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书

相关日志

分享 跟风买了2本书
热度 10 九麟居士 2013-4-17 20:56
今天上爱坛,发现大家都在划拉电子书,跟着大家的足迹到当当转了转。我还是喜欢看纸质的书,早早关注了一堆,琢磨等京东搞半价的时候下手。当当的价格虽然不如半价合算,也算有吸引力,下单买了2本,马甲的骑兵团:亲历者口述一二九师铁血骑兵抗战纪实和宋宜昌的鹰的图腾——美国霸业的兴衰。
86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读经典书很扯淡?
gordon 2013-4-16 12:30
任何人只要有一定的科研经验,就应该知道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 1。收集事实 2。分析事实,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说理论 3。验证理论 4。将该理论应用(例如用于预测一些假想的事例) 所谓的经典书很扯淡,包含着最朴素的科研方法论。 那就是 在没有接触实质问题,先看经典书的方法,跳过了搜集事实这么一个步骤。或者是因为没有接触到“现象”,而仅仅是从书本(经典书)中获取了“概念” ,而这个概念是很不靠谱的。 ×××××××××××××××××××××××××××××××××××××××××××××××××××××× 以往的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就像是在一片雾霭中登一座你并不熟悉的山,你试着找各种路径,然而开始时往往并不顺利,然而可能是在某种偶然的情况下,就忽然找到了一条登顶的路。而当你站在顶峰回望身后的路时,会羞愧的发现你的探索过程中犯了那么多的错误,如果你早注意到一些地方的话,你是完全可以走一条非常快捷的途径的。即便不快,至少也能避免走火入魔。而科学家们往往不会报告他们走过的崎岖路程,而是把那条快捷之路报告出来。 现在的科学研究(由于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的发展) 你说 “爱因斯坦” 很牛逼,那爱因斯坦是怎么想的,他的大脑是怎么运转的? 你说谁牛逼吧,你说谁牛逼,咱分析谁。
3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消磨半日因小病,沉醉一杯为书闲
热度 29 南方有嘉木 2013-4-12 11:51
1. 偏头疼,请了半天假,睡了一下午,六点多醒了,泡了壶茶,从论坛主页点进去读叶子的《文心雕龙》笔记三,觉得到底文言比白话耐嚼。 比如这句话: 然而道心惟微,圣谟卓绝,墙宇重峻,而吐纳自深。譬万钧之洪钟,无铮铮之细响矣。 ------这句话真是很难翻成白话。“道心惟微”,这“微”字就很难讲,不仅有精微的意思,还有”隐“的含义在,约略《道德经》说”惚兮恍兮,窈兮冥兮“的那种感觉。道心,是内在的,是隐行于自然万物人事运行之各种表象之后的,而”圣谟“(具体就是经书记载的那些文字,比如《大禹谟》、《皋陶谟》)呢,是外在的,是圣人对所认识的”道心“的表达。因为有此内外隐显之别,才有“然而”的使用。 墙宇重峻,吐纳自深,都是进一步描述如何”卓绝“的,墙宇,用部分指代整体,原意是指房屋,抽象点呢,就是你所看到的一个事物的整体轮廓外观,用于人的时候,就是指一个人整体的风范、气度。比如《晋书·王湛王坦之等传论》:“ 坦之墙宇凝旷,逸操金贞。”《文心雕龙》里这句话是说”圣谟“(经书)给人的一种庄重高深的那种整体感觉,吐纳自深,是说的文字出入之间,自然有深意。就如打靶,积累到了,怎么打都中靶心。这里的关键词是“深”,深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探了又探,仍然不见底。读者觉得自己体会到了,再想想,再琢磨,再经历,其实还在浅处。万钧之洪钟,发出的声音和铮铮细响的区别不在“哄亮”与否,而在“深“、”长“。想想击打洪钟发出的声音,嗡嗡嗡...........,回音很长,一直向远处扩散的那种感觉。再想想把两块薄铁片相敲击,铮铮两响,很脆亮,但短促。这就是经典读物和流行小说的一种区别。 2. 看假如十八的日志,说PHD和后宫,想起以前阿壳给我打电话,说着说着,就突然自己憨笑了一下说,我觉得我们就像老板的后宫似的。XXX(他们实验室的一个Assi prof.)就是贵妃,XXX(一博士后)就是贵人,新来的小师弟小师妹们都是宫女。 我就问他,那你算什么呢? 壳说:我大概算个贵人吧。 我又问:那你受宠么? 壳说:本来挺受宠的,可能努力一下就能封我个贵妃。但是我肯定要去你那,所以就不那么受宠了。 我说:你赶紧来我这,我直接封你当皇后! 3. 读朱光潜,看他说丰子恺的这段话,不期然就想起农狗兄,觉得这话描摹农狗兄也成立: “子恺于“清”字之外又加上一个“和”字。他的儿女环坐一室,时有憨态,他见着居然微笑;他自己画成一幅画,刻成一块木刻,拿着看看,欣然微笑;在人生世相中他偶然遇见一件有趣的事,他也还是欣然微笑。他老是那样浑然本色,无忧无嗔,无世故气,亦无矜持气。他的性情向来深挚,待人无论尊卑大小,一律蔼然可亲,也偶露侠义风味。 4. 小病怡情,果然。
个人分类: 且行且记|81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茶与书
热度 17 范适安 2013-4-11 10:45
茶,与书。 这两样,都是可以用来品的。 什么叫品?品就是一口做三口的细嚼慢咽。 读到一篇文章,说吃柑橘要分多少步骤,从剥皮到舌尖到吞咽,一瓣至少5分钟。 专注于过程的每个细节,沉浸在里面,就是品了。 现代人有普遍的消化不良,大多数贪多不烂,把本该精致的忽略成了庸俗。 有朋友看新茶上市了就给我寄。 我用洗干净的玻璃杯泡了,春的夕阳打在上面,有一层嫩黄浅绿的韵味漂浮着,抿一口,好像就坐在茶园边上了。一簇茶,朋友好像寄来了整个茶园,这样的一个下午茶,陪着我,真好。 开会回来,看办公桌上有一本书,叫《塔木德》,是读书活动的推荐书目。 现在值得精读的书虽然不多,但真正的经典还是可以常读长新的。 在地铁上我读到一句,抄在这里:复习的益处是无穷的。复习100遍的人没法跟复习101遍的人相比。我不禁哑然失笑了。这多像“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意思呀。 中国奔跑了30年,现在开始需要慢生活了。 换句话说,就是要把生活拿来慢慢品了。 吃就专心吃、走就专心走、做事就专心做事、发呆就专心发呆。。。 你都细心体味过了,就不枉活了。 有一句话叫活在当下,什么意思? 就像我在电脑前打这几句话,融在里面,并以此为乐。 图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36fa70101eqmc.html
75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经典书其实都没有用
热度 3 gordon 2013-3-27 00:28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相信经典书要多读几遍 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但是我总是读不懂,也没有什么收获。为了佯装有什么收获,引经据典胡吹一通,反正就是你不懂来,我不懂,大家都不懂。 年龄既长,为了生计不得不学一点谋生的手艺,也不分什么经典不经典,只要有用的就看,就这么摸爬滚打一路行来。 突然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有些东西突然钻进了你的心灵,你突然想读一读某些书,竟然全部能读懂,人生过去的种种像电影一样在你脑海里重新浮现。也许有人说,经典就是经典,浓缩人生的就是经典。 我不否认经典的价值,但我更愿意年轻的时候有一本简易的入门手册,有一点小小的建议也好啊。 这只是个人的一点经验,可能对别人没什么用。 ×××××××××××××××××××××××××××××××××××××××××× 在一个狭窄领域的研究经验,那是人生最重要的经历;比读所谓经典书要重要多了。 你自己都可以写所谓的经典书,或者解剖它,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的话。
255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谁看过这本书?写的什么啊?
热度 11 猫元帅 2013-3-25 09:18
谁看过这本书?写的什么啊?
2215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一本神书《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N NATIONS》
gordon 2013-3-21 10:43
这本书从第三篇开始读,论述了西欧是如何发展出制造业的。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比较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指出了重农主义是纸上谈兵。第一篇说分工促进财富增长。 斯密说的制造业: 世界上从未存在过而且也决不能存在完全没有制造业的大国,我说的大国没有制造业, 所指的只是精良进步的制造业,或适于远地销售的制造业。 各大 国大部分居民所穿的衣服所用的家具,都是本国产业的产物。此种情形,在普通所谓无 制造业的贫国,尤为常见,而在普通所谓制造业发达的富国,反而不常见。 与贫国比较, 富国下等阶级人民日用的衣服家具,反有大得多的部分,是外国的产物。 和中国的对比: 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守统辖。这样,既可以把王国的地盘化大为小,以分散其势力,“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又可使这些受封子弟“联恩尽孝”。列侯们“人人喜得所愿”,拥护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权。同时,又借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阴谋叛乱之机,下令逮捕二王。二王畏罪自杀,牵连被杀的列侯、官吏、宾客数万人。武帝由此制定《左官律》和《附益之法》,前者指令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后者限制七人与诸侯王交游。不许诸侯王招纳宾客。又采用酎金夺爵等方式废掉了一些侯国。终汉武帝之世,汉初封侯的143人中,只剩5侯;武帝因功封侯的75人中,失侯的68人;推恩封侯的175人中,失侯的113人。至此,汉初分封所形成的割据势力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 有时,适于远地销售的制造业,是自然而然地由家用品制造业和粗物制造业逐渐改良而成的。我们说过,即最贫陋的国家,亦常有家用品制造业和粗物制造业。由这 种制造业逐渐改良而生的制造业,大都使用本国出产的材料;这些材料最初往往是在离海岸很远有时甚至离可通航运的水路亦很远的内地加工的。土壤肥沃的内地, 耕作容易,所产物品,除了维持耕者生活所需外,还有很多剩余。 这种剩余,因陆运费太贵,航运不便,不易运往外地。 因此,出产的丰饶,使粮食低廉,从而鼓励 工人住在那里。他们觉得,在那里劳动化在其他地方可获得更多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他们所用的材料是本地出产的,他们把材料加工后,即以制成品,或者说, 以制成品的价格,换得更多的材料和粮食。他们节省了由内地到沿河沿海各地或遥远市场的运输费,从而给剩余部分原生产物,增加了一个新的价值。这样,耕者可 以比从前更为简易的条件,从这班工人手里取得对他们有用或者使他们满意的物品。对于剩余部分农产物,耕者可取得更高的价格;他们所需耍的其他便利品,又可 以较低价格买得。这鼓励农民并使农民有能力进一步改良土地耕作土地,因而增加剩余的广量。土地肥沃,使制造业诞生,而制造业的发展,又转过来增进土地的出 产力。制造业最初仅供应本地;后来,作品精致改良了,便能供应远地的市场。因为, 原生产物甚至粗制造品很难担负由陆运运往远地的费用,而精制造品却不会成 到这种困难。 精制造品,在小容积中,常包含大量原生产物的价格。例如, 一匹精制呢绒,虽仅重八十磅,但所含价格,却不仅是八十磅羊毛的价格,而且,有时, 还包含着几千磅谷物,即各种工人及其直接雇主的生活资料的价格。 这种谷物,如果以谷物的原形运往海外,定然是极困难的。但若以精制品的形态运往,则虽运往 最远的角落亦很容易。 注:工人也是要吃饭的,生活资料的成本也要考虑进去。 ×××××××××××××××××××××××××××××××××××××××××××××××××××××××××××××××××××××× 农业问题: 第四章 都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1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这是一本书
热度 9 ccqi 2013-2-8 10:15
564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请教:以前是觉得很多书都是狗屎,现在是很多书都没时间看 ... ... ... ... ... ... . ...
热度 1 gordon 2013-2-6 14:59
以前是觉得很多书都是狗屎,现在是很多书都没时间看,第一个阶段痛苦,第二个阶段同样痛苦。 我勒个去,生在这个狗屎国家,叹一口气。 当然你可能会说,书可以不看,问题是我靠这个挣钱呢。 关门,放石康,让康哥骂它。 ×××××××××××××××××××××××××××××××××××××× 狗屎是必经之路,没有好的条件又能怎么办呢? 能做一点是一点吧,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 本来像我这种年纪正是赚大钱的时候,我擦,由于现实中教育的缺失,总是纠结在教育问题上,就像人的伤口总是发痒。 解决方案: 脱亚入欧,这样教育就不缺失了,再也不会关注这种屁问题了,oyeah 因为社会上问题的处理,和学校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一样,能偷奸耍滑就偷奸耍滑,现在把我搞成老实人了,这还得了。 为什么我不能更奸一点呢,就是这个屁事牵绊着。 现在好了,摆脱了,oyeah ×××××××××××××××××××××××××××××××××××××× 我去问前辈这个问题,前辈骂了我一顿,大傻X ,现在谁关心这个,就你这个傻蛋操的咸蛋心。 说的轻巧,那我教育缺失,我能怎么弄
28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原创>不要读大部头书
热度 1 gordon 2012-12-21 15:10
不要读大部头书了,太累,而且投入和产出也不匹配;石康实际上也没有悟透,还纠结在一些扯淡的问题上,例如乔布斯之类的。 真正悟透的,我觉得是韩寒,不能说韩寒没有努力,而是他选择的职业都是投入产出比极高的,不需要特别动脑子,而且消费的受众面极大,这就意味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他才是我的偶像。 这把年纪才悟到,实在惭愧的很。有些事早就知道,但一直没有把它提炼出来。 帅也是一种资源,让别人检查你的身高,也是很有意思的事。 没有人愿意听长篇大论,唧唧歪歪,都想轻轻松松过一生,要取悦大众就这么简单。 像韩寒和印度人学习,狂喷,并且浅显易懂;如果长相 再有点 可人,声音甜美,那就太完美了。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退步的过程。 本文感谢 飞翔的芦苇 和我进行的思维碰撞,假如十八也参与了讨论,对本文也有贡献。
2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我的大部分思想都在这本书里
热度 6 gordon 2012-12-4 10:02
  在1895年冬季,我讲过《研究心理学和逻辑学》的课,在讲课中,我曾试图使研究心理学尽可能恢复它的自然科学的思想本色。本书主要就是选用了该讲演中探讨过的一部分材料组编而成的。我希望借此能多少激发一下年轻的专业同事,特别是物理学家们更进一步的思想,同时指引他们去重视他们接触不多的邻近领域,而重视这些邻近领域是会使每一个研究者大大明确自己的思维的。   这样做起来自然会有一些缺点。我虽然一直对我的专业的邻近领域、对哲学很有兴趣,但是不言而喻,我对这些领域中的有些领域,特别是对哲学,只能是一个拙劣的猎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我有幸因我的自然科学观与著名的哲学家如阿芬那留斯,舒佩,齐亨等,和他们的年轻一代如科尔奈利乌斯,彼得楚尔特,V.舒伯特,佐尔德恩等,以及个别杰出的自然科学家非常接近的话,那我就因此又不得不与其他重要的哲学家(像当代哲学的性质必然要造成的那样)非常疏远①。 我必须和舒佩一样地说:超验的境界我是不得其门而入的。而且如果我再公开承认,进入超验境界的人们也根本引不起我的求知欲 ,那么人们就可以衡量出,我与许多哲学家之间有多深的鸿沟了。因此我已经再三声明, 我根本不是哲学家,而只是自然科学家。如果有人不顾我的声明,有时仍以某种明确的方式把我算作哲学家,那我对此是没有责任的。 但是不言而喻,我也不愿意做一个 盲目听从某一个别哲学家领导 的自然科学家,正像莫里哀式的医生(冒牌医生)对他的病人所期待和要求的那样。 注:哲学早就应该滚蛋了,理工科应该开认知心理学而不是哲学。 普朗克这个家伙不知道在搞什么。 我当然知道超验很了不起,但是你也不能自己树一个靶子在空练吧。 牛人总是有免死金牌的,普朗克,我爱你;普朗克当年也不易。   “科学理论是暂定的、不完善的尝试,其结果依然是成问题的,需要用研究和经验来修正或矫正;任何观察都已受到理论的影响......”;“科学家的观 念是否符合某个给定的哲学体系,则是完全次要的事情,只要他能够利用它们作为研究的起点就行;不要寻求救世的根本教义,更不必说唯一的教义了……” ×××××××××××××××××××××××××××××××××××××××××××××××××××××××× 为什么要开认知心理学这门课?   自然科学家具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彻底弄清楚他获得知识和扩展知识的进程,但他决不想成为或者哪怕只是被称为哲学家。弄清这种进程的近便途径,便是注意考察自己领域里以及比较容易涉及的邻近领域里的认识的成长情况,特别是一一摸清各个指导着研究者的动机。这些动机,对于那亲切感受到问题、经常亲身体会到解决问题前的紧张和解决问题后的轻松的人来说,一定比对其他人更为显而易见。这样的人,几乎在每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解决之后总是又看到新的问题,所以对他来说建立体系和进行概括是比较困难的,他认为这种工作总还为时过早,他乐意把它让给对此更为熟练的哲学家们去做。如果自然科学家重新认识到科学家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就是动物和人在自然生活和文化生活中日常进行的那种本能活动的一种方法上提炼了的、激化和精致化了的特殊状态,那么他就感到满足了。 在知识的一定发展阶段上,采用充分有效的方式,对方法论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整理,这是一种我们不可低估其价值的工作④。 但要强调指出的是,研究工作的经验,如果它是可以后天获得的话,它更多的是通过个别生动的事例促成的,而不是通过褪了色的、抽象的公式,抽象的公式只有通过例子才重新获得具体的可以理解的内容。 因此,就连那些杰出的自然科学家也是这样,例如哥白尼,吉伯特,开普勒,伽利略,惠更斯,牛顿,在新近的自然科学家中,例如J.F.w.赫谢尔,法拉第,惠威尔,马克斯韦尔,杰文斯等等,他们都对自然研究的新手作了实际的指导。有许多功勋卓著的人,如J.F.弗里斯和E.F.阿佩尔特,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很多部分之所以得到如此充分的发展都应归功于他们,但他们却并没能完全摆脱先人为主的哲学观点。这些哲学家,甚至像惠威尔这样的自然科学家,由于他们信赖康德的思想,在非常简单的自然科学问题上也都不能不得出一些相当奇特的见解。本书将回到这些问题上来。在老一辈的德国哲学家中,也许只有F.E.贝内克是有意识地完全摆脱这些先前的意见的。他毫无顾虑地承认他的思想来源于英国自然科学家。 ×××××××××××××××××××××××××××××××××××××××××××××××××××××××× 不要觉得简单,我是先看心理学的书才找到这本书的,当然马赫是心理学的鼻祖,其它心理学的书都是徒子徒孙。 确实是我先有这些思想,然后才找到这本书的,而且这本书当年也是学校的教材。   《认识与谬误——探究心理学论纲》的缘起是这样的:在一八九五/一八九六年冬天,马赫开设了一门“探究的心理学和逻辑”的课 程,力图把探究的心理学尽可能地还原为对科学而言朴素的概念。后来,马赫自由地处理了所选的那些材料,使认识论的心理学和自然科学方法论形成全书的主干。 可以说,该书是作为一位摆脱了任何体系的朴素观察者的马赫四十年教学和实验研究的智力结晶。书名是从该书第七章借用的,他在这一章讨论了,从同一心理来源 衍生出的知识和错误,如何仅仅在对特定环境经验过的结果的基础上才能区分开来; 错误像知识一样,也是推进认知的矫正物。
361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钓者任公子 2012-10-30 00:27
Taleb又要出新书了,期待中。 这是一本有关维稳的书,:-) 是一本很系统讲述他对世界(系统)看法的书, 可以将黑天鹅和随机致富的傻瓜当作附录的一本书。 http://www.amazon.com/Antifragile-Live-World-Understand-ebook/dp/B0083DJWGO/ref=la_B000APVZ7W_1_1_title_1_kin?ie=UTF8qid=1351523628sr=1-1 据说大部分学术内容在他的网站上都写了。 http://www.fooledbyrandomness.com/
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且行且记1004--村民之乐
热度 15 南方有嘉木 2012-10-4 23:09
和西河小弗说到中关村生活乐事,回忆当年村里生活, 购之趣,有甚于旧书堆中淘宝书哉;学之趣,有甚于同好群里相切磋哉?----箪食瓢饮,不改村民之乐。抚掌一笑。
个人分类: 且行且记|6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买了书
热度 3 钓者任公子 2012-9-29 20:12
一口气买了三大本书:爆发,数学之美,思考-快与慢.爆发有信息量,但没有太多惊喜,感觉没有超出临界等一系列非线性学科的范畴.思考-快与慢,在我本本里存有英文版,才看了个开头,值得期待.数学之美,.感觉电子系的牛人有一半在搞数学,一半在搞物理. 我难道要既搞数学又搞物理?
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推荐一本书《画坛点将录》
热度 11 猫元帅 2012-9-22 23:24
推荐一本书《画坛点将录》
推荐这本书,第一个原因当然是我比较认同书中的观点,呵呵。 本来想就近代中国画写几个帖子,但是手懒一直没有写。偶然翻出这本书,发现其实人家都写过了,而且写的非常好,不如推荐大家直接去看。 这本书有三个特点:第一是比较中肯,既没有吹捧又没有贬低,都是有根据的话。第二是没有和稀泥,或者说基本还是比较直的。第三是浅显易懂,没有玩弄概念,也没有故作高深。 看完这本书,基本上就会对近代中国画有一个大略的概念了。或者说是会有一个学术上的了解,而脱离开媒体的影响和世俗的看法。起码能知道这些人为什么出名,然后可以再套用到当前的艺术现象,也可以得出自己的看法。 当然,这本书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对老贾的评论我就不太认同,而且这篇文章也丢掉了作者评判其他名家的标准。 不过总体来说,这本书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
5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关于甲午战争非常不错的书
热度 6 gordon 2012-9-2 05:12
资料翔实,关于甲午战争非常棒的书。 甲午战争影响很大,为了支付甲午战争战败赔款,清政府总共负担上了71748万两本息债务,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这笔巨额外债仍然是中国政府的梦魇。 很多人对这场战争不太理解,日本国内由于政治原因,1945年以前都不允许讨论这场战争。其实说来也简单,这场战争是普法战争的翻版,日本的表现堪称完美。如果纸上谈兵的话,就是日本充分利用交通线的优势,最大限度的集中兵力展开会战。 军事目标:旅顺军港,旅顺的陷落,标志着北洋海军 OUT 了, 对旅顺军港出力最多的是袁世凯的叔父 袁保龄 ,1889年,袁保龄因操劳过度,病卒于旅顺防地。 袁保龄 的工作俺曾经干过,知道怎么回事,干完就是会大病一场。 旅顺口的陷落主要是因为旅顺修建的时候,是对海不对陆,对陆方向由陆军守卫,守军被调走了,所以就悲剧了。 第二军兵锋首先指向北洋海军维修保养基地旅顺,经地形勘查选定位于旅顺东北方向花园口一带的一片荒滩(今属辽宁大连庄河市)作为登陆场。10月23 日,即第一军在鸭绿江畔发起攻势的第二天,第二军首批登陆部队在联合舰队护卫下,没有遇到任何阻击,顺利登上辽东海岸,至27日第二军大部登陆完毕,总计 登陆兵力24049人。 由于兵力被大量抽调往朝鲜作战,防御在大连湾、旅顺一带的清军不仅兵力单薄,而且大都属于匆匆招募不久、未经训练 的新兵。面对大举登陆的日军,旅顺、大连湾守军自守不暇,未能组织兵力邀击日军于中途。北洋海军因为舰只迟迟未能修复,加之日本联合舰队优势舰只在大连湾 一线形成警戒线,也处于无力回天的局面。 11月4日,日本第二军开始向旅顺外围的重镇金州进攻。金州守军仅有徐邦道部拱卫军2250人、 八旗捷胜营583人,完全不是日军敌手,6日金州城即被攻破。金州城附近的大连湾炮台群,原先由淮军精锐的铭军驻防,平壤决战前铭军主力被抽调往大东沟, 此时防务由铭军分统总兵赵怀业通过新募扩编起来的3250人担当。大连湾炮台群属于一连串炮位对向海面的炮台的总称,3000余人分防各炮台内,兵力就显 不够,面对日本联合舰队军舰在大连湾外徘徊的情势,赵怀业担心日军会从海岸登陆,更不敢抽调兵力参与金州防御。当金州外围战打响、日军主攻方向明确时,赵 怀业紧急率领3营精锐驰援,然而到达时金州已经失守,只得随金州败军退往旅顺。群龙无首的大连湾炮台剩余守军,得知金州失守的消息后则全部逃散。 政治目标:从清政府手里争夺朝鲜的控制权。 当时日本的工业主要是纺织业,需要中国大陆的原料棉花和朝鲜低廉的大米来维持工人的低工资,俄罗斯对朝鲜的威胁,直接威胁到日本人的吃饭问题。 日本纱和印度纱的竞争问题,日本纱在上海反而比印度纱贵,不过当时日本还没有把中国当作工业品倾销地,而仅仅是作为原料产地来看待的。获得原料方面才是迫切的。也就是说日本需要朝鲜的大米和中国的棉花。 从而判断日本当时的目标是争夺朝鲜,但是争夺朝鲜就要与朝鲜的宗主国中国开战。最后日本的计划演变成了和中国开战的计划。 北洋陆军装备有毛瑟步枪和克虏伯野炮,所以在武器方面,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炮的日军优越。但北洋陆军不过是用于内战和示威的军队,所以它完全没有适应近代化战争的必不可少的给养、运输机关和兵站设备。因此,不能将兵力集中在一个地方,而且机动能力差,部队转移时经常发生很大混乱。为此,不可能进行运动战,而退守防卫则成了作战的中心。 平壤溃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弹药的消耗过于剧烈。连发快枪和机关枪还快出毛病了,人家日本使的是单发枪,打一颗子弹得装一颗,我勒个去,你娃真牛。   单发后装线膛枪打一枪装一发(和今天的单发猎枪类似),射速低下。为此后来又出现了所谓“连发枪”(又称快枪)。后装连发枪的特点是,设有储存子弹的 弹仓,可一次将多发子弹全部装入弹仓,射击时只要拉一下枪栓,就可完成装弹,明显地缩短了装弹时间,因而提高了发射速度,使射速达到每分钟10一22发, 在当时这已经是极为惊人的火力了。 1895年的8月至9月,大批清军战俘在战争结束后被日本政府陆续交还给中国,有一名对解开平壤之战中的弹药问题极为关键的人物,也在归来的人群里。一年 前在平壤城负责管理盛军军械、弹药的盛军军械委员邱凤池,在9月15日平壤城外那个恐怖的雨夜,右侧小腿被日军子弹击中,挣扎着企图继续追随大队奔逃时, 又被赶来的日军用刺刀刺伤左腿,旋即成为日军的俘虏。释放归国后,邱凤池抱着极大的责任心,通过查找核对账目,对自己在平壤期间经手办理的军械收发事务, 做出了极为详细的述职报告。 邱凤池于1894年7月21日,在天津新城随盛军大队登船出发开赴朝鲜,负责掌管盛军的军火。报告称,驻 守平壤的盛军,所有的军械、弹药物资共曾收到两批,包括75毫米克虏伯行营炮弹1200发、2磅小行营炮炮弹1200发、加特林机关炮炮弹50000发、 各类步枪子弹50万发。到9月15日平壤激战为止,这些弹药经过发放,库存各类步枪子弹仅剩余10万余发、克虏伯75毫米炮弹剩余350发、2磅炮弹剩余 300发,加特林机关炮炮弹没有存余。 而盛军自9月12日在平壤与日军前哨接触以来,至15日中午,所消耗的军火就高达子弹75万发(盛军从国内出发时,每名士兵配发了150发子弹,以 平壤盛军总数为5000人计算,也就是到15日中午,盛军已经打完全部的弹药基数75万发。邱凤池所储存的子弹总数只有50万发,不足以再补充一天所需的 供应量)、炮弹2800余发(加特林机关炮属于速射武器,消耗数量不在这个统计中。平壤盛军装备各类火炮近20门,出发时每门炮随炮配发50发炮弹,加上 邱凤池保管的75毫米、2磅炮弹共3400发,2800发的消耗量意味着到9月15日下午除库存的600余发炮弹外,各炮已经没有弹药)。因为12日至 14日发生的都是小规模前哨接火,最主要的消耗发生在15日。由此可见到中午时分平壤城盛军库存的弹药总数已经少得可怜,根本不足以再支撑一天类似15日 这样强度的战斗。 邱凤池的统计数字仅计算到9月15日中午,而且不包括盛军以外的其他各军。各军的总体消耗情况,可以从日军平壤之战缴获的物资清单上一窥端倪,与盛军并没有什么差异。 全场战斗,日军缴获75毫米克虏伯炮18门,所获炮弹516发,平均每门炮仅剩下不到30发。2磅一类的小炮缴获13门,炮弹209发。加特林机关炮缴获4门,炮弹117发(加特林机关炮的射速按每分钟发射20发计,4门火炮的弹药只够发射几分钟)。 对比这样的弹药情况,叶志超称“子尽”并不为过。 鸿章哥,把失败的主要原因归之于武器装备的落后,称:"行军制胜,海战惟恃船炮,陆战惟恃枪炮,稍有优拙,则利钝悬殊。倭人于近十年来,……船械愈出愈 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敢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故而,战争失败,"因由众寡之不敌,亦由器械之相悬,并非战阵之不力也"。前线战将宋庆、依 克唐阿等人,也屡屡谈到武器量少质劣,以至战败。后世史家往往据此将武器装备落后,作为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过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咋回事,不可抗力因素嘛,对不对,呵呵 海军装备确实落后,但是训练不错;陆军呢是装备不错,但是训练是个臭大粪。这也是为什么整天宣传甲午海战,而不敢提陆战的原因。 很多人都不知道清军的装备有多好。   中国陆军连发毛瑟枪的威力十分惊人。平壤之战,9月15日日军进至大同江南岸船桥里的清军桥头堡附近。日军有两个步兵联队和一个炮兵联队,共3,600人;奉军将领卫汝贵从大同江北岸了望,见日军所在不占地利,于是亲率盛军传字正营200人从桥上过江作战。    只有单发枪的日军强行冲锋,结果困在缺乏隐蔽物的开阔地上,完全暴露在清军连发枪口下,日本的记载说:清军“频频发射的连发枪的子弹掠过树枝头,恰如疾 风扫落叶一般”。让兵力占绝对优势的鬼子伤亡甚众,中队长林久实大尉被当即击毙,最后日军旅团长大岛见弹药用尽,士气低落,而且部队全天未吃饭喝水,不得 不逃离战场,清军也没有追击,痛失全部击毙这股鬼子的机会。   这次战斗,日军将校以下死140名,伤290名,旅团长大岛少将及联队长、大队长等也被击伤,大败而返。日本诗人衫浦梅谭叹曰:“此役不克旗下死,呜呼苦战船桥里。”   日本1989年,研制成口径8毫米(又称7.9毫米),最大射程3100米,可装填8发子弹的村田22年式连发枪,甲午战争中,装备近卫师团和第4师团,但并没有参加甲午战争,其中一个可能是当时贫穷落后的日本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设备为他们生产足够的新式弹药。 参考资料: 旅顺港建港始末 http://www.beiyang.org/wenku/wenku65.htm
511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尽信书不如无书
热度 5 青叶子 2012-8-12 21:42
嗯嗯,其实是个改进版本,尽信音频不如无音频。 以前说起过我现在在学英语背单词,下载到的刘毅10000的txt文本很差,刚好又找到一本书,然后今天在对着音频做txt校对。其中有一句话,abhor:Most people abhor the criminal of kidnapping the children. 这里的介词,书上写的是of,音频听力读的是for,头痛,上网查了一下of是有出现的,for没有出现过,还是在txt里校订为of了。洋鬼子念书心不在焉嘛。
682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买的书
热度 22 平沙落雁 2012-8-8 16:35
555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ZT《敦促新华社等投降书》
热度 20 闲云野鹤 2012-8-2 15:41
ZT《敦促新华社等投降书》
993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热度 6 黄河滩老农 2012-7-24 12:25
一个伟人说“书籍是人类的阶梯”,现在有人说“电子书是人类进步的电梯”,似乎后者明显速度快点。 以前买书,喜欢上实体书店去逛逛、看看,现在基本上都在网上淘了,偶尔下下电子书。便宜又方便,除了一些孩子用的特定教材之类的书,书店基本上不用去了。 西安小寨汉唐书店曾经很辉煌,现在生意很不好,很多柜台都被他用了,书的空间越来越少。 暑假很多孩子到那里看书、纳凉,真正买的比例很小,商家对这种行为很无奈。
个人分类: 乱弹|809 次阅读|2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9-28 02:34 , Processed in 0.046348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