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纸包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奈何有高达(四)—— 穿越到拿破仑战争,滑铁卢战役 (转) ...
热度 4 gordon 2017-5-18 05:53
一支典型的燧发枪,长约1.5米,重量大约5公斤,口径约17.5毫米,弹丸大多是铅制的,威力很大。燧发枪采用纸包装的整装子弹,使用步骤比较复杂,大体上,先平端火枪,打开燧发火药槽,用嘴咬开子弹包,倒一点火药在火药槽里,然后再把枪立在地上,从枪口把火药和子弹装进去,用通条压实(新西兰的毛利人也用火枪,他们直接在地上墩一下),然后再听统一口令放枪。整个过程挺复杂,但经过反复训练的英国步兵,能达到每分钟3-4发的水平,最高纪录大约是每分钟5发。 当时燧发枪的定装子弹,采用猪油或牛油浸过的纸壳防潮,使用时,先用牙咬开后面,在发火槽撒一点火药,再把火药倒入枪管,最后是铅弹,并用通条压实。 当时的欧洲陆军,已经采用队列和方阵来对付骑兵。零散的步兵,在快速移动的骑兵面前,和一个个草靶子没什么区别,大批的骑兵冲锋过程中,骑兵其实用不着电影里潇洒的挥刀大砍,只需要平端着马刀,借着马匹前进的力量,调整刀的高度,就能象割草机一样收获敌人的上半部。零散的步兵不是骑兵的对手,就只好抱团抗争,最初的步兵阵前端是长枪兵,长枪兵把长枪支在地上,对准马的头部和的眼睛,火枪兵在长枪兵的身后开枪,后来发明了刺刀,就一点点取消了长枪兵。 滑膛枪弹丸威力大,不过好在这玩意准头太差,射程也不远。早年的滑膛枪大多连准星都没有,早年的机械水平差,子弹和枪械的配合很难做到精确,只好留下较大的公差,这样的话,射击的时候,子弹在枪膛里被火药气体推着,磕磕碰碰向前跑,出枪口的时候,往哪边跳还真不一定。当时滑膛枪的有效射程约100米,不过准头就真不好说,后来有人试验过,在50码左右的距离上,打1米宽2米高的靶子,好射手能有75%的命中率,不过在硝烟弥漫,杀声震天的战场上,不被吓尿就不错了,那还能保证精度,所以排成一排,利用火力密度弥补精度的不足,欧洲列强很大达成了共识,只要把枪平端,打不着A也能打到B,线式战术主导了欧洲战场,排队枪毙开始流行。 排队枪毙对队形的要求很高,一般来说大家不能走得太快,也不能走得太慢,得听着鼓点和小曲一步一步走,这需要反复的训练才行,队形就是战斗力,就是胜利的保证。英国陆军很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当然少不了体罚和打骂,体罚通常是军棍和鞭子,反反复复,没完没了的训练,最终把士兵练成了雷打不动的机器人,装弹、端枪、射击几乎成了第二直觉。战场上,不但不会转身跑路或装死,还得在前排士兵倒下后,主动填空,保证射击时的火兵密度,好在多数情况下,英国陆军的军官们也是在前面和大家一同进退,士兵们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 滑铁卢战役中的威灵顿公爵,他要求战士们等法国人接近到20码再开枪。 1805年,比利时的滑铁卢,英国人再次排成了四面迎敌的方阵,迎战拿破仑的骑兵。按着威灵顿公爵的要求,敌人接近到20码之前,不准开火。拿破仑的法国近卫骑兵戴着高高的熊皮帽,如同泰山压顶,冲向英国佬的步兵方阵,英国佬的方阵,就象洪流中的礁石,或者被吞没,或者岿然不动,伴着阵阵风笛声,等着法国人接近,开火,直到最后取得胜利。那场战斗中,法国人被打死很多,英国人缴获了大批的熊皮帽,从此英国皇家近卫军,有了戴熊皮帽子的传统(真不环保)直到今天。近年来,有人试图用化纤的熊皮帽取代传统的帽子,省得每年去加拿大买300张熊皮,不过化纤帽子不通风透气,非常难受,不受欢迎,就没改过来,接着挨环保分子骂。 那么,为啥先吃点亏,把敌人放近了再打能取得胜利呢?你问沃尔夫将军或威灵顿公爵估计也回答不出来,背后的学问得等到二十世纪初,一位新大神来解答。 ******************************************************************************* 兰彻斯特先生是个跨界牛人 英国是最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大到议会和公务员制度,小到交通规则和出租汽车,政治传统完整而成熟,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厚的政治智慧,从不冲动行事,绝不标新立异,政治道路有失算的时候,但即使失算也不是轻率冲动的结果,而是算计错误,而有些事情,很难说对错,比如当年欧洲搞欧元一片叫好,只有撒切尔夫人一伙特立独行,绝不加入,今天看来,他们不用为希腊操心,未来好坏真不确定。 英国的历史上,奇葩人物和跨界大神更是汗牛充栋,以前有牛顿(数字家、物理学家、金融家)和赫歇尔(天文学家和音乐家),近代有丘吉尔(作家、画家、政治家)和拜伦(诗人,革命家),不过他们放一块,比起兰彻斯特先生来说,都是弱爆了。 兰彻斯特,好多家,他以前是个搞专利代理滴,他的好多发明都有案可查。 兰彻斯特(Frederick William Lanchester,1868~1946)是位英国工程师、流体力学家和运筹学家,其实也是位企业家,他是英国汽车与航空工程先驱者。1896年制成英国第一辆汽车,后经改进并发展而成批生产,他创立的汽车公司后来被并入捷豹汽车,今天被印度人买去了,兰彻斯特仍是捷豹最高端的汽车品牌。1909年起他担任英国家航空顾问委员会成员,是空气动力学的先驱。他在1891年的论文中指出重于空气的飞行器的原理。1894年,他先于德国的M.W.库塔(1867~1944)、俄国的H.E.儒科夫斯基(1847~1921),解释了机翼产生升力原理,提出了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了二维机翼的升力计算。1915年他又对有限翼展机翼举力计算提出附着涡和自由涡的概念(见举力线理论,举力面理论)。但他写的文章很少用公式,文风特殊,因而当时不为人注意。兰彻斯特还得到表面阻力的公式,阐明分离现象和边界层中的湍流现象。 那位,这么一位跨界大神和排队枪毙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很大,他头一次把排队枪毙和中国人的孙子兵法说清楚了。1916年,飞机刚在一战战场上飞,他就琢磨着飞机该怎么打仗,一个小编队多少架合适,怎么能打赢,这么一琢磨,就出了一本书《战争中的飞机,第四种武器的出现》。该书提出的运筹学思想是运筹学和作战模拟的基本渊源之一。他建立的描述作战双方兵力变化过程的数学方程被称为兰彻斯特方程。 兰彻斯特方程不简单,是现代兵棋推演和作战理论的基础,也被人用商业对战抢市场,细说起来得好几天,有食用油的生产商,用来指导抢占市场,X花、X鱼这帮卖食用油的,居然也研究这玩意,并且有精确,74%能确保市场一家独大,真是高啊。俺当年数学差,高考是背题混过去的,就不细说了,只说最基本的两条,线性律和平方律。 线性律:适用于冷兵器一对一肉博和远距离非直瞄射击,一句话,水平相当,拼掉一个算一个,1000打800,最后胜利一方剩200。 平方律:适用于近代条件下,火器射程内互相直瞄射击,人多打人少,一打一个赢,而且损失不成比例。 如果蓝方1000人与红方1000人交战,双方单个战斗单位的平均战斗力相同,红方被蓝方分割成各500人的两半。假定蓝方以1000人先攻击红方的500人,则蓝方将以损失134人的代价全歼红方的一半,接着蓝方以剩下的866人再全歼红方的另一半,蓝方在这两次战斗中总共损失293人。 上面那个例子,其实不完整, 没说清楚毁伤率这个很重要的环节 ,这对最后的结果是不是损失293人,影响很大。 ******************************************************************************* 我们回头用兰彻斯特方程,解释一下沃尔夫将军为啥人少,后开枪反而能取得胜利。沃尔夫将军3300人,法国人3500人,如果法国人不再前进,面对面一枪一枪打,英国人死定了。 沃尔夫将军是老兵油子,他知道当年燧发枪精度差,百米开外,打不着几个人,而且他知道战场上,枪的可靠性差,会有很多枪打不响, 而且会累积,打不响的枪越来越多,最后距离合适要人命的时候,很多枪已经失去了作用 。即使百年之后的美国南北战争的战场上,人们也捡到许多没打响的枪,排队枪毙的时候,许多士兵面无表情,其实早就吓尿了,手抖成一团,火药撒得到处都是,哪能打响?奔牛河战役的战场上捡回到的枪里,少则两颗子弹,多的塞了四五颗子弹的都有,最奇葩的一杆枪里,塞了12颗子弹(估计一次没打响,不断的装,直到装不进去)。 沃尔夫将军的部队后开枪,这样保证了首轮射击的成功率和命中率,而且他们还为近距离打法国人,准备了双料装弹。法国人先开枪,但距离远,只能有10%左右的杀伤率,而且能打响的枪越来越少,等到能看清眼白的距离, 想打枪的时候,其实法国人的有效火力是低于英国人的 ,英国人开枪的时候,还剩2800人左右,枪弹完好,以30%以上杀伤率轰法国人,法国人不跑,再打两轮枪,不出一分钟,也都会躺下,英国佬精着呢! ******************************************************************************* 5 落幕 线式战术,在英国陆军坚持了几百年,大家伴着小曲上战场,HOLD冲动后开枪,打赢了一场又一场非正义战争(我故意不说一鸦二鸦,也不提英国佬只死了两个人的通州八里桥会战)。 1883年,一位美国佬来到了英国,他是个发明家,英国专利保护得好,他如鱼得水,他最先发明是烫发棒,煤汽灯之类的玩意,晚年他发明了游乐场和旋转木马,带给了很多英国人小朋友快乐。不过,他最有名的发明,也为他挣了大钱的主意,是机关枪,一种每分钟能打上千发子弹的武器,他的发明结束了线式战术,他叫马克沁,他发明的机关枪也叫马克沁重机枪。 马克沁先生带着他的发明,向中国人演示用机枪几秒钟打断一颗约50公分直径的大树 机枪发明后的那会儿,欧洲和平了好几十年,大家电灯电话,文明理性,欧洲列强好多是君主制,七大姑八大姨的远房亲戚,谁也没想到后来爆发了残酷的一战。 1914年8月,一战爆发,德国宣战,发布总动员令,整个德国象多米诺骨牌一样,立刻成了一架不可逆转的的战争机器。 本来是工人、职员的预备役士兵,放下手中的皮鞋、钟表之类活计,到事先安排好的指定地点,领取枪支、给养,摇身一变成为无情的杀手,然后按指定时刻表,搭上火车,前往指定地点编成连,连再编成团,团再编成师,军,集团军,一切都按德国总参谋部的计划进行,分秒不差的沿着发达的铁路线展开,72小时之后,德国已经有上百个军开往前线,带着他们新买的马克沁机枪。 1916年,索姆河战役爆发,法国人打了两年战争,已经灯枯油尽,随时可能停战,为了稳定这个老对手新朋友的情绪,英国人发动索姆河战役。因为布尔战争吃了亏,大英陆军已经不在战场上穿红军装了,不过大家排队上战场的线式战术还保持着,这断送了一代英国人。 德国陆军的基本战斗队形是以机枪为中心展开的,交叉的机枪火力,构成一道道看不见的封锁线,等着英国人飞蛾扑火,德军班排中的普通士兵,只打停下来瞄准机枪的敌人,一天下来,英法军伤亡6万人。机枪不但大量杀伤英国人,也把许多英国贵族家庭打成了绝户,英国贵族们以带头冲锋为已任,这么惨重的伤亡,从没见过。 从此,陆战的舞台上,再无线式冲锋,不过,在大海上,军舰对决,还有过。 今天,我们还能在阅兵场上,象看出土文物一样,看到线式队列,听到“掷弹兵行进曲”,不过战场再也不是那么打仗了。队列行进,做为军队文化的一部分,各国都保持着,大家一个整体,肩并肩,共生死,战场上再也没有排队枪毙,“掷弹兵行进曲”依旧悠扬,永远不变。
586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3 15:23 , Processed in 0.019786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