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出塞

相关日志

分享 为什么要夜袭——读《出塞词》
热度 21 回车 2017-2-20 17:08
为什么要夜袭——读《出塞词》
出塞词 唐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 金带指蹀躞带 ,大概是唐人服饰的标配,系在腰间,带上受环,可挂物。首句写带好装备,束紧战袍,收拾利索准备出发。 次句的临洮,顾名思义,临着洮河,在兰州的南面。兰州一带在安史之乱以后,唐人困于内战,顾及不了边关,因此失陷于吐蕃,后当地汉人豪族难以忍受吐蕃的压榨,赶走了吐蕃,复归大唐,猜测此诗的创作背景,应是兰州等地复归大唐,但周边边患未宁的情形。这一句写的极有气势, “马头冲雪”有电影特写镜头的既视感,强烈的传递了马上战士那种一往无前、渴望胜利的情绪。 三、四句则具体写夜袭的战斗场景了。写的很真实,卷着旗子(大张旗鼓还叫夜袭吗),悄悄摸进敌人营地,黑咕隆咚的挥着宝刀一顿乱砍,因为乱砍,所以宝刀都砍出缺口来。 为什么写的是夜袭?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中,陈先生在论及北强南弱之形势时说:北宋吕颐浩尝论金兵除有骑射的习惯外,且组织严密,斥候运用灵活,非宋兵所能及。。。。。。南人同北兵打仗,每于夜间劫北兵营 寨,即在躲避北兵的斥候。 北朝军事胜于南朝,可用组织之密、骑术之精、斥候之明三语来概括。 这就是农耕民族面对游牧民族的悲催了,无论是唐之前还是唐之后,中原军队惯于夜袭,实在是无奈之举。甚至直到朝鲜战场,为躲敌人的飞机侦查,还是不得已搞潜伏夜战。 附图:今人做的 蹀躞带
935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出塞曲》及乱想
热度 7 简单飞翔 2012-2-21 17:16
此篇为一时兴起之随想随写,属形式上的标准杂文。既无主题,亦无条理。本来只想推荐一首歌曲,却发现越想牵连越多,干脆就随性写下去。可以说正史与野趣同存,典故与八卦共生。年龄大了,记忆难免不好,失误难免。欢迎指正。 我喜欢的很多音乐包括歌曲,基本上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心有所动,骤然所爱,延续至今。当日同事歌厅聚会,封闭的房间,空气混浊,灯光昏暗,影影幢幢,气氛靡异。众人歌声中大多情意错杂,男欢女爱不绝。我本情感迟钝、五音不全之人,难于欣赏共鸣。独一人所点蔡琴的《出塞曲》,一股清新豪迈之风扑面,为之一振!虽歌者的唱功时常乱石穿空、纵横云间,但不掩此曲本身之风彩。何况原歌手为我所极喜爱的蔡琴。 http://zhangmenshiting2.baidu.com/data2/music/1676697/1676697.mp3? 事后方知,歌词来源于席慕容的《出塞曲》一诗。对作者一改只有小女人的看法,男儿亦难有此执着坦诚、豪放清新之作。谁说女子只有柔弱娇美、温情如水?就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如花蕊夫人的“君在城头树降旗,妾于深宫哪得知?十四万军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刺激啊)。摘歌词如下:“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我心中的 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而我们还是要一唱再唱,想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想着黄河岸 阴山 旁。英雄骑马壮,骑马荣归故乡。”席慕容出生在内蒙古,属蒙古王族之后,其外婆还是王族公主,难怪诗中有这样强烈、执着的思乡情感 。《出塞曲》绝对是文采与歌手的极佳结合体,苏芮过于沉郁,非蔡琴难以唱出其中感觉。 去年到宁夏(我这也算是出塞吧),就是一路上听着此曲前往的。说起出塞,知名莫过于王昭君。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号称落雁。沉鱼是西施,因其溪中浣纱,水中之鱼不管是惊艳还是惊吓,反正是沉下去了。闭月是貂婵,对月焚香祭奠,心中祈念如何搞散董卓和吕布两小子。月亮是怕了,我惹不起还躲不起?杨玉环是羞花,侍臣报玄宗贵妃醉卧于亭,明皇的评价“海棠睡未足耳”,睡是睡了,也足把百花羞杀,也足让“六宫粉黛无颜色”了。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好像也是说此吧,舞台装饰有了,服饰华美雍容也有了,就是人瘦了点。还是回来说昭君。要落雁,得有条件啊。莽莽草原一望无际,高空过雁,非昭君的琵琶曲不足以吸引其落下,这地方老百姓生活和谐啊,与东汉“牛马遍野 ……三世无干戈之役。”没人对几两雁肉感兴趣。 翦伯赞就说“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这是一家之说,只能发生在我强敌弱的情况下,王嫱只是和平使者,国家形象代言人。元帝许昭君给呼韩邪单于,即便见后恋其美色,也得顾大国的风度。只是送别后,顺手就把毛延寿剁了 ---- 让你再贪污腐败,不知我们正“作风整顿,反腐倡廉”吗?政治敏感性太差。我还是佩服昭君的。杜甫说她“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此中论”,也未尽然。王昭君自请出嫁,说明北地虽苦寒,汉宫更难捱。何况那么大的草原,还能缺了几顶底道的羊绒被,几碗精致的牛肉泡馍,几多单于的疼爱,几多百姓的衷心拥戴?蓝天碧草白云低,纵马驰骋无垠地。且弹琵琶自高歌,深宫玩物岂可拟? 边塞安宁,全然昭君之功?未必。西汉初年,也有和亲,但只是国力羼弱的无奈之举。前有白登之围,后面再送美色,能发挥什么作用。匈奴照样还来扰边。只是后来国力强大,武帝才能派卫青、霍去病北灭匈奴。两人也争气,打得匈奴人“漠南从此无王庭”,只能悲唱“失我祈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也做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这是个有生活情趣的民族,即便失败了我们也要歌唱。种因得果,早知如此,何必当初。问题是,卫青、霍去病只解决了漠南匈奴人的问题,还有部分匈奴人在漠北生存。在燕然山一战中,西汉战败,武帝下罪已诏,也在反省对外作战的得失。到东汉时,匈奴分裂,南匈奴内附。人家实力弱了,想和平了,这时的和亲才能锦上添花。该打的战争还是要打的!北匈奴还在骚挠,直到窦宪率兵北上击败北匈奴,在燕然山命班固撰文勒石纪念战功。燕然山两战,一胜一败,导致国策变动。 窦宪的燕然山之战成为抗击外侮的代表,所以范仲淹的“燕然未勒归无计”只能是充满追慕、难酬壮志的感叹,当时的宋朝实在不争气啊。而在唐朝,这种边塞诗歌,却成为抒发豪情、畅谈离绪、感悟人生的载体。胡人、匈奴和楼兰成为我们诗中共同的敌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反正楼兰够倒霉的,不知要被灭多少次才罢休。“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充满了充军建功的志向。“凭君莫语事封侯,一将功成万古枯”、“从来青海头,万古无人收”则是对战争的反思,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则从女性角度说战争带来了危害。 边塞诗歌必与战争联系。本来战争这种事,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那么打到什么程度就合适了?不消灭你,但要打到你再也不敢起犯人之心。这样,你就会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好办。胡人再入长安,你得给马嘴戴上嚼子,给马屁股戴上粪兜子,得规规距距的。但不管哪种战争,百姓是首先的受害者,很多家庭破裂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有人喜欢,因为可以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这时候他们就会嘲笑书生百无一用,“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高适的“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都是很好的代表。只可惜,高适我还真不知道他建过哪些功、立过哪些业,反倒是作为文人的功能有留存。 “胡人、匈奴”可不这么想。借用雪个的一个主题:你们眼中的我和我们眼中的自己是不一样的。我们这里也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们也有纯自然原生态的牛羊肉制品,你们汉人给造一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我们也壮观的大草原,磨砺意志的大沙漠,若不是我们领导忽然变成了伪文学青年,想看一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异域风情,想尝一尝南京板鸭的不同味道,我们也不会起投鞭渡江之志。边塞,就只许成为你们的边塞,成为你们建功立业的逐梦之地?那也是我们的前进阵地。惹火了我们,把成吉思汗、忽必烈之类派去,把边塞给你们推到海里,推到欧洲多瑙河去,你们行?让你们再做边塞之叹。 累了,忽然间不想写了,就此打住。反正是乱写,只图一乐耳。
2258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出塞
热度 43 草纹 2012-1-11 23:12
出塞
日和的树林,一匹骆驼,和一个出塞的人。 摄于包头的城中草原---赛汗塔拉,温度零下20度。
个人分类: 四时偶记|116 次阅读|77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6 05:49 , Processed in 0.02551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