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月亮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相关日志

分享 【行摄苗疆】加鸠印象
热度 14 葭蕙 2012-6-1 17:31
【行摄苗疆】加鸠印象
【行摄苗疆】加鸠印象 加鸠在月亮山上。月亮山在黔东南的从江县西部 150 公里处。月亮山不是一座孤立的山峰,是绵延上百公里的山脉,有四个县的边界线缠绕着山脚,那就是从江、榕江、荔波和三都。加鸠这个聚居着苗族的乡寨就坐落在月亮山的腹地。 “ 五一 ” 小长假的三天,我们就盘旋在月亮山上,夜宿加鸠乡场上的农家客栈。 那山那路 我们沿夏蓉高速行进,这条高速公路见证了贵州公路史上的奇迹,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宽阔的双向六车道十分普遍,不简单的是这样的几近笔直的道路却是高悬在丛山峻岭之巅,隧道和桥梁之多,堪称一道风景,已经远远超过了那种 “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 的理解。一座座绕不过的山全戳了隧道,一个个沟壑全被桥梁联通,使原本需要七八个小时车程的道路缩减了将近二分之一。 去月亮山不用进入从江县城,在一个叫做往洞的出口便可以进入此行的目的地的乡村公路。与夏蓉高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通往月亮山的路是铺着柏油的县道。说句实活,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弯弯的山道,这还不仅仅是可以沿路慢慢的欣赏风景的原因。每每进山,那种气息的氤氲会使人的心很快地安静下来,树影的婆娑和虫鸟的凋啾顷刻间会霸占已经被世俗的功利占据了的领地。身在山中,哪怕是气喘吁吁,心也是安定的,没有烦躁,更没有浮躁。 那路那人 一路的曲曲弯弯将我们不断地引向大山的深处。山很绿,绿得新绿得油亮亮的,三个月的春风化雨,蕴育了森林、灌木的盎盎生机。偶有一抹抹的或红或紫或白招摇出来,那是晚开的杜鹃和正当时的蔷薇和金银花。闻香识路,一路香袭,也是此行最为奢侈的自驾行进了,哪怕些许路段尘土飞扬,也舍不得关上车窗。 路上行人不断,没有如织是稀稀落落的潇然。 或挑着一担谷草,悠悠然然地边走边捏着手机发着短信 或挑着一担青草,心里记挂着的是圈里的猪牛 或挑着一担柴禾,步履轻盈脸上看不出重负的痛苦 还有,在田间耕种着的一家子老老少少 在山涧用棒槌捶打着洗衣物的 还有一个挑着碗的老汉 还有一个赶着羊的孩童 还有三个赶着马车的农妇 …… 他们行色并不匆匆,哪怕是即将日落 不像我们天天看见的那些城里的人 稍有车缓就喇叭嘶鸣 电梯口人头攒动就心急火燎 约会的对象晚来了点就电话猛追猛打 走在路上疾步如飞 坐在咖啡座上左顾右盼 就是在家里,电视的频道也是摇来摇去晃得人眼花缭乱 …… 突然想起了一天读到的一则故事:一个豪宅里的主妇不经意间探出头来,看到街上一个拉着板车的汉子收工回家,板车上坐着儿子,妻子一双粗糙的手帮着推并不负重的板车,孩子啃着苹果,夫妻有说有笑 …… 楼上观望着得妇人倏然间读懂了幸福的涵义,泪水顷刻间潸然而下 …… 很多时候,当我们得意的时候,当我们自以为是的时候,我们评估幸福和人生价值的介质大多是财富、物质和事业的成功等等。 我们常常对在那些生活在很 “ 不现代 ” (我不敢用 “ 贫瘠落后 ” 这样的字眼)的乡间的人们表示怜悯的时候,殊不知最可怜的却是我们自己! 那人那景 正是春耕时节,我以为一路上见到的会是起早和贪黑的辛苦状。在被时间追赶着跑的都市生活背景下,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定式已经是没有了自己,忽略了作为一个人本真的生活述求的方向和本质。 清晨,一个美丽的青年农妇衣着整洁地空着手行进在田埂上,逆着阳光成为了一幅剪影,田间的树皮小屋是他们的工具房,不必每天带着沉重的工具往往返返。 正午,田间的袅袅炊烟也来自于那间树皮小屋,一把柴草,可以将早晨带去的饭菜加热吃得舒舒服服。 傍晚,挑一个挑子,一头是枯枝败叶,一头是绿油油的野韭菜,加鸠的乡间盛产野韭菜,叶片肥厚,是加鸠人爱吃的蔬菜。 “ 五一 ” 这天正值加鸠赶场,场坝就是那条弯弯的乡村道路,以物易物,行走在赶场的人群中,无不感受到他们对于消闲的那种享受、惬意和快乐。 加鸠的苗族妇女有一个很特别的耳饰,她们的耳环是红色的毛线,就像一缕流苏,自然的飘洒在双肩,格外的惹眼。 加鸠的人不仅给人不紧不慢的从容,更是给人心地善良、善解人意的淡定。我们这些无聊的人拿着相机东拍西拍,边行边摄,不论你是在路上或是场坝上或是在人家家门口,当你不礼貌地拿着相机对着人家,人家都是判若无人地任你咔嚓咔嚓 …… 没见识的大惊小怪的不是那些生活在大山里的农人,倒是我们这些从世俗浮华的城里闯进人家生活中的这些不速之客 …… 加鸠的景象让人轻松,也让人陶醉 轻松着得是暂时被他们的轻松轻松着,分享着他们笃笃定定的慢生活 陶醉的是他们的一袋旱烟的悠然,一餐饭后的满足,孩童绕膝的微笑 他们一定不知道 “ 和谐 ” 为何 他们一定不知道 “ 养生 ” 为何 他们一定不知道 “ 价值 ” 为何 但是,他们的生活状态是我们所不能够去享有的,我们已经成为了拉不回去的某种东西的奴隶。 那景那田 加鸠的景很美。美不甚收的是那里的梯田。 月亮山的海拔有大约 1500 米,进山的道路修在山腰上。腰的上部是针叶林夹杂着阔叶的灌木丛,腰的下部是层层的梯田和黑瓦原木的民居。 我不知道改用何种的语言来描述那里的梯田,我只是很市侩地冒出一个很俗气的念头:应该申遗,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我见识了什么叫做梯田: 像通往仙境的云梯,金银剔透,若梦若幻 像通往古罗马斗牛场的石阶,环环相扣,级级相绕,古朴庄严 像卢浮宫的传世名作,一抹灯光斜射,那一张张的一幅幅的挂在墙上的投射出神秘色彩,琢磨不透,不敢妄语 像高叠着的一摞摞书本 像镶嵌的一片片明镜 像编织着的一条条彩带 …… 后头的话 我想,我还会再去加鸠,再进入月亮山腹地,我想在某个不是节日不是周日不是假期的时候去,我惦着那里的加鸠小学和加鸠民族中学。 此行认识了加鸠民族中学的吴老师并到他家里做客。吴老师说他 2008 年到州府所在地区买单反相机,没有如愿,那里只有数码的卡片机。于是,就在那一年他第一次到了省城贵阳,买来了尼康 D80, 他用新买的相机拍摄的梯田《苗岭农耕》被一家省级刊物用作封底,他拍的校园全景图高高地挂在墙上,并不宽敞的一面墙上全部挂满了他拍的照片。 这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他应该是我的同龄人,四年前为了买相机才第一次去省城;这是怎样的一个汉子,在大山深处用一种什么样的境界耐性在他的讲台上。一个有着精神追求有着欣赏爱戴本土文化情怀的的老师,他一定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所以,我想再去。
个人分类: 休闲悠游|636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美丽的月亮山梯田
热度 13 葭蕙 2012-6-1 17:24
美丽的月亮山梯田
美丽的月亮山梯田 五一假日,到了向往已久的位于贵州东南部的月亮山。月亮山是绵延近百公里的山脉,海拔 1490 米,距从江县城 150 公里。山区 冈峦起伏,山岭绵亘,从江、榕江、荔波、三都四个县“散落”在月亮山脉的四周,均以月亮山为界。 这么美丽的山名一定是有她的故事或是传说的,就像“四姑娘山”或是“神女峰”一样。可惜的是我们此行没有更多的时间走近山中,去近距离的了解那里的山民,去读取关于月亮山的故事。 向往月亮山,是因为那里的层层梯田。在人们惯常的理解里,以为梯田是用石头垒起来的田埂,沿山依山就像当年的“大寨”一样。在我很肤浅的想象里也是很囿于十分狭隘的认识,尽管看过很多的关于那里的图片。 当我进入月亮山腹地,我不仅惊叹于居住在那里的苗家世世代代的勤劳和为了生存而不断发掘的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 进入月亮山的县道是柏油马路,在山间蜿蜒盘旋。有趣的是,以道路为界,向上是成片的针叶林和灌木丛,其间不时点缀着紫色的杜鹃和白色的野蔷薇,偶有清香的金银花;向下直到谷底是层层叠叠的梯田。 那些梯田依山就势,像一条条彩带环绕山间,又像一叠叠的书本层层向上,若是有一处缓坡或是平地,更像一块块明镜镶嵌在山腰窝子里,那么妩媚,那么妖娆,那么赋予诗情画意,那些对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梧桐更佳音”、“霜花铺岸浓如雪,田间水浅冰初结”的意境的陶醉,在风情万种的月亮山梯田的景象中,统统显得那么苍白。 我想,月亮山梯田见证了那里的苗家儿女勤劳朴实勇敢的性格,是苗家世世代代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世界自然遗产中当之无愧的瑰宝。
个人分类: 休闲悠游|714 次阅读|4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9 01:52 , Processed in 0.02495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