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英国海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 中国海军的“飞潜快”时代 ... ... ...
热度 1 gordon 2017-4-25 17:23
拿破仑战争后的德国军队 普鲁士人将全民皆兵的思想带进了和平时期,这部分是由于1813年至1814年的情绪仍在起作用。 但是支撑着全民皆兵这一思想的不仅仅是情绪。战后的普鲁士财政困难,不可能像奥地利、俄国和法国那样保持庞大的常备军。 要算作是一个大国,即使就潜力而言,普鲁士也必须依靠其后备军。 在欧洲其它各国的军队中,旧体制原则的重新得势要彻底得多。 各国都愿意保持长期服役的专业军队。法国、奥地利和俄国都保持几十万的军队,执行正规的卫戍任务。 这些国家的军队不提倡教育和学习,也不大重视参谋工作。 作为技术兵种的炮兵和工兵,仍然只要求具备较低的文化水平。 各国在战争年代曾付出巨大的军事开支,战后到处都实行经济紧缩政策,因而没有人认为会应用工业技术制造与过去根本不同的新式武器,从而根本改变陆海军生活的传统规例和模式。 而且也没有人欢迎这种革命性的突变,等到1840年以后这种突变到来临之时,几乎所有的专职业军官都反对而不是支持改革。 19世纪40年代,普鲁士陆军、法国海军和英国海军抛弃了欧洲各国旧体制政府感到满意的武器。 这些变化预示着战争工业化的开始。 但是武器制造转变的高潮还要等到下一个十年才到来。 当然,新武器改变了战争。但是,在战争工业化的第一个阶段,运输的变革所起的作用比新武器更为重要。 这是因为使用了矿物燃料来解决武装部队的供应和部署这个古老问题。 用汽船和铁路来运送人员、武器和军需所能达到的规模是前所未有的。 这意味着欧洲国家的大多数男子都能进行作战训练并真正能运送到战场上。 全民皆兵的理想,本来只有在古代的野蛮社会才能实现,如今在地球上技术最发达的国家里 几乎也能够实现了。 自由贸易与航运业的发展,使得进口粮食变得便宜。价格之低使得英国农业无法与之竞争。(英国没有保护本国农业的关税) 到了19世纪80年代,英国粮食65% 来自海外。这种可能性促使法国海军 与英国进行由来已久的竞争, 法国理论家说,只要有专门用于轰击海岸的炮艇,再加上快速巡洋舰和速度更快的鱼雷艇,法国就能打掉英国的海军优势。 一枚鱼雷只要其弹头击中敌舰水线以下,就可以击沉当时的任何战舰。 这类舰艇价格低,因此有很大的吸引力。1870年至1871年法国惨败以后,必须优先重新装备陆军。因此,如果能减少海军费用,同时又仍能迫使英国军舰从地中海和法国大西洋海岸撤退,这样的计划确实很有吸引力。 法国把希望寄托在近距离作战的全新武器系统上,同时又继续沿用远距离袭击商船的古老战略。 于是1881年下议院批准拨款建造70艘鱼雷艇,停止建造装甲战舰。 鱼雷是 怀特黑德 于1866年发明的 法国人建造的那种小型快速鱼雷艇完全可以与1881 年所使用的现存的主力舰拼个高低。 法国议会从1881年至1888年完全停止建造战舰 。正好这个时期德国炼钢厂加紧价格竞争,于是法国政府在1881年实行保护关税。 又于1885年撤销不准向外国人出售武器的禁令。
2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1909年“海军恐慌"与英国的海军备战 —— 及日本女防长
gordon 2017-4-22 03:08
北洋海军时期,英国和德国的造舰竞争 就十分激烈。 19世纪末2O世纪初,在马汉海权论的影响下,德国扩建海军的速度不断加快,英德 紧张关系进一步加剧。1902年之后,英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德国海军的重大威胁。 1902年10月,英国海军大臣塞尔伯恩勋爵在一份内阁文件中明确指出德国海军对英国 的威胁:“我们对德国舰队的结构分析的越多,就越来越清楚地发现德国建造这支舰队的 目的,就是为了应对将来可能同英国舰队发生的冲突。”塞尔伯恩进一步指出,英国海军部 有证据证实,正在建造中的德国海军的战略意图就是要在未来的战争中打败英国海军, 它 的战列舰设计就是着眼于在北海进行的战争 ②。 如此一来,德国扩建海军的目的就不仅 仅是与英国争夺海外殖民地那么简单,而是直接威胁到英国本土安全 ,这让英国人大为惊 恐。这一时期,以德国入侵英伦三岛和德国间谍故事为主题的小说在英国十分流行,这反 映了英国上下普遍的焦虑情绪④。 1908年12月8日,新任英国海军大臣麦肯纳在内阁会议上提出了一项规模庞大的 海军造舰计划。他提出,基于德国海军的扩建速度不断加快,英国海军必须予以有力回 应。为此,麦肯纳要求在1909年预算中安排建造6艘新的“无畏”舰,在1910和1911财 年再各建造6艘“无畏”舰。这一计划在内阁中引起轩然大波, 它遭到以财政大臣劳合一乔治和商务大臣 温斯顿·丘吉尔为代表的自由党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他们最多同意建造4艘“无畏”舰。但麦肯纳和第 一海务大臣费希尔以辞职相威胁,坚持要求内阁批准每年建造6艘“无畏”舰的方案①。在英德海军竞赛 日趋激烈,以及自由党削减海军军费进行社会改革的双重背景下,这一内阁纷争引起了议会、舆论乃至 整个国家的广泛关注,英国历史上著名的1909年“海军恐慌”由此爆发。 1909年“海军恐慌”爆发后,以海军大臣麦肯纳、第一海务大臣费希尔等为代表的“海军派”和保守 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909年1月3日,麦肯纳致信首相阿斯奎斯,要求他警惕德国海军的发展动向: 第一,德国正在执行1907年通过的海军法案;第二,这一计划是秘密进行的;第三,到1911年春,德国将 至少拥有13艘大型战舰;第四,到1912年春,德国可能拥有21艘大型战舰;第五,德国建造“无畏”舰的 能力已经赶上英国。麦肯纳领导的英国海军部提出希望再增建两艘“无畏”舰,即从当年3月开始的 1909财年开始每年建造8艘“无畏”舰,而劳合一乔治和丘吉尔仍然坚持只同意建造4艘“无畏”舰②。 1909年2月24日,英国内阁举行会议专门讨论海军问题,但麦肯纳与劳合·乔治在会上仍然争执 不下。为打破僵局,首相阿斯奎斯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即在1909年财政预算中安排建造4艘“无畏” 舰,并于当年下水。同时,政府将寻求议会拨款再建造4艘“无畏”舰,保证在1910年4月1日前下水。 这8艘“无畏”舰都必须在1912年完工,以保证英国安全度过1912年这个被海军部视为最有可能爆发 战争的“危险之年”。这4艘额外追加的“无畏”舰将不影响1910年的造舰计划,1910财年也可能再增 建4艘“无畏”舰。这个方案实际上是满足了麦肯纳等人的要求,只不过以分两批建造8艘“无畏”舰的 方式安抚了劳合一乔治等人③。 在得到保守党的支持后,麦肯纳等人不仅对劳合一乔治和丘吉尔寸步不让,还充分调动公众的仇德 情绪对阿斯奎斯政府施加舆论压力。根据阿斯奎斯提出的折中方案,政府仍有可能在191O财年只建造 4艘“无畏”舰的计划,但公众普遍要求建造8艘。英国《每日电讯报》宣称:“我们要求建造8艘(“无畏” 舰),我们不会坐以待毙”,“我们决不容许纳尔逊的荣誉遭到玷污”④。《观察家报》呼吁全体英国人坚持 要求建造8艘“无畏”舰:“8艘,完完整整的8艘,除了8艘别无他求”。此外,《泰晤士报》等亲保守党的 媒体也用各种激进的措辞大声疾呼,要求政府满足扩建海军的要求。而海军同盟、帝国海洋同盟等社会 团体也举行各种活动,支持麦肯纳等人的海军扩建方案⑤。在巨大的政治和社会压力下,阿斯奎斯政府 被迫作出妥协,在1910年的海军预算中安排一次性建造8艘“无畏”舰。1909年3月16日,建造8艘 “无畏”舰的海军预算案在议会投票中以322票赞成、83票反对的结果获得通过。 1909年的“海军恐慌”直接导致随后两个财年的英国海军预算都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并促成了 “一强标准”的出台。1909年4月,英国海军部提出“一强标准”,即英国海军主力舰超过德国主力舰的 60 ,这一设想被1911年上任的海军大臣丘吉尔所接受。在担任英国海军大臣后,丘吉尔一改在“海军 恐慌”中要求削减海军军费的态度,转而积极支持扩建海军。1912年3月18日,丘吉尔在议会正式宣 布放弃传统的“双强标准”(two—power standard),转而实行以德国为主要目标的“一强标准”⑥。 “一强 标准”的出台可以看做1909年“海军恐慌”对英国海军政策最直接也是最强烈的影响 ,它表明,英国已经 将德国视为最强大的敌人,以至于 不惜在战略上进行收缩,寻求其他海军强国的友谊 。 二、“海军恐慌”后英德海军谈判的失败 英国在1909年“海军恐慌”之后加快推进舰队现代化计划,整个国家笼罩在“准备战争”的狂热氛围 之中,这种氛围一直持续到1914年大战爆发①。这使德国感到其遭受英国预防性打击的危险可能提前 到来,开始倾向于缓和同英国的紧张关系。德国首相比洛对英国在1909年“海军恐慌”中的狂热反应深 感不安,在他看来,英国的恐慌是因为担忧德国挑战其海上霸主地位,而这种恐慌情绪引发的英国军国 主义浪潮更可能给德国带来灭顶之灾。1909年4月14日至15日,比洛在与德皇威廉二世和德国海军 上将穆勒的会晤中,反复强调目前维护英德和平的重要性。他认为,英国在“海军恐慌”后加速扩建舰 队,则 势必要对中产阶级征收新税 ,由此引发英国选民的逆反情绪。他们在政治上会倾向于那些能阻止 劳民伤财的海上竞争的政党,但保守党上台则意味着英德开战的风险加大。因此,德国应该努力使自由 党保住执政地位,满足其要求,即同英国就相互削减军备达成妥协②。另一方面,英国自由党政府也希 望能暂缓财政上不堪重负的海军竞赛,以节省开支应对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英德在1909—1911年就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不断进行接触。1909年lO月15日,德 国新任首相霍尔维格告诉英国驻德大使戈申爵士,德国仍将继续执行海军法案,但为了向英国表明诚 意,德国愿意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削减新建战舰的数量,新的“无畏”舰建造计划将从4艘减少到3艘。他 明确表示,德国同意达成一项英德海军协定的前提条件,是英国在未来德国可能卷入的战争中保持中 立。这一条件实际上隐含着一个重要的战略意图,即如果英国海军在未来的大战中保持中立,那么德国 就不再需要一支庞大的海军。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一眼就看出了德国的意图, 他拒绝将英德海军谈判同 政治问题联系在一起 。在他看来, 英国如果严守中立将使德国获得欧洲大陆的霸权,因为如果没有英国 的支持,法俄很可能输掉同德国的战争。届时,英国将面临德国统治下全欧洲海军力量联合的挑战 ,它 要么选择进行一场代价更为高昂的海军竞赛,要么被迫保持中立坐视德国成为欧洲霸主。因此,格雷拒 绝就一项政治协定进行谈判,除非德国首先同意限制海军军备。他甚至恫吓性地告诉德国驻英国大使 梅特尼克,英国纳税人仍将为建造更多的“无畏”舰缴税③。 在1910—1911年的英德接触中, 英国仍然坚持在德国削减战舰数量之前不与之进行政治谈判 ,但 提出 英德两国可以部分交换海军信息,以增强互信 。德国方面则对这一建议反应冷淡,他们仍然要求英 国为达成海军协定作出政治保证。这种出发点的根本分歧导致英德海军谈判最终流产,两国的矛盾进 一步加深。可以看出,德国致力于英德海军谈判的根本目的是希望英德实现和解, 更期待英国能在未来 的战争中实质性地倾向于德国 。实际上,在德国看来,英德海军谈判是1O年前英德结盟谈判的继续, 海 军问题并不是德国决策层关心的核心问题,它只是德国迫使英国作出让步的筹码 ,霍尔维格更希望英德 能在殖民地和欧洲问题上达成谅解。但在英国看来,德国的政治动机包藏着极为危险的野心,海军问题 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事关英国核心利益的战略问题,它不可能从加速造舰的轨道上后退,这种不 妥协却又被德国视为英国要求其作出单方面让步的傲慢表现。 1911年发生的“阿加迪尔”危机彻底恶化了英德关系 。“‘豹’的跳跃”使得一大批本来持控制海军 开支以进行社会改革的“经济派”人士转变为“海军派”,丘吉尔就是典型的代表。1912年,英国再次寻 求英德协商的“哈尔丹使团”(The Haldane Mission)对柏林的访问仍旧以失败告终。 1911年9月,丘吉尔接替麦肯纳成为英国海军大臣。尽管他也曾致力于同德国缓解因海军问题造 成的紧张关系,但当哈尔丹带回德国将通过新的海军法案的消息后,丘吉尔毅然决心“迎接挑战”。1912 年3月18日,丘吉尔在议会宣布实行“一强标准”的同时,也公布了他的第一份海军预算案。这份预算 案总额为4400万英镑,比上一年度增加了整整400万英镑④。1914年3月17日,英国议会通过了战争 爆发前的最后一项海军预算案。根据这项法案,英国将新建4艘装备15英寸口径主炮、排水量达到 2.7万吨的战列舰,以及4艘轻型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⑤。到一战爆发前,英国已经拥有34艘“无畏” 舰,德国有22艘“无畏”舰,英国巩固了其海上优势①。 ************************************************************************* 贵国的一大特色就是傻人特别多 女生就不能当防长啦
3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9-27 23:28 , Processed in 0.02318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