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鞍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鞍钢的复建”真是简单多了 —— 昭和制钢所在新义州和鞍山之间的摇摆 ... ... ... . ...
gordon 2016-11-14 13:39
这个,你得干过才行。 水源就是一个问题,还有销售市场。哈哈哈 **************************************************************************** 1929.7 我帝国人民在国外经营企业的根本方针,必须是以开采我国国内所不生产的工业原料,或将它加工为半成品的企业为目标。因向国内输送这类材料以供加工精制,必须以对我国的产业、经济界能有好处为重要前提。而我国资本家以前在中国经营工业的目的,不外是想利用中国工资低廉,和赚取相当于进口关税的利润。因此,结果只是增加了一部分资本家的收入,反而使本国产业受到威胁,进而还不免要给劳动力问题造成重大影响。 满洲不仅对我国工业来说,是重要的原料供应地,而且从国际关系上看,也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我国经济上不可分割的地区。但不能因此便与我帝国的领土完全等同起来。因此,满铁会社经营一切企业的方针,必须是依据上述重要宗旨,以期丝毫不会影响国内产业界的发展,并得到很多好处。假如现在在满洲兴办炼铁工业,不仅全部工资以及一些有形无形的利益要被中国人得去,而且向我国运送时,还须向中国缴纳钢坯出口税约3.40日元,而生产一吨钢坯所需原料铁矿石及原料用煤,出口税仅0.60日元。因此,如仅从满洲进口原料,在我帝国领土内冶炼,既能增加经济上的收益,又可避免经常使人担心的中国修改关税率的危险(假如年产钢铁100万吨、硫酸铵20万吨,则每年须付中国本来可无须支出的钱款约达500万日元)。 根据上述基本方针,对各地具备所需条件的工厂地区,广泛地进行详细调查和仔细比较研究之后,认为选定在朝鲜的新义州建厂,最为适宜。朝鲜是新归属我帝国的领土,不仅其 居民正在为寻求职业而不断地流入日本 ,而且从日朝融合的必要上观察,如促进该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必将在各方面发生微妙的效果,这是无须多言的。特别是满洲产的铁矿石,根据现在的科学试验,已证明不适于向远地运输,因此,向日本国内输送该矿石,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而新义州靠近原料产地,铁路又有 安奉线之便,加以该线尚有600万吨的运输余力 ,如利用该线,仅付出极低廉的运费即可,而且其收入皆归满铁,不致落入他国人民手中。目前它的唯一缺点是海上交通联系不便。幸而多狮岛港距新义州仅20余英里,如对该港稍施建设,即可成为终年不冻港口,将其产品运往日本,甚为方便。 在朝鲜炼钢,每吨能得到6.50日元的奖励费,运往日本时,即使加上应支付的内销税,也较在满洲生产的钢坯每吨便宜8.50~10日元。 再从国策的观点来说,国际间一旦发生意外事变时,为了自卫,如期望从我帝国领土以外的地方获得战时禁运物资,无疑是缘木求鱼。因此,尽速制订自给方策,在本国的领土上生产钢铁,实在是进行自卫的绝对必要条件。今后各国竞争激烈时,政府即使认为有必要对我国投资兴办的满洲炼铁企业给予特殊保护,也将因满洲不是我国领土而不能利用最惠关税法等办法。如勉强行之,不仅会遭到各国反对,也难保政府不陷于窘境。此事已不乏先例。这便是满铁特地在我国领土朝鲜寻求适于建厂地区的理由。 ******************************************************************* 山本条太郎选定新义州的理由 鉴于在中国市场销售产品还有研究的余地,并且从关税以及其他方面的利害关系看,还有很多不利之点,因而决定鞍山的事业以完成28万吨的计划为限,使之保持资本3000万元的独立会社的形态,另外再选择其他适当地点,建设一个资本1亿元左右的制钢会社。为此,山本总裁就钢铁国策、关税问题、劳动问题等进行了研究。最后认定,鸭绿江对岸之帝国新领土新义州最为适宜。 山本总裁选定新义州设立制钢所的理由是: 一、迄今为止的做法是,仅输出资本,而使用当地的工人。这样做,除对资本家有利,并在一旦有事时可供我利用外,对国民生活毫无裨益,只能有助于对方国家人民的生活。为了把工业渗透放在国民生活的基础上,必须同时输出资本和工人,而只用当地的原料。制钢所如果设在新义州附近,在该地建立一大工业地区,一方面可以解决几万日本失业职工及其家属的生活,巩固我国产业的基础;另方面,数十万日本人居住在接近满洲的朝鲜西北角一事,对国防也是有利的。 二、现在只有长春、大连线非常繁忙,安奉线则非常空闲。奉天安东间200英里的铁路运输能力为1000万吨,现在的运输量却只为250万吨,其余的750万吨未被利用。利用安奉线运送原料,即使运费低,对铁路也是有利的。最近,中国对满铁的营业竞争日趋激烈,满铁吸收货物日益困难。为了摆脱这种情况,必须把满铁逐步变成为日本服务的铁路。如能为日本输送原料和煤炭,则满铁的基础,必将巩固,并可免受中国竞争的威胁。例如,增加抚顺煤的产量,并把增产部分送交新义州工业地区实行液化,或者增采鞍山的铁矿石把它送交新义州的大炼钢厂,通过这些办法,可以充分利用安奉线的运输力。又如,在抚顺尽量使用日本工人,并建设一个日本街,日本人便可获得巩固的地盘。 三、设在满洲,必须付出高额的产品输出税。而设在新义州,只要付出低廉的原料输出税即可。设在满洲,钢坯对日输出的中国输出税为每吨日币3元4角左右,而原料铁矿和原料煤的输出税不过6角。因此,从满洲输入原料,在日本领土内精制和加工,可免受极不稳定的中国关税的影响。假如继第一期计划之后实行第二期计划,在满洲生产100万吨钢铁,则每年须向中国政府缴纳大约500万元的产品输出税。这对我国经济来说,乃是一种难忍之苦。 四、设在新义州,工业用水毫无问题,因为握有鸭绿江和三桥川二大水流。但在满洲,水源却极其贫乏,工业用水和饮用水都很困难。 五、满洲为中国领土,一旦发生事变,铁作为战时禁制品,对日输出即将成为不可能。 六、输出港的问题可获解决,因为在鸭绿江下流,距新义州23英里的地点有不冻港多狮岛,筑港后可成为良港。 七、根据制钢事业计划,即使把金解禁后的铁价跌落估计在内,仍可在13年内完成全部设备的折旧,并获利1成5分。同现在(昭和4年8月)国内钢铁平均牌价比较,每吨要低10至15元,成本之低是世界罕见的。并且,政府对每吨交付保护奖励金约6元5角,这就更加有利可图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满足日本国内需要,并可渗入中国市场。反之,设在满洲就不能享受政府的保护奖励金了。 筱崎嘉郎:《满洲与相生由太郎》,1931年,第766~769页。 ******************************************************************* 论扩建鞍山制铁所的必要性 1924.5 参谋本部 一、绪言 拥有钢铁资源是发展现代工商业的重要基础,同时又是补充国防物资的来源,此乃人所共知的事实。凡是考察一国的国力及其将来发展的人,无不首先着眼于钢铁资源的自给程度如何。所以,外国人中留意我帝国现在及将来国势发展者,都指出我国缺乏钢铁资源,即便在和平时期,也是产量很低,瞠乎其后,因而做出论断,认为无论在外交上或经济竞争上都不难对付。伦敦大学斯蒂布逊教授在他的论日本一文中曾谈到:“在现代,铁和煤的埋藏量多少可以作为预测一国将来国运的标准。日本尽管是武士道国家,则其本国内发展不会超过西班牙和意大利,但在满洲的发展则是大有希望的。日本怎样经营满洲,如何开发满洲的资源,对于日本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这的确是一眼看穿了我帝国钢铁资源现状和将来发展的高见,我们是无法反驳的,真不禁为我国的前途慨然兴叹。在我帝国战时国防资源中,我们虽然能容易得到某些物资,但是,唯有铁,现在无论如何也必须利用邻国的富源来供应。一旦发生战争,实难期望能用外交和通商的手段得到满足。因此,不论在平时或战时,生铁都必须保证能得到安全而又经济的供应,而且还必须绝对不致因断绝国交而停止供应。如能在国内发现铁矿资源,的确是我帝国十分值得庆贺的事,但我国钢铁资源颇为贫乏,推定开采量包括朝鲜、台湾[当时朝鲜及我国台湾省被日本霸占]在内每年也不过70余万吨, 虽然铁砂的埋藏量相当丰富 ,但很难用于炼铁, 根据现有知识还根本不能称之为有经济价值的炼铁原料 。因此,只好断言,拟在国内发现有利的供应来源,其前途还颇为遥远。 然如在同我国关系最密切的满洲,寻求解决途径,则可一变此悲观失望而令人欢欣鼓舞,这是因为鞍山制铁所的扩建工程已有成功的希望。我们不仅提倡从国防用兵的见地,即使从发展工商业——此实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基础——这一和平时期的经济政策方面来考虑,换言之,也就是从帝国的国策上来考虑,也应大声疾呼,为了充实我国的国力,扩建鞍山制铁所乃是刻不容缓之急务。的确,由于建立这一钢铁资源供应基地,我国的对满政策必将更放光彩,我国的国策也将因此而确定不移,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也有了一定的准绳,因此,深信为我帝国着想,这实在是具有重大关系之举。 注:开采成本问题,储量丰富也没啥用。鞍山是个贫铁矿,但还行。 二、国防用兵和钢铁资源 由于我帝国的国防资源不能自给自足,要想在战时能坚决按预定计划进行作战,必须确保中国大陆的资源,借以维持战斗力量,这在现在已无须赘言。在最必需的资源中,只有铁是维持我国工业生产力而且是战斗力所直接必需的物资,而它与其他物资如羊毛、棉花、皮革等在性质上也有所不同。羊毛、棉花、皮革等可以依靠节约民需、利用代用品,或改用别种原料来缓和其需要。但铁是战时保证国内军需工业发展和生产武器、舰艇绝对必要的物资,因而如果钢铁资源不能充分供应,就根本不能奠定战胜的基础,可见铁对于国家的兴亡安危实在是关系重大。 现将我们计算的帝国国防资源供求状况,列表说明如下: 表格(略) 由此可见,根据我国军队的现状,为完成所预想的作战,毫无疑问,羊毛、棉花、皮革等物资供应状况,是令人悲观的。但是,这些物资正如上述,不仅羊毛可由棉花代替,皮革可用其他材料代替,而且在战争紧急时期还可依靠发扬国民的牺牲精神,使其消费量大大减少;如果邻国宣布严守中立,我们还有办法进口这些物资。 至于钢铁资源,由于需要的数量庞大,根本不可能利用通商贸易的办法得到足够的供应 。然而目前同我帝国有密切关系的南满洲,在鞍山附近就拥有取之不尽的钢铁资源。该地的制铁所是按年产100万吨的炼铁计划着手兴建的,现在工程已初步就绪。毫无疑问,将来设备完竣之后能年产100万吨,如再增加设备,确实有增产的希望。因此,该制铁所如能扩建,实乃国防用兵计划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甚至可以说,我帝国的军备将因它的成功与否而受到重大影响。总之,可视为属于我国势力范围的南满洲,拥有国防用的钢铁资源,这像用国内产品来达到自给自足是一样。战时为了确保资源,只要作好必要的防卫工作(纵然遇到海外进口十分困难的情况),就足以保卫我本土和支持战争。这种形势实为我帝国军队的优越之处,也可以说是外国军需当局一直最害怕的地方。我帝国国防资源的供应问题,仅仅有了铁还是不能完全解决的。正如上面所述,特别是羊毛、棉花、皮革等仰赖于中国资源之处很多。假如我国钢铁资源能得到充分供应,在外交上或经济上就可以用强大的军备为后盾,使帝国政策容易推行,即使设想可用和平外交、顺利通商的办法来取得和利用所需的资源,也不算错误。还可以这样设想, 当钢铁资源的供应问题得到解决时,可依靠现有的军备和保有的钢铁资源使战争减少 ,这么一来才能完成立国于东亚的我帝国的使命。在国防上保有钢铁资源的绝对必要性大致已如上述,而且此项事业的完成在我国将来的经济发展上也是不可缺少的。为此,拟再一次强调此事实乃刻不容缓的。 四、鞍山制铁所的现状与将来 鞍山附近的铁矿是我国炼铁企业最有希望的原料供应来源,这一点已无须赘述。但在该地建立炼铁企业有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它的矿质是含铁率40%以下的贫矿。因此,也许有人要说,世界各地钢铁来源本极丰富,在世界到处都充满和平呼声的现代,又估计不会在最近发生突然事变,竟不断消耗开支,实在愚蠢之极。或者又要说,鞍山的铁矿是贫矿,如果竟以获得贫矿为满足,我国国内贫矿也不少,何必一定要在他国领土内经营炼铁企业呢?或者又要说,如果将处理鞍山这样贫矿所需要的经费,用在处理我国大量出产的铁砂方面,则炼铁资源将大有自给自足的希望。我们本来对这些问题没有专门地进行比较研究的知识与资料。但如欲借口世界和平而忽略应办的企业,则不仅不能清除我国工商业发展当中的障碍,还要对国防计划造成重大影响,并时时蕴藏着危险。为了国家的将来计,这是我们不能采取的办法。至于那种侈谈贫矿问题的人,如果知道满洲的劳动力丰富而低廉,燃料用煤好而丰富等事实后,一切疑问将会立即冰消瓦解。再有,在国内生产铁砂的问题,我们也在不断地翘望其成功,但是无奈其前途还很渺茫,实不能与鞍山的贫矿处理问题相提并论。所以,我们认为,毫无疑问,鞍山实是能满足目前急需的钢铁原料的首要来源。更何况创办鞍山制铁所,是我国利用炼铁资源方面的一次革命,即使说它是我国制定国家政策的重要基础,也非言过其实。 根据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多年来认真调查研究的结果,其概况如下: (1)在鞍山十一个矿区之中,只有大孤山铁矿(藏量约3000万吨,含铁率50%以上)使用美国普遍实行的选矿方法,在经济上还合算,其余铁矿都必须运用贫矿处理法。 (2)上述贫矿处理法,由于运用鞍山制铁所获得专利权的还原式焙烧炉装置,曾以原矿石二万吨作为试验材料,经过试验后,已有足够把握认为这种生产方法是可行的。 (3)以此项试验的成绩为基础,为解决贫矿处理与企业经营之间的关系,最后曾向技术审查委员会咨询,现在即将进入不出任何事故地扩大生产的阶段。 (4)审查的结果,无论从技术上或经济上看,确是有成绩的,现在剩下的只是须解决经营此企业所需的经费问题。根据政府的诱导、保护与奖励情况来看,补充我国钢铁资源的问题,将可获得解决。 如以鞍山现有的选矿设备生产,仅能年产8万吨生铁,而且因每吨的平均生产成本过高,根本不能与印度或美国的生铁竞争。但如坚决实行第二期扩建工程计划,则年产量可增加到12万吨。如再以全面实行选矿法为目标,完成第三期扩建工程计划,则生铁年产量即可达24万吨,并且每吨的平均生产成本,比利用现有设备的生产成本,确能降低约50%。不但在经济上能和印度及美国生铁进行竞争,而且根据专家断定,如再将其产量增加一倍,显然可以肯定,还能将生产成本降低50%。如想将年产量提高到100万吨,其生产成本就能按等比级数下降。所以鞍山制铁所的前途实在大有希望。我们正期望尽快地使年产量最低达到国防计划上绝对必要的100万吨,用以充实国力,并促进工商业的发展。这样一来,不仅国家的百年大计,就是当前的紧急任务,都将得到满意的解决。我们不禁要大声疾呼,一时也不能忽视扩建鞍山制铁所的问题。 ******************************************************************* 首先,由于当时的平炉的废铁混入率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因而可以利用废钢铁价格较低的便利条件。 这种条件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前期效果显著。 第二、生铁相对于钢材的相对价格在1918-1923年间大幅度降低,并在20年代中期维持较低的价格水准。 注:1924 年 参谋本部这个报告,不是 写错了 ,就是翻译错了。应该是美国的废钢铁,不是生铁。(印度和满洲的生铁) ******************************************************************* 当时印度生铁,就好便宜。 不然钢的价格下不来。 日本的钢铁业无法和欧美竞争 。(发展不起来) 几个办法:1、生铁价格降低,2、钢铁联营,3、扩大规模 918 事变爆发,炼钢后来定在鞍钢,也是没有办法。 当年,就是 十河信二 搞的制钢。 十河信二对这个事情,应该是最清楚的 ,就是 满铁经济调查会 规划的。 ******************************************************************* 销售市场 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东西生产出来 卖哪儿呢? 鞍钢 这个地点,不是随便可以动的 。 典型的教训,都知道的," 张之洞 蛮办 钢铁厂 " 注:十河信二,应该是最清楚。
2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战略欺骗是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 B-29对 鞍山、沈阳等地轰炸 ... ... ... .. ...
热度 1 gordon 2016-6-19 19:44
实际上,获得东北还获得了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兵种,高射炮兵 战斗兵种不行,辅助兵种还行,是受过二战洗礼的 ************************************************************************* B-29 为什么对 鞍山、沈阳等地轰炸? 美空军的主要轰炸目标    第20航空队确定在中国战场上的主要战略轰炸目标为三处,预备目标一处。确定这些目标的标准,主要是敌方的工业资源与重要的交通枢纽。这三处目标为:   (一)鞍山昭和制钢所,该工厂是 当时日本侵略者的第二位大型钢铁工厂 ,它每年为东北、朝鲜、日本国内提供125万吨工业及军工所需的钢材,该厂年产焦炭达三百七十九万三千吨, 占全日本年产焦炭的三分之一 。   (二)开滦煤矿和秦皇岛码头,这是当时日本炼焦煤的主要产地和出口港。   (三)大沽海港,这是当时大同、阳泉、井陉煤矿和华北矿石及太原、龙烟等钢铁产品运往日本的主要港口。   预备目标一处为天津铁路调车场。这是日军在华北与东北的主要交通枢纽。 ************************************************************************* 实际上,就是战略欺骗,也可能不是。 迪克西 使团左右不了美国国会 其实解放战争开始以后,东北战场一直很平静,两个原因: 1、国民党兵力不足,连北满都过不去。 2、另一方养精蓄锐 就是因为怕美国干预,所以不可能是常规的 “线式平推,突破的打法” 。 它在政治上很焦虑 等到 缅甸远征军 全部丢到 东北战争,也就平静了 ************************************************************************* 其实现在大家都知道了, 国民党没有获得什么好的美械装备 都是些二战前期的破烂货 还不如日械 ,那是二战中后期的装备 注:关内战场更紧张一点 (虽然破译了国民党的通讯)
2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新建一座钢厂
热度 1 gordon 2016-5-24 14:02
当时中央考虑到辽宁工业基础较好, 并与军工企业的地区配套, 决定委托东北工业部将新厂建在东北。原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拟搬迁本溪煤铁公司和鞍山钢铁公司部分冶炼、加工设备, 以加快建设进度, 适应国家急需。 后经中苏双方讨论, 根据我国当时国情结合长远发展需要, 认为新建一座大型现代化特殊钢厂更为合理。 经中央财委同意, 重工业部责成东北工业部编制建厂计划设计任务书。 ************************************************************************** 鞍钢也是个烂厂,就是民用比较大的厂而已 ************************************************************************** 苏联是一个短缺经济,不愿意管你那个事,你自己生产吧,我还省心了。 注:太先进了,比日本人的东西先进多了。 ************************************************************************** 要正经搞,要搞好些年呢 。 从民用钢搞到枪炮钢 注: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 独立自主,都不是 “有钱人” 给你的建议 真正有钱人给你的建议,是 “找个有钱人嫁了” 吧 这才是真干过的人 注:不要听老毛瞎说,他没干过。 我们都是干过工作的 “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站着说话不腰疼 ************************************************************************** 有时候,听人说话,你就知道这个人有钱没钱,干过工作没干过工作 **************************************************************************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
1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恢复鞍山、本溪工业生产花了多少钱?
热度 12 gordon 2012-7-29 17:48
《陈云传》第十二章 一月十日,陈云致高岗电中指出:要使鞍山、本溪等工业基地恢复生产,达到“八一五”前的规模,需要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补充重要的大机器”,包括向苏联 订购机器。如果要制造汽车、坦克、飞机,则需要新建各种内燃机、发电机和大型母机的制造厂。他很有远见地指出:“这些大工业的建立,在资金与时间上看是很 不容易的,但我们将来必须建立这种工业。”关于资金问题,陈云说: 按照现在必须补充的若干重要的机器计算,约需资金三百万吨粮食,即等于二亿四千万美元。 其中,一百五十万吨粮食作为订购机器之用,力求长期贷款,另外一百五十万吨粮食则为国内的投资。 “请中央考虑可否从减轻东北的战费负担中找出路。”陈云认 为:这笔投资“是值得的”, 因为“现留东北的这些残废工厂的设备和厂房等,其价还数倍于此数”。 除机器和资金问题外,陈云还考虑到聘请苏联专家,这对当时 东北钢铁工业的恢复与发展也是不可缺少的。他向东北局提出,要尽快聘请苏联专家前来,否则,不仅鞍山、本溪难于全面复工,而且究竟需要从国外订购制作哪些 设备都“开不出清单”。   根据中国方面的要求,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曾来电表示,苏联政府同意满足中方聘请专家的要求,并要中方提出所需专家的数量。此后,陈云 和林枫共同拟就聘请苏联专家的清单,即:工业二百一十二人,军事工业六十四人,财政及工业大学三十八人,航空机械修理十四人。另据苏方告,他们已同意再派 铁路工作人员二百名。陈云和林枫将上述情况一并电告罗荣桓、高岗并报中共中央。 一月十四日,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致陈云、林枫电:同意聘请三百二 十八名苏联专家,但须先商定一套待遇制度和合作办法,以便共同遵守。 陈云给高岗的电报,1949年1月10日。 陈云、林枫给罗荣桓、高岗并报中共中央的电报,1949年1月6日。 中共中央给陈云、林枫的电报,1949年1月14日。 与此相类似的是,美国受到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刺激后的投资。 1958年1月7日,美国艾森豪威尔总统正式提出要建立DARPA,520万美元的拨款和对当时来讲是天文数字的2亿美元的项目总预算。 =================================================================== 注:偶然找到这些有意思的数字,以后大家就不要笑话三哥了,三哥尽力了。 =================================================================== 1916年满铁在办公司的同时开始鞍山制铁所的建厂工作。1916年,日本政府批准建立鞍山制铁所,1917年 4月3日举行“地镇祭”, 动工修建高炉。1918年5月15日,“鞍山制铁所”正式成立,八田郁太郎任鞍山制铁所所长,建厂工程大部分在年底完成。1919年3月,炼焦厂开始生产 焦炭。4月29日,1号高炉点火,标志鞍山制铁所正式投产。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全境。 1933年,日本政府在军部支持下,将原定在朝鲜兴建的昭和制钢所改迁鞍山,由满铁全额出资,在鞍 山制铁所已有基础上,兴建制钢厂、轧材厂,成为钢铁联合企业。 株式会社鞍山昭和制钢所为日本法人,属满铁的子会社,社长为伍堂卓雄。 昭和制钢所成立前与满 铁签订了继续雇用原鞍山制铁所全部工作人员的协议,从而兼并了鞍山制铁所。 1936年6月4日,振兴公司将大孤山等11个矿区的矿业权租给昭和制铁所直接 从事开采。1937年7月1日,昭和制钢所接管了振兴公司的产权债务。1940年12月7日,昭和制钢所办完了矿转让手续,彻底兼并了振兴铁矿无限公司, 形成了采矿、选矿、炼铁、轧钢的连续生产作业系统。 注:呵呵,我们拾了多大一漏啊,呵呵。 日本也是没办法,因为满铁在这儿呢,最早钢铁企业的用户主要就是铁路。   随着日本军备规模的扩大,鞍钢的生产规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941年,已经具备年产生铁250万吨、钢锭130万吨、钢材75万吨的能力。 其 钢铁生产能力占日本控制的总生产能力的28.4%,规模仅次于九州的八幡制铁所(今天的新日铁)。当时满洲国另外一个钢铁生产企业——本溪湖煤钢会社(隶 属于日本大仓财阀),规模仅相当于昭和制钢所的三分之一。    到1943年,昭和制钢所的生产能力达到最高,当年生产铁130万吨、钢84.3万吨、钢材49.5万吨。据《鞍山志鞍钢卷》记载:“1935年—1945年,昭和制钢所及满洲制铁会社鞍山工厂累计生产生铁905.6万吨、钢547.4万吨、钢材327.8万吨。
516 次阅读|13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3 10:13 , Processed in 0.03219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