年。 经过斗争, 1987年7月4日,286在《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说:“搞现代化建设,搞改革、开放,存在‘左’和右的干扰问题,……最主要的是‘左’的干扰。建国后,从1957年到1978年,我们吃亏都在‘左’。”开始摇摆回来。 所以 1987年10月紫阳真人才能在十三大报告中,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中国改革的市场取向才得以最终确立。 其实中国改革始终面临有三大难题:一是利益分配(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人民,企业与政府);二是权力分配(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人民,企业与政府);三是公平正义与效率利益的平衡。 1987年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企业开始承包制改革,中央地方财政开始承包,搞分灶吃饭,全国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山头,有利就干,无利不干。这时确定利益的根本问题价格就是改革的核心了(比如玻璃,按面积计算价格,那就大量生产薄玻璃;按重量计算价格,就大量生产厚玻璃。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价格太低,加工工业品价格太高,结果基础工业越来越跟不上加工工业的发展)。 当时的局面是:煤炭价格调一点,电力就要涨价,铁路运输要涨价,企业成本上升,为了保持稳定,销售价还不让动。当时对付的办法是:调价以后,谁利润增加了,国家收回来;谁吃亏了,国家再补贴。最后什么结果是拿到好处的,国家收不回来;亏损的,国家必须补贴。结果中央财政难以为继,日子过不下去了。 这就是物价改革被迫闯关的时代背景。    1984年9月3--10日,在浙江省德清县召开了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即“莫干山会议”。核心就是讨论物价改革闯关方案。 莫干山会议讨论结果由体改所的徐景安写成《价格改革的两种思路》报告上报张劲夫。 报告要点是:考虑到由国家计划供应和统一分配的能源、原材料比重太大,煤炭占 50%、钢材占70%, 建议采取调放结合、以放为主的方针,先将供求基本平衡的机械、轻工、纺织的价格放开,所需的原料也由计划价改为市场价;随着一个个行业的放开,统配煤、钢材的比重就会缩小,这时较大幅度地提高能源、原材料价格就不会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很大冲击。一个个行业的放开,就会出现统配内的计划价与自销的市场价,应配套建立物资市场。也即一种物资两种价格,市场价高于计划价,分配比例逐步缩小,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官倒的来源就是这里) 报告送上去后, 10月10日赵紫阳真人批示:“价格改革的两种思路很开脑筋。总题目是如何使放、调结合,灵活运用;因势利导,既避免了大的振动,又可解决问题。广东的从改物价管理体制入手;江苏乡镇企业走过的路,协作煤价的下浮;及粮、棉由大量搞超购价的结果带来了比例价,都实质上是放、调结合的成功事例。”这就是我国价格改革实行双轨制的由来。 价格双轨制,将价格改革的大系统,化为一个个可以操作的小系统,避免了大风险,纠正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带动了计划、物资体制的改革。这是对计划经济制度的重大突破,奠定了我国商品经济制度的基础。后来我国的经济改革其实就是从价格双轨制开始的。现在其实实行的也仍然是双轨制:央企与民营企业不同待遇(政策支持,信贷支持,资源支持等等)的双轨制。 中国改革的模式实际就是双轨制渐进改革模式,是摸着石头过河(其实是为了应付政治保守派、减少改革阻力的机智策略,是被逼出来的)。 当然从西方经济学理论来讲,价格双轨制就是狗屁不通的东西,完全缺乏理论可行性,可是诡异的是不但在中国推行了,而且还有效果。所以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法,显然西方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中国现实。 但是双轨制本质是中国休克疗法,必然导致新旧体制的矛盾、摩擦、漏洞,腐败也由此而生。官商结合、倒卖物资,不断将计划内倒到计划外,催生了中国第一批暴富者。两极分化、贫富扩大、权力腐败也就从这里开始。 紫阳真人当时认为改革就是赎买权力,就是承认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就是买你支持改革。否则就得革命,就得死人,而且革命带来新的掌权者,结果还是腐败。(一个腐败代替另一个腐败) 进入九十年代后,改革主要是把土地、资本、劳力、企业等资源市场化,由此一方面带来资源配置效率的极大提高,同时也给给权力带来更大的谋利机会。除劳动力以外,资源大都掌握在各级政府手里,所以便于官商勾结,炒批文、炒地皮、炒股票、炒企业造就一批批的巨富。 九十年代的改革给民众带来下岗的痛苦,尤其是教育、医疗、住房改革中推卸政府责任,大幅提高加重了民众的负担。无权力、无资源、无关系的大多数人从改革中获得的利益递减,却承担了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通货膨胀的恶果。 当然没人否认我国的财富总量大大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总体提高,人身自由基本实现,是市场化改革的巨大成就,但是目前整个社会贫富悬殊,犯罪严重,道德堕落,信仰迷失,社会已经严重不稳定,以往的以效率优先的摸着石头过河改革路径显然难以为继。 实际上我们现在面临问题都是这种摸着石头过河带来的后遗症。 例如政治改革不动、经济改革先行,保障了政治稳定,为经济改革创造条件,但是权力失去制衡,腐败也就泛滥猖獗。 再例如鼓励创造财富,忽视财富分配,带来分配的严重不公、贫富差距急剧拉大。 再例如为了利于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增加 GDP,重视资本的权利,忽视劳动的权利,工资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内需的萎缩。 再例如为了挤压农村劳动力进城提供廉价的血汗工厂劳动力,强调城市化,也就使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民受到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 再例如一方面鼓励为人民币服务,另一方面却强调集体主义精神,结果导致全社会的价值观迷茫。 。。。。。。。双轨制曾经可能是成功的,但是继续下去,必定是失败的,社会必将爆发冲突。 所以可以预见,未来的改革将不再是经济改革,而是政治改革。而政治改革想获得成功,还得赎买权力。这就是中国现实。 不过我们有理由对未来乐观,因为我们已经明白问题所在,华罗庚说过,知道问题所在,问题就解决一半了。 毛主席说过:“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91 次阅读|19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14:29 , Processed in 0.03577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