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对冲基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相关日志

分享 美国的东印度公司 (转)
热度 1 gordon 2017-3-22 12:24
作者:凌岚 本名谢凌岚,1991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1997年纽约市立大学MBA毕业,1997年起就职于纽约的对冲基金和能源产品交易公司,从事大宗商品市场分析;现居美国东北岸;写字是一生的爱好。 ******************************************************************** 不说这家公司啊,中国的近代史没办法讲。 民粹主义的某些猜测是真的 呵呵 ******************************************************************** 为什么把赛珍珠 撵走了,一些乱七八糟的恩怨,都得从这家公司说起 ******************************************************************** 戴维·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1915年6月12日—2017年3月20日 戴维·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3月20日去世,享年101岁。这条消息只在美国各大媒体的推特账号上推出,正式的讣告还没有出现。2002年这位老爷爷的自传 回忆录(中译本:《洛克菲勒回忆录》,中信出版社,2011)在历时20年的撰写后终于出版,对他的人生是一个正式总结。 洛克菲勒家族人才众多,从第一代老洛克菲勒开始,枭雄辈出,家族的前四代人无论是在美国的上层建筑还是经济基础都是影响深远。这位去世的百岁老人究竟是谁,在家族中的地位,先需要花笔墨说清楚。 戴 维·洛克菲勒是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的第三代,他的父亲是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小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Jr.)。石油大王老洛克菲勒的财富,在1913年达到10亿美元,按《福布斯》杂志的算法,相当于2016年的3920亿美元,基本是现在世界首富身价 的四倍。老洛克菲勒有四个孩子,其中只有一个儿子,就是俗称的小洛克菲勒。在小洛克菲勒诸多发财产业中,其中一个是“大通银行”(Chase Bank),他是此家银行的主要控股人。老洛克菲勒把财产的约10%传给了儿子,小洛克菲勒将这些财产注入大通银行(大通银行又叫洛克菲勒银行),这样 “大通银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它在过去一百年间有几十次兼并和收购,最后成为现在的大通摩根银行。 小 洛克菲勒有六个子女,其中五个是儿子,这五人就是以后著名的洛氏五兄弟。小洛克菲勒的六个子女借着上两代洛家的财富积累和政治影响力,在美国政治、经济、 外交、文化等重要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把洛氏家族在世界格局中的影响里推向顶峰。其中最小的儿子戴维·洛克菲勒,就是不日前往生的亿万富翁百岁老人,他 身前的主要身份是大通银行的董事长、银行家、外交家、艺术品收藏人,纽约MOMA(也就是“现代艺术博物馆”)最重要的赞助人。 对于中国, 戴维·洛克菲勒是新中国与美国重建外交关系、中国突破冷战的铁幕重现走向世界的推手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个称号是名至实归。对于他,中国是他战略中的“大通”重回远东市场、与日本银行竞争的主要全球市场。 在 戴维的回忆录里,1973年重回中国,大通与中国政府签定第一个银行协定,是与“尼克斯访华”、《中美公报》这些划时代大事件并重的里程碑。在这章前后他 详细写了“大通”因为中美断交时退出香港,把远东银行业拱手让给荷兰人、日本人时的挫败感。这种商业帝国全球扩张改变历史大事件的思维框架是洛家特色,洛 氏子孙改变世界,而不是被世界改变,这是他们一贯的信条。 跟中国近代商业传统里的“官商” 概念不同,洛氏不是胡雪岩式的红顶商人 ,他们是列宁在《国家革命》中概括的资本的扩张性和垄断性。 洛克菲勒家族不是为政府服务,相反,政府是他们的器,整 个世界为他们打工 ,世界大战因他们的瓜分争夺而起。他们是数任美国总统身后真正的决策力量。中美建交这样的世界外交史里程碑,在戴维·洛克菲勒说起来是大 通全球扩张的一步。 戴维·洛克菲勒对美国外政策影响到什么地步呢?举个例子,美国外交智库 “美国外交协会”是他一手成立和全资赞助的,每年的活动经费全部由洛克菲勒基金支付,外交协会的办公室用的是大通银行大楼的一层;二战后的“联合国”成立 离不开戴维·洛克菲勒鼎力支持,现在曼哈顿联合国总部所用的那块地,原本属于洛氏家族,戴维·洛克菲勒把它捐出来给联合国盖办公楼;联合国的前身,第一次 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联”,也是在戴维·洛克菲勒的父亲也就是小洛克菲勒的支持下成立的。洛氏家族和商业帝国的“全球化”策略,比这个词流行早了一百年。 连克林顿总统搞的北美贸易协定(NAFTA),这个自由贸易思想的始作俑者和组织者也是戴维·洛克菲勒。 戴 维·洛克菲勒对美国政府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影响——他是中央情报局的规划元老和中情局的主要赞助人 ,前中情局局长约翰·杜勒斯跟戴维是大学同学加联姻关系, 而杜勒斯家的父辈原本是纽约华尔街的律师,是老洛克菲勒公司的律师代理,他们是世家又亲上加亲。 中情局最早的业务来源,是给美孚石油等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 做业务咨询 。中情局人员的情报汇报一是给局长,二是给戴维·洛克菲勒,这也是惯例。关于洛氏家族和中情局的关系,是另外一个漫长故事,必须另起篇幅。 如 果用英文搜戴维·洛克菲勒,前三十条基本是关于他的“阴谋论”:从纳粹兴起背后的金主、珍珠港事件、肯尼迪总统被刺杀,到2001年的纽约911恐袭,阴 谋论者基本把原罪都算到他头上——他和他们家族,是美国最大的野心家和阴谋家。这些阴谋论还不是说说而已的网上谣言,比如最新一本正式出版的阴谋论书,说 他与纳粹势力关系,来自Slate杂志记者的调查,基本说法是洛克菲勒的一代和二代在欧洲的商业合伙人,都是纳粹的金主。必须承认,阴谋论很卖钱,这也是 为什么写洛氏家族的书屡出不绝。 在前面提到的几大 阴谋论里,最可信的,为史学界承认的,是 洛氏家族对日本长期的竞争态度 ,因日本在东南亚的军事和商业霸权而起。洛克菲勒涉足的大宗商品远不止是石油,铁矿、铜矿、橡胶等原材料是把他们吸引到马来 西亚发展的诱因,同时他们向亚洲市场出口原油和原油产品。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力主美国对日宣战,希望美国开辟太平洋战场,就是洛氏,他们绝对是主战派。 洛氏帝国与日本的竞争,一直延伸到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银行业,因冷战日本银行对东南亚的扩张是戴维旗下“大通银行”心病 ,所以在美国银行之先打开中国 大门,抢先跟中国做生意,是他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考虑。第一步是向中国政府要回大通在中国被冻结的资产。 集 中说说戴维·洛克菲勒与中美建交。戴维的回忆录有中文版,另外的资料来源于国内公开出版的外交家黄华的回忆录,2010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网页上发表, 现在还可以找到。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两国第一次打破冷战的铁幕,联合发表《上海公报》为中美关系正常化铺垫道路。 具 有划时代意义的《上海公报》对于60后、70后一代人耳熟能详:美国对“一个中国”原则不持异议,同意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出军事力量;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基础上建立中美关系。《上海公报》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上海公报》之后开辟的具体外交举措之一,是中美外交交流渠道“纽约通道”的开辟。 1972 年的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外交秘密使团由当时的黄华副外长带领过家鼎、施燕华等一行人抵达纽约曼哈顿的四十三街的罗斯福酒店。彼时在酒店大堂里坐等 了一整天的大通银行副总裁皮埃尔走上前去欢迎,随即递上一皮箱,作为给中国秘密使团的下马盘缠之用,度过到达纽约后最初几天的现金之困。大通银行的副总裁坚持不收收据。这个贴心又低调的见面礼,很快给大通银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不久中国使团在纽约开设第一个银行账户,就是在大通银 行。这位副总裁,是大通银行负责联合国关系的协调人。 而将中国外交秘密使团的行踪通报给 “大通”的,当然是基辛格。为黄华此行和之后多次来到纽约交涉的人,都是当时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基辛格和戴维·洛克菲勒在外交政策惺惺相惜,完全是知音。 1954年基辛格受外交协会邀请去参加一个关于核扩散会议,因此跟洛氏家族结识。之后基辛格很快成为“洛克菲勒兄弟基金”的董事会成员。 1973年8月10日他率领大通银行代表团访问中国。抵达北京后,周恩来总理于深夜11点在人民大 会堂外的台阶上等候代表团前来。会晤超过两个小时,到凌晨1点后才结束。会晤中周总理要求戴维解释那时全球的宏观经济走向,为什么美元暴跌20%?戴维是 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他从布莱顿体系的瓦解解释起。会晤中戴维对周总理的热情接待还有点忐忑, 因为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拒绝跟周总理握手的美国国 务卿杜勒斯,是戴维·洛克菲勒的表姐夫 ,洛家的女婿。此后戴维·洛克菲勒五次访华。他的第一次访华纪行,发表在1973年8月10日的《纽约时报》上,余 下的已经是历史。中国从此国门大开,历史进程不可逆转,“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用美国原油专家约尔金(Daniel Yergin)的话:原油的历史,基本概括了人类现代历史上所有的资本移动、外交纵横和大国霸权。而在这段历史上,洛克菲勒家族一直是所有权力与金钱的聚光灯。
2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我是怎么失去野心的(转)
gordon 2016-2-4 04:19
索罗斯讲演:人的不确定性原则 2016/2/1来源: 《超越金融》 : 在我的一生中,我制定了一个概念框架帮助我既作为一个对冲基金经理去挣钱,也作为一个政策导向的慈善家去花钱。 在我的一生中,我制定了一个概念框架帮助我既作为一个对冲基金经理去挣钱,也作为一个政策导向的慈善家去花钱。但是,框架本身是无关乎钱财的,它是关于思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而这个问题从很早开始,就已经被哲学家们广泛地研究。 50年代末,我还是伦敦经济学院的一个学生时,就开始发展我的哲学。由于我提前一年参加了最后的考试,在我得到学位之前,有一年的空白时间去打发,可以 选择导师对我进行指导,我选择了卡尔波普尔,一位维也纳出生的哲学家,他的名著《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他的书中,波普尔认为,经验真理不能被绝对地肯定。即便科学规律也不可能摆脱疑云:他们可以被实验所证伪。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实验数据证明这个理论 是错的,就足以证明整个理论不成立,而哪怕有再多的数据支持该理论,也无法完全肯定该理论是对的。科学规律实际上是假设性质的,而真相永远有待检验。意识 形态声称掌握着绝对真理是胡说八道,因此,他们只能由武力去推行。这适用于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等等。所有这些思想最终都导致镇压。波普尔 提出了一个更具吸引力的社会组织形式:开放社会,一个人们自由持有不同意见的开放社会,法律规则允许不同意见和利益的人和平相处。在这里,经历过纳粹和共 产主义占领的匈牙利,我发现开放社会的理念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当我阅读波普尔时,我也在学习经济理论,我发现在 波普尔强调知识永远是不完备的同时,经济学理论却有完全竞争理论,并假设知识是完备的,我被两者的矛盾难住了 。这使我开始怀疑经济理论的假设。这是我哲学上的两大理论启示。当然,我的哲学也深深地植根于我个人的历史。 我一生中的经验成型于1944年德国对匈牙利的占领。那时我还不到14岁,拥有不错的富裕中产阶级背景,但突然之间,就因为我是犹太人,就面临着被驱逐和杀害的前景。 幸运的是我的父亲对这种非常态的事情是有充分准备的。 他经历过俄国革命,那是他一生的宝贵经验。在那之前,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 ,一战爆发后,他自 愿参加了奥匈军队。他被俄国人俘虏,送到西伯利亚去成了战俘。由于野心,他成了犯人们自制报纸的编辑。这份报纸是手工写在一个木板上的,名字就叫“木 板”。这份工作使他非常受欢迎,他被选为囚犯的代表。之后,一些士兵逃离了邻近的集中营,该营的囚犯代表被报复性枪杀。我父亲不想坐以待毙等待同样的事情 发生在他所在的集中营里,就组织了个小组领导了一次越狱。他的计划是造一个木筏航行进入大海,但他的地理知识太缺乏,他不知道 西伯利亚所有河流都流向北冰 洋 。他们漂流了几个星期才意识到是在漂向北冰洋,又花了好几个月穿过重重的针叶林,寻找道路回到文明。与此同时,俄国革命爆发,他们又卷入其中。经过了一 系列的冒险之后,我的父亲才终于回到了匈牙利,如果他当时留在集中营不逃走,应该早就回到家了。 gordon 注: 看着啥也没做,其实规避了风险 。 我父亲回到家已经变了一个人。俄国革命期间的经历深深影响了他。他失去了他的野心,除了享受生活之外什么也不想。他传授给他孩子的价值观和我们生活的环 境流行的也截然不同。 他不想敛财,也不想成为社会支柱,只想干活挣钱恰好能过日子就行 。我记得一次滑雪度假之前,被他派去向他的一个主要客户借钱,之后我 父亲不高兴了好几个星期,因为他不得不加紧干活还钱。虽然我们日子过得还算宽松,但我们不属于那种布尔乔亚式的家庭,我们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骄傲。 1944年,当德国占领了匈牙利,我父亲马上明白这不是正常的时世,也不能按正常的法则办事。他给他的家人和不少其他人弄来了假身份证,那些人有的付了钱,有的是免费的。大部分人幸免于难了。那是他最好的时光。 用假身份生活也成了我的一次刺激的体验。我们处于致命的危险之中,周围就有人死亡,但我们不仅活着,还帮助了别人。我们和天使是一伙儿的,战胜了不可一 世的魑魅魍魉。这让我感到很特别。这是多么High的冒险。有父亲做可靠的向导,我顺利地度过了艰辛。一个 14岁的孩子还能要求什么? 经历了逃脱纳粹的快感之后,在苏联占领期间,匈牙利的生活开始失去光泽,我需要寻找新的挑战。在我父亲的帮助下,我找到了离开匈牙利的路。当我17岁 时,我成了伦敦的一名学生。在我的研究中,我主要的兴趣是深入了解我所诞生的这个古怪世界。但我必须承认,我也怀有一些成为大哲学家幻想。我相信,我已经 获得了把我和其他人区别开的智慧之光。 在伦敦的生活真是令人大失所望。我没有钱,单身一人,没人对我说的话感兴趣。但即使可恶的生活迫使我靠更世俗的方式谋生,我也没有放弃哲学雄心。在结束学业后,我有一串错误的开始。最后,我在纽约套利交易的位置上稳住了。但空闲时我仍然继续我的哲学研究。 这就是我第一篇重要文章的来历,题目是“意识的负担” 。这是一次试图把波普尔的“开放和封闭社会的框架”进行模型化的尝试。它把有机社会和传统的思维方 式联系在一起。封闭社会与教条方式相联系,开放社会与批判方式相联系。我不能妥善解决的问题是,我无法将思维方式和真实社会事件之间联系的属性进行分解。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这是我怎么想到要发明“反身性”这个概念的历程,这个概念我呆会儿要详细探讨。 事有凑巧,反身性概念提供给我一个观察金融市场的新方法,这个方法比当时流行的理论更好。它提供给了我一个判断依据,首先是作为一名证券分析师,然后是 对冲基金经理都能用上。我感觉就像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发现,能够满足我成为一个大哲学家的幻想。某一刻,当我的商业生涯遇到障碍时,我立马掉转船头,全力向 哲学进发。因为我太珍惜我的发现,一刻也不想离开它。我感觉反身性理论需要更深地挖掘。当我越来越深地对这个题目进行钻研时,我在我自己构建的迷宫中迷失 了。一天早晨,我发现自己看不懂昨晚刚写的东西了。在那一刻,我决定放弃我的哲学探索,集中精力挣钱。只有在很多年以后,成为一个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之 后,再回到我的哲学中去。 1987年,我出版了第一本书《金融炼金术》。那本书里我试图解释我金融市场操作的哲学基础。这本书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大部分对冲基金行业内的人都读 过,商学院也在教授。但是书中的哲学争论却没有给人留下多少印象,它更多被理解为一个成功生意人的虚荣心,赚了钱就幻想自己是哲学家。 我自己也开始怀疑到底是不是做出了重大的发现。毕竟我是在对付一个自古以来就被哲学家探索来探索去的课题。我有什么样的理由去认为自己做出了新的发现, 特别是别人都没有这么认为的时候?毫无疑问,概念框架是对我个人有益的,但似乎别人不认为它有这么大价值。我不得不接受别人的判断。我没有放弃我对哲学的 兴趣,但我已经只把它当做我个人的偏好。我的生意和慈善活动(慈善已经越来越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中,我继续按照这个概念框架行事,每次我写一本 书,也会忠诚地重申我的论点。这对我发展我的概念框架有帮助,但我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的哲学家。有一次,我还发表了一篇题目为“一个失败哲学家的再尝 试”的演讲。 但这一切都因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而改变了。我的概念框架使我首先预见了危机,又在危机终于发生时利用来去处理它。我在对事件解释和预测上做得比大部分 人都好。这改变了我和其他许多人对理论的评价,我的哲学不再是个人的事情了,它值得当做理解现实的一种潜在贡献予以严肃重视。这是促使我做这一系列讲座的 原因。 言归正传。今天我会从整体上解释“易错性”和“反身性”这两个概念。明天我将它们应用到金融市场,之后,应用到政治上。这还将引入“开放社会”的概念。在第四讲,我会探讨市场价值和道德价值的差异,第五讲,我会提出一些预测,以及针对此时此刻的一些处方。 我可以把核心思想用两个相对简单的命题来阐述。其一是, 当一件事情有人参与时,参与者对世界的看法始终是片面的、歪曲的 ,这是易错性原则。另一个命题 是, 这些歪曲的观点能反过来影响到的与该观点有联系的事情,因为错误的观点会导致不适当的行动,从而影响事件本身 。这就是反身性原则。例如,把吸毒成瘾者 看成是罪犯导致他们真的产生犯罪行为。因为误解了问题并干扰了对吸毒者适当的治疗。另一个例子是,声称政府是不好的,往往也导致糟糕的政府。 易错性和反身性都是纯粹的常识。因此,当我的批评者说,我只是 陈述了显而易见的事实 时,他们是对的,但只是在最简单的层次上是对的。让我主张更有趣的 是,它们的意义并未得到普遍的赞赏。特别是反身性的概念,经济学理论一直刻意回避甚至否认它。因此,我的概念框架值得认真对待,不是因为它是一个新的发 现,而是因为像反身性这样常识性的东西被刻意忽略了。 在经济学领域中,反身性并没有位置,经济学家总是希望找到确定的东西,然而,我却说不确定性是人类事务的关键性特征。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均衡概念之上的,但这个概念与反身性概念直接矛盾。正如我会在下一讲讲到的,这两个概念产生了两个对金融市场完全不同的解释。 易错性的概念没有什么争议。人们普遍承认,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其复杂性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能力。我也没有提供更大更新的见解。主要原因是,参加者本身 就是事情的一部分,在处理时往往无法处理自己。或者这样说,当面临一个极端复杂的现实时,我们不得不采取各种方法去做简化(仅举几个例子,比如概括,两 分,比喻,决策规则,道德观念等等),人们使用这些方法时,如果把他们自己也是处理对象的一部分,情况就更复杂了。 大脑的结构是易错性的另一个来源。脑科学的最新进展已提供了一些对大脑如何工作的认识,并且已经证实休谟的观点:理智是情感的奴隶。理智来自于我们想象力的虚构。 大脑被成千上万个感官冲动轮番轰炸,但意识却只能同时处理七八个事情。在有限的时间内,这些冲动必须被凝练、排序和解释,出错和扭曲无法避免。脑科学为我的原始论点增添了许多新的细节,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在本质上是不完善的。 反身性概念需要多做一点解说。它仅仅适用于这样的事件,在事件中,具备有思考能力的参与者也是事件的一部分。围绕参与者的思想会形成两个函数。其一是 认 识这个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我称之为认知函数 。二是 向有利于己的方向改变世界,我称为参与(或操纵)函数 。(在索罗斯的演讲中,认知函数和操纵函数分别 是cognitivefunction和 manipulativefunction,其中function既可以翻译成功能,也可以翻译成函数。在其本意中,是指参与者的功能,这种功能需要一定 的输入因子,或者说,变量,并产生一定的输出因子,并可以用函数的形式来表达。比如一个人砍柴,输入是人、木头和斧头,输出是柴火,函数名称是砍柴。本文 中,根据上下文的需要和中文的习惯,既有翻译成函数的地方,也有翻译成功能的地方,但实际上是同一个概念-译者)这两个函数从两个相反的方向连接起思想和 现实。 在认知函数中,是现实决定了参与者的观点 ,其中因果关系的方向是从现实到思想的。与此相反, 在操纵函数中,因果关系的方向是从思想到现实的 ,也就是 说,参与者的意图在对世界产生影响。当两个函数在同时起作用时,他们可以互相干扰。 如何干扰?通过剥夺每个函数中的自变量,这些自变量同时是其他函数的因变量。因为,当一个函数的自变量是另一个函数的因变量时,就没有一个函数具有真正 独立性。这意味着认知函数不能产生足够的知识来作为参与者决策的依据。同样,操纵函数可对改变世界的结果产生影响,但不能单独确定它。换言之, 其结果容易 偏离参与者的意图。在意图和行动以及行动和结果之间必然会产生某种偏差 。因此,在我们对现实的理解和事态的实际发展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为了理解不确定性与反身性之间的联系,我们需要探讨远一点。 如果认知函数孤立地运作而完全不受操纵函数的影响,它可以产生知识。这些知识被表述为结果为 真的断言 ,也就是说,这些断言如果和事实符合,就是真的(这就是真理符合论告诉我们的判断标准)。但是, 如果操纵函数对事实产生了干扰,从而改变了事实, 这时候事实已经不能再作为独立的标准去判断那些由认知函数产生的断言了 ,因为即便断言仍然与事实符合,但由于事实已经被改变,这样的符合也缺乏独立性了。 考虑这样的断言:“现在在下雨。”这个断言是真是假依赖于天气的实际状况,实际上,现在在下雨。现在再考虑另一个断言:“这是一个革命的时刻。”这个断言是反身性的,它是否为真依赖于断言本身带去的影响能否鼓励起一批造反派来。 反身性陈述与说谎者悖论(即,苏格拉底说:苏格拉底是个说谎者。-译者)有一定的联系,后者在形式上也是一个自我参照的断言。但虽然自我参照已经被广泛 地分析过,反身性受到注意却要少得多。这是很奇怪的,因为反身性有对现实世界有影响,而自我参照纯粹是一种语言现象。 在现实世界中,参与者的思想,不仅表现在断言上,当然还表现在各种形式的行动和习惯上。这使得反身性成为一个非常广泛的现象,而其通常采用的形式是反馈回路。 参与者的意见影响事态的发展,事态的发展影响参与者的意见。该影响是持续和循环的,于是变成了反馈回路 。 反身性反馈回路还没有得到严格的分析,当我最初遇到这个问题,并试图分析的时候,我闯入了问题的复杂性之中。我假定反馈回路是在参与者意见和事件实际进 程之间的一个双向连接。但不同参与者意见之间的双向联系呢?如果一个孤立的个人问自己“我是谁”“我主张什么”,作为对自己问题的反应而改变了行为习惯 呢?试图解决这些困难时,我在众多的分类中越来越迷失,以至于一天早上,我已经看不懂前一天晚上写下的东西了。也就是这时候我放弃了哲学开始一心一意赚 钱。 为了避免这种陷阱,让我提出的下列术语。让我们把现实分成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思想构成主观方面,事件构成客观方面。换句话说,主观方面包括参加者的头 脑中发生的事情,客观方面是指外部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只有一个外部现实,但有许多不同的主观意见。反身性可以连接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现实方面(但只要要 包含一个主观方面),并在其之间设立双向反馈循环。特殊情况下,反身性甚至在同一个现实的一个方面也可能出现,这反映在一个孤立的个人对他自己身份的反 应,可以说是“自我反身性”。然后我们可以区分两大类:反身关系(主观方面之间的连接)和反身事件(包涵客观方面的连接)。婚姻是反身关系;2008年的 危机是反身事件。当现实中没有主观方面参与,就没有反身性。 反馈回路可以是负反馈,也可以是正反馈。负反馈将参与者的观点和实际情况之间越拉越近;正反馈则把他们越分越远。换言之,一个负反馈过程是自我纠正的, 它可以永远存在下去。如果外部现实中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它可能最终导致一个平衡点,在这个点,参与者的观点正好对应于实际情况。在金融市场一般认为发生的 就是这种情况。因此,均衡这个在经济学中的核心事例,只不过是负反馈中的一个极端事例而已,在我的概念框架中只不过是一个受限制的特殊情况。 与此相反, 正反馈过程是自我强化的,它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因为参与者的观点将与客观事实相差越来越远,最终参与者也将不得不承认它们是不现实的 。两者 间的交互过程也不会让事物的实际状态维持稳定,因为正反馈有这样的特性,它让现实世界中已然存在的任何倾向都越来越严重。这时候我们面对的不是均衡,而是 动态的不均衡,或者说,任何可以被描述为离均衡越来越远的情况。 在这种离均衡越来越远的情况下,通常参与者和现实之间的分歧会达到高潮,从而触发另一个相 反方向的正反馈 。这种看上去的自我强化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否定式的繁荣-萧条过程, 在金融市场中,就是积累泡沫和泡沫破裂的过程,在其他领域也能找到类似的 情况。我把这称作创造性谬误 ,即,人们对现实的解释是有偏差的,根据这种偏差的观点产生的行动又导致现实真的出现偏差,并越来越严重。 我知道这一切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如果我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将更容易理解。但是,你们不得不忍受我。如果我想提出一个不同观点,抽象化反而能够帮助我做到 这一点。在处理类似现实和思想以及相互关系这类题目的时候,人们很容易犯晕做出错误的模拟。所以, 曲解和误解可以在人类事务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最近的 金融危机就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如何运作的错误解释。我将在下一讲讨论这个问题。第三讲,我会讨论两个创造性谬误——启蒙谬误和后现代谬误。这些具体的例子 将聚焦于讨论误解在历史进程中有多重要。但今天的讲座,我仍将停留在高度抽象的层次上。 我主张,当有思想能力的参与者参与进社会现象时,情况与自然现象具有完全不同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思维的作用。 在自然现象中,思想没有发挥因果作用,只 具有认知功能 。在人类事务中,思想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既具有认知功能也具有操纵功能。这两个功能(函数)可以互相干扰。这种干扰不是随时都发生(发生 在日常活动中,像开车或者装修房子那样,这两种功能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但一旦发生,就引入了自然现象中所没有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在两个函数内都 有表现: 参与者根据不完全的认知去行动,他们行动的结果也不符合他们的期望 。这是人类事务的重要特点。 与此相反,在对自然现象的例子中,事态的发展不以观察者的看法为转移。外部观察者只与认知函数相联系,现象本身提供了可靠的标准让观察者的理论可以明确 判断真伪。因此,外部观察者能够获得的知识。基于这一知识可以成功地对自然界实施改造。在认知函数和操纵函数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分野。由于这样的分野存在, 比起在人类领域来,两个函数可以轻松地达到目的而不存在偏差。 这里我必须强调,反身性不是人类事务不确定性的唯一来源。是的,反身性的确将不确定因素引入参与者的观点和事件的实际过程中,但其他因素也可以产生同样 的效果。例如,参与者不知道其他参与者所知道的信息,也导致了偏差。这与反身性相当不同,可也是人类事务不确定性的来源之一。不同的参与者有不同的兴趣, 其中一些人自然会与其他人冲突,这也是另一种不确定性的来源。此外,如以赛亚柏林指出的,每个参与者遵循的价值观也是多样的,其中也充满了矛盾。这些因素 造成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更比反身性产生的更广泛。我将它们都放在一起提出人类不确定性原理,这是一个比反身性更广泛的概念。 我谈到的人类不确定性原理,比起贯穿在笛卡尔哲学中的主观怀疑理论更具体,也更严格。它给了我们更客观的理由相信,我们的看法和期望是(至少可能是)错误的。 虽然人类不确定性主要影响的是参与者,但对社会科学却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援引卡尔波普尔的科学方理论,我可以清楚阐明这种影响。这是一个美丽、简单、 优雅的理论。它由三个要素和三种行动组成。这三个要素是科学规律、规律运营的初始和终结条件。这三种行动是预测、解释和验证。当科学规律与初始条件相结 合,人们能提供预测。当它们再和的终结条件结合在一起,人们能提供解释。在这个意义上,预测和解释是对称的和可逆的。至于验证,则负责将通过科学规律得出 的预测与实际结果相比较。 根据波普尔的观点,科学规律是假设性质的,它们不能被证实,却可以通过验证来证伪。科学方法论成功的关键是,可以利用每个个体的参与,共同对一个理论进 行验证,而所有个体的参与都会成为验证的一部分。一个个体失败的验证就足以证伪一个理论,但再多的成功案例却不足以证实它。 科学怎么能既是实证的又是理性的呢?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波普尔提供的是一个聪明的方法。根据波普尔的说法,之所以是经验的,是因为我们通过观察由理论 产生的预测是否符合事实,来确定理论的正确性,之所以是理性的,因为我们使用了演绎逻辑来得到预测。波普尔摒弃了归纳逻辑,代之以验证。归纳是不可被证伪 的,因此是不科学的。波普尔强调了科学方法论中验证的核心作用,并带有强烈批判性思维地断言科学规律只是暂时有效,并永远对重新验证开放。因此,波普尔理 论的三个突出特点是:预测和解释的对称性,证实和证伪的不对称性,以及验证的核心作用。验证让科学发展、改进和创新。 波普尔的理论对于自然现象研究效果良好,但人类不确定性原理却向这个极端简洁和优雅的理论中注入了不和谐。因为预测中引入了不确定因素,预测和解释之间 的对称性被破坏了,验证的中心作用也处于危险之中。最初和终结的条件中是否要包括参与者的思想?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每一次验证都需要复制这些条件。如 果参与者的思想包括在内,就很难观察到它的初始和终结条件,因为参与者的观点只能从他们的讲话或行动中推断。如果它被排除在外,最初和终结条件不构成单独 的观察目标,因为同样的客观条件可能由于参与者的不同,和截然不同的观点相联系起来。无论哪种情况,归纳都不能被恰当地进行验证。这种困难并不会排除社会 科学家通过归纳获得有价值结论,但这些结论不满足波普尔理论的要求,也不符合物理定律的预测能力。 社会科学家发现了这一结论难以接受。而经济学家,借用弗洛伊德说,正经历着“物理嫉妒”。 为了消除与人类不确定性原理相联系的上述困难,人们做过很多尝试,试图在参与者的思想和现实之间引入或者假设一些固定的关系 。卡尔马克思断言,物质生产 的基础决定了思想的上层建筑。弗洛伊德认为,决定人的行为是冲动和潜意识的综合体。他们都宣称自己的理论是科学的,但波普尔指出,他们不能被证伪,所以只 是伪科学。 但到目前为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尝试是在经济理论领域展开的。它从假设完美知识开始,当这种假设被证明是站不住脚的时候,又通过不断加大扭曲来维持这个 声称行为是理性的神话。经济学结束于理性预期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一个对未来乐观的预期,作为对这个预期的反应,最终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将向这个预期 趋同。这个假设是荒谬的,但在使经济理论在牛顿物理学基础上进行模型化方面却是必要的。 有趣的是,当他们在《经济学》刊物上进行交流时,波普尔和哈耶克都发现社会科学不能产生和物理学相类比的结果。哈耶克猛烈抨击了机械和轻率地将自然科学 中定量方法应用于物理学的尝试。他称之为科学主义。卡尔波普尔在《历史主义贫困论》中指出,历史不是由普遍有效的科学规律决定的。 然而,波普尔宣称他称之为“统一方法学说”的理论时,他是指自然和社会科学应以同一标准来判断。哈耶克,当然,成为了芝加哥经济学派的使徒,那儿是市场 原教旨主义的大本营。但在我看来,人类不确定性原理的含义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主题是根本不同的,因此他们需要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标准。人们不能期望 经济理论能够产生普遍有效的规律,可以用来逆向解释或者预测历史事件。我主张,如果只是依样模仿自然科学,只会导致人类和社会现象的失真。物理学中可行的 方法放到社会学中就失效了。 不过,由于过于强调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不同,我也遇到了些麻烦。这种两分法通常在现实中没有找到,它们是由我们引入的,用来让这个充满了迷惑的现实好 理解一点。事实上,即便在物理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严格区分看来是有道理的,但总是有其他学科,如生物学和动物社会研究等等,占据了中间的位置,无法严格区 分。 但我不得搁置我的保留意见,首先承认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是需要二分的。因为社会科学遇到了另一个困难,这个困难是自然科学可以避免的。 这个困难就是:社会科学是具有反身性的。海森堡发现的测不准原理并没有丝毫改变量子行为, 但社会学理论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或是反身性理 论, 都可能会影响它们涉及的社会领域 。科学方法被认为是依赖于真理的。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并不与此假设矛盾,但反身性的社会理论却与此矛盾。为什么社会科 学本可以积极改变社会,却只是被局限于被动地研究社会现象?正如我在《金融炼金术》中说的,炼金术士在试图用咒语改变基本金属性质时犯了错误。相反,他们 应该集中精力去参与金融市场,这才有可能成功。 社会科学如何才能排除这种干扰?我提出一个简单的补救方法:承认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二分法。这将确保人们能正确对待社会理论的优点,而不会错误地 用自然科学方法乱作诊断。我建议以此作为研究框架是在保护科学方法,对社会科学也不意味着贬值。这个框架并没有对社会科学能够研究什么做出限制,相反,通 过把社会科学从对自然科学的依样模仿中解放出来,可以防止它被错误的评判标准所左右,让它有可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在这种精神下,我将在明天对金融市场做 出阐释。 谢谢! 作者:索罗斯 来源:本文为索罗斯2009年在布达佩斯中欧大学系列演讲的第一讲,收录在《超越金融》这本小册子里。
2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保障美国农民种粮积极性
gordon 2014-6-16 14:13
【美国农产品将迎大丰收 对冲基金大举削减多头持仓】美国农业部报告预测从小麦到水稻等大量粮食将迎大丰收,小麦和玉米库存均接近数年高点令现货粮食价格持续下跌,对冲基金削减农产品持仓速度创下1月份以来最快,市场预期粮食价格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4942 注:今年农产品价格不要跌太狠,影响美国农民种粮积极性。 中国房地产去杠杆,至少得2-3 年。 该主动出击,就主动出击。 印钞机,真厉害,多大的大楼,一把就抓起来。
2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持有普拉格能源的对冲基金
热度 3 然后203 2014-3-12 20:53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持有普拉格能源的对冲基金 普拉格能源在互联网泡沫时期上市,尽管它生存下来了,但股价最高达156.5美元,发生在2000年1月24日;股价最低达0.12美元,发生在2013年2月26日。 最近的大涨背后,是因为 普拉格能源获得沃尔玛大订单,未来北美六个零售配送中心的电动卡车车队都会使用普拉格能源的氢燃料电池解决方案;普拉格能源使用Ballard动力公司材料;FuelCell能源财报喜人。 周二,知名做空机构香橼(Citron)发布报告, 普拉格能源没有盈利,没有独特的技术,没有可测量性,没有市场需求,没有品牌质量,没有媒体宣传,没有分析论点支持,这个行业状况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仅仅只有政府补贴的可能。 周二,普拉格能源股价一度飙至11.72美元。香橼认为该股仅值50美分。受香橼看空影响,普拉格能源暴跌超40%,收于6.03美元。 沪指与普拉格能源相关的是氢燃料电池概念股。包括: 华昌化工、同济科技、江苏阳光、新大洲。
个人分类: 金融经济|825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今晚看 对冲基金风云录2 悲剧英雄
热度 2 樱木花道 2012-6-4 22:27
2012年6月刚拿到 真心希望不是个悲剧结尾。 是个小说 ,和 风云录1 有很大的不同
823 次阅读|3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20:51 , Processed in 0.03009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