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三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大学》修身讲座2:大学之道
热度 2 老平 2012-8-7 10:32
《大学》修身讲座2:大学之道
《大学》开篇说: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那什么是“大学之道”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方面是从文字的解释来理解,另一个方面是从文章的内容来理解。 一 . 从文字看“大学之道” 从文字来看, “ 大学之道” 一语包含了两个名词,一个是“大学”,一个是“道”。 1. “大学”的含义 关于“大学”,南宋大儒朱熹认为,“大学”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他在《大学章句序》里说: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到了十五岁入大学,学习 “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 2. “道”的含义 关于“道”,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给出的原意是:“道,所行道也。”意思是说能够通行的就叫“道”。“道”的另一层含义来自道家,道家经典著作《道德经》认为,“道”是宇宙最根本的物质,它无形无相,能够化生万物,并赋予万物基本的属性。综合上述两种说法,“道”涵盖了有形和无形两层含义,有形是指具体的方法和途径,无形是指抽象的原则和规律。 因此,从文字的角度来看, “ 大学之道” 可以理解为:使人从小学进入“大人之学”的方法和原则。 二 . 从内容看“大学之道” 从内容来看,《大学》指出 “ 大学之道”有三:“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而要实现这三项内容需要用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们被后世儒家称之为三纲八目。 三纲是指三个纲领,八目是指八条细目。八目是三纲的细化,也是实现三纲的途径,它们的关系是:纲举则目张,或者目张则纲举。因此,谈 “ 大学之道”的内容可以从三纲和八目两个层面来谈。 1. 三纲层面 先说三纲层面。所谓“明明德”,大意是要明了自己的德性,《大学》称之为“自明”,即对内而言的。所谓“亲民”,意在爱护民众。后世儒家又把它解为“新民”,“新民” 则重在使民众弃旧图新。但不管是“亲民”还是“新民”,都是对外而言的。所谓“止于至善”,大意是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通过三纲层面,可以看出 “ 大学之道”是一条从内向外,使人到达完善境界之道。 2. 八目层面 再说八目层面,八目的出现是有一个先后次序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者是后者的条件,后者是前者的结果。由于《大学》对 “格物”和“致知”没有给出相关的论述,因此后人对其含义各执一词。如果先撇开“格物”、“致知”的具体含义,不难发现八目包括了三步两阶段。 三步是指知步、修步、行步。其中“格物”、“致知”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的功夫;“诚意”、“正心”、“修身”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的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三步,对应的是用的功夫。两阶段是指内圣和外王。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为内圣阶段,内圣是修己;“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外王阶段,外王是安人。 通过八目层面,可以把 “ 大学之道”看成是一条通过知、修、行三步来完成的内圣外王之道,即孔子在《论语·宪问》里说的“修己以安人”之道。 三 . 综述 综上所述, “ 大学之道”有以下几个要点: 1. “ 大学”是一门使 “小人”变为“大人”的学问。 2. “大学之道”的最终目标是使自身和社会到达完善的境地,即“止于至善”。 3.“ 大学之道”是一条先修内后达外的内圣外王之道。 4.“ 大学之道”提示了人与社会是一个整体,通过个人和群体的努力,可以加强社会的稳定,推动社会的发展。(老平 2012-3-20 )
个人分类: 大学之道|649 次阅读|1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3 15:08 , Processed in 0.020761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