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战役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甲午战争—— 朝鲜人民解放运动 (二) ——— 战役学
gordon 2017-5-31 12:42
  外国军事家特别是苏联军事家目前在研究战役学的发展,认为战役的起因是随着社会的生产力尤其是工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他们说,十九世纪前半期,所有国家的生产都很弱,工业也不发达,那时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没有什么现代兵器,同时,运输工具也很差,无所谓铁路,通信工具也很差,无所谓电报、电话,不可能指挥大规模的脱离自己视线以外的战斗,甚至在几公里以外都不可能。所以,那时的战争只要经过一次、两次交战,短兵相接,整个战争就解决了。就是说战略是通过几次交战来解决,中间没有战役。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各种兵器有了发展,各国都有了足够的武装力量,还有雄厚的后方资源,可以支持自己的军队坚持长期的战争。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四年,二次世界大战是六年。 战争不能通过一、二次交战解决问题了,要通过若干次战役 ,在各个战役里又有若干战斗,最后才能解决战争的胜负。 所以,战略和战术之间又增加了一个单位——战役 。战役一方面执行战略任务,同时又通过战术来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些说法不一定完全对,只能供我们参考。我们要根据对我国战史的研究和对世界战史的研究,作出我们自己的结论来。 ———— 摘自《 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现代战役学*(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九日) 》 ********************************************************************************* 在战术层次,腓特烈可以说是近代欧洲第一战术家,比拿破仑毫不逊色。尤其是在战役层次上:当时欧洲在战略和战术之间,没有 战役学 这个分科,而腓特烈就是大战术的创始人, 德国 人口中的「大战术」,就是现代军事科学中的 战役学 。 ********************************************************************************* 大岛混成旅团 大岛所率混成旅团主力,包括步兵第十—联队和第二十一联队的四个大队,共十五个中队;炮兵第五联队第三大队,携山炮八尊;骑兵第五大队第一中队,有战马四十七匹;工兵第五大队第一中队,以及辎重兵和卫生队等,合计兵力有四千余人。大岛以第二十一联队第三大队为前锋,由古志正纲陆军少佐率领;自率混成旅团本队为后军。 ********************************************************************************* 朝鲜官民对日本军队皆抱敌视态度,“拒绝供应食物和人马”,给行军带来了困难。于是,大岛义昌“决定采取非常手段,从军队中选拔二十名机警的士兵,加派二十名警察,把守通往汉城近郊的要道龙山、鹭梁、铜雀津、汉江、东门外等处,凡路过的牛马,不管是否载有货物,尽行扣押”,以备军用。这样, 大岛混成旅团 才得以开拔。当天,前锋宿于京畿道的水原府,后军宿于果川。 日军前锋宿水原后,原计划二十六日继续前进,但因前日所征集的朝鲜夫役全部逃走,大队长古志正纲少佐“大愤,虽百方苦心征发,韩民多避不应”。因此,日军前锋不得不在水原滞留一天。二十六日下午三时,大岛义昌率混成旅团本队亦抵水原。 古志正纲是日本山口县人,十九岁入伍,在军二十八年,参加多次战役,从未陷入如此困境,深觉失职,贻误军机,于是夜自杀。大岛遂命第三大队第十二小队长松崎直臣大尉代理大队长。 是日下午四时半,大岛义昌先派出的探兵一队,在丰边新作骑兵大尉带领下,进至振威以南的七原,与聂士成的探兵相遇,双方交火片时,即均撤回。日方记载称此为“日清两国军队交战之始”,其实这仅是少数骑兵的相互枪击,尚不能称之为两国军队正式交战。据聂土成《东征日记》:“二十四日(七月二十六日)……探报倭大队已逼振威。” 清军探骑在七原与日军探兵相遇,误认为日军大队已离水原南进,因而作出了“倭大队已逼振成”的错误判断。二十七日,大岛义昌率混成旅团本部进至振威,全军在此露营。直到此时,大岛还不知道清军大部已移守成欢。 二十八日凌晨四时,日军从振威出发,经七原开赴素沙场。上午八点半, 大岛混成旅团 本部到达素沙场。这一带沼泽很多,水田相连,到处丘陵连绵起伏。日军前锋军官登上高丘了望,始发现前方有中国军队扎营,便下令停止前进,在树荫下露营。并立即挑选五六名军官改着朝鲜服装,到清军营盘附近侦察。到黄昏以后,奉命侦察的军官回报,大岛始知中国军队大部已撤离牙山,而移驻于成欢驿。 于是, 大岛混成旅团 便以素沙场为总营,进行攻击的部署。当天夜间,旅团长大岛义昌少将、参谋长冈外史少佐、福岛安正中佐、武田秀山中佐等召开会议,讨论作战计划。会议认为:“敌军占领成欢驿,其右翼以一高地为依托,在此筑成正方形营垒,树立旗帜,中央设炮台两处,可向正面及侧翼前方射击;左翼以步兵占领。有一条道路由素沙场直穿敌阵中央。两翼之间相距约一里半地,其间全为水田,两条小河由东向西流去,与阵地恰好平行。敌阵地势如此,故白天不利于进攻,须先利用夜幕掩护接近敌阵。敌之 右翼,与一高地相连 ,多少有可隐蔽之处,且正面十分开阔;敌之左翼,虽亦为山岗,但正面开阔不大,且难隐蔽接近。因此,主攻方向应放在敌之右翼。” 于是,决定将全军分为左右翼两队:右翼队以步兵四中队和工兵一中队组成,由武田中佐率领,担负牵制清军左翼的任务;左翼队以步兵九中队、炮兵一大队(缺一小队)和骑兵一中队组成,由大岛亲自率领,采取攻击清军右翼侧后之策。日军连夜讨论制订作战方案之后,便于当天午夜发起了攻击。 注:跟上甘岭一样的布局,大部队 在路上扎着,杂牌在山上呆着。 结果 日军就去攻山了。(上甘岭) ********************************************************************************* 聂士成 丢掉 大炮 其实丢跑的是 聂士成,不是叶志超 叶志超也丢炮,但是叶志超丢炮之前,把炮破坏了。当时 大岛旅团是把被破坏的火炮后运,修呗。 但他从战场上缴获完整的火炮,是聂士成的 这造成 大岛混成旅团 如虎添翼。 ********************************************************************************* 缴获 聂士成火炮之前,大岛混成旅团是没办法和清军对射的。 攻击平壤也是 ,大岛混成旅团 正面攻击 ,其它人的装备不好,就侧面打。 ********************************************************************************* 聂士成 被召回去了,问 朝鲜的情况 后来,这雷,叶志超就背上了。 ********************************************************************************* 成欢之战,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第一次陆战。这虽是一次规模很小的战役,但其影响却是很大的。日本政府认为日军的战胜,正是大鸟圭介高压外交手段所收到的实效。 陆奥宗光说:“牙山战捷的结果,汉城附近已无中国军队的踪影,朝鲜政府完全在我帝国掌握之中等喜讯,立时传遍全国;即欧美列强在今日中日之间已经实行交战,也无轻易置喙干涉的余地,唯有暂时立于旁观地位。故从前那些应否以强硬手段迫使朝鲜改革,以及高谈我军先攻中国军队的得失等议论,已被全国城乡到处飘扬的太阳旗和庆祝帝国胜利的沸腾的欢呼声所淹没,那些人也都抛开了愁绪,不再忧心忡忡了。” 从此,日军便可以专力北顾,为后来发动平壤战役解除了后顾之忧。同时,此为“开战后第一冲突之胜败,关系尔后两军志气者极大”。 ********************************************************************************* 对北路赴援朝鲜的陆军寄于期望,并抱有很大信心。 二十五日,盛军六营步队开抵义州。二十六日,马玉昆的毅军和卫汝贵的盛军已大半到达义州,并准备“稍养土气,即日前进”。 注11 左宝贵的奉军早在二十一日即从沈阳开拔,丰升阿营队亦于二十六日分起开拔,估计很快皆可驰抵义州。李鸿章认为,有此四大军赴平壤,当可济事。从五天后李鸿章绐总理衙门的另一封电报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的思想: “派赴平壤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各军,皆系鸿旧部,练习西洋新式枪炮多年。屡饬该统将等和衷商办。凡其力所能及者,当可无误机宜。若分调素不相习之大员前往统率,有损无益,转不足以维系军心。现平壤以北电线可通,鸿随时往复指示,尚能周详,似暂无须另派统帅。前檄饬姜桂题、程允和添募六营,向在毅军,可助马玉昆;卫汝成添募五营,向在盛军,可助卫汝贵。俟添兵到前敌时,仍可一气贯注。如各军均逼汉城,届时须与各国交涉,再随时请派大员前往督率联络,期有实济。” 注12 在李鸿章看来,卫,马、左诸军都是他的旧部,“练习西洋新式枪炮多年”,皆有较强的战斗力,必可进逼汉城。这样,中国便可转居主动地位,再与列强交涉,促成和议。在此前一天,龚照瑷寄来一电转述法国外交部长阿诺托的建议:“今为中计,船难必胜,弗贪战,留守要害,多进陆兵,用洋将监督,必能逐倭下海。先将中允退、倭不退先开战之说告各国。现倭焰盛,望中获一胜仗,日后公议,中益多。” 注13 其实,此说跟李鸿章的想法正是一致的。 ********************************************************************************* 平壤之战,关系极大。平壤一过,一马平川 平壤一过,就不是 野津道贯了 ,“山县有朋” 该跑过来了。 平壤战役后,清军往国内车。 “锅碗瓢盆”啥都往国内拉, 道路是一个问题,修路修大路。 山县有朋的大军, 沿着 大路 就过来。 省日本人修了。 ( 朝鲜人把中国人恨死了; 清军 就是很没出息 ) 它以为退国内就行了, 日本人的意思,是要 “直隶平原大决战”
4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最优秀的步兵 ——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转)
gordon 2017-5-24 12:00
很多人不知道美国陆军在一战、二战之间是最优秀的陆军 只是有两个弱点 1、不懂战役学 2、对后勤依赖太大,战斗兵和后勤的比例 “差距太大” 。 它自己恐怕都没有想到 ********************************************************************* 美国陆军的战斗兵太少,不是一个大陆型国家的陆军强权 美国陆军单位战斗力,比苏德都强。装备更好(除了坦克),火力强,训练好,员额充实,后勤丰富。但战斗单位很少,只有80多个师。与火力和装甲高度集中的苏德相比,美军突击力量分配平均,战法谨慎,突破能力较弱,进攻速度慢。美国陆军更像陆战队的廉价放大版,而不像可以纵横大陆纵深的大陆军。 美国在朝鲜投入的总人力,也是190万左右——可美军在朝鲜的地面部队却只能维持20万人左右。这190万人,大部分是三年期间参与过后勤服务什么的…… 500万苏联陆军,包括师以外的加强部队和后勤,是300个师——德国300万陆军也可以编制150个师连同加强部队和后勤——不要以为都像美国人那样,500万陆军只能编制80多个师 ​​​​ ********************************************************************* 美国军队特有的人员结构,也决定它很难适应超大规模大陆战争。二战美国动员1600万军队,只组建了90多个陆军或陆战师。后勤比重过大。比较来说,德国动员了1700万军队,组建了300多个陆军师。假设1945年美苏开干,美国只能用50-60个师对抗苏联的500个师加6个坦克集团军。 ​​​​ 同样数量战斗部队的前提下,美国的后勤人员起码比苏联和德国要多2倍以上。换言之,苏联和德国那样的战斗部队规模,是美国的人力资源所无法维持的,就算武器足够也不行。 也就是美国在他国看来近乎于奢侈的后勤拖了后腿? 后勤比重过大 ********************************************************************* 朝鲜战争,武器代差 也不大 根据兰彻斯特方程, 它凭什么跟你打 ********************************************************************* 大家都有轻视美军而看重德国的习惯 。其实论单兵素质,美军可能是二战中最好。因为美军的训练时间最 充足 ,而这些训练又基于对其他参战国经验的及时总结。美军士兵的年龄也最合适。德军高素质的说法更多只是个神话。和苏联一样,德国更多靠的是整体战略和战术比较先进。比较来说,美国陆军战术比较保守。 ​​​​ 大战训练最好的还是美军。身体条件好,年龄适当,训练时间长,训练器材和弹药油料都 充足 ,战术上的调整和改进也很及时。但美军的战役指导相当保守,不喜欢冒险,对后勤和侦察也极度依赖。所以往往给人突破力不强的错觉。但总体力量可怕。 ********************************************************************* 三三、四四、五五 这种编制啊,得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资料看 都是美军搞的 增加技术兵器,增加后勤,提高突破能力 。 就是为了打德国人嘛,只不过突出特点是 以强打弱。 ********************************************************************* 美国军队二战时代一个很大优势,在于它原本是一张白纸,但却有很 充足 的时间静观学习别的国家如何打仗。 从情报战角度说,战前其他国家对美军,特别是美国陆军的了解,到战时很快就过时了。 注:朝鲜战争中,也感受到美军 “民主、讨论、创新能力好” 这个特点。
574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9-28 05:29 , Processed in 0.02001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