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林徽因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三坊七巷和鼓山刻石
热度 2 席琳 2016-7-5 23:05
三坊七巷和鼓山刻石
2016-7-5 福州的三坊七巷,可谓是人杰地灵,精英荟萃,一个林则徐,一个林徽因,浓缩了晚清及后清一百多年的历史。 福州鼓山的涌泉寺, 为闽刹之冠,也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 有“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的奇特建筑格局。寺左有灵源洞,灵源洞的石壁上 有宋代大书法家蔡襄 (1012-1067) 蔡君谟的题词等300 多处 摩崖石刻 ,是难得的书法艺术珍品,被誉为 东南碑林 。 蔡襄是 福建兴化府(今 仙游县 ) 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在他任福州知府时,十分喜欢游玩鼓山,每每流连忘返。 我一个老乡,是玩儿书法的,久闻蔡襄大名,到三坊七巷的第一天,就一个人偷偷摸摸上了山,自备干粮,在山上观摩了三天三夜。 蔡襄为纪念 五代时的闽王 王审知 和 国师 神晏的深厚友谊, 在灵源洞左边的崖壁上留下了忘归石和国师岩二处题刻,大受后人赞誉。明 徐渤 在《榕阴新检》中评价说:君谟灵源洞题名笔划庄重,鲁公体,大胜《洛阳桥记》。鼓山题刻,宋代为盛,而书法古雅绝伦以君谟为第一,忘归石、国师岩字径三尺许,皆奇品也。 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孟秋八日,时任福州知州的蔡襄于政务之余,偕同僚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一同登游鼓山灵源洞,并赋诗题字: 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蔡君谟,庆历丙戌孟秋八日游灵源洞, 被认为是全山最早的石刻。 传说当年蔡襄来鼓山入涌泉寺至此处,一路上所遇的山中美景和寺中幽境令其忘了归路。所以,他当年在此提笔忘归二字。只是有好事的后人,在此又题石字。其实,忘归已经意蕴深刻了,再题石字,一时间俗不可耐。
个人分类: 拉拉杂杂|10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转贴视频】晓说 第四十五期:民国往事之才貌双全林徽因
热度 7 喜欢 2013-1-22 03:16
55分钟,长了点儿。有兴趣的就慢慢看吧。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AzNDU2MjA4/v.swf
个人分类: 海阔天空|513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林徽因在佛光寺照片两张
热度 12 马鹿 2012-10-7 11:23
林徽因1934年在佛光寺测量佛殿前的石幢 林徽因1934年在佛光寺宁公遇夫人的塑像前留念
个人分类: 旅行|53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林徽因图片集
热度 40 老平 2012-6-16 11:04
http://www.gdgz.gov.cn/webImage/mp3/SWJS_2.mp3 林徽因(1904—1955),祖籍福建闽县,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并擅长文学创作,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等,被誉为一代才女。父亲林长民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丈夫梁思成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之子,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林徽因去世时年仅51岁,是上世纪最为耀眼的中国女性。下面贴一组林徽因从儿童到中年的照片。 三岁小儿 少年林徽因(右一)与表姐妹 豆蔻年华 踩高跷 气质如兰 1920年与父亲林长民合影 游历欧洲 1927年美国宾州大学毕业 1928年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 度蜜月 实地测量 夫妇野外考察 才子佳人 少妇 伏案 骑马归来 一家四口,右一是梁启超夫人王桂荃(一说是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 慈母爱儿 有女初长成 中年林徽因和梁思成 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个人分类: 随笔见闻|3612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也说林徽因
热度 51 水风 2012-6-16 06:50
本来应该还文债的,但不留神看了某人写陆小曼,所以觉得有必要说几句。 众多的小资男女,一向津津乐道于所谓的陆小曼,徐志摩和林徽因的三角关系。其实,这只不过是某些无知无聊的人士,按照自己的臆想,所做出来的无聊的臆断。说实话,将林徽因跟这两个名字并列,我都觉得浑身上下起鸡皮疙瘩,满是不舒服。 一向有人说林的初恋就是徐志摩,我暗笑这种自作多情的论断。许跟林见面的时候,林徽因是16,但林跟她然后的老公,梁思成见面的时候,却只有14。当然了,初恋爱上了自己日后的老公,这对于小资浪漫们,几乎是闷头一棒,味如嚼蜡。这种可能是绝对不能有也是不能说的。没有鸿雁传书,打情骂俏,搞出几次兜风吃醋的情节来,这似乎完全无法满足众多小资们的闷骚心情。也自然可以理解,后世的流言蜚语,如此之多了。 但反过来,为什么林最终还是嫁了梁思成?小资们自然可以虚构出一个情景来。林当时父亲已亡,自己孤身海外,除了依靠名义上的未婚夫外,似乎没有别的选择。但对于从12岁就开始理家,14岁就独撑家族门面的林徽因来说,似乎并不比当年父亲留学日本,自己一个人应付众多内外事务要困难吧?大家都以为自己最理智,最聪明,可以看透人心。可为什么黄蓉单单就喜欢郭靖呢? 要说林不爱梁,这纯粹是看八卦鸡血看多了。去看看众多对于林徽因的回忆录吧。要说林始终对于徐志摩不肯忘怀,暗含情意,那么就是把林始终固定在了16岁的智商上。就算是有些欣赏,有些喜欢,徐志摩也只能骗骗16岁的林徽因。 “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围绕著她转”。——这是费正清在《 费正清 对华回忆录》中对于林的评价。 沈从文 眼里的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晚一代的萧离则称林徽因是“聪慧绝伦的艺术家”。费慰梅认为,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 所以,我可以完全理解,冰心文章里面浓浓的嫉妒的味道。 “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卞之琳:《窗子内外——忆林徽因》) 在我看来,林徽因不仅仅成就了梁思成,梁思成反过来也成就了林徽因。以林徽因的性格和独立性,他们夫妻两个,如果不是因为共同的志趣,绝对不会走到一起。林自己早早的就同冰心一样,确立了自己在诗歌文学上面的地位。但却能够跟梁思成一起,去到穷乡僻壤、荒 寺古庙中不惮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梁思成回忆中有一次提到,“我们去了两个星期,其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野外活着乡村旅店里面度过的。时值盛夏,虫蚊猖獗,往往出去一会儿,浑身上下就是包。旅店里面臭虫跳蚤猖獗。”林徽因能够跟着他下去,对于这种简陋的生活无缘无悔,而且还在野外勘测中身先士卒,跟梁一起爬上爬下,回到住处,还在艰苦的环境中整理资料。这种生活,陆小曼和徐志摩能够过得下去么? 林徽因,沙龙上作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的是她,去到穷乡僻壤、荒 寺古庙中不惮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的也是她;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的是她,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 买醋的还是她;青年时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的是她,中年时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的又是她。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 这才是林徽因的真正魅力之处,也是她与陆许之流区分的最大区别,也是那些小资们所不能体会理解的。 我对于那些断章取义的抽取她的话所写的所谓 她经典语录: 实在是无语。不过,喜欢嘤嘤的总有人在,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历史能够记得的,是真正的林徽因。
1368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林徽因有群发吗?
热度 20 2012-6-13 09:51
山菊老师说网上看到文章说林徽因曾经同时给几个男人发电报,让他们发长电报去安慰身在国外而倍感寂寞的她。收报的人中自然有徐志摩。后来大家发现了林徽因的把戏,同时署名谴责她。 其实这种传闻很多,信的人也很多。但大多不知道它的出处。陈巨来的《安持人物琐忆》应该是源头了。陈是常访问陆小曼家的人之一。他这本书的手稿是在牛棚里交给别人的。书中说他和陆小曼一起抽大烟时,陆小曼告诉他的。但是他所录得陆小曼的话多于事实不符。说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是因为徐父扒灰的,也是这位陈才子。他当时的心态一定不正常了。 还有一个类似的、被很多人认为是事实的传闻:林徽因当时对几个追求她的人说她想吃苹果,希望几个人去城里买来,但不许搭乘汽车。结果几位各显神通。梁思成找来自行车。。。不幸的是在回来的路上被汽车撞了,终身落疾。林才许给了梁。其实这也是扯淡。
973 次阅读|17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8 04:50 , Processed in 0.02326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